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皇权下的蛋——白居易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据说张居正刚当官的时候也是刚正不阿的。


据说和珅刚进官场的时候也是两袖清风的。


为什么一个“四有青年(也有可能是中年)”,进入官场没多久就成了一个欺上媚下、贪得无厌的高管(非笔误)呢?


今天我们就试试用白居易的生平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一、悲催的童年

诗人不幸的生平,通常是从中年被贬开始的。白居易的不幸,是因中唐国力的不行造成的。


本来白居易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当县令的爷爷、一个爱他的祖母、一个当县令的爸爸、一个勤劳的母亲。


然而幸福的家庭,经不起战争的蹂躏。白居易出生时(772年)“安史之乱”,早就结束了。但是“安史之乱”带来的余震还是有的。手握兵权的节度使(有关节度使的内容参看《最惨的人生不过是大器晚成——“诗鬼”李贺》)看穿了李唐王朝的外强中干,有点不如意的时候就想着谋反。说不准也能当皇帝啊!毕竟李唐王朝也是谋反获得的江山啊!实在不行跟安禄山似的,当几个月皇帝也能青史几行留名啊!


白居易两岁时,家乡就发生了节度使叛乱。全家逃亡,爷爷猝于长安,奶奶染病,救治不及时而亡。意外的是,白居易的爸爸却因为平叛有功升官了,或许是化悲愤为平叛的动力了(能找到理由难过,就一定能找到理由拼搏)。


我的文字,终究比不过诗人。白居易事后回忆这段经过写下的诗句是这样的: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我没这种悲催的流离失所,据说还讨饭的生活,所以没有这种文采。没什么好可惜的!


白居易的爸爸因为平叛有功,升任了彭城县令(应该就是陶渊明出任过的那个地)。白居易过起了和现在人一样的读书考试的生活,18岁参加科举考试,关于白居易因写《赋得古原草送别 》,被主考官赏识,大众都知道,我就不赘述了。然而毕竟太年轻,白居易落榜了。好在“在外靠朋友”,白居易的朋友顾况(一个默默无闻的诗人,在《什么是“洒脱”?——韦应物》打过酱油)帮他介绍了工作,白居易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期间还找了一个女朋友,不过后来分手了。


 寄湘灵       白居易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人生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失恋的白居易还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白居易回家守孝三年,捎带着复习学业。28岁白居易再次参加高考,这次以第四名的成绩考中进士不要怕挫折,要起跳也得先下蹲)


二、不被重用的中年


“好事成双”,那是我们被周遭环境带动后,一时激动说下的胡话。


白居易一度好事成双,当上了六品的翰林学士(别看官职小啊!权利大着呢,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就是翰林学士有好几个,你起草的皇帝不一定用),娶了外地官员地闺女杨氏当媳妇。


童话故事通常到此就结束了。因为再向后的故事,通常很不童话。


先说不重要的故事,白居易的婚后生活不太幸福。老婆杨氏希望白居易官职越来越高,生活更有保障,白居易回复:


增内  白居易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中间省略)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后文省略)


大意就是恩爱就好,何许太多物质(注意,是“太多”,不是不用)。


婚姻的不幸,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白居易对婚姻的郁闷,找到了文友陈鸿和王质夫倾诉,天上的婚姻,地上的爱情。就像李隆基和杨玉环,多少的爱,才能抵御柴米油盐的洗礼,难道爱情只能用悲剧来表达么? 


不是的,至少还可以用诗文来诉说!


《长恨歌》  
(开头省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中间省略)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中间再次省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知道很多名句出自这首古体长诗就好。


如果白居易的写作只是贡献名句,那么他是成不了伟大的诗人的。白居易的诗文成就更多的来自他写的《新乐府》五十首。 (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真正体现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艺术精神)


这会的白居易自我感觉深受皇帝的信任(毕竟给皇帝起草文件,见皇帝次数多了,难免产生幻觉),社会见闻和自己的(讨饭)经历,让他觉得有为百姓请命的使命。为了实现这种宏愿,他积极进谏,不怕牺牲。《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等讽谕诗便于这时写出。听名字很陌生,《卖炭翁》就是这其中的之一。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原文翻译多数老师都讲过了,我就讲讲官员“拿半匹红绡一丈绫购买了老翁的千把斤木炭”的合法性德宗贞元年间,朝廷派使者去市场上替皇室采购日用品,根据当时的政策,只要使者有“文书”,并且口称“宫市”敕令,便可以依法用低于市场价格的价钱购买市场上商品。如果使者不愿给钱,只要“手把文书口称敕”,就可以免费征收市场上的商品,还可以依法勒令商贩出“门房钱”和“脚价钱”。(这种法律堂而皇之的存在,李唐王朝不覆灭还等什么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南山是朝廷的,南山上的柴也是朝廷的,卖炭翁砍朝廷的柴烧炭卖钱,他的身上衣裳口中食都是朝廷给的。使者完全是依法办事,还让卖炭翁享受了减免“门房钱”和“脚价钱”的优惠政策,却让白居易写成《卖炭翁》抹黑朝廷。


