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四川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学业质量监测

2020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上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深圳中学高三(上)期末  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月份)

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的流寓民歌

       文字出现之时,远古民歌早就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是先民持续流寓的结果。各地人类最初发出的声音清浊粗细有别,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

       古代民众的大规模流寓往往是非持续性地骤然流动开来,其原因有天灾造成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不同时代、地域、民族之不同阶层、身份、职业、性别、年龄的不同人群以不同方式经历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寓,由此而引起的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创作出风格、种类、形态、旨趣迥然有异的民歌。他们以歌完成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在现实世界与艺术氛围里寻找心理平衡。

       一些民间歌手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了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但战乱频仍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民歌对于社会流寓的记录与反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被动与主动、外出与家居、群体与个人等。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古人将民歌谓之为“风”就道出了民歌的流动性,民歌总是以鲜活的面貌存在,歌唱的过程就是传承过程与传播过程。

       一般情况下,百姓在一定地域内相互流动,自然形成品种与文本大同小异的民歌文化区。陆地、大河等隔不断歌来歌往,出现了毗邻民歌文化区,区域之间形成大致相似的民歌文化带,直至遇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区域而渐趋中断。民众短距离流动一般在同一文化带,他们把当地民歌带出去,把外地民歌带进来。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旷日持久,相邻或间隔的民歌文化区的多种民歌长期融汇,往往重构而成一种新民歌。而民众长途流寓,一般会在不同民歌文化带里进行。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使得一种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许多民歌文化过渡区。

       可惜,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中国古代民歌只有少数来自劳苦大众,十有八九依靠优伶继承与发展下来,为了谋生,优伶一般从乡村流寓到城镇。他们对传统民歌予以加工、改造与再创造,然后在茶馆等场所表演,由此变成了俗曲。少数民歌从乡移于邑,经才人文士之手,同样成了俗曲,古代文人怀才不遇者众多,纵然为官,官场生态又会使多数文人遇黜遭贬。于是,此类文人人们便纵情山水,退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歌伎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俗曲就成民歌了。

注释:流寓:流落他乡居住。

(作者李雄飞,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歌伎的俗曲本非民歌,经过一系列变化被当成了民歌。

B.流寓民歌风格多样,其创作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然而流寓者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的寄托这一特点始终不变。

C.民众短距离流动在同一文化带,长途流寓则在不同的文化带,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

D.民歌比文字的历史要长得多,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指出了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的来历是由于先民持续流寓,然后指出了各地民歌的差异一直存在。

B.文章第二段先分析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的原因,接着分析了不同的流寓导致了流寓民歌的迥然有异,最后点出歌者的诉求。

C.文中用古人把民歌叫作“风”的事实说明了民歌歌唱的过程是传承与传播的过程,论证了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的特点。

D.本文借助于俗曲到民歌的转变,论证了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并非持续性的,而是骤然流动开来的,这是因为战乱频仍。

B.民众的流寓会引起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的变化,对于民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C.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民歌文化过渡区,这与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有关。

D.一些文人如果没有怀才不遇或遇黜遭贬,有可能就不会逗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11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节选自《光明报》:《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

 

      材料二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活动,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准备。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老师相当于导演和编剧,而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安排了一台戏,写好剧本,但是学生如何“演绎”好这台戏,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导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挥主角作用,体现主体意识,真正地融入到研学旅行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把这台戏唱好。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

(节选自搜狐教育2018年7月17日《研学旅行实践,学生才是这台戏的主角》)

 

      材料三

      溯源研学旅行历史,日本最早开展。从1965年起,日本用近50年的时间做到高中渗透率98%,初中渗透率95%,几乎全部中小学生都参加研学旅行。而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率仅5%左右。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硏学旅行是无用的,与孩子取得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相比无关紧要,从而使得硏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因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能越俎代庖,替孩子回答一切。要想让孩子“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练习”。

(选自2018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莫让研学旅行成为奢侈品》)

 

(1)根据材料,下列对于“研学旅行”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有规律成体系的学科教育相比,研学旅行是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在举行活动前更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B.当前,我国教育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而“研学旅行”,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C.“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重游轻学”还是“重学轻游”,都会背离活动的初衷。

D.最早开展研学旅行的日本用了近5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研学旅行的基本普及,中国研学旅行的推进普及很可能也需要较长的历程。

(2)下列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说明中央很重视推进研学旅行。

B.研学旅行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C.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角,为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行,从而使他们好地发现、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

D.研学旅行需要亲近自然、参与社会,这个过程会存在安全隐患,这也是不少学校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原因之一。

(3)根据材料概括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1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的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了波澜,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D.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候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酮,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待,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B.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C.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D.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年,这里指的是王僚在位的第九年。这种纪年法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的年数来纪年,又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C.丙子,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可以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纪年、纪月、纪日。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不可抛弃的宝贵财富。

D.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相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从楚国逃到了吴国,为了博取公子光的信任和支持,他把有才能的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内志”。

B.公子光的父亲吴王诸樊因为自己的三弟贤能,所以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大弟弟,想通过依次传递的方法最终传给季子札。

C.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去寻求成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派自己的弟弟带兵围困了楚国的灊水。

D.公子光依靠专诸刺杀王僚而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辉,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中的“春晚”二字,当是暮春之晚。全诗所描写的,是乡村暮春的晚景。

