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河北(邯郸)、河南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8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7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年河北省邯郸一中、石家庄一中、张家口一中、保定一中、唐山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级高一联考语文试卷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一调考试语文

2020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河北省邢台市2020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河北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百千联考语文考试

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全国统一考试名校联盟·模拟信息卷(二)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2月联考  语文试卷

无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  (防疫版)语文

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  文

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7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9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

       宋朝给我们留下了“幽云十六州”“澶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样的负面记忆,其积贫积弱、昏聩无能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人们心中。然而,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乃当时世界之最。《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千年后的今天仍让西方人惊叹不已。

       宋朝靠兵变建立,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千方百计削弱武将手中的权力,武将地位大大降低。实行兵将分离、将从中御,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极大阻碍了作战效能。过去由武将把持的行政、财政、司法权力交到了文臣手中。建立枢密院,削弱武将兵权,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每次出征前,由幽居深宫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图,交给统兵作战的将领遵照执行,而这也极大抑制了武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统治阶级有无斗志、进取心和高明的战略,是决定国家和民族能否崛起的重要因素。从宋太宗开始,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发生转变,强军强国的意识逐渐被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取代,以和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宋朝自太宗后期始,即不再以积极防御、开疆拓土为能事,军队转而以维护域内统治为主要任务,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澶渊之盟”的缔结,使宋朝统治者自认为一劳永逸地寻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之路,从此更倾向于以和的方式解决边患威胁。

       宋朝军队的规模不可谓不大,国防投入不可谓不多。然而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入却没有锻造出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究其原因,其兵源构成和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不容忽视。宋代的兵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招募,宋代募兵的对象主要是流民和饥民。二是抓夫,在军情紧急、兵源枯竭的情况下,也实行强制征召。三是配隶,即让罪犯充军。从中可以看出,宋代士兵的来源多是三教九流之徒,各类人员混杂,士兵地位极低。致使很少有人愿意当兵,即使被迫当兵也想方设法逃亡。“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成为社会共识。军队在整体组织结构上推行禁、厢军互补的制度,随着禁、厢互补制度的异化,特别是厢军逐渐转变为吸收消化不合格禁军的重要载体,厢军成为禁军的养老之地,战斗力严重退化。

       安史之乱爆发到唐朝走向衰落后,中原王朝重要的战略要地辽东、河套河西走廊一带,还有蓟北之野等产马良地全部丢失。而燕云十六州地区被辽占领后,更是使宋失去了传统上最重要的防御生命线﹣﹣东段和中段长城。过了幽燕十六州,便是八百里平川,北宋已经无险可守,辽突破长城阻隔后,挥师南下更为便利,因拥有长城以内农业区的各种经济资源,军事行动补给充足,极大地增强了军事优势。

历史是一面镜子,富不简单地等同于强。一个缺乏尚武精神、没有强大国防力量做后盾的民族,即使经济再强大繁荣,也同样丧权辱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统治阶级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大大限制了武将的权力,武将的地位大大降低,指挥的机动性也相应受到了限制。

B.宋朝统治者实行消极防御、以和缓战的战略,在“澶渊之盟”后,战争手段被逐渐放弃,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

C.宋朝的兵员素质不高,军队组织结构僵化落后,致使宋朝兵虽多而战斗力弱,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入没有得到预期效果。

D.养马场和战略要地的丧失,使宋军缺少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和屏障;此消彼长,敌对方的资源得以丰富,军事优势增强。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枢密院等措施,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削弱武将的兵权,由于宋朝是靠兵变建立的王朝,因而要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

B.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是由于改变了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逐渐取代了强军强国的意识。

C.“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所以成为社会共识,是因为其兵员构成过于复杂、士兵的待遇低以及宋朝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

D.控制幽云十六州,就等于镇住了汴京的咽喉,幽云十六州丢失,使宋失去了东段和中段长城,这两段长城是最重要的防御生命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的社会繁荣和“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等负面记忆,对现实都有借鉴意义,能促使我们反思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

