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室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浙江、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年江苏省镇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江苏省苏北四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西亭高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室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    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着。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而且用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极具个性的艺术化    ,至今都让人    

A.波澜壮阔   解释   拍案叫绝

B.波涛汹涌   解释   叹为观止

C.波澜壮阔   诠释   叹为观止

D.波涛汹涌   诠释   拍案叫绝

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

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A.①③④②⑤⑥B.①⑤②③⑥④C.②①④⑤③⑥D.②③④①⑤⑥

3.(3分)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

B.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XX汽车广告)

C.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XX手机广告)

D.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

4.(3分)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你必须识别素材,你要与素材之间发生深刻的反应,就像化学实验室发生的那种“热反应”,如此,你才算是完成了个性化的“占有”。

A.物理性的采集指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热反应是指写作者对素材应加以理解并灵活运用。

C.个性化“占有”指写作者对素材要有独特的理解。

D.写作不仅要收藏素材,更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回君传

袁中道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髦,大类俳场上所演回回状。予友丘长孺见而呼之谓“回”,邑人遂“回”之焉。回聪慧,娱乐,嗜酒。家有庐告田亩,荡尽,遂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与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予曰:“吾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鬃已白。      回不顾家,君不顾身。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乃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末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业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虽邑中道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必不绝我,故终不优。”予曰:“善。”

       回丧其子,予往慰之。回方醉人家,招之来,笑谓予曰:“绝嗣之忧,宁至我乎?”相牵入酒家,痛饮达旦。磋乎!予几年前性刚命,其牢骚不平之气,尽寄之酒,偕回及豪少年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校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恍惚中见二十饮人,皆罗拜堂下,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坐一室,或有二三日不饮时。量日以退,兴日以索。近又戒杀,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袁小修小品》,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聪慧,娱乐             耽:沉溺

B.邑人以之予曰             规:约束

C.予几年前性刚命         蹇:不顺

D.以取罪                      戾:违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君是作者的表兄弟,深目大鼻,浓胡须,像滑稽剧中的回族人,所以别人给他取名“回”。

B.作者少年时喜欢跟回君交往喝酒,认为回君喝酒专心,和回君一起喝酒,能够让自己内心舒畅。

C.回君虽然有妻有子,但经常在外喝酒不归,连家庭的生活也不顾。作者对他的生活表示欣赏。

D.作者认为回君具有颜回的品格,通过为回君作传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受羁绊、命运不顺的感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

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请简要概括回君的形象特点。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6.(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题。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杜甫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注:指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传送酒食。征召访求,严武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杜甫自称。

(1)全诗围绕“枉驾”(即“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

(2)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7.(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2)   ,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淇则有岸,   。(《诗经•卫风•氓》)

(4)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6)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7)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   ,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8.(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换茬

刘正权

 

       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开始刨园子了。

       园子里其实没啥可刨的,除了不包心的白菜就是菠菜,小青菜也有,不过都像钮扣似的扣在地上,春寒刚过,还没来得及舒展叶片。

       春分是对那畦老韭菜动上了心思,二贵跟在春乡身后,不情不愿的。二贵说:“春捂秋冻,园子的菜刚缓过劲儿,还得在土里再捂捂才好!”春分白一眼二贵:“是你自己想捂酒杯子才对吧?”春捂秋冻是说气候和穿着上的事呢,跟园田无关。

       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旺的,重新排!”

“排”就是“栽”的意思,韭菜根小,得一丛一丛排一起,挤着长,那长相才欢实。

       二贵还是不想动锹,二贵就扯由头说:“小刚来电话了!“二贵知道春分最惦记小刚,年前一听说他打工不回来过年,连腊贷都少备了一半。

       春分这回却没把宝贝儿子的电话当宝,只淡淡“嗯”了一声,接着说:哪天他不来一回电话?二贵只好快快下了锹,气不顺使劲就大,一锹翻起一大丛韭菜根来,春分弯下腰,那丛韭菜,用铲子敲散土,把韭莱一根一根理开,剪去根须,往一边放,准备待会排,二贵撇下嘴说:“好端端的长土里,非得挖出来再排进去,当是移栽油菜,能增产啊!”春分不吭气,她知道二贵有情绪,男人的德性得顺了毛摸,惹急了免不了鸡飞狗跳的。二贵又嘟哝说:“小刚说,去年形势就不怎么好,那个厂今年怕呆不下去了!”

