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四川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广东省2020届高三调研考试(I)语文

2019年广东省揭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广东省深圳高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6月份)

2019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广东省韶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广东省东莞市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

2019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金太阳广东省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11月联考

广州市2020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

201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5月份)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等七校联合体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如果从古代典籍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治国理政著作,《贞观政要》应该不会落选。作为唐代历史学家,吴兢编撰此书,目的是给唐玄宗提供学习榜样。在序言中,吴兢高度评价贞观政治,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吴兢把唐太宗的言行事迹,分作10卷40篇进行记述,就当时的政治特色而言,围绕君主治国,已经概括得很全面。如果从唐太宗的视角看,应该更能直奔主题。唐太宗对于自己的治理成绩很自信,他在写给太子的《帝范》一书中,对于治国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一是克己纳谏,是以人为本在早期的儒家经典《尚书》中,主张“民惟邦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孔子把这个思想具体化为争取人民的信任,认为“民不信则国不立”。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说,而荀子则把人民与君主的关系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认识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历史规律。这个思想系统,即民本主义思想。唐太宗经常引用荀子的说法,足见他对民本主义传统是有清晰认识的。

“以人为本”是贞观之治一条成功的路线。思想上重视人民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制度、法律的制定上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贞观朝廷深知人民的困苦来自赋税过重,于是制定了系列轻徭薄赋制度,贯彻藏富于民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才是政治安定的根本保证。贞观时期之所以能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和谐景象,就其实施的以人为本政策而言,是有必然性的。所以,在唐朝以后,古人通常把贞观之治看作卓越治理的代表。

“以人为本”,从早期的思想家来看,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懂得民间疾苦,从而在制定政策、改革制度的时候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岀发。唐朝总结历代政治经验教训,深知土地问题事关重大,所以政府拥有土地的时候,法律规定要先从无地、少地的家庭开始分配。努力保证农民拥有土地可以耕种,不允许土地随意买卖,凡此等等,只有保证弱势群体的起码生活水平不会下滑,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全底线。贞观时期的以人为本政策,至少体现了朝廷是看重长远政治利益的。

       贞观之治发生的时候,是秦汉以来中国政治文明日益成熟的时期。尤其是摆脱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门阀政治,主张实施三省制、科举制等新制度因素,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中国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期,继承历史与文化的积极成果,唐朝迈开了历史性的脚步。贞观之治,是传统中国文化治国理政的一个榜样,其治理智慧对后世启发良多

(摘编自孟宪实《贞观政要》的人本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历史学家吴兢的《贞观政要》一书在有关治国理政的古代典籍中具有代表性

B.作者认为《贞观政要》尽管围绕君主治国概括得很全面,但并未触及“以人为本”

D.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在唐代逐渐走向成熟,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

C.思想上重视和政策等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最终使唐朝赢得贞观之治的局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紧紧围绕唐太宗贞观之治中“以人为本”这一成功路线逐次展开论述的。

B.文章从发展的、联系的哲学高度来看待“以人为本”的思想,更符合历史逻辑。

C.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阐明了“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历史渊源

D.文章第四段通过举具体实例证明了唐太宗实施“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措施与显著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学说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源头,具有鲜明的“民本”意识。

B.执政者只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政策,社会就一定会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景象。

C.执政者保证弱势群体稳定的基本生活水平,这就使得社会有了安定和安全的可能。

D.正是由于继承了前朝的执政成果,唐朝才迈开历史性脚步,为后世理政树立了榜样。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朱显谟生长在上海农村,早早体验稼穑之苦,看到古老耕作方法的艰苦和收获甚微的悲凉,萌发了长大后改变农业落后状况的念头,立志当一名科学农民。于是他在大学选择了土壤肥料专业。

       1940年大学毕业后,朱显谟考入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随指导老师侯光炯开展土壤调查工作。侯先生提醒,做土壤调查工作必须做到“四到一问”,即:走到、摸到、看到、访问到和最后问一个“为什么”。