B.以文制武策略,致使武将地位下降,加之剥夺了武将行政、财政、司法等权力,极大挫伤了武将戍守边关、报国杀敌的积极性。

C.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成为当时世界之最,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策略及以和缓战思想并没起到积极作用。

D.宋朝国富军弱的历史启示我们:富不简单地等同于强。我们在建设强大、繁荣经济的同时,也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傅璇琮: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

    傅璇琮1955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助教。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途,未料两年后被打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

    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五六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他被安排校读、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傅璇琮在《<学林漫录>忆旧及其他》一文里回忆初拾编辑行当:“一下班,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面对院中满栽的牡丹、月季之类,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真有陶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重的编书生涯。傅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一天书,中午把早晨带去的馒头就着开水当一顿午饭。

    1980年代学界尚且冷清,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学界最有启示作用的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傅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傅璇琮接到稿件通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诘屈聱牙之处。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原书做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书稿来回修改、寄递,直到1981年6月才大致定稿。《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初印27500册,几乎顷刻售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料峭春寒风乍起还寒”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风筝”,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煌煌巨制。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这套丛书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的文章,所讲不过是“书人书事”。“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这里发表过启功、俞平伯、钱仲联、吴小如等学人的文章,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

    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1981年6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傅璇琮读到了他的文章《<全唐诗>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2005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傅璇琮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盛况空前。

    30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他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6年2月4日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2016年1月23日,傅璇琮先生走了。然而可以置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学者于一身的傅先生曾经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视,永远受崇敬。

(罗时进《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视的学术丰碑》)

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抖,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度和蔼,总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这说明独辟蹊径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

B.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术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

C.傅璇琮编辑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但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反映学人创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D.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大学生中去,表现出了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傅璇琮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打成右派,这给他的内心带来沉重打击,但来到商务印书馆,也让傅璇琮获得了静心读书的机会。

B.在学术界冷清的情况下,傅璇琮能够不断发表重要著作,得益于他勤奋、肯吃苦的研究态度,他几乎牺牲所有假日休息时间。

C.傅璇琮请好友沈玉成对《万历十五年》译稿加以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改,书稿历经了多次跨洋寄递,才得以定稿。

D.《学林漫录》中“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意在表现所选文章都是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

E.傅璇琮主动邀请尚未研究生毕业的阵尚君参加学术会议,因为这位年轻人专程拜访学术前辈的态度,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

(3)为什么说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3.(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橘 子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

    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选自《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2)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

(3)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文言文强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淳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注释】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B.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C.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D.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焞敬待老师。他因不愿诋毁老师程颐而放弃科举考试;朝廷征召他,他祭祀老师之后才上路。

B.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C.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尹焞反对议和。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5.(1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向子湮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公元1127年“靖康之変”,宋徴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近十年。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同;“彤彤”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見词人路上所見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消除比恨难”的“难“,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天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鸾辂”本指帝王乘的车驾,这里喻被金人掳到异域徴、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延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分析。

6.(5分)默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两句,借用燕昭王重金求士的典故,表达主将甘愿为国捐躯以报答君主知遇之恩的豪情壮志。

(2)韩愈《师说》“      ”两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

(3)《诗经•氓》中“   ”一句,是女子向男子解释婚期推迟的责任不在自己,而真正的原因是“子无良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李小文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追求本真、超凡脱俗的一面,又有和现代科学精神的相通之处,他的特立独行,堪与魏晋名士相比。

从年初业内喊出全年600亿票房的目标,到最终以457亿差强人意地收官,电影市场沧海横流,希望与失落、野心与焦虑众声喧哗。

儿子走后,母亲除了倚门倚闾外,每天晚上都在窗前点一盏灯,终夜长明。每晚睡前都收拾孩子的床铺,把被子打开,枕头摆好。

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正常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而言,犹如布帛菽粟一样不可缺少,一个人从上学到就业、退休,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A.①④B.③⑤C.①③D.②④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B.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C.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作家喜欢用穿越的方式,打通时光隧道,让人物交错出现在古代与现代,来体现自身的理想.