       春分说:“是吗?换个厂也好,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儿子想换新环境跟这韭菜地换茬不也一样吗?”一茬一茬剪得齐齐整整的韭菜根带着芽就在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话中重新排进了土。

       小刚的电话又来了,这次是打给春分的,小刚说:“娘,我联系了个新厂!新厂离市区远,我不想在厂里住,条件差!”

       春分冷了口气说:“那你回来住吧,家里条件不差,有爹有娘侍候着!”小刚没了声音,挂了电话,小刚听出娘是话里有话。二贵说:“你咋这样跟孩子说话呢?”春分说:“出门在外就要吃得苦,不然啥能耐也不会长!”

       二贵还要说话,春分说:“你忘了去年那畦萝卜啊!”二贵就想起来了,去年入秋时,二贵把一车鸡粪全肥进那畦萝卜地里,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

“莫非你也想儿子出去几年成个空心萝卜回来?”春分又白了一眼二贵,二贵就悻悻地闭了嘴。反正是春酒没得吃了,二贵干脆一甩外套:“做就做个够,顺手把那行葱也给分了吧!”二贵知道眼下分葱还早了点,故意拿话挤兑春分。

       哪知春分一拍手,说:“我正想说呢,这几天我听了天气预报,说一周内温度回升,分葱正是时候呢!”

二贵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脑门,咋睁着眼往枪口上撞呢,二贵毕竟不是懒人,一旦干顺了手,就觉得眼里的活都该干。当春分还在排葱时,二贵已抽空回了趟家。春分以为二贵口渴了回去喝茶,没曾想二贵却从屋里拎了水桶和瓢来,他是给韭菜浇定根水呢。

       二贵三两瓠就把韭菜地给浇了,.跟着又气喘吁吁拎了桶要浇刚分好的葱。

       春分手一伸:“别添乱,这葱不能浇的!”

       二贵很奇怪,说:“咋啦,韭菜能浇,葱不能浇?”

       春分说:哪韭菜是老根,水分少,老根扎进新土,得定根,让芽吸收水分往上长,这葱就不一样。”

“这葱就不一样啊?”二贵爱想到,种个菜还那么多学问。

“葱白里水分多,你就是挖起来放一边剪掉叶,过三五天它也会从里面长出新叶的!”春分说。二贵一想也是的,放久了的蒜啊葱啊还真是这么回事,能从里面长出新叶。

“还有一宗你不晓得,”春分停了一下又说,“这刚分的葱得等上面的叶给太阳晒破叶管,新叶才能钻出来,有时候,环境恶劣点也未必是坏事!”

“万物有万物的活法呢!”二贵感叹说。

“所以啊!”春分意味深长看一眼二贵,“我先前才会那样口气给小刚说话”

       二贵放下水桶,憨憨地笑,说:“我咋就没想到刚才对小刚是话里有话呢!”

“你啊,是吃春酒吃昏了头!”

       春分说完扛起锹,大步跨过那畦菜地。

       一阵风吹过,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伸开来,一片新绿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贵以“春捂秋冻”作为自己不情愿刨园子的借口,而春分则以“你自己想捂酒杯子”奚落二贵,使他无言以对,只得跟着春分去干活。

B.小说的语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男人的徳行得顺了毛摸心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等。

C.小说对小刚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刻画了一个既想进取又不肯吃苦的年轻人形象,对母亲春分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衬托作用。

D.小说先写二贵不得不跟着春分分韭菜,然后写二贵主动积极地分葱,丈夫对待农活前 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春分对丈夫的感化与影响。

(2)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小说标题“换茬”的丰富意蕴。

(3)赏析小说结尾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9.(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微时代、微文化与微批评

张文东

 