       朱显谟凡事都要探个究竟。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提出的成土过程与风化过程同时同地进行的理论,曾是指导中国学者进行土壤发生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但朱显谟对它不迷信,而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该理论仅适于块状岩体上进行的与陆生生物进化相一致的原始成土阶段。

       1959年,为了国家建设大西北的需要,朱显谟毅然告别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中科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在黄土高原工作的50多年中,朱显谟实地考察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20多遍,三次跨越昆仑,两度入疆。他积40余年黄土高原土壤科学研究成果和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于80年代初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其内容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

“目前,经过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黄土高原基本变绿,黄河流失土壤泥沙由13亿吨减少为3亿多吨。”朱显谟的学生吴普特说。

(摘编自《102岁朱显谟院士逝世:为“黄河清”奉献半个多世纪》,2017年10月12日凤凰网)

       材料二:

       据黄河志卷一“黄河大事记”所载,把黄河泛滥、决堤的情况统计为:

时期

年数

泛滥、决堤次数

泛滥、决堤均次

魏晋南北朝

361

2

每180年一次

隋唐五代

379

8

每47.3年一次

北宋时期

161

8

约20年一次

金元时期

241

7

每34年一次

明朝

276

30

约9年一次

清朝

267

84

约3年一次

民国时期

25

44

每年1.8次

(摘编自朱显谟《再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材料三:

       为落实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目标,时任国务院总理亲自视察陕北,提出退耕还林的措施。朱先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给总理上书表达激动之情,也进一步从科研角度为国家宏观决策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摘编自张晴《朱显谟院士和“28字方略”》)

       材料四:

       为构建大生态格局,河南省民权县提出建设“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当地政府构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的林带生态屏障,呵护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农田免受风沙的侵袭。还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

(摘编自《黄河故道起绿洲》,2018年5月2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显谟跟随侯光炯研究和调查土壤情况,这让他领悟到了实地研究精神。

B.朱显谟敢于否定威廉斯的学术观点,源于自己的质疑精神和实践研究。

C.朱显谟的学生吴普特说的一番话,印证了朱显谟的研究成果已见成效。

D.在治理黄河方面,朱显谟的研究成果某种程度上给国家决策提供了帮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朱显谟提出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不仅是他治理黄河的核心理念,也是国家解决黄土高原问题的指导思想。

B.根据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黄河泛滥、决堤的频率最小,此后各时期黄河泛滥、决堤的频率越来越快,次数越来越多。

C.根据材料,要治理黄河,需要研究者的理论指导,更需要地方政府的治理举措,足见地方政府该是治理黄河的最大贡献者。

D.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地方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建立生态屏障,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免受风沙侵扰的良好环境。

(3)朱显谟毕生致力于治理黄河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信念

(作者:阿成)

 

       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

       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

       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他家里是不行了,他的那个娘儿们,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唉,怎么创作呢。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

       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说得过去。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

       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我能住几天?

       他说,两天。

       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

       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

       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八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

       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

       我说,我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

       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

       真的?

       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

       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中埋伏了是不是?肯定的。

       对。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

       我说,你背背我听听。

       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

       我说,写得好!

       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我们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这里既有“我”对文友所说的他的家事感到吃惊,又有怕自己没有住处的担心。

B.文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在老房子中展开,它勾连着历史与现在,是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者。

C.通过对话,文章再现了赵尚志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

D.“我”被赵尚志的人生感动,因而斟满酒祭奠他;面对少人问津、略显破败的老房子,“我”又不免倍感寒心和凄凉。

(2)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在性格和情怀上具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3)作者在记叙中插入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園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今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闲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園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图竭,方布状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快而使命?”处球流曰:一“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圉选辟才俊,抑绝侥倬,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

即位,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圓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B.“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官员俸禄等。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D.“赠”是指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圜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園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

B.任圜重诺守信。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任圜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圓刚直不阿。对不合礼法之事,任圜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看淡生死。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

