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河北(邯郸)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古文中的孔子与作文写作运用

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山东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2020-2016年五年全国1卷作文题目汇编

2020-2016年五年全国1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0-2016年五年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汇编


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唐山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

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全国卷语文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终于开学了!”北京家长王丽莉(化名)如释重负。

她的儿子开学就要上初中,在过去的多半个暑假中,王丽莉为了教育儿子要有阳刚之气,跟儿子几乎一直在“战斗”。其实。她本来计划暑假期间送儿子一份大礼:小学毕业游。但是,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出门。王丽莉最初以为是青春期在作票,但她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对劲:儿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对着镜子梳妆,洗脸、护肤做得非常仔细,甚至会偷偷拿面膜去敷,王丽莉就撞到了两次。

王丽莉马上找儿子谈话,告诉他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结果,儿子拿出了手机随手点了几下,八九个明星的照片张张划过,“你认识吗?我也希望成为他们这样。”他说,这八九个男孩是在“某某练习生”的综艺节目中出道的。看着一张张充满阴柔气息的男孩照片,王丽莉面露忧伤,心中充满了忧虑。

其实,男孩教育的危机,《中国青年报》早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关注,之后,性别教育也日益被人们重视,有些家长还特意利用寒暑假让孩子参加类似“军营男子汉”的活动。但仍有很多中小学男生没有按既定的路线发展,与前几代同龄人相比,现在男生发育得更早,个子蹿得老高,但越来越多的男孩高大的外表下却是一份阴柔的审关,喜欢精致妆容,热衷发美美的自拍、上传花样视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家长担心“男孩危机”,“娘气”亚文化请放过孩子》)

材料二:

“男孩危机”话题自10多年前进入舆论视野以来经久不衰。一些学者提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和社会危机共同催生了“男孩危机”,并认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女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在2009年已超过男性,占比达50.48%。在教育层次上,女性教育呈现“中专一大专一本科”的不断攀升趋势,显示了教育领域中女性地位的日渐上升和男性优势的逐步丧失。如此看来男孩危机”似乎成了一个得到数据和日常话语支持的事实。那么,“男孩危机”是否真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

女性教育优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平等”宏观政策的推动,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中国女性得以获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別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新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纯女卢家庭大幅增加,男孩女孩被寄予同样的期望,两性获得了家庭收入提高后同等的家庭支持的增量公平,男女之间的教育不平等状况大为改善。超然客精校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女性的先发优势以及对考试制度的适应性,或许导致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存在优势,特别是经过中考和高考两道关卡的考验,女生教育优势明显增长。不过研究显示,高考的性别分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并非高校女生数量超过男生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便出现高等教育女性化,迄今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全球高校女生的总量已经超过男生,只有在南亚、中东等地区,女生仍处于劣势。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国家,对应着更好的性别教育平等状况,身在其中的女性亦具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证明着自身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变化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出城乡差异,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女性教育优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与“男孩危机”并无直接关系。

反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女性教育资本的积累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女性在学术、就业、婚姻等诸多方面的弱势地位,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社会结构性性别不平等状况。学术上,虽然本科教育中女大学生数量多于男性,但在高层次博士教育中,女性數量依然少于男性,学术领域中的女科学家比例低。在就业市场中,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可选择的范围狭窄,而且在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竞争中也不太容易得到同等的就业机会。女性的教育优势遭遇传统的“梯度”婚姻結构,反而催生了更多“剩女”。就业中的弱势地位及表现,又使得女性经常在家庭决策中成为被牺牲的那个,更多的家庭主妇由此产生。

总而言之,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没有因其教育优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更谈不上占据优势,两性不平等程度虽在降低,但同时也变得更加隐蔽,弥散于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话语和某些数据中,“女性优势”与“男孩危机”被看成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有碍于人们对性别平等的客观认知。

促进女性发展并不意味着削弱男性发展,遏制女性教育优势也绝不会推动“男孩危机”问题的解决,反之亦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获得充分、持续、健康的发展,都应被给予自由、充分而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教育向包容、平和与平等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是真正解决教育领域中性别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的终极目标始终是两性的和谐共贏,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时评《“男孩危机”是由女性教育优势导致的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丽莉想方设法仍没能改变受到“娘气"亚文化深刻影响的儿子,这表明阴柔的审美已经成为- - 些中小学男生的执着追求。

B.那些在寒暑假参加类似“军营男子汉”活动的男孩,并没有产生多少改变,外表高大的他们仍喜欢精致妆容,显得很女性化。

C.女性教育优势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平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但在高层学术领城,这-政策的推动效果还未明显体现。