D.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文明素养,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全社会所关注.

9.(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学综合排名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难以量化。,一些所谓综合实力排行,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其价值和学校的借鉴意义也不如学科排名。

A.究竟乃至/因为/对于

B.究竟甚至非常/同时

C.毕竟乃至因此/对于

D.毕竟甚至然而同样关于

10.(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人们见过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于动物的瞳孔:   ,而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动物的瞳孔形态为什么不同呢?一项针对200多个物种的研究显示,   。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猎者,   

11.(6分)下面是北京烟花爆竹“禁放限放”措施落实后其中两年的统计表,请概括图表的内容。

2015年及2016年春节期间北京市pm2.5浓度变化情况

 


注:农历除夕至初一可以燃放,正月初二至十五限时燃放,其他时间不得燃放。

四、写作(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中学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十八岁成人礼。在成人礼上,同学们依次踏上红毯,由家长给他们戴上“成人帽”,同学们向父母恭行“拜谢礼”。然后,父母和孩子携手步入“成人门”,踏上“成才路”,面对一只巨型蜡烛,许下愿望,并在《感恩的心》的动人旋律中,互换书信。接着,几个身穿汉服的学生走上舞台,献上诗朗诵《青春的十八岁》.最后全体学生起立,庄严宣誓。

    对于诸如此类的仪式,有人大加赞赏,有人则不以为然。你有没有参加过类似的仪式?你怎么看待这种仪式?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解答】(1)B.“战争手段被逐渐放弃”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第三段表述为“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的态度”。

(2)C.因果关系错,原文第四段表述为“队的整体组织结构上推行禁、厢军互补的制度,随着禁、厢互补制度的异化,特别是厢军逐渐转变为吸收消化不合格禁军的重要载体,厢军成为禁军的养老之地,战斗力严重退化”,“宋朝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不是原因。

(3)C.“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策略及以和缓战思想并没起到积极作用”理解错误,从原文第二段可以看出,对“国富”有一定积极作用。

2.

(1)B

(2)AB

(3)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编辑书籍,主编许多煌煌巨制,编辑《学林漫录》,推进学术发展.

扶植后辈,提携、帮助青年学者,促其学术成长.

热心教育,回归大学讲坛,开设课程,传授文化知识.

凭识见和胆识,拓宽出版渠道,引领出版业发展,

3.

(1)A

(2)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

第三来是为了自首.即让摊主领了奖金,也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  

(3)情节(艺术效果)上,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他善良、不贪、踏实做人.

主旨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从一个单纯的感恩主题,深化为踏实做人,本分做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解答】(1)D 译文:现在北国使臣就在朝堂之上,天下人忧虑愤恨,如果和议一旦达成,他们一天天更加强大,我们一天天更加疲弱,日渐被剥削,天下有沦为夷狄之地的危险.故选D.

(2)B  “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错,“处士”不指官员.故选B.

(3)C  “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错,原文第二段“赐号和靖处士”,原文第四段“焞可谓恬退矣”,皇上认为他“恬退”在授予“处士”后面.故选C.

(4)“韬藏”,隐藏;“国器”,治国才能;“为”,表被动;“副”,动词,符合;“侧席”,急切,指坐不安稳,形容求贤心切.译文: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当时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

“不识”,不知道;“尝”,副词,曾经;“抑”,连词,或者、还是;“以”,介词,把;“以”的宾语省略.译文: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

参考译文:

尹焞字彦明.年少时拜程颐为师,曾参加进士考试,发出的策问有诛杀元祐党人的议题,尹焞说:“唉,还可以凭借这求得俸禄吗!”没有答题就走了出来,告诉程颐说:“我不再参加进士考试了.” 于是尹焞终身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尹焞,说他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 京城,但他不想留下,皇帝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联合上奏:“河南平民人士尹焞学问穷究事物的根源本质,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超过他的.朝廷特意征召,却只是赐号‘处士’让他回去,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当时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祈望皇上对他特别加以赏识提拔,来抚慰士大夫的愿望.”皇上没有回复.

