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      ,“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      ,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更不能干。

A.不苟言笑        啧啧称奇        出水才看两腿泥

B.谨言慎行        啧啧称奇        锥子没有两头尖

C.谨言慎行        津津乐道        出水才看两腿泥

D.不苟言笑        津津乐道        锥子没有两头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2017十大媒体流行语近期发布,这十个词条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D.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潮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

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一根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命,      

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        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

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        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

4.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  )

A.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文庙)

B.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钩任翕张。(书房)

C.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宗祠)

D.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寺院)

5.为下面的公益广告图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德点亮生活B.携手创造光明

C.节能人人有责D.科技驱散黑暗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则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当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士。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籓篱之限,效野之民每困杀掠。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限其奔突。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鐸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

劝:勉励

B.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

尤:杰出

C.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副:符合

D.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差:差错

(2)对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

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

A.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B.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3)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4)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以概括。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庭芳

苏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1)上阕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

(2)请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

(3)下阕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3)   ,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4)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6)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7)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8)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老屋

【苏联】佛洛伦斯•简索•曼

 

    看着房地产广告,她的眼睛被一行字吸引住了﹣﹣“幽静的凉台”。她一直向往着有一个凉台。她这会儿把广告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出售房屋。八个宽敞房间,两间浴室。树荫掩映草坪。幽静的凉台,安谧而迷人。价格从优,情愿牺牲。”后面是经纪人的姓名。

    这对我们太理想了!她抬起头,凝望着丈夫。乔正坐在对面埋头看书,他把一天中的这个时间称之为“缓冲时刻”。两个孩子睡着了,他也能够松弛一下。看到乔神色倦怠,萨拉心中一阵触痛。

    她把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环视着这座老式房屋。所有房间都很宽敞,也就是这一点,还有那间巨大而不实用的厨房,常常成为她和乔之间争执的话题。他喜欢它啊﹣﹣这幢老宅从祖上到他传了三代了。但她不喜欢,因为没有帮手,要管理这么大个家的确是件操心费力的苦差事。每连谈及搬家,他就会把它称做“妙不可言的老房子”,眼里闪着光;而她则称它为“旧仓库”。

    现在,她要把这条广告念给他听听,可他那削瘦的脸上泛起的倦容,使得她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萨拉叹口气。有时她真想听到他吐出一些美丽动听的话。他深爱着她可并不溢于言表。这是他的天性。

    她使自已从臆想中摆脱出来,重新研究着广告。“情愿牺牲。”这意味着是桩好买卖。如果那房子像广告上说的那样而且价格公道的话,乔看了或许会……她被突如其来的兴奋攫住了。

    明天得找人来照看一下孩子,我要去看看那所房子。

    第二天,在房地产办公室,西姆斯太太向她道歉说,这条广告“被搞错了”,她说:“它本应该下星期才刊登出来。但我可以带你去看看别的房子。”

    在后来的一个小时里,萨拉情绪低落,在一个新区,她看了三幢由设计师构思布局的“摩登之家”。房子还漂亮,可房间给它的印象似乎是太……窄了,她想,仿佛一位吝啬的建筑师一寸一寸地算计着,好把这些方块都挤在一起。在一间被称之为“大师卧房”的屋子,她不由得感叹道:“他真的是一个矮子大师。”

“我带你去另一处。”西姆斯太太说。

    但在开车前往另一处新住宅区之后,萨拉更泄气了。一幢幢房屋紧挨在一起,前面一棵树佝偻着身子,房间的天花板低矮得给她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看到她的沮丧表情,西姆斯太太突然说:“我可以带你去看看你感兴趣的那座房子,不过,只能在外面看。”

“哦,太好了!“萨拉说。她们驱车向城市另一方驶去,直到车开上一条宽宽的林荫路时,她才回过神来。

“瞧,就是它,“西姆斯太太说,“很可爱,不是吗?”萨拉望着这座漂亮的红砖小楼,它前面是一大片草坪和两株悦人的古树。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