D.如果我们把“女性优势"与“男孩危机”看成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此- -直 强调,这会妨碍人们对性别平等的客观认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提到的“男孩危机”的内涵不大-一样, 材料一主要指男孩“娘气"化现象,材料二主要是指男孩在教育领域优势地位下降。

B.因为女性有先发的优势且更适应考试制度,所以只要机会均等,女性在升学率方面就会有绝对优势,其教育优势自然也会更加明显。

C.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高校女生总量处于劣势,我国农村女性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劣势,原因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D.我们的教育应该向着包容、平和与平等的方向发展,这样才有可能既促进女性发展,也不削弱男性发展,使之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中认为,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

B.统计显示,中国“剩女”在一线城市居多,特别是北京,剩女数量已经突破80万,不仅居国内第一, 更是创下了世界之最。

C.女孩子的教育优势,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几乎会丧失殆尽;用人单位或者明显或者含糊地表现出重男轻女的倾向。

D.女孩并非只擅长死记硬背,她们也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随着试题中考查能力与素养的题目增加,女生的成绩日渐上升。

4.有人认为“‘男孩危机’是由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所致" ,材料二是怎样批驳这一-观点的?请具体说明。(4分)

5.两则材料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黄河

周立波

二十一日,部队陆续到了黄河边上。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頌的黃河,这就是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澎湃之声的黄河。

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这些冰雪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它们互相冲击着,发出嚓嚓的声音。

等待渡河的时候,我到镇上去找开水喝。和老百姓聊天。他们说,原先这里的房子要多些。日本鬼子几次打到了河东,毁了这里好多民房。依靠八路军英勇的守卫。鬼子从来没有渡过河来。我们和鬼子只隔一条水,但是陕甘宁边区始终是一-块干净的土地,从来没有被日寇践踏。今天正在渡河东去的王震将军的部队里,就有好多保卫黄河的英雄。

我们挨次下了船。每船水手十一人,船一解缆,水手使劲地荡桨,大声地呼喊。那是一种粗犷的吼声,声音那么大,竟至超越了风声和波浪冲激船头的声音。到了中流,船不停地起落,并且一直往下流。水手们使尽力量摇桨,使尽一切力量呼吼。这是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河风吹着,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水手们只穿着单衣,脸上的汗竞像雨点一样滴落。

到了河东的沙滩上,王首道同志站在那里遥望着河西,有一刻钟之久,不肯走开。我们已经离开陕甘宁边区了。王震同志还没有过来。他正在西岸指挥队伍,分拨船只。我们沿着黄河走了十里路,才转入东边的山路。在河边看见的第一间房子的砖墙上,写着“时刻准备反扫荡,坚决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我记起了早晨在螅蜊峪看见有一堵墙上写着:“展开赵占魁运动,发展手工业。”隔一条黃河,一边是生产运动,一边是对敌斗争。

在河边,我们碰见了两个农民。他们都穿着蓝布棉衣和白布棉裤,头上挽着干净的白毛巾。其中一位提着一个大型手榴弹,另外一位腰间插着一支土造的手枪。这是民兵。提着大手榴弹的小伙子,仔细打量了我们的制服和武器,小声地对同伴说:“咱们的人。”我们要他们带路,他们十分高兴地走在前面,并且告诉我们,这里是临南县界。这里的民兵都会使用地雷,每个村庄的大路和小路都挖了雷坑。敌人一出来,地雷就埋好。我们经过的村庄,果然到处有雷坑。民兵送了我们十来里路,我们怕走得远了,耽误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请他们回去。但不料他们回去以后,我们碰到了一点麻烦。

我们经过一个名叫马塔的山村时,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他们手执红缨枪,不让我们走,索看路条。我们说:“咱们是八路军,从河西来的,没有带路条。”一个为首的孩子说:“你们是八路军,咱们欢迎,超 然 客整理可是八路军也得有路条。”我们又告诉他:“你们的民兵哥儿还送了我们一程,刚走。”他说:“咱不管,只要路条看一看。”我们被阻拦着,幸亏村里出来-一个人,问什么事,知道我们是从河西来的八路军以后,他叫孩子们赶快让开路,让我们前进。

一路上,我们赞赏着村民组织的严密,有着这样的人民组织的地方,敌人是不容易逞凶的。

我们走了五十五里路,到了临南县府所在地刘家会。县政府把镇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給我们住。晚上,睡在炕上,我们谈起了今天在黄河岸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