“微”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浸透在时代文化的肌理当中,已成为当下仿佛无所不能而又无所不包的功能性存在。从文化生产来看,较之一般意义的数字媒体或网络平台,以自媒体为核心的微平台显然是更自由、自主与随意的文化大院,而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简易快捷,从微信到微博、从微电影到微视频、从微小说到微散文,“微化”的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甚至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项内容或一种方式;再从传播方式看,从“点对点”的传输到“圈套圈”的分享,“微传播”的规模可能越来越小,但半径却越跨越大,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效果更加有效迅捷,其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也有了更足的涵容与更多的可能性;而从接受模式看,微看、微赏、微阅等“微接受”似乎愈发成为大众文化体验的主流模式,不仅使审美行为进一步个人化、私人化和碎片化,而且使文化效能更具自娱性、利己性和即时性。同时,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与升级以及媒体融合的加快,文化产品在生产、传播和接受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不过,消费和娱乐驱动下的微文化并不值得欢呼。因为其背后的潜能与动因,实际上是一种消费机制和娱乐基因。与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不同,微文化以消费心理为审美理想;以生活碎片为基础构件,既是市场社会的消费产物,又是大众文化的娱乐行为。当曾被鲁迅先生总结并批判的所谓“看与被看”的文化传染病重新借微文化再次流行之时,那些原本可用来砥砺崇高的文化品格便在这个伟大时代里黯然失色了。环顾周边:微博里除了自言自语就是粉丝营销;微信里不是自娱自乐就是“刷存在感”;朋友圈里不是广告植入就是不假思索的转发;公众号里不是推销自己就是推销别人;微杂志里不是心灵导师就是生活良友,微电影、微喜剧等微视频虽然呈现了载体与途径的新意,但其内容与模式却未发生质的变革;而在微看、微赏、微阅中体现出的种种私人化、即时性、非价值性的选择反而表现出了当前大众文化中某种非理性建构的真实表征。于是,以视听语言为核心的各色“微制造”在生产、传播与接受模式上趋于同质,因快捷而失之神思,因简单而失之内涵,因随意而失之深度,因日常又失之隽永,折射出浮华背后微文化的困境。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微文化”基本特点的一项是   

A.体现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其产品的产生、传播和接受之间的界限趋向模糊。

B.以自媒体为核心,可自由、自主和随意产生,其创作和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内容。

C.从“点”的传输到“圈”的分享,传播规模趋小,半径变大,灵活多样而有效。

D.以“微接受”为主流模式,审美行为愈加个人化、碎片化,且更具自娱性效能。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微散文等“微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B.开放、自由的空间使“微文化”有了更多的涵容和可能性,但也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不足。

C.微文化的审美理想是消费心理,其基础构件为生活碎片,不同于传统文化,而是市场的产物。

D.微文化所体现的种种选择不仅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非理性表征,也折射出浮华背后的困境。

(3)作者为什么说当前的微文化“不值得欢呼”?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4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

       垃圾在不分类的情况下,往往只有两种处理方式,填埋和焚烧。然而,填埋浪费土地资源,产生有害渗滤液,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焚烧会产生有害的灰渣和气体。那些未经安全处理的垃圾,兜兜转转,甚至可能回到我们的身体内。美国CNN做过一个调查,追踪8名志愿者的一周饮食,在他们体内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塑料类型。当我们还在为站在食物链最顶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链条的底端早已一片疮痍。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垃圾分类,不仅是分类,更是在自救。有分类,才可能更好地无害化处理。

       最近,网络上嘲笑上海强推垃圾分类的段子铺天盖地,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垃圾分类的最大影响就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便捷了。其实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9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看来,垃圾分类绝非只是“政府重视,资金到位”就能快速达成的。

(摘编自新浪微博2019年8月21日《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材料二

 

       1962年,林恩(Lynn W.R。)提出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201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处理比例为2.3%,卫生填埋处理比例为55.9%,焚烧处理比例为39.3%,生物处理比例为2.5%。

(摘编自《垃圾处理与利用的“金字塔”层级》,《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三

       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减量化要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产品废弃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通过减少材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缩小体积等一系列手段减少产品废弃后的生活垃圾产量。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推进可持续消费模式,通过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以及尽可能重复利用产品等策略,减少消费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量,例如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金、银、铜等金属资源,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和建材化处置,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等生物处理回收有机肥和生物燃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

(摘编自杨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

材料四

       垃圾随意抛掷意味着社会文明还没起步;能够集中堆放,可认定社会文明的开始;如果进行分类处理,就算融入现代文明;只有精细化管理,该国家和地区方能进入先进社会行列。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其城市垃圾分类实施开始于1904年,至今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800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5000条。从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展开专项巡逻,每周抽查各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

       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四五年级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电车时刻表》和《垃圾回收时间表》;每个社区都有垃圾分类的咨询电话;政府编有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如果乱丢垃圾,很可能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罚款可达1000万日元。

(摘编自汪中求《垃圾分类背后的真相》,《企业管理杂志》2019年7月)

(1)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中,“减量化”在最顶端,具有最高综合效益;“简易处置”处于最底层,对环境影响也最大。

B.依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95%都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的处理方式,已基本实现“无害化”。

C.“减量化”意味着先从源头减量,在产品设计、生产时就要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后续消费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

D.我们要坚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对其中可以成为资源的部分尽可能地提取、回收、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循环使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垃圾处理方式和分类意识还处于落后阶段,因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B.“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是说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参与垃圾分类管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C.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由此可见,垃圾和资源可以相互转化,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