B.第二句中的“点”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整个暮色的苍茫,天色昏暗,又暗示了诗人所距之遥远。

C.第三句出现了人物的形象,诗人可能白昼一天都在伏案,薄暮时分,便走出屋子凭栏远望,欣赏着村野景致。

D.整首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安宁,也流露出了“自是寻春去较迟”的感慨。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

一、(三)名篇名句默写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2)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8.(5分)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9.(3分)请根据下列新闻报道内容,拟定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祝贺!”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相关新闻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对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表示祝贺。

       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对新华社记者说,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是中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确保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技术非常复杂,此前任何国家都未能使其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这一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轰动效应”。

10.(3分)请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

       从2019年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每日游客总量控制在6.5万人次。通过预约、限流等方式,不仅能保障游客的游览安全,也能提升观赏体验,让长城内外、无限风光更好地丰盈每个人的心灵。另外,蜂拥而至的游客,让长城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增加了被破坏、被损毁的可能性。通过预约、限流为长城“减负”“纾压”,也是对长城必要而及时的保护。

四、写作(60分)

1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纪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为什么不断刷小视频?因为你在猎奇,你总在等待着,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读一本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某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学写一则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解答】(1)B(A.从原文最后一段“歌伎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中看出,歌伎的俗曲本身可能是民歌,故选项“歌伎的俗曲本非民歌”有误。C.根据文中第四段“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知,选项中“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错误。D.“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因果不当,文中第一段有“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的信息,可知各地民歌存在差异与文字出现无关。)

(2)D.本文借助于俗曲到民歌的转变,并非论证“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而是为了说明原文最后一段“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俗曲就成民歌了”的。“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也并非文中的论点,俗曲到民歌的转变与古代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严谨这两者之间也不存在论证关系。

(3)A.“这是因为战乱频仍”以偏概全。文中第二段有“其原因有天灾造成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的信息,说明战争只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解答】(1)A.“研学旅行是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错,原文是“研学之旅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

(2)C.学生是主角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研学旅行设计,根据材料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

(3)现有的学校教育抑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和教师受既有课程观念的影响太深难以驾驭复杂的研学旅行;

监管不到位,出现以营利为目的活动;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学校的“研学旅行”难以落实;

学校和家长相关意识淡薄,研学旅行渗透率偏低。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解答】(1)B.说赵团长“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不正确,赵团长并不是缺乏文化素养,也不是有责任感,而是追逐名利,为了奖牌,为了奖金。

(2)金科的性格特点:

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3)从情节上看,“金科已死”既是指舞台上的荆轲已死,也暗示了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就此结束。

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

从主题上看,篇末点题,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4.【解答】(1)A译:“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札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2)C.“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错,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

(3)C.“围困了楚国的灊水”错,原文“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候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是没有围困。

(4)重点:方,正;于,被;骨鲠之臣,耿直的大臣;无如我何,不能拿我怎么办。

译:在吴国外面正被楚国围困,国内没有耿直的大臣,这不能拿我怎么办

重点:陈,排列;阶陛,台阶;皆王僚之亲戚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亲戚,亲信。

译: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前、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

译文: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楚国大将伍子胥因父兄被楚王枉杀,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知道专诸有本领。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这时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说:“那个伍员,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讲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吴王就不再议伐楚的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暗自思量:“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应当先帮助公子光继承王位。”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札子。诸樊知道季札子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札子。诸樊死去以后王位传给了余祭。余祭死后,传给夷眛。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札子,季札子却逃避不肯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札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于是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时机不可丧失,不求成功还会有什么收获!况且我是真正的大王的后代,应当即位,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除我。”专诸说:“王僚可杀。母亲年老,儿子弱小,而且两个弟弟带兵讨伐楚国,楚国断绝了他们的后路。现在吴国外面正被楚国围困,国内空无耿直的大臣,这不能拿我怎么办。”公子光叩头说:“你身后的事,一切由我担当。”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即“鱼肠剑”,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三把小型宝剑之一。)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剪除了吴王僚,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

5.【解答】(1)D.“流露出了‘自是寻春去较迟’的感慨”错,此诗没有伤春情绪。

(2)这首诗紧紧扣住“春晚”二字描写了“柴门花落”“乌鸦归林”“樵渔同归”三幅画面,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但是,诗人笔下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字里行间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所以,整首诗的意境可以说是“静而不寂”。

 

译文:

落花纷纷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把门关上,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吟完诗在栏杆边小立片刻,远远望见渔夫樵子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三)名篇名句默写

6.【解答】故答案为:

(1)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重点字:葚)

(2)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重点字:徊)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重点字: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解答】(1)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与“行业”相搭配的只能是“不可或缺”,排除AC;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是“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责任,座椅用“责无旁贷”,排除B.故选D。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跟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2)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故选B。

(3)C.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出A、B两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

 

答案:

(1)D

(2)B

(3)C

8.

(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2)“笑纳”改为“收下”。

(3)“光顾”改为“游览”。

(4)“豪雨”改为“暴雨”。

(5)“可望”改为“有望”。

9.

美俄航天专家点赞嫦娥四号(或盛赞、祝贺等)

10.

八达岭长城正式“限流”,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