“不错,很可爱。”她说着并缓慢地下了车。“多谢您啦,西姆斯太太。我住得离这儿不远,我可以走回去。”

    车开走了,她茫然若失地站在人行道上,过了一会儿。她迈步踏上了门前长长的甬道,拿出钥匙,打开房门,静静地站着,环视着四周,听着后院传来的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一种新奇之感悄悄地袭遍全身。还是老房子高大、宽敞、空气畅通!她看到宽大的门厅,雅致的楼梯,起居室里可爱的窗户﹣﹣从中望去,一幅树影姿安、枝叶依依的景色映入眼帘。一切似乎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安谧而迷人。”她想着广告上的词儿,心里好像被什么触动了,眼中放出异样的光彩。

    晚上乔回到家。“我今天干了件荒唐事,”她说,“我去应征那家出售自己房子的广告了。”

    他默默地凝视着她,然后说道:那应该在下星期登出来!在你生日那天!”“经纪人已经道了歉,”她扬起眉,“告诉我,咱门的凉台在哪儿?”

    他脸红了,说:“就是艾米房间外面的那个。”她吃了一惊,大叫起来:“你是说那个小木头平台?”“是啊,它也算是一种凉台。我是想吸引买主。”他嗫嚅着,“我知道你十分讨厌这个旧仓库。”

“不,它不是旧仓库!蓦地,她喉头一阵刺痛,“它有很多地方让人依依难舍!”她颤声说,

“那篇广告一定费了你很多心思。”

   一阵沉默,他们目光相遇了。房子那一边传来一阵孩子们的尖叫声,随后又远去了。他蠕动着嘴唇:“我是想让你高兴。”“情愿牺牲。”她想起来了。走上前,她依偎在乔的怀里并低语:“我就待在这里,真的,哦,乔,我爱你。”

    他把地紧紧地揽在怀里。

    多美啊,她想。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他跟我说甜言蜜语。不错,那天她看过的几所漂亮木楼和她的梦想大相径庭。如果她的“梦中之屋”只是一个梦,那么它似乎再也无关紧要了。她将拥有她的天地﹣﹣吱嘎作响的地板,不合时宜的厨房,所有额外的活计﹣﹣一切。

“情愿牺牲”又浮现在她脑海里。这句话似乎很奇妙,将他俩融化在一片温馨之中。

(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中乔的形象特点。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说不出的滋味”的含义。

(3)小说中两次描写孩子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意蕴。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瞎子摸象

陈乐民

 

    据说欧洲的启蒙时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这则“佳话”的来源是法国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意在到东方去用基督教感化那里的异类。他们钻到了康熙皇帝的左右。从这位有道明君身上看到路易十四所缺少的雍容大度和好学不倦的风范和品性。结果是,康熙和他的左右不曾被基督教化,传教士们却被“儒化”了。传教士之一李明居然认为基督教义几乎都能在中国古书里找到。

   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见闻和良好印象通过两条渠道扩散开来了。

    十八世纪初,教廷组织批判了那些维护中国传统礼法的传教士,“亲华派”被推上了批判席。批判的结果自然是李明等“败诉”。然而李明们的主张却不胫而走。李明的厚厚一本《中国现状回忆录》虽因而遭禁,后来却实实地成了畅销书。

   到了欧洲启蒙前期,那些渴求新知的哲人们,发现“中国哲学”对于他们匡正时弊有用,康熙皇帝又如此英明,他明明不相信基督教,却能容忍它在古老的中国传播。身处逆境的伏尔泰因而把中国和康熙皇帝一起理想化了。这可以叫做“托华改制”吧。伏尔泰曾嘲笑莱布尼兹犬儒主义式的乐观主义。然而,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他和菜布尼兹却是一致的。只是莱布尼兹比伏尔泰更深一层。伏尔泰是从为什么法国不能出个康熙皇帝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莱布尼兹是用自己的哲学“格义”消化中国哲学。菜布尼兹似乎有一种通汇天下学问的本领,一个“先定和谐”、一个“异教相通”,就把天下一切格格不入乃至对立的东西都消化掉了。