D.垃圾处理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对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国家和地区进入社会先进行列的前提。

(3)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八.附加题

11.(10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

(节选自欧阳修《苏氏文集序》,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

(2)文中提到的文学盛衰牵涉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这是      (人名)发起的   (运动名)。

(3)短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文学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九、名著阅读题(15分)

12.(5分)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董卓宣布“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不敢出声,只有荆州刺史丁原反对,董卓怒叱:“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于是用剑斩杀了丁原。

B.《茶馆》中,通过大傻杨唱的数来宝,介绍了每一幕的主要剧情,同时通过大傻杨的插科打诨,与剧中人物互动,使话剧的情节生动有趣,激发观众观赏。

C.《边城》中,翠翠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爷爷感到翠翠长大了,心事重重的。

D.《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认为雷欧提斯是他交往的人中间最正直的一个人,因为雷欧提斯能够坦然地面对命运,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很适当。

E.《欧也妮葛朗台》中,夏尔是个非常时髦的人,父母一向太宠他,社交界太捧他,以致他根本没有什么感情。但是,他还不知道他已经种下了自私自利的种子。

 

13.(10分)简答题

(1)《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鯨卿得趣馒头庵”,脂砚斋批道:“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这里“造业者”指的是谁?脂砚斋为何写出这样的批语?

(2)《家》中写觉慧常常发出这样的咒骂:“这种生活,就跟关在监牢里当囚犯一样!”觉慧为何要发出这样的咒骂?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14.(15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典型人物,作为文艺场域的核心叙事载体,往往是作品是否能切中人心,成为经典的重要“法门”。

       典型人物未必一定要积极正派,很多性格复杂甚至形象负面的典型人物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迹。鲁迅笔下的阿Q,《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这些典型人物常常是我们自身性格缺陷或精神缺失的浓缩展示,震撼与可笑之余,也为我们的人生敲响了鞭策的警钟。但典型的意义,不只在惩恶,更在扬善。为世道人心注入温暖的正能量,指出积极的方向,这更是塑造典型人物的价值和使命。

       典型人物也不一定要“高大上”,很多平凡的小人物往往有着更为典型的价值光辉。来自身边的感动,常会引发更深的敬意。每年中国的“感动人物”评选都不乏平凡人的身影,我们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感受到爱的温情和奉献的可贵。

       典型人物的塑造,切忌千篇一律,许多作家苦恼于没有生动的事例和创新的写法。事实上,要写好典型人物的故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简单。最重要的,还是要真正深入生活,要有认真观察生活的慧眼和发自心底的感动。只有动过真情,才可能融情于笔端,让读者感受到深切的触动;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找到生动鲜活的人物素材,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故事细节。

(节选自《典型诚可贵》,有删改)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典型人物的特点。

(2)作者举阿Q和范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在塑造典型人物时,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室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解答】“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这里是强调“声势雄壮”,应该选“波澜壮阔”。且“波涛汹涌”与后文的“汹涌”重复。

“解释”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诠释”解说,阐明。“诠释”更适合于书面语境,故用“诠释”。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这里没有强烈的感情,故用“叹为观止”。

故选:C。

2.【解答】本语段阐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语段以句号为界分为三个层次,空缺部分为第二个层次,具体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顺序,应该是实践决定意识,意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据此,可以把六句分为两个部分:①②③④为“实践决定意识”,⑤⑥为“意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据此排除B、C.很明显两句为两部分的总领句,第一句为,紧承前文,明显是对的具体阐述,应该紧跟在,而是从内容上对的总结概括。

 

故选:A。

3.【解答】A.表达得体。

B.“追寻油迹知晓”,容易让顾客觉得这款汽车费油或是漏油,不利于销售。

C.表达得体。

D.表达得体。

故选:B。

4.【解答】A.“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表明物理性的采集是收藏素材,而不是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理解正确;

C.理解正确;

D.理解正确。

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解答】(1)B(规:规劝。)

(2)C(回君没有不顾家庭生活,作者欣赏回君的是他潇洒自如的生活方式。)

(3)因为我曾经看到你们这些人饮酒,在自己喝酒时,心里好像在想着什么,眼睛好像注视着什么,酒杯虽然在手里,而心思在谋求着别的。

我于是感叹说:“别人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的生活,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放荡不羁、率性自如、穷困潦倒、自得其乐(安贫乐道)。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6.

