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引导四个“认识”凸显素养导向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高考记叙文(小说)写作情节篇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高考作文:用好人称著华章

2020年12月最新全国各地模拟作文及最佳立意选编


引导四个“认识”凸显素养导向



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共10道,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道,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各命制1套。综观10套试题,可以发现作文试题也和高考各学科其他命题一样,积极回应全国教育大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紧贴时代脉搏,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强调当代青年要主动养成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大境界,要在历史文化、时代世界的时空双维坐标中“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同时“加强实际写作能力的考查”,注重“增加应用性写作和分析性写作比重,考查学生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和辨析论证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提升考生的思维品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体现四个“关注”,凸显四个“认识”


从命题的选材和内容的价值指向角度而言,高考作文命题体现四个“关注”,凸显四个“认识”,引导当代青年既直面自我、审视自我,又向宇宙自然、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敞开怀抱,以实现自我身心全面丰富而有个性的发展。


1.引导认识自我,在时空双维坐标中定位自我,塑造自我的理想形象


人生来无法看到完整的自己,也难以准确认知自我。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先哲话语穿过几千年如今依然振聋发聩,说明了认识自我的艰难与重要。


新课标全国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就意在引导考生“认识自我”: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方式如“镜子”(外在的镜鉴)、“自画像”(有意识的反思)等来“审视”“反省”乃至“认清”自我。“审视”自我的目的是尝试回答一些本源性的问题:“我”的特点(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是什么?“我”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能为自己、家人、他人、社会、世界做些什么?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如何存在才更具意义?这里面涉及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也涉及自我认知与自我规划等人生问题。


同样强调“认识自我”主题的还有北京卷、浙江卷和江苏卷等。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要求认识自我特点和价值,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强调个人意义和价值的实现要与集体相配合;“一条信息”的记叙文,关注了外在环境对个人心理和思想的影响,提示个人思想情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浙江卷强调青年人要找准自己在时代中的坐标,在家国人类的时空中准确定位自我,并不断奋斗,砥砺前行。江苏卷强调青年人要有经典阅读,要有对家国、时代、世界大事与大势的关注,而非与之相反,这样,才能沉淀大智慧,打造大格局。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引导当代青年在历史文化和时代世界的双维时空中认识和定位自我,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


2.引导认识自然和社会,关注社会大事,弘扬时代精神


自然和社会作为个体存在的背景条件,对人的全面丰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是自然之子,“自然乃是一个有意义的秩序,其中包含着人性完善的东西——善” 。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化过程,人无法避开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来发展和实现自我。


新高考卷要求“以‘带你走近_______为题”写主持词。作为一道半开放题,其具有较大的发散空间。所补充的地名可以是书上读到的,也可以是亲身经历的。围绕这个地名,可以介绍自然特征,讲述风土民情,议论历史文化,评议著名人物,回溯记忆抒发情感,讲述故事表达主题等,题材内容可丰富,表达方式可多元,强调了阅读、行走和学生生命的密切联系。


新高考卷要求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作文章。“防疫”保持距离,既体现了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国理念,又体现了人民顾全大局、团结抗疫的配合意识。在“抗疫”过程中人民密切的“联系”里,各行各业人员的战斗与奉献,让我们感受到了坚忍不屈、顾全大局、守望相助等中华传统精神和美德在当代的诠释。防疫保持“距离”,抗疫保持“联系”,其中所蕴含的朴素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对当代青年学子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集体的关系依然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新课标全国卷则在新高考卷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表达了世界各国彼此联系,理当彼此帮助、互相关爱。带有哲思意味的上海卷作文题,凸显主客体关系的问题,涉及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处理。此外,北京卷也关涉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问题。


全国高考作文题引导青年突破教室、书本和试题的重重围困,加强自我与自然、社会、时代、世界的生动活泼的联系,从而在与外部自然和社会的积极主动的互动联系中,全面发展健全自我。


3.引导认识历史文化,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新课标全国卷作文试题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管鲍之交”的材料,将立德树人的功能自然地渗进人事之中,启示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从中吸取优秀的文化资源。材料中,桓公应变机智,志向远大,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大气包容,终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鲍叔有识人之明,“甘居其下”,不以个人名利为念,一心为公,胸襟博大,格局阔大,境界高远。管仲才能出众,在职尽责,“不以兵车”而使桓公九合诸侯,终成一代霸业。