    就这样,传教士了解的那点中国学问就被放大了,似乎在遥远的东方真的有那么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的一切都值得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仿效。久而久之,有的人便得出一个说法,似乎欧洲的启蒙运动是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启示。

    其实这两点都有错觉和幻觉。前者,罗马教廷的霸道作风反提高了中国在欧洲社会的声望。后者,则是欧洲的哲学家们“为我所用”地从传教士们那里摸到大象的一条腿或一只耳朵或一根尾巴……然后加以“格义”。延伸开来,便成了欧洲的启蒙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陶醉。中国文化自有其博大精深之处,它不必因其“启发”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才显现其伟大。启蒙早期的欧洲人文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实用主义地“引进”中国哲学,绝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的被理解了,也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的起了那种作用。那时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只能是微乎其微的。到黑格尔时期,对中国的盲目歌颂来了一个反动,那是另一个极端,摸到了大象的另一个部位。然而,中国启示的神话并没有被黑格尔破除干净,因为印象已经造成了。

    当然,让这种“佳话”式的自我陶醉留下来也无伤大雅,虽然它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欧洲人、中国人都想找些维系感情的话题,那就摆摆龙门阵、过过瘾吧。反正科学的态度是另一回事。

(有删改)

 

(1)第二段中“两条渠道”指什么?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

(2)“瞎子摸象”在文中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3)对于“中国启示的神话”,科学的态度是什么?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你自已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12.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五言以来,六朝之谢陶,唐之陈子昂、韦应物、柳子厚最为近风雅。自余多以杂体为之,诗之亡久矣。杂体愈备,则去风雅愈远,其理然也。近世苏子瞻绝爱陶柳二家极其诗之所至诚亦陶柳之亚然评者尚以其能似陶柳而不能不为风俗所移为可恨耳夫诗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无所望矣!

(节选自元好问《东坡诗雅引》)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近世苏子瞻绝爱陶柳二家极其诗之所至诚亦陶柳之亚然评者尚以其能似陶柳而不能不为风俗所移为可恨耳夫诗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无所望矣!

(2)“六朝之谢陶”是指      两位诗人。

(3)作者为什么发出“诗亡”的感慨?请概括回答。

三、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端午节》刻画了方玄绰的表里不一;对太太买彩票的提议,他口头责备,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却颇为动心

B.“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诗歌吟咏的是,诸葛亮为报先皇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不遗余力地辅佐幼主刘禅

C.天宝大佬过溪时同祖父谈话,说他以后想为翠翠唱歌,但又觉得翠翠太娇了,不能做茶峒女子做媳妇的一切正经事。祖父又喜又愁

D.“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拥有无限空间的君王。”体现了哈姆雷特要与腐朽黑暗的势力抗争底的信念和决心。

E.欧也妮让格拉桑代表自己去巴黎,把夏尔所欠本金和利息全部还清。夏尔拿到收据并得知欧也妮有一千七百万法郎的财产,惊呆了。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

14.简答题。

(1)《红楼梦》中香菱的咏月诗云“博得嫦娘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其中影射了香菱怎样的人生遭际?

(2)《家)中琴小姐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请写出她的矛盾表现。

15.材料概括分析题

    中国文论一面讲诗言志,言为心声,好像语言一定表达真情实感,另一面又强调正名,要名实相符,说明早意识到言辞不一定可靠,有欺诈的可能。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就讲出了互相矛盾的两面。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更明确把可靠的话和好听的话区别开。文学当然是美言,而且是想象的虚构,所以确实可以说“美言不信”。文学的虚构不等于欺骗,但道学家鄙薄诗文,认为文章写得漂亮就很可疑。就连思想很符合儒家正统的杜甫,也因为诗中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便受到程颐指责,说“如此闲言语,道出做甚?”文人们往往自己就瞧不起自己:扬雄是汉赋一大作家,却说那是“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后来曹植给杨修写信,就引用杨家这位祖先的话,说“辞赋小道”不足以“榆扬大义,彰示来世”。弄得杨修不得不反驳,说他“述鄙宗之过言,窃以为来之思也”,就是说曹植把话说过了头,有欠考虑。