张米贵是一大队的战士,参加八路军已经有七年。他母亲听说儿子要经过家门,就拄着一根拐杖,来到黄河边上,等了三天,真就看见儿子了。她流眼泪,说不出话来。张米贵抱着枪伴着她坐了一会儿,要她好好地保重,并且说,自己会很快地回家。最后,他站起来说:“打日本鬼子,打那些反动派,是大事。娘,你回去吧。”于是,他赶快走开,怕她看见自己的眼睛。

就是这样,他别了母亲,赶上队伍,把一切经过报告了班长。从家门经过,他没有回家。

(摘编自《南下记》,有删改)

文本二:

小品文很小,人家或以为它只配供人消遣,不能载道。我则以为除供人消遣外,还须载道,其寿命才能长久。不过道也有一个分别。假如我说:“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未免太艰深了。小品文所载之道,应该是众人易于明白的道理。世间有不少长篇大论,因其太长太大,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有工夫去读它。又因其说理复杂曲折,也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能读得懂。很好的小品文,就形式说,第一个原则,当为短小。近来常见一些小品文,其开张白往往占一两百字,太不经济。不过经济之极,也足以使小品文丧失其文章之“文”。小品文毕竟是“文”章。虽极短小,内部仍可以有严密的组织,仍可以有起承转合。一句抽象之道理,可以写三两句具体之说明,正面说了,还可以说反面。总而言之,小品虽经济,然而是“文”章。

(摘编自周谷城《泛说小品文》)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水浪奔流、阳光灿烂、冰雪团块明亮,这些景物烘托了作者看到黄河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对取得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

B. “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但船上的水手们“脸上的汗竞像雨点- -样滴落” ,对比中生动地表现出水手们奋力划船时的艰难。

C.提大手榴弹的民兵说:“咱们的人。”这简短而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显示出充分的信任,反映了八路军与农民的亲密关系。

D.文章以“黄河”为题目,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确实发生在黄河边另一方面是把黄河作为一种象征,寄寓刚毅、勇敢等民族精神。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音乐作品,文本提到它。旨在引出对渡河时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场面的描写。

B.陕甘宁边区是以陕北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王首道遥望河西,透露出思念党中央、保卫党中央、不甘心放弃根据地的心理。

C.张米贵是一-名普通战士,为了抗战,他从家门口经过都没有回家,文本记述他,是要表现这位战:士超出其他士兵的家国情怀。

D.周谷城在文中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等抽象艰深的句子为例,来说明小品文不应该晦涩而应该明白易懂,很有说服力。

8.文本一的环境描写非常出色,对表达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赏析。(4分)

9.周谷城认为优秀的小品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就其中一方面对文本一做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人也。起家冠军行参军,迁南谯太守,治有能名。时郡境苦饥,乃发米散财,以拯穷乏。齐高帝手教云:“卿爱人治国,甚副吾意也。”永明初,迁桂阳内史,讨捕盗贼。境内肃清。罢任还都,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临诸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乃叹日:“此真可谓良二千石也!”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建式末,魏军围司州,明帝使徐州刺史装叔业攻拔涡阳,以为声援,起珍国为辅国将军。率兵助焉。魏将杨大眼大众奄至,叔业走,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义师起,东昏[注]召珍国以众还京师,入顿建康城。义师至。使珍国出屯珠雀门,为王茂军所败。密遣郄纂奉明镜献诚于高祖,高祖断金以报之。时城中成思从义,莫敢先发,侍中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十二月丙寅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即东昏于内殿斩之。以功授右卫将军,辞不拜。复赐金帛,珍国又固让。敕答曰:“卿体国情深,良在可嘉。”后因侍宴,关注超然客帝问曰:“卿明镜尚存,昔金何在?”珍国答曰:“黄金谨在臣肘,不敢失坠。”天监初,封滠阳县候,邑千户。五年,魏任城王元澄寇钟离,高祖遗珍国,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日:“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高祖壮其言,乃假节,与众军同讨焉.魏军退,班师。为征虏将军。会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以州降魏,珍国步道出魏兴,将袭之,不果,遂留镇焉。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候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潮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十四年,卒。诏赠车骑将军,賻钱十万,谥曰威。

(摘编自《梁书.列传第十七》)

[注]东昏:齐朝皇帝萧宝卷,荒淫无道,众叛亲离,梁灭齐后,将其追贬为东昏侯,谥号为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

B.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9年/征还为护军将军/

C.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

D.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二千石,汉代郡守年体禄为二千石,因此后世以之代郡守;文中指内史,职权相当于郡守。

