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笔为刀——范仲淹

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谁不梦想着自己可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在唐朝尚武的精神传统下,能做到的诗人寥寥无几(我的起跑线50岁才开始——高适)。宋朝最初由赵匡胤带领部队篡权建立,政策制定首要目标就是限制军权。重文抑武的时代,想文成武就就更难了。


你不擅长打仗,你的邻居就会过来抢你家东西。宋朝的外交政策按课本说的算是“不尽屈辱滚滚来”和“万两白银滚滚去”。宋澶渊之盟(详情见《怒目居士——杨亿》)后跟辽国的战争暂告一段落。1039年,西夏李元昊开始进攻大宋延州(革命圣地延安),守将文人范雍很平庸,除了坚守城门,就是向宋仁宗赵祯要救兵。赵祯也愁啊!要是真有可用的将领早找个理由把西夏版图并过来了,还用等他攻击?愁归愁,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一帮大臣自知能力一般,于是推荐被贬的范仲淹去前线。


一个被贬的臣子,怎能有此机遇?


一、学习立言

范仲淹(989——1052)同年生活比欧阳修还惨,两岁的时候父亲范庸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长山朱文翰,范仲淹更名朱说。22岁才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当时朱文翰已经是是淄州长史(高级幕僚)。范仲淹毅然离开淄州去应天府求学。


范仲淹也算生在官宦之家(生父继父都有职位),却异常能吃苦。求学时把一碗煮稠的粥,平均分成四块早晚充饥(范仲淹字希文,希文喝稀粥啊)。


相传学习期间皇帝来视察工作,别的学子都前去一瞻尊容,只有范仲淹继续读书不去求见。去看了皇帝的学子以后只留下了给子孙吹牛的资本,没去看皇帝的范仲淹最终却比皇帝还有名。正在看这篇的你知道宋真宗赵恒干过什么事吗?


27岁范仲淹才学有所成,科举考试全国第97名,相比于欧阳修苏轼等人的科举成绩,范仲淹倒是跟韩愈(《《西游记》的写作抄袭了我的人生——韩愈》)科举能力相似。


考中的晚并没有影响范仲淹的政治成就,甚至更大程度上帮助了他。范仲淹笃行:长调官好做,家常饭好吃。职位高低不在乎,吃的好坏不在乎。这就没什么能要挟他了。


当上管理者的范仲淹1029年因反对朝拜章献刘太后(赵祯让百官拜赵恒的老婆)一事被贬,仕人多称其“此行极光”(光,在此是光荣的意思);平反后,1033又因反对仁宗废郭后(群臣为求拥立之功)再被贬,仕人又称其“此行愈光”;1036年上《百官图》叽讽宰相吕夷简又被贬,仕人更称其“此行尤光”。经过这“三光”和“三贬”,范文正(谥号“文正”,之后1000来年谥号文正的大臣也就30多位),忠言敢谏的形象便确立起来。


别觉得范仲淹只是为了出名才在朝中当杠精,他还是很有政绩的。1021年当兴化县令主修黄海的堤堰;1034年连通苏州五河消除水患。


这时期范仲淹写诗内容及其丰富。

有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

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圣相贤君正弥纶,谏诤臣微敢徇身。

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弩足未离尘。

岂辞云水三千里,优济疮痍十万民。

宴坐黄堂愧无恨,陇头无是带径人。


谁言仙道求难至,自愧阴功积未多。

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

稀逢贤太守,多是谪官来。


有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簧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僧言荣辱此间无。


有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


《咏蚁》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卹赋灵乌。


二、建功立业



20年宦海浮沉,让人看到范仲淹的胆大和心系百姓。


胆大。赵祯能直接决定你升职与否,范仲淹都敢反驳。去了前线就算失了城池也就是领导责任,多一次贬职经历而已。范仲淹何惧之有?何况还组织过底层建筑工程,比职业官僚强多了。他不去前线谁去?


心系百姓。这种人最起码不会中饱私囊军饷造成哗变;另外护住了城池才能保护百姓。


赵祯召回范仲淹,培训半年军事知识后派往前线。许是为了防止专权,同时委派了韩琦同行(监督)。韩琦主战要打出宋军士气,范仲淹主守要打击元昊士气。结果赵祯听韩琦的出战,打出了元昊士气,打击了宋军士气。

宋步兵开阔地带对战西夏骑兵无异于自杀


韩琦军事失利退居二线,范仲淹开始主导边塞改革。


一:废除“按军衔高低先后出阵”制度,把军力集中在几处要道。大县守军八千,小县三千。积极训练士兵,比范仲淹还老的,就劝退。吃空饷的想都不用想,滚蛋!


二:发挥自身修过堤坝的特长,带人修城墙。开阔地带打仗靠骑术,守城攻城得靠技术。没有攻城器械,真指望搭建人梯让骑兵上城墙?


三:士兵屯田、多部落互市。不能老想着运粮过来,得自己开垦。有了粮食就能与同样被李元昊攻击的小部落贸易。把小部落拉拢过来,一起对抗西夏。跟小部落做生意卖粮食,小部落出钱买了粮食,宋给不了就说西夏蛮族给抢了。从中原运过去瓷器,换小部落的马匹。手工艺发达国家赚取贸易剪刀差。


范仲淹苦心经营边关四年,收效显著。西夏不得已跟宋签下停战协议。


停战后的欢庆


范仲淹的伟大处在于,他是北宋以来第一位具有军事家视野的词人(转折来的突然吧)。他沉郁苍凉的写边塞生活开辟了词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终究是写词。能驻守边疆的汉子,也能写出柔情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但这些不考

三、留德后人


边塞已定,55岁的范仲淹被召回朝廷。回来后的范仲淹依然不惜职位,针对“管理者多,管理工资高,关键时候什么是也管不了”的现象,提出改革(详见《左手写词,右手写诗——欧阳修》)。消减管理员工资、屯兵,总之都是好政策,但是破坏当权者利益。反对派污蔑范仲淹和同伴为“朋党”,赵祯假装被蒙蔽,实则不愿有危及皇权的势力存在,最后再次贬范仲淹离京。

1048年,范仲淹看图写话,写出了传世佳作《岳阳楼记》。


1049年调任杭州,恰逢杭州大旱,饥荒遍野。范仲淹能治水灾,居然还能治旱灾。兴修基础建设让农民有钱;鼓励开办龙舟比赛,雇佣农民;开仓赈民的同时,把粮价提高一倍,周围的商贩全部运粮来杭州卖粮食,看不见的手起规律了,粮价比之前还低。


同年十月,范仲淹出资购买良田千亩,不是为了个人享受(钱财也不是贪污所得,纯粹使用自己工资买的)而是成立范氏义庄,找贤人经营,收入用来主要用来资助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上学,特别穷的资助婚丧嫁娶等开销。(当管理者这些年,朱家子孙的事,范仲淹也是尽量帮衬)


三年后范仲淹因病离世,享年六十四。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庆历新政失败,另一场变革正在萌生,请看下章:


天命不足畏——王安石



本期彩蛋:


在西北战场上,范仲淹提拔两个将领。一个是狄青。他原本是地位很低的下级士兵,范仲淹赠书劝读,悉心栽培,使狄青成长为宋朝唯一一个从脸上刺字的小兵升为将军的人。另一个是种世衡。陌生吧?他就是《水浒传》中“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种师道的爷爷。也就是说杨志、王进、鲁智深都是范仲淹下属的下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