    在西方传统中,柏拉图认为诗模仿本来就虚幻的现象世界,现象世界则模仿惟一真实的理念世界,所以诗是模仿之模仿,与真实相隔两层。而且诗只激励人的感情,无助于理性,所以柏拉图要把诗人驱逐出他所设想的理想国。柏拉图对诗的攻击在西方传统中影响深远,而认为诗不真实,于实际生活无补,就很接近于“美言不信”的看法。所以,无论东方或西方,文学都常处在边缘地位。过去压抑文学的或者是宗教,或者是政治和道德,而在现代,则恐怕是经济和商业,或者说是只讲实用和功利的心态。然而没有诗和美,没有想象和精神价值,那样的人生又有多少价值呢?

(1)文中引用孔子、老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2)“无论东方或西方,文学都常处在边缘地位”,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3)依据文本,试概括诗的价值。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解答】首先把握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苟言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谨言慎行”,言语行动小心谨慎。第一处,从后面“脸上却总挂着笑容”可知,此处是说在很多人眼中纪检干部态度严肃,应使用“不苟言笑”。

“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事说个不停;“啧啧称奇”,指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第二处,前面说“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此处是说有些答案还被同行谈论,应使用“津津乐道”。

“锥子没有两头尖”,喻指不能两方都顾及,专心于一方;“出水才看两腿泥”,喻指事情要发展到最后才能见分晓。第三处,后面说“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这是说专注于一方,可见应使用“锥子没有两头尖”。

 

故选:D。

2.【解答】A.语序不当,“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应把“不仅”和“还”后面的内容对调;

B.表述正确;

C.搭配不当,“描述”和“变迁和万象”搭配不当,改为“记录着世界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D.成分残缺,“受到”缺少宾语中心语,在“自然灾害”后加上“的威胁”。

故选:B。

3.【解答】本语段大意是:《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四个句子分布在四个地方,故考生可以借助每句话前后的语境进行选择。分析四处的语境,可以发现,第三处较为简单,因为后面说“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从句式的对称角度来看,第句“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与其结构完全一致,故应放在第三处,排除A项;第四处处于语段的最后,此处的句子一般为总结句,是对上文的小结,第句说“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诗”和“史”是对上文对《七月》的小结,故应放在最后,由此可以选出答案,应为D项;再看另外两处,第一处,前面说“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这是说《七月》的灵动性,第句说“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与前面的“灵动性”相合,故应放在第一处;第二处,前面说“《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这是写实,“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这是说《七月》不为“实”所缚,故“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应放在此处。

故选:D。

4.【解答】首先应分析楹联的内容,圈出其中能够起到暗示作用的词语,然后分析场所。

A.“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泗水、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处。这副楹联的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如日月一样光华灿烂,孔子的礼乐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是第一”,这是赞颂孔子的文化教育,如日月光华灿烂,在中外堪称第一。“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最为有名。故二者匹配。

B.“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钩任翕张”,意思是“胸中藏有万千个词汇凭你调用,即使笔下有千钧重,写作起来也能挥洒自如”,这与“书房”相匹配。

C.“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追摹”意思是“追忆摹仿”,“追摹古人得高趣”是指从古人的文章中体会到高雅的志趣,这与“宗祠”追忆先祖不合,适合用在“书房”。

D.“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法”指佛法,“法云”,是佛教语,指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慧日”为佛教词语,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众生,能破无明生死痴闇,与‘慧光’、‘慧照’等同义,与“寺院”相匹配。

 