我最讨厌白居易这种人,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给朝廷办事,还大肆辱骂朝廷。我就喜欢唐朝皇帝,居然允许这种人的存在。不封杀他、也不贬他。(我这么说,没有一点映射现实的意思)


多数讽喻诗主题都是相似的(知识点来了):官吏昏庸,民不聊生。“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岁暮衣食尽,焉能无饥寒”、“夺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记不住也没关系,考场几乎不考白居易的讽喻诗。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万一你以此对照现实呢?当然考场不在乎这个。考场在乎的原因是第二个,这些诗多数是长诗,考场上考让学生阅读起来太费时间(那你把现代文阅读挑短的考啊!?)。


公元815年,主张讨伐节度使的宰相武元衡,被节度使派人当街刺杀了。白居易认为是开国以来未有的“国辱”,首先上书请捕贼。这是多关心国家大事啊!结果嘞,权贵们怒其越职奏事,造谣中伤,遂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得罪的原因还是在于那些讽谕诗。实际上背后签署 贬官同意书的是谁呢?你猜!谁会愿意看(听)着别人老说自己坏话呢(据说白居易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都广泛流传)。


三、独善其身的老头


前期白居易觉得凭借自己的才华,居长安不是难事,44岁的江州被贬,却让他深受打击。


“我述说政见错了吗?难不成皇帝给我俸禄,是因为我长得帅?我我写的内容同僚也看得见,何必装瞎子呢?”


长久的思考,让白居易了解了官场生存的不易。他的思想没有升华,反而堕落了。糅合儒家的“乐天安命”、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来作为“明哲保身”的法宝。他缄默了,为了避免牛李党争之祸,他为自己安排下一条“中隐”的道路。

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间。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这会的白居易佳作也不少,但是写隐逸诗中心主题相较前人来说,并没有太大差异。


闲着没事喝酒: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北亭》)、“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狂歌词》)、“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洛中偶作》)、“但遇诗与酒,便忘寝与餐。高声发一吟,似得诗中仙。引满饮一盏,尽忘身外缘。”(《自咏》)。往好了说这叫职场失意后的借酒浇愁,以释愤解忧;或故作洒脱,用以摆落现实的逼仄,获得暂时的解脱。往坏了说,就是吃着朝廷的俸禄,干着酒鬼的活动。


故作潇洒放纵:

有官慵不选,有田慵不农。屋穿慵不葺,衣裂慵不缝。有酒慵不酌,无异樽长空。有琴慵不弹,亦与无弦同。家人告饭尽,欲炊慵不舂。亲朋寄书至,欲读慵开封。常闻嵇叔夜,一生在慵中。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咏慵》)


很有钱的隐逸: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效陶潜体诗十六首》)“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独啸晚风前,何人知此意?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闲居》)“空腹一盏粥,饥食有余味。南檐半床日,暖卧因成睡。锦袍拥两膝,竹几支双臂。从旦直至昏,身心一无事。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

(我要有十多间房子,一百多棵树,我也能闲适的不问世事。)


综合评价:

“闲适之诗长于遣”,可谓一语中的。白居易审时度势,他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排遣自己的生存困扰,以挣脱其生存困境。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生存状态,其中虽然有许多消极的东西,但不能够一笔抹杀,



四、你以为我想同流合污?


好好的一个官,怎么就混成一个无所事事写诗卖钱,勾搭歌女(这事不能说的太细,感兴趣的自行百度)?


一个诺大的王朝,你一个官员其实连个螺丝钉都不算。白居易活着的这些年,见过在位200多天有可能死于谋杀的皇帝李诵,见过18岁被判官杀死的唐敬宗李湛。皇帝都活的朝不保夕,何况大臣?


你给皇帝提意见,皇帝听不听你的另说,能不能听你说完都没准。你的隐喻诗得不得罪唐朝皇帝已经没关系了,就算民间传唱度高,皇帝都不一定听得到;就算听到了,可能等不到传唤你,阎王就传唤皇帝了。真正可怕的是在你身边的大臣。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为了生存,最后也只能是和同僚打成一片,同流合污。


皇权在中唐实力早不如前了,在皇权面前的白居易的强硬,基本就是个鸡蛋。对王朝来说算有营养,但是也是众多鸡蛋中的一个。你要是皮硬不好打开,皇帝完全可以吃别的。关键的是,你再坚硬,终究也就是个蛋,对于腐败的王朝也只能当一股清流。冲不开污浊的官场,最终这清流以后也被同化了。


能在官场保持愤青到老的,是谁?


请看下回:愤青到老——韩愈



长按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

看完点赞,得分过万

(不用怀疑语文老师的数学水平)

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期彩蛋:

1,白居易死后皇帝李忱写过一首悼念白居易的诗: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被皇帝写悼词的诗人不多,表面看李忱重视白居易,实际上李忱就没安排白居易当实务性官员。


2,为什么隐居山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