新课标全国卷作文试题引用墨子的语句和多恩的詩句连接现实生活,直接打通文化与时代的壁障。另外,诸如上海卷的“转折”,北京卷的“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等试题,都可以且应该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注重优秀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转化。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对个体和民族的精神家园的建设,都具有“根”与“魂”的基础性意义。这些试题引导当代青年人思考和传承优秀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提高个人德行修养,提升解决当今人类发展的共同困境与难题的能力和素养。


总而言之,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一堂课”的育人功能。从试题的选材角度来说,关注了“自我认识、现实人生、社会时事、历史文化”等。从试题内容的价值取向角度来说,高考作文命题体现四个“关注”,凸显四个“认识”,引导当代青年人在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人类进步的时空坐标中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形塑自我、奉献自我,将个体生命融入宇宙生命,將个体价值汇入历史和时代洪流,从而使自我精神价值获得一种超越性因而是永恒性的存在。


二、注重考查思维能力,引导提升思维品质


从命题的思维要求角度来说,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以此引导考生全面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认知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生素养发展中最关键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能力是各学科聚焦的核心能力,早在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就指出要“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考查思辨能力”。“思维方法”也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的三个一级指标之一。近年来,对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法的考查一直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从多个维度包括思维发展维度回应新课标理念,体现语文课程性质,实现教考衔接,助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新课标全国卷的作文题材料虽然只有短短的100多字,但却涉及四个层次:第一,人生来无法认清自我;第二,人要审视自我;第三,审视自我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第四,审视自我的目的是思考和回答人生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考生需要在这四个层次之间建立有机关联:面对人性弱点,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审视自我,以认识自我和规划人生,并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时代、民族、世界的发展相联系。试题要求考生作为高三毕业生为高一新生写信,围绕“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主题分享感悟与思考。那么,“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呢?当从“何为好像”“如何画好像”等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这道试题写作允许的发散空间虽比较大,但审题难度也颇大,对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外,如新高考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要求考生思考“距离与联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新课标全国卷要求考生对桓公、鲍叔、管仲三者进行权衡与比较;新课标全国卷涉及多元主体的互动;上海卷涉及主客体关系的哲学思考;北京卷为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一条信息”引发的心理活动;新高考卷“带你走近某地”等,无不对考生的思辨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两种写作范式共存,趋向交际语境写作


从命题的表达要求角度来说,各省市卷均要求写作文章,而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5套试卷中有4套要求写作发言稿、演讲稿、书信、主持词,是有交际主体、交际对象等元素的交际语境写作,凸显了语文的应用性。


当今写作教学主要有文章写作、过程写作和交际语境写作三大范式。交际语境写作不同于文章写作和过程写作,它注重“以读者为中心”,关注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方式,写作知识要素不止于“中心、材料、结构、语言”等文章本身,也不止于“审题、立意、选材、行文、修改”等写作步骤,而是涉及“话题、角色、读者、目的、体式”等交流要素。交际语境写作范式要求教学方法做出相应改变,教师的写作教学应注重多元互动、小组讨论、情境创设等。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4年就指出:“加强实际写作能力的考查……要增加应用性写作和分析性写作比重,考查学生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和辨析论证能力。”从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开始,高考要求写作应用文体前后已有5年。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要求写在“班级读书会”上“展开讨论”的“发言稿”,这种特定的交际语境其实已经限制了交际主体(写作者)、交际对象(同学)、交际口吻(商榷、谦逊),同时也既限制又提示了交际内容(历史人物对当代青年的人生和智慧启迪)。


新课标全国卷要求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表“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演讲,同样有交际主体、交际对象、交际口吻的限制,同样既限制又提示了交际内容:面对世界各国的青年代表,要表达青年人共有的特点与价值,要体现中国青年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全球视野以及胸襟气度;针对有些国家青年可能存在的单边主义思想或其他不当言论,要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和劝说。演讲过程中要凸显“‘携手共奋斗,‘共创世界和人类美好明天”的主题。


新高考卷要求写主持词,意在打通读书与行路、文化学习与课外实践等多方面的通道,鼓励学生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既认真学习文化,也积极参与校园实践与社会生活。该作文题试图以考导教,对接新课标“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等相关理念。


上述三个方面的特点,很好地践行了高考命题“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理念,对中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要高效应对高考作文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落实以下四个“注重”:注重价值观培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切实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注重发展思辨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注重交际语境写作训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