故选:C。

5.【解答】题干要求选出“为下面的公益广告图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这属于图文转换题。所给材料是一幅公益广告图,首先分析图上的内容,黑色的画幅上是一个明亮的灯泡,灯泡上面有两个人,其中一人伸出双手搀扶另一个弯腰驼背拄着拐杖的人;然后分析漫画的主体和主题,这幅公益广告的主体应是灯泡上的两个人,这就寓意着人们善意的举动、助人的美德照亮了生活,让生活有了光明。

A.正确。

B.“携手创造光明”忽略了其中一人对另一人的帮助,这二人并非是“携手”,而是一方帮助另一方。

C.“节能人人有责”偏离了公益广告图的主体,图的主体是这两个人,而并非是灯泡。

D.“科技驱散黑暗”也是偏离了主体,与C项一样都误把灯泡当成了主体。

 

故选:A。

6.【解答】(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差”如解释为“差错”,则与语境不合”“差”应解释为“差别”“区别”。句子翻译为:重量在五斤以上的判死罪,不到五斤的量刑判处不同的罪。

(2)“以”,连词,因为;

“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是介词,凭借;

“以”,是连词,因为。

所以相同,不同。选A项。

(3)“以”,用;“农夫百”,定语后置句,应为“百农夫”,即“一百个农夫”;“甲士一”,定语后置句,应为“一甲士”,即“一名士兵”;“奈何”,为什么;“浚”,榨取;“膏泽”,血汗。句子翻译为: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不能供养一名士兵,为什么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的东西呢!

“若”,假如,如果;“罪”,错误;“苟”,如果,假如;“求”,征求;“咎”,过错;“执”,承担。句子翻译为:假如(诸位)进言而我听不进,确实错在我;假如(我)征求意见而(诸位)不进言,过错将由谁承担呢?

(4)题干的要求是“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以概括”。考生可以到文中圈出周世宗的举措,明辨能证明他是明君的举措,然后进行概括即可。如第一段“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士。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这是说周世宗选练精兵来御敌卫国;如第二段“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这是说周世宗派兵保卫边疆使百姓安宁;如第三段“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这是说周世宗下诏求问得失;如第四段对张美的任用说明周世宗知人善任;如最后一段“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鐸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这是说周世宗毁铜器、佛像,铸钱以济民。

 

答案:

(1)D   

(2)A

(3)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不能供养一名士兵,为什么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的东西呢!

假如(诸位)进言而我听不进,确实错在我;假如(我)征求意见而(诸位)不进言,过错将由谁承担呢?

(4)选练精兵以御敌卫国;派兵保边安民;下诏求问得失;知人善任;毁铜器、佛像,铸钱以济民。

7.

(1)多年漂泊,仕途失意,年华老去。

(2)实写南山高大突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暗示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与上阙结句的情境构成逆转,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

(3)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春念。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8.【解答】故答案为:

(1)言笑晏晏(重点字:晏)

(2)小人长戚戚(重点字:戚)

(3)朝菌不知晦朔(重点字:菌)

(4)扪参历井仰胁息(重点字:胁)

(5)决眦入归鸟(重点字:眦)

(6)成由勤俭败由奢(重点字:奢)

(7)佳木秀而繁阴(重点字:繁)

(8)举匏尊以相属(重点字:匏)

9.

(1)热爱家庭,甘于牺牲,体贴细腻,不善表达。

(2)莎拉为自己讨厌的房子原来也如此漂亮悦人而惊讶;为丈夫想满足自己的愿望悄悄打出售房广告而感动;为自己没有体贴丈夫而羞愧。

(3)渲染出欢乐的家庭氛围,暗示了乔情愿牺牲的具体原因,促成了萨拉的心理转变,推动了情节发展。

(4)通过萨拉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萨拉的醒悟与决心;揭示小说的主旨:美好温馨的婚姻生活需要双方都具有牺牲精神;用“情愿牺牲”呼应上文,使小说结构严谨。

10.