(1)首联写严公亲自携酒馔来访,身份尊贵显赫;颔联赞扬严公不拘礼节礼贤下士;颈联作者自愧住处偏远寒酸;尾联写作者因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款待严公内疚。

(2)对严公屈尊来访的感激。对严公征召自己出仕的婉言谢绝。因自己住处偏远,家贫无法款待尊客的歉疚。对草堂所处的清幽景色的自得和赞美。

 

译文:

      在侍从的簇拥下您在繁花旁停车下马;竹林里厨师早已将酒食传送玉盘洗净。这与您急迫征召我幕府任职没有关系,我自然知道您这是厚礼相待盛情来访。许多年来我居住在这僻远的柴门草阁,周围江水幽深到了五月还是寒气生凉。就让我们一起赏玩江中渔舟消磨时间,我还能有什么款待您让我们尽情欢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7.【解答】故答案为:

(1)曲罢曾教善才伏 (重点字:曾)

(2)然后知生于忧患 (重点字:忧)

(3)隰则有泮 (重点字:隰)

(4)扈江离与辟芷兮 (重点字:芷)

(5)以手抚膺坐长叹 (重点字:膺)

(6)望帝春心托杜鹃 (重点字:鹃)

(7)人而无信 (重点字:信)

(8)无情未必真豪杰(重点字:豪)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8.【解答】(1)D.“然后写二贵主动积极地分葱,丈夫对待农活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春分对丈夫的感化与影响”错误,原文是“二贵知道眼下分葱还早了点,故意拿话挤兑春分”“二贵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脑门,咋睁着眼往枪口上撞呢”,可见二贵主不是动积极地分葱,那么“丈夫对待农活前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春分对丈夫的感化与影响”也就不成立了。

(2)“换茬”既指给庄稼地换茬,又指给人换茬:支持小刚换新环境,并让小刚吃苦以免成为“空心萝卜”;“换茬”不仅表现了主人公春分熟悉农事,勤劳能干,还表现了她善于教育引导孩子吃苦耐劳;“换茬”作为标题,蕴含了小说的主旨。

(3)在人物塑造上,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春分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在情节结构上,用景物描写收束全文,照应上文排韭菜,分葱的情节,和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形成呼应;在主题表达上,暗示小说主题。“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展伸开,一片新绿”暗示人也需要换茬才能茁壮成长;在艺术表现上,一片舒伸开来的、新绿的韭菜和葱象征了小刚在春分的严厉教导下的成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9.【解答】(1)A.根据第一段,“体现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说的是“微”,而不是“微文化”。“微”只有浸透在时代文化的肌理当中才成为“微文化”。

(2)B.“但也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不足”错,依照第二段文意,“但也表现出当前大众文化的不足”并不是由于“开放、自由的空间”,而是“消费和娱乐驱动下的潜能与动因”等。

(3)微文化的潜能与动因是消费机制和娱乐基因。微文化影响和冲击了可以用来砥砺崇高的文化品格。微文化缺少神思、内涵、深度和隽永等。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10.【解答】(1)B.“已基本实现‘无害化’”无中生有。

(2)C.“垃圾和资源可以相互转化,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表述明显绝对化。

(3)政府重视立法,严格执法;社区积极参与,重视指导;学校重视宣传,开设课程;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八.附加题

11.

(1)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

(2)韩愈 柳宗元 古文运动

(3)反对齐梁等朝绮靡文风,提倡纯正朴实的古文传统。

 

参考译文:

  我曾经研究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很奇怪唐太宗将国家治理得兴盛太平,接近(夏、商、周)三代圣王的盛世时代,可是在文章方面,不能革除齐梁等朝浮靡文风的残余习气。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唐代文学家,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安定,安然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当今兴盛。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朴实,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

九、名著阅读题(15分)

12.【解答】A.“于是用剑斩杀了丁原”错,众人劝丁原离开了;

D.“认为雷欧提斯是他交往的人中间最正直的一个人”错,不是“雷欧提斯”,应是“霍拉旭”。

 

故选:AD。

 

13.

(1)王熙风(凤姐);秦可卿死后,送葬到铁槛寺,水月庵的尼姑来求王熙凤摆平一桩官司,王熙凤为三千两银子,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王熙凤敛财害命,心狠手辣。

(2)因为这个“家”充满了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反映了觉慧叛逆的性格。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14.(1)可以是正面人物也可以是反面人物;可以是大人物也可以是小人物;具有独特性,并非千篇一律。

(2)证明典型人物未必要积极正派,反面人物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迹的观点;说明典型人物的积极意义,即让人们看到自身性格缺陷或精神缺失,为人生敲响鞭策的警钟。

(3)要真正深入生活,细致观察生活;要有发自心底的感动和真情;要有鲜活的人物素材和真实的故事细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