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市松江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上海市徐汇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嘉定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松江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5)诗人们常借形象之物来写愁,如“何处得秋霜”“芭蕉不展丁香结”等,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水”的形象写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寒假就要到了,“飞熊小组”的同学准备参观七宝老街,了解老街历史、文化。组长小熊设计了访谈提纲,你觉得下面的提问不合适的一项是(    )

A.您对七宝老街的历史有多少了解呢?B.您知道“七宝”是哪七种“宝”吗?

C.一般是什么样的外地游客来老街呢?D.您还记得十年前七宝老街的样子吗?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同学们来到七宝老街,看到蒲汇塘桥上有一幅对联,气势非凡,颇有意味,可惜的是,下联有一个字脱落了。下面所给的字放进去最合适的是(    )

上联:东南三柳绿水源流远

下联:西北九峰青山气势

A.B.C.D.

结合费孝通《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4.下面不符合原书意思的一项是(    )

A.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的孩子和教授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反映的不是“愚”的问题。

B.中国人在寒冷的西伯利亚都要下些种子,就像如今有些小区、高架桥下有人拓土种菜一样,都是明白泥土的可贵。

C.人的学习是靠群体知识的传递,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

D.曾子易篑说明“礼”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于传统的习惯,这也和孔子所重视的服礼的主动性是一致的。

5.按照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依次填入下图a、b、c处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    贾政     薛宝琴B.林黛玉   薛宝琴     贾政

C.贾政     薛宝琴    林黛玉D.贾政     林黛玉    薛宝琴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①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②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③北平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

④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

⑤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的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得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得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蹶过去。

⑥北京市内外的新绿,琼岛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外光派的妙画!但是这画的框子,或者简直说这画的画布,现在却已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够重见得到天日呢

⑦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三四点钟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阴阴要穿单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

⑧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得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午睡,就有点几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了一道了,所以在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象是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

⑨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 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有删节)

11.第①段划线句该怎么理解?试结合下文进行分析。

12.第⑤段“洪水似的新绿”比喻形象新巧,请作赏析。

13.第⑥段划线句和上文中哪一句呼应?透露出怎样的情感?

14.本文所写之秋和《故都的秋》有何异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过客相寻

杜甫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

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

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

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

15.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就体裁来看,这是一首律诗。B.就格律来看,有四个字押韵。

C.就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田园诗。D.就语言来看,朴实自然生活化。

16.与《登高》一诗着重写“悲”相比,本诗主要表达                       情感。

17.全诗用哪些手法来写“穷老真无事”的?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劝学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甲]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乙]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丙]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金砺则利                   (2)无以至千里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青,取于蓝             则群聚而笑

B.吾尝终日思矣           爱其子,择师教之

C.积土成山,风雨兴       犹且从师而问

D.故木受绳直             于其身也,耻师焉

20.把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1.第②段从哪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习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22.表达观点需要有针对性。请你针对下面三位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上文第④段的内容提出你的建议。(将文中划波浪线句前的序号填入下面括号内即可)

(1)小李同学在学习上虽然有一股干劲,也不怕苦不怕累,可是他总想今天学了,明天就能取得好成绩。(________)

(2)小张同学虽然兴趣爱好广泛,但却不够专心,往往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至今没有一样专长。(________)

(3)小王同学从小只喜欢数理化,不爱阅读,也没有背什么诗词曲赋,以致于已经高一了,仍胸无点墨。(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游灵岩记

姚鼐

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鹜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④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23.结合文中两处划线句和课文《登泰山记》,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包括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B.课文中的乾隆三十九年和上文乾隆四十年都是年号纪年。

C.姚鼐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登泰山,几天后从泰安来游灵岩。

D.知府朱孝纯在两次游玩的时候都专门安排了人陪伴。

24.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灵岩一带有高高的城墙,只有南面有缺口。

B.灵岩南面有块小平地,上面都种上了柏树。

C.灵岩寺后佛像很高,占有岩壁的十分之九。

D.灵岩的底端有一股泉水,名叫“甘露之泉”

25.根据第③段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a处是__________,b处是_________,c处是___________

26.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27.请以“这个冬天不太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暧暧远人村    别有幽愁暗恨生    赢得仓皇北顾    渺沧海之一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时以理解为基础,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易错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暧”“仓皇”“沧”“粟”的书写。

【点睛】

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A项,“七宝老街的历史”属于老街的历史,提问合适;

B项,“‘七宝’是哪七种‘宝’”属于文化,提问合适;

C项,“什么样的外地游客来老街”不是历史、文化的范畴,提问不合适;

D项,“十年前七宝老街的样子”是老街的历史,提问合适。

故选C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上联:东南三柳绿水源流远,“远”,仄声,下联应该是平声,排除AC

内容上“东南三柳”对“西北九峰”;“绿水”对“青山”;“源流远”对“气势幽”,因和“青山”有关,故用“幽”,排除D

故选B

【点睛】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根据这些基本要求进行拟写即可。

 

 

11.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冬季才能彻底感受到北方生活的伟大悠闲,因为北平冬季大雪时晴傍晚的郊外景象正体现了这一点,北平的冬宵有悠长的趣味(适合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作闲谈说废话),在北平的冬季,可以赏识北方异味。

12.以“洪水”比喻绿,写出北平初春绿满城厢内外的情景(绿之多);以“水”比喻绿,写出“绿”的新(水之亮正见绿之新);新巧的比喻中正可体会到作者感受之深。

13.和第④段最后一句“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一句呼应。表达对故国沦亡(丧)的悲伤之情。

