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出了北京唯一重现鲶鱼鱼汛的城市河道
物种介绍
土鲶 Silurus asotus
鲇形目鲇科鲇属,别名:鲇巴郎、鲇拐子。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和新疆外全国各水系。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生活时呈褐灰色,体侧色浅,具有不规则灰黑色斑块,腹面白色,各鳍色浅。常生活于水草丛生的水体,以鱼虾为食。一般于4~6月产卵,卵大,具粘性,多产在水草或石块上。(分不清土鲶和埃及塘鲺?戳这!)
01
城市河道重现鲶鱼鱼汛
2022年4月16日,镜朗生态技术人员到萧太后河进行了水生态系统监测,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平平无奇的外业,毕竟萧太后河的水生态修复项目已经完成近一年,生态系统已经稳定,也许不再会像实施期间那样次次有惊喜和变化。
春天的萧太后河 摄于2022年4月16日
春天的萧太后河,浓密的水草床在水底飘摇,密度极高的黑壳虾隐藏其中,清澈的河水中肉眼可见一群群的餐条、青鳉、鲫鱼、鳑鲏等本土鱼类四处游蹿,抄网一抄,泥鳅苗、小黄黝、各种水生昆虫数量喜人。
技术人员做完记录后潇洒的一抖抄网将它们送回家,像一个辛苦一年的老农站在缀满稻穗的田中,捋下一把稻谷揉搓后放入嘴中细细咀嚼,然后带着丰收的喜悦将手中的稻壳扬在风里。
镜朗生态技术人员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
突然,几条体长约40cm的鱼在水草床上追逐打闹着从下游游到了我们面前,它们扭动翻滚着,像是在水草床上寻找什么,偶尔几条鱼还会纠缠翻滚在一起。等它们游近了,技术人员才能看清,这一共是8尾有明显胡须的黄褐色大鱼,都是土鲶(Silurus asotus)。
土鲶平时独居。仅在繁殖季节,它们才群聚追逐。技术人员激动起来:这可能是北京唯一一条重现了鲶鱼鱼汛的城市河道。
萧太后河中聚集产卵的土鲶(Silurus asotus)
视频中的这8尾土鲶根据体型看,应该是重引入个体的子二代。重引入的顶级肉食性鱼类子二代开始繁殖,这是一个重要指标,表明萧太后河水生生物数量丰富,肉食性鱼类食物充足,环境、水质都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我们恢复的生态系统已经逐步达到结构完整,正常运转的状态。这是2020年以来,萧太后河水生态修复项目在生态方面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效。
02
萧太后河水生态系统恢复项目
2020年,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镜朗生态”)受北控水务集团委托,在萧太后河老河段进行 “萧太后河典型河段水体生物群落恢复工程”。本项目选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环球影城的萧太后河老河道。
2019年底至2020年初,在构建萧太后河水生态系统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本底调查,发现所有水域中的沉水植物未形成群落;未发现任何大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底栖动物,仅发现少量卷螺和囊螺,未发现任何大型螺类;大型枝角类种类单一;鱼类以鲫鱼为单一优势种,麦穗和泥鳅为常见种,偶见黄黝和青鳉,群落结构简单,缺乏众多功能性物种。
水生态系统恢复前的萧太后河老河道 摄于2020年4月8日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制订了实施方案,重引入了本土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游动物、各种本土鱼类和虾、螺、蚌等本土底栖动物。其中,土鲶就是重引入的顶级肉食性鱼类。
完善水生态系统构建前的萧太后河河水呈现出灰绿色,能见度较低 摄于2020年4月8日
2020年7月-2021年6月,镜朗生态通过以生物多样性提升为导向的经典生物操纵技术,通过引入先导物种、序批式投放各类水生动物低龄幼体、优化物种组合,在生态系统中恢复大量捕食者以加速营养物质转化,快速恢复多营养级、自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同时,这些物种可以通过繁殖扩散,大范围辐射提升下游水质与生物多样性。这是北控水务集团与镜朗生态首次在国内城市河道采用此类技术,相关成果尚未见有其他报道。
水生态系统恢复后形成的本土水生植物群落:浮叶植物菱角、水鳖和沉水植物金鱼藻
在本项目中,镜朗生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北控水务集团的尾水湿地建设技术结合,共同构成三级嵌套多样性生物栖息地,快速实现了生物多样性恢复。我们在项目实施期间就见证了以猛禽为代表的顶级肉食性鸟类的回归(相关推文链接:修复一块城市湿地,需要几步?);到项目完成后不久,我们又见证了顶级肉食性鱼类的复苏。
2020年12月-2021年3月,项目区吸引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耳鸮在此越冬 ©大猫
萧太后河项目的成功经验,证明在城市河道中通过水生态构建的方式提升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河道生态净化功能是具有普适性的技术体系。镜朗生态希望与各合作伙伴一道,将这一技术体系应用于更多的湿地建设和城市河道提升中去。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