B.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等,文中高祖指梁的开国皇帝萧衍。

C.两寅,丙寅这一天。文中用的是干支纪日法,这是我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D.假节,授以符节。既指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也指地方军政官员加假节称号,掌-定生杀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珍国治理有方,爱护百姓。他任南谯太守时,境内闹饥荒,他发放米粮钱财,救济百姓;担任桂阳内史时,讨捕盗贼,使全境清平。

B.王珍国为官廉洁,受人称赞。他任桂阳内史期满后回京,路经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为他饯行,发现他行囊简单,称赞他是优秀官员。

C.王珍国审时度势,弃齐归梁。梁高祖起兵后,大军攻至建康,他顺应大局,暗中与高祖联系,联络侍中张稷,斩杀东昏侯,归顺梁高祖。

D.王珍国率军征战,颇有功勋。他多次率兵与魏军作战,都获得胜利;天监五年,击退了魏任城王元澄的进犯,被授予征虏将军之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将杨大眼大众奄至,叔业走,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

(2)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日:“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

14.王珍国弃齐归梁前后,是如何对梁高祖表示忠心的?请概括作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房明府①罢长宁令湖州客舍

李嘉祐

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

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

远峰睛更近,残柳雨还新。

要②自趋丹陛,明年鸡树③亲。

[注]①明府:唐时对县令的通称。②要:应该。③鸡树:古代中书省的别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对仗,意境阔大,中“万里”言距离之通远,“五湖”言恩泽之广大。

B.“未满”句写房明府任期未满而求退,“归闲"句写他要归家过闲居生活。

C.颈联写远峰因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借清新之景衬托凄恻别情。

D.本诗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16.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的“               ,              ”两句,经常被人们引述,用来表达做事情需要多多寻求外在的帮助这一观点。

(2)韩愈在《师说》中表示,他非常认同孔子“               ,              ”的观点,大力提倡从师的风尚。

(3)古代诗人由于个人际遇或时代的原因,寄愁于诗。如唐代诗人李白在诗中多次写到“愁”字抒发离别思念之愁,如“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首先进入视野的景色我称它“阳春白雪”,款款而过的河水两岸是蓬勃的火棘丛。仲春时节,春风脓暖,白色的米粒一样的白花绽开,蓬松的大雪覆盖,使火棘丛膨胀开来,成垛成堆。这火棘的青春之花虽细微,绚烂起来,也是压枝袭人,疯狂了一般。超然客整理

火棘谷向前,泉水已然成川,宁谧平稳,君子般温文尔雅。然而,一跌一抛,便有了激越的脾气,再一路而下,瀑布就相继现出声威了。不过,(    )。 声与静、远古与现代、人生与四季,都融汇在美妙和谐的山与水之中,爱静的人可尽享其宁谧,好动的人可尽情地嬉戏。原来,那一涧幽蓝如一道长弦,所流动的都是和谐的乐音,高亢也罢,纤弱也罢,对感应它的人都是一种抚慰。这就是天籁么?这就是天籁!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笼罩你的是风清月明般的宁静,感觉到的却是那奔腾的瀑声

B.虽然奔腾的瀑声笼罩着你,你却感觉到了风清月明般的宁静

C.笼罩你的奔腾的瀑声并未让你感觉不到那风清月明般的宁静

D.笼罩你的是奔腾的瀑声,你感觉到的却是风清月明般的宁静

19.下列对文段中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阳春白雪”四字用了引号,表示它不再是原意,而有了新的内涵。

B.“君子般温文尔雅”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泉水成川后宁谧的特点。

C.“声与静……人生与四季”形成排比,读来有一-种浩然阔大的气势。

D.“这就是天籁么?这就是天籁!”设问的手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省疾控中心防治室孙主任告诉记者,蚊子是可怕的疾病传播者,可传播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脑等多种流行疾病。数据显示,蚊子传播的疾病至少有80种。①       ,种类不同, 则其 传播的疾病也不完全相同。

总有人特别招蚊子喜欢,一-群人在一起时,  ② _ _。医师称, 首先,蚊子更偏向于叮咬爱出汗和体温高的人;其次,蚊子更偏向于叮咬穿深颜色服装的人;第三,蚊子对二氧化碳气流比较敏感,所以平时呼出二氧化碳越多的人也越容易招蚊子。