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

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答题。

江城子

(金)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释】“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西北疆域,当时又被元人所占,词人与金朝有志之士痛心国丧,欲救国而不能,只得聚会新亭,一洒忧国之泪。三十六峰:指嵩山。钓鱼坛:在浙江富春山,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起句突兀,写醉中闻鸡起舞,表示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自己心系社稷,欲有所为。

B.“古来豪侠数幽并”一句承上启下,既谓己尚存豪侠气概,又引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C.下阕“他日封侯”“一掬钓鱼坛上泪”两句,词人舍我其谁的自信豪壮溢于言表,体现了清雄豪放的风格。

D.全词情感多处顿挫起伏,而贯穿其中的基调是理想与境遇的矛盾所带来的深沉痛楚。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加以赏析。

一、(三)名篇名句默写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      ”两句,描写了世外桃源中老人和孩童快乐自足的精神状态。

(2)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又暗含时光易逝之感叹的句子是“      ”。

(3)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答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毎毎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8.(5分)下面是一位记者的采访对话,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甲:顾导您好!鄙人是都市报实习记者刘康。久仰您大名,这次能见到尊容,非常激动!

乙:很高兴认识你。

甲:您导演的新作刚刚杀青,请介绍一下您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旨。

乙:我想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若干小人物在社会大变革面前的心路历程。

甲:您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脑子的电影艺术家,为您点赞!

乙:你言重了,谢谢!

              

9.(6分)下面是某校图书馆的还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改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官启军老师建议设立“18岁成人礼”,将仪式的庄严感转化成社会责任的精神力量。她说,18岁成人意味着要有更多的责任担当、对父母更感恩、对老师更尊敬。但现在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多是学习成绩。

恰逢其时的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解答】(1)B.“并未触及‘以人为本’”属于武断,据尾注《<贞观政要>的人本思想》可知。

(2)D.“具体实例”错,文章只是概括相关现象,并未举出实例。

(3)C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解答】(1)B.朱显谟先生没有否定威廉斯的学术观点,而只是发现其观点的局限性。

(2)D

(3)早年体验农村之艰苦,萌发了改变落后农业的念头;总体是黄河泛滥、决堤的次数呈增加趋势,造成的灾难的越来越严重;国家绿化大西北的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这些激励他进一步研究治理黄河。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解答】(1)C.“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错,无中生有。

(2)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充满希望。

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

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不失生活乐趣。

怀有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他们朴素的爱国情怀。

(3)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缅怀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利于表现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 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文章题目相照应,也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来的态度相对照,有利于强化文章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4.【解答】(1)C译文为:当初任圜的推广,张彭为人阴险贪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彭全部把贪污的公款献给了郭崇韬,崇韬很感激张彭,没有杀他,从此跟任圜有隔阂。

(2)D.“赠”只能给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3)B.“并赦免张处球”分析有误。通过“以此计之,子亦难免”可以看出。此处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4)不久庄宗攻破梁兵的营垒,听说了任圜为李嗣昭谋划守城的计策,非常赞许他,从此庄宗更记住了任圜的名字。

安重诲奏请皇上由宫内出钱,任圜用旧例与他争论,没能说服他。

 

参考译文:

      任圜是京兆三原人。为人聪明机敏,善于言谈辩论,举止有度。李嗣昭任昭义节度使,征召任圜任观察支使。梁兵环绕潞州筑起营垒包围了潞州,过了一年,晋王去世,来救援潞州的晋军都撤兵了。李嗣昭非常危险,他向任圜询问去留之计,任圜劝他坚守潞州等待援兵,不可有不忠之心。不久庄宗攻破梁兵的营垒,听说了任圜为李嗣昭谋划守城的计策,非常赞许他,从此庄宗更记住了任圜的名字。后来李嗣昭与庄宗产生了矛盾,任圜多次带着使命往来,为李嗣昭解释所受到的诬陷,李嗣昭最后免于招致灾祸,这都是任圜之力。