第二年,金兵攻陷洛阳,尹焞全家被害,尹焞死而复生.绍兴四年,他停留在涪州.涪州是程颐研读《周易》的地方,他开辟了三畏斋来居住,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侍读范冲举荐尹焞代替自己,授为左宣教郎,尹焞称病辞谢.范冲奏请赠给尹焞五百金作为路费,派遣漕臣奉诏到涪州亲自送他启程.六年,他才开始上路,写文章祭拜程颐之后才走.

宋高宗赵构渡江南迁,这时赵鼎已经离任,张浚独自做宰相,递上奏章举荐尹焞,说他的学问修养有远超时人的地方,请求下令江州的守臣迅速将他从水路送到京城.尹焞又一次称病辞谢,皇帝说:“尹焞可说是安于退让啊.”下诏让他做秘书郎兼说书,催促他启程,尹焞才入朝进见就职.不久,尹焞称病告假,授予代理礼部侍郎兼侍讲.

这时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来与宋朝议和,尹焞上奏章说:“我看到本朝遭遇辽、金战祸,自古以来未曾听闻,中原地区没有能人,导致他们侵扰我国.如今又要进行和议,那么人心将一天天远离.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又给秦桧写信说:“现在北国使臣就在朝堂之上,天下人忧虑愤恨,如果和议一旦达成,他们一天天更加强大,我们一天天更加疲弱,日渐被剥削,天下有沦为夷狄之地的危险.天下人痛心怨恨深入骨髓,金人如狼虎一般贪婪侵夺的本性,不言而喻.天下人正把这件事寄希望于您,希望有办法改变现状,哪里料到已经这样做了.太严重了.他的奏章和信都未获回复,于是尹焞坚决辞却了新的任命.请求告老还乡,转任一个官职后退休.绍兴十二年,尹焞去世.

5.【解答】(1)D.错误;“这里喻被金人掳到异域徴、钦二帝”错误;是借代而非借喻;

E.错误;“以乐景写哀情”错;“雪漫漫”“易水寒”“彤云深”“山又山”这些景象,都并不是乐景,而是透露出阴沉悲凉气息,当然谈不上“乐景写哀情”;

(2)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

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

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

 

 

译文:

      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6.【解答】(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重点字:携)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3)匪我愆期(重点字: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解答】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褒义词,此处用来形容“李小文身上既有传统知识分子追求本真、超凡脱俗的一面,又有和现代科学精种的相通之处”和“魏晋名士的特点”不相符;

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此处用来形容“电影市场”对象错误;

倚门倚闾: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爱护,此处用来形容“母亲对子女的思念”符合语境;

有教无类: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此处用来形容“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属于望文生义;

布帛菽粟: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此处用来形容“正常的社会得关系”符合语境;

根据语境和成语的含义分析可以看出成语运用正确的是:③⑤

故选:B。

8.【解答】A.成分残缺,“最大程度地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缺少介词,在“最大程度地”后加介词“将”。

B.正确。

C.表意不明,“来体现自身的理想”可以理解为作家,也可以理解为作家笔下的人物;可在“自身”之前加“作家”或“人物”。

D.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将“特别是对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全社会尤其关注”和“特别是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尤其为全社会所关注”主动、被动杂糅,可去掉“对”或删去“尤其为社会所关注”。

 

故选:B。

9.C。

10.

山羊一类的动物瞳孔是水平形状的

瞳孔不同形态与动物生存方式相关

以便及时逃脱

11.

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有明显污染;                 

随着禁放限放”措施的落实,空气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