查看原文
其他

项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镜朗生态
2024-09-09
 

2019年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2018年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意味着中国很可能在今年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项目位于中国黄海之滨的盐城,包括江苏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部分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新近被重新赋予保护地属性的条子泥、高泥区域。申遗成功意味着这片近年备受全球候鸟保护界的关注的潮间带栖息地的保护进入了新阶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保护机构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的,和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的保护措施也将在全球视线下逐条落实。


盐城珍禽保护区核心区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是今年上会审议的六处自然遗产申报项目之一。大会之前,该项目未能获得IUCN“列入”推荐,评价为“建议重报(Defer)”。这一项目面临的经济发展、生境改变和入侵物种所带来的挑战,以及遗产完整性乃至跨国申报方面的问题,成为技术咨询机构关注的焦点。由于该项目在全球候鸟保护上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近年在平衡沿海地区保护与经济高速发展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几经周折,该项目终于在本次遗产大会上得以列入。这对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整体保护具有引领作用,也将对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整体保护产生积极的贡献。


闻丞博士与IUCN现场评估专家

和珍禽保护区领导在条子泥的合影


IUCN技术评估报告中提及的所有问题,从客观上讲也是未来中国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乃至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所需正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切实落实国家层面今年陆续出台的各项保护政策与严格保护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地体系,更需要对已有和新建的保护地开展能力建设,实现生态修复,改善濒危物种生存状况,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加强中国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安全。


另一方面,以阿拉善SEE基金会发起的“任鸟飞”为代表的各类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领域项目在黄(渤)海地区投入了巨额资源。任鸟飞合作伙伴“勺嘴鹬在中国”受IUCN专家邀请参与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的现场评估工作。深圳红树林基金会已经启动了对勺嘴鹬等黄(渤)海地区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保护专项工作。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申遗项目下的更多地点如在未来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将是对中国在沿海生态保护领域从政府到民间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所获得的成效的最好肯定。


辐射沙脊群


镜朗生态自2017年开始即配合主管部门和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团队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的申遗材料撰写、保护管理计划制定和现场考察评估方面开展工作。同时,由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资助,阿拉善SEE基金会管理,镜朗生态负责实施的系列湿地生态修复和社会参与项目也归属于“任鸟飞”项目,旨在为包括黄(渤)海地区在内的关键候鸟栖息地提供生态修复技术和社会参与可持续管理范本。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是一个新的开始,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必将在沿海湿地和候鸟保护领域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往期相关

《项目|镜朗生态助力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镜朗生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