      张文礼杀了赵国国君王镕,庄宗派李嗣昭去讨伐张文礼。李嗣昭战死,任圜代理率领李的军队,号令非常严格。不久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人关闭城门坚守城池,城攻不下来,任圜多次把祸福告诉镇州人,镇州百姓相信任圜的话。任圜曾经带着军队来到城下,张处球登上城墙对任圜呼喊:“城中的兵员和粮食都没有了,但是这么长时间抗拒君王的军队,如果我自愿服罪,就是怕无法为自己辩解,希望您可怜我,为我指一条生路。”任圜告诉他:“以你父亲的行为,固然难以宽容,然而处罚不牵连到后代,你可以从轻处罚。然而像现在这样坚守了一年,伤了我方大将,等到自己处于兵尽粮绝之时,才宣布要效忠于晋王,以此看来,你也难以逃脱处罚。然而坐以待毙,何如降伏等待命运的安排?”处球流着眼泪说:“您说的对啊!”于是派儿子送出求降信,人们都说任圜的话没有骗人。

 第二年,郭崇韬兼成德军节度使,改任任圜为行军司马。任园与郭崇韬一向关系很好,又是郭崇韬的司马,崇韬于是把镇州的事务委托给他,可是任圜行事多与崇韬相违背。当初,任圜的推官张彭为人阴险且贪污,后来事情被察觉。张彭全部把贪污的公款献给了郭崇韬,崇韬很感激张彭,没有杀他,从此跟任圜有隔阂。

    明帝赞许他平叛康延孝的功劳,授任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代理三司,(任圜)选拔征召才俊,遏制杜绝侥幸之人,公私给养充足,天下因他得利。

     以前,使臣出使各地,都要从户部领券,安重诲奏请皇上由宫内出钱,任圜用旧例与他争论,没能说服他,于是与安重诲在皇帝面前争辨,任圜声色俱厉。然而使臣的给券最终还是由宫内出了,方圜更加愤愤沮丧。安重诲曾经拜访过任圜,任圜有个歌妓,善歌而有美色,安重诲想得到她,任圜不给,因此二人更加交恶。任圜心里不安,于是请求退休,退休后住在磁州。

      朱守殷在汴州造反,安重诲诬谄任圜与守殷合谋,派人用假诏杀了他。任圜接受安然命令,召集族人酣饮而死。愍帝即位后,追赠任圜为太傅。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

5.【解答】(1)C.“词人舍我其谁的自信豪壮溢于言表,体现了清雄豪放的风格”错,并非自信豪壮,而是壮志难酬,青史无名的愤懑不甘。

(2)上阙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剑气直冲星斗的宝剑,渲染出豪壮的意境。体现词人渴望大展拳脚,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下阙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描写钓鱼台上风雨如磐,天地迷冥,营造出悲戚迷茫的氛围。强调词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不得已而隐逸的忧愤和感伤。

 

 

译文:

         即使我喝醉了酒,仍能像刘琨他们那样闻鸡起舞,长袖飘飘,心情激荡。曹操的《短歌行》令多少壮士有风雷激荡、石破天惊的感受啊。我举头向西北望去,神州陆沉,国势之艰难,让人像“新亭对泣“那样悲伤。再看那如长剑般插入云端的三十六峰,看葱郁峥嵘的星斗之气,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涌动。

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一、(三)名篇名句默写

6.【解答】故答案为:

(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重点字:髫)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1)A。

(2)C。

(3)D。

8.

“尊容”改为“尊驾”;

“请介绍”改为“能介绍……吗”;

“一个”改为“一位”;

“脑子”改为“智慧”;

“严重”改为“过奖”。

9.

读者携带借阅证去图书馆查验,进行还书,若无过期,直接还回,图书管理员将书籍归库上架;若过期,读者需缴纳逾期费再还书,图书管理员把逾期费上缴财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