(1)教廷对亲华派的批判反而使亲华派的主张扩大影响;欧洲启蒙哲学家“托华改制”,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2)指一些欧洲哲学家只接触到局部的中国文化,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作用:比喻论证,说理形象生动;讽刺了那些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欧洲哲学家。

(3)追本溯源,辨明真相;不迷信盲从;不妄自尊大。

11.【解答】

说不的布偶

 

      曾读老舍笔下那自封为“小羊圈里走出来的玩意儿”,看见那日本人腰弯得如柳条一般,何曾敢向太君说一个“不”字?

      不禁思索,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说“不”的权利,对人惟命是从?

      窃以为,不敢说不是一种没有主见,丧失自我的表现。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了主见之后,才会摒弃别人的错误观念,无悔于自己的决定,而不是拾人牙慧,亦步亦趋。

正如马尔克斯所言,“如果有那么一刻,上帝突然发现我是一只布偶并赐予我片刻生命,我不会说出我的一切想法,但我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所想,但我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也依旧有说不的权利。”

      在那个人人都幻想“鸢飞戾天”的小城里,他曾是那么渴望华丽的官职,外人景仰。但沉浮了十年后,眸光随阴翳逐渐失去了颜色,终究给予他大梦一场。

“驻水于世,封尘于心。”梦醒的黄公望不再固执迷茫,他对以前的选择说“不”,绝尘而去。“山在,云在,岁月在,我在。”找到本真自己的黄公望用自己的主见,携一卷富春山居图,留连于青史。

      我们要在很大程度上肯定自我的存在,并礼赞自己的光辉。我们的内心高地,只有润遍自己的春意,才有香气满乾坤的可能,才会有决绝的勇气加入对自己理性的判断,说出那一个“不”字。

      于是,李安用十年的导演梦粉碎了他人的错误指点,对羊肠小道的放弃成就了他一马平川的传奇;梁思诚为了老城墙,对相关领导大呼,将来你会后悔的……

      是啊,我们需要理性的判断和说不的勇气,更需要星空中理性的自己为现实的自己诊断命脉。太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也可能只是个模糊的印象,但也只有自己才是敢于捅破这层隔膜的人。然而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他人的金玉良言来装点自己的江山,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来调整航向。

刘师培,国学大儒,有绝世之才,却在革命时投靠了方端。弟子黄侃曾怒斥道:“如此,请先生好自为之。”拂袖而去。辛亥革命结束,刘师培政治失利方才幡然悔悟,后悔没有听季刚之劝。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需要明白别人对自己说的“不”往往是一剂良方,更是我们人生前进的灯塔。

      如若我是一只会说话的布偶,我定会说出那“不”。如果你有话对我说,我洗耳恭听。

12.

(1)近世苏子瞻绝爱陶柳二家/极其诗之所至/诚亦陶柳之亚/然评者尚以其能似陶柳而不能不为风俗所移为可恨耳/夫诗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无所望矣!

(2)第一空:谢灵运,第二空:陶渊明

(3)六朝后诗人大多创作杂体,远离风雅;近世苏轼诗学陶柳,也不能近古。

三、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3.【解答】B.“诸葛亮为报先皇刘备的知遇之恩”错,是赵云,长坂坡赵云怀抱刘备幼子,保护着甘夫人平安回到刘备身边,后来孙夫人把刘禅带走,赵云又帮助刘备夺回刘禅。

E.“欧也妮让格拉桑代表自己去巴黎”错,是让德。蓬风前往巴黎收债,把夏尔的债还清。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

14.(1)自小被拐卖,与家人离散;被薛蟠强买作妾,遭受冷落;最后被夏金桂折磨致死,难以善终。

(2)写文章宣传女子剪发,自己却不敢实践;有平等意识,当舞龙灯的人被烧伤时,却无动于衷;接受新思想,但一次军阀混战的洗劫就让她对此产生了怀疑。

15.

(1)论证了语言和情志不完全统一;引用哲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中国古代道学家鄙薄诗文;文学家自已也瞧不起自己;柏拉图把诗人驱逐出自己的理想国。

(3)诗言志,表达真情实感;诗是美言,给人美的享受;诗是想象的虚构,引导人超越现实;诗创造的精神价值,使人生更有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