14.都写到秋的悲凉(凄凉),都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故都的秋》更刻意选择一些符合清静悲凉的景加以描写,本文则写了秋高气爽、风日晴和,色彩也偏暖色调,如红柿等;《故都的秋》主要写城里的景,本文则主要写郊外的景。

 

15.C

16.幽居的孤独、无聊。

17.白描手法,写定居于幽僻之地,忘了洗脸梳头,平时与琴书相伴;细节描写,平时都不洗脸梳头;心理描写,听见系舟声以为客至的兴奋,知道是过客来问路的失落;动作描写,赶忙从墙上拿出筐里的果子、喊儿子煮鱼来招待。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包含鉴赏诗歌的内容、体裁、格律、语言等。应对这类问题,需要掌握有关诗歌的常识,但最重要的还是读懂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

C项,“这是一首田园诗”错误,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依据诗歌内容,特别是“穷老真无事”,可知这首诗写的是自己幽居后孤独、无聊的生活,所以并不是田园诗。

故选C

16.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本诗中“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地幽忘盥栉”直接抒发了幽居的无聊;而“客至罢琴书。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写客至后的喜悦,“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写知道是过客来问路的失落,这些都从侧面衬托了幽居的孤独。

17.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对诗歌中常见的手法有所积累,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鉴赏。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了幽居的生活:定居于幽僻之地无事可做,以至忘了洗脸梳头,孤独无聊,只能靠弹琴读书来打发时间。“忘盥栉”这一细节更加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形象。此外,诗人还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来写“穷老真无事”,“客至罢琴书。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通过动作描写表达客至后的喜悦,“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写知道是过客来问路的失落,对比当中凸显了诗人的孤独。

 

18.(1)接近、靠近 (2)没有用来……的,无从

19.A

20.(1)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更)长,可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2)借助舟楫的人,不是(一定)善于游水(泳),可是能横渡江河。

21.学习可以提高水平——青和冰;改变禀性——木(輮为轮,受绳直);增长知识——博学。

22.                

【解析】

【分析】

18.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1)金就砺则利,句意为: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就:接近、靠近。               

(2)无以至千里,句意为: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19.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A项,之:代词。

B项,而:修饰关系连词/顺承关系连词。

C项,焉:兼词,于之/代词。

D项,则:承接关系连词/转折连词,却。

故选A

20.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本题,(1)中“非”,没有;“加”,更加长。

(2)中“假”,借助;“水”,游泳;“绝”,横渡。

21.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学习可以提高水平。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即学习可以改变禀性。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即学习可以增长知识。

2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及正确运用的综合性能力。这类题,需要学生注重平时积累,理解性记忆名篇佳句;并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诗句的运用。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句意为“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结合语境“可是他总想今天学了,明天就能取得好成绩”,需要慢慢积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意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结合语境“但却不够专心,往往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至今没有一样专长”,需要专心。

(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意为: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结合语境“不爱阅读,也没有背什么诗词曲赋,以致于已经高一了,仍胸无点墨”,需要积累。

【点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23.D

24.D

25.【答题空1】灵岩

【答题空2】琨瑞山

【答题空3】济水

26.先点出灵岩是泰山北最著名的岩石;再交待游灵岩的时间,接着写灵岩周围的环境及灵岩寺、甘露泉和石刻;然后写和聂君游灵岩,借聂君口说灵岩谷水流向及灵岩兴起的历史;最后写灵岩方位并写信告诉朱子颖该如何尽游灵岩。

【解析】

【分析】

23.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知府朱孝纯在两次游玩的时候都专门安排了人陪伴”错,由原文“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第一次安排了人陪伴,由“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可知,第二次尚未成行。

故选D

24.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灵岩一带有高高的城墙”错,原文“其状如垒石为城墉”,意思是,灵岩的形状象石砌的城墙,而不是有高高的城墙。

B项,“灵岩南面有块小平地”错,原文“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说的是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灵岩南面”之说法错误。

C项,“占有岩壁的十分之九”错,原文“度其高,当岩之十九”是说酌量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而不是占的面积大。

故选D

25.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读图能力。

根据“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可知a处是灵岩,根据“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可知b处是琨瑞山,根据“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可知c处是济水。

2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游记,以叙事为主,梳理思路时应根据段落的顺序,按照游记的线索和叙事的先后有条理性的表述出来。

第一段“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首先交代记游对象的地理位置;

第二段分为两层,“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首先交代游览的时间,然后介绍灵岩周边环境,再依次介绍“灵岩寺”的风光、佛像的位置,“甘露泉”的得名和“石刻”的内容等;

第三段,“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先交代陪同游览的聂君,再由聂君介绍灵岩谷水流向及灵岩兴起的历史;

第四段分为两层,“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先介绍灵岩方位,“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再写信告诉朱子颖该如何尽游灵岩的情况。

【点睛】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泰山以北大山石很多,而灵岩最有名。

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象石砌的城墙,高千余丈,周围环抱着的群山象个玉环;南面为群山的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遮蔽着,条条的溪流环绕着。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荫翳蔽空的柏林中。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显得明朗清澈,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光影慢慢地移动。寺后的山崖上,有供佛用的石龛,酌量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只见四周的群山竞相奔驰,姿态非常奇异,又象军队移动,搭起了行军的帐篷。山崖脚下有泉,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泉”。寺的和尚拿出碗勺,让我们尝尝甘露泉的水。扭头去看寺院左右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建立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石块砌成,上面有字,刻着北宋末年徽宗政和的年号。

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恰好子颍有公事,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可达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山水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朝,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然而至于琨瑞山,岩谷更加幽深,景色更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颍。子颍以后来游,可沿泰山的西坡,观赏灵岩,北至历城,然后沿朗公谷东南行,到达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