灭蚊灯和驱蚊手环是很多家庭灭蚊驱蚊的选择,但它们的效果并不太好。市面上很多驱蚊手环里放有一些驱蚊药,但驱蚊药挥发较快,驱蚊效果甚微。对付神出鬼没的蚊子,真正有效的还是使用蚊香、驱蚊液等,③     ,挂蚊帐、 安纱窗等方法效果也不错。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2.这三段文字各回答了怎样的问题?请用疑问句写出这三个问题,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8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一次战略大转移。历时740多天,红军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一连中惊心动魄的数字,尽显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难、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话对长征进行了高度的概据。他认为,走任何一条长征路,都离不开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复兴中学要举办毕业典礼,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 -篇以“感悟长征魂,开启新征程"为主题的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曲解文意。

2.B【解析】或然变必然。

3.C【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男孩危机与女性教育优势凸显无直接关系。A项,材料二的“男孩危机”指的是教育领域的男性优势逐步丧失,而本项不涉及教育领域。B项,一线城市“剩女”数量庞大,表明这是女孩危机,根本没有涉及“男孩危机”的问题。另外“剩女”增加的原因未必都与女性高学历有关。C项内容与材料二第5段的内容吻合。D项证明女孩在素质教育领域也有实力。

4.①先从中外教育的基本情况正面论证应试教育不足以解释女性教育优势现象,从而证明“男孩危机”与女性教育优势关系不大。

②后运用反证法,指出女性的社会弱势地位没有因其教育优势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论证“男孩危机来自女孩教育优势”的观点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③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有力。(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只答论证方法得2分)

5.①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方式,材料二主要运用了议论的方式。

②原因:

材料一是新闻报道,通过事实来表现“娘气”亚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借助于叙述和描写更生动直观(2分)。

材料二是时事评论,用议论更容易阐明自己观点(2分)。

(不同点2分,原因4分)

6.A【解析】“表现出对取得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错,表现的是黄河的雄浑。

7.D【解析】A项错在“旨在”。B项于文无据,错在“放弃根据地”。C项错在“超出其他士兵的家国情怀”,文中张米贵是普通士兵的代表。

8.①自然环境描写,集中体现在对黄河的描写上,作者从视觉、听觉、河岸远观、河上亲历等角度,渲染黄河雄浑的气势,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的力量。(2分)

②社会环境描写,以村庄被轰炸的场景、黄河两岸村庄标语等体现抗战的大环境;以王首道、张米贵等构成军人形象群体,以民兵、查路条的孩子等构成民众形象群体,营造了军民团结、保家卫国的全民族抗战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2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9.特点:①内容上,要载道且道理要浅显易懂。

②形式上,要短小且有严密的组织。

(每点2分,共4分。每条概括全面才能得2分,不设1分答案)

赏析:

①内容:通过记述一次行军中的见闻,展现了军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道理浅显易懂。

②形式:篇幅短小,以作者行踪为线索,记述所见所闻,层次分明,结构严密。

(2分,就其中一方面赏析即可) 

10.D【解析】第三处,如果在“改”后面断开,则“弗许改”与“请解”的内容不对应。而且,王珍国已被封为滠阳县侯,这时候再封侯,自然是“改封”,可见应该在“改”前面断开。“出为湘州刺使”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视事四年”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宜断开。

11.B【解析】高祖是庙号,不是谥号。

12.D【解析】“与魏军作战,都获得胜利”错,原文有“不至大败”,可见并非总是获胜。

13(1)魏将杨大眼的大军突然来到,裴叔业逃跑,王珍国率领军队断后,所以没有落到惨

败的地步。

[重要词语“奄”(忽然,突然)、走(逃跑)、殿(殿后,断后),每处1分,句意1分]

(2)高祖趁机询问攻打敌人的策略,王珍国回答说:“我总是担心魏军人少,不担心它的人多(为它的多感到苦恼)。”

 [重要词语“因”(“于是”或“趁机”)、患(担心、害怕)、苦(担心,或“为……感到苦恼”),每处1分,句意1分]

14.①投靠之前,暗中派人献镜;②联络张稷,斩杀东昏侯;③随身珍藏断金。

(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王珍国,字德重,是沛国相州人。被从家中征召,授予冠军行参军之职,后升任为南谯太守,为政有能干的名声。当时郡内苦于饥荒,他就发放米粮财物,来拯救贫穷的百姓。齐高帝下手诏说:“你爱护百姓治理国家,非常符合我的心意。”永明初年,升任桂阳内史,抓捕盗贼,境内清平。卸任返回都城,路经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到江边饯行送别,见王珍国回京的装束轻便简朴,就感叹说:“这人真可以说是优秀的内史啊。”回京后担任大司马中军参军。建武末年,魏军围困司州,明帝派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打涡阳城,作为声援,起用王珍国为辅国将军,率领军队助战。魏将杨大眼的大军突然来到,裴叔业逃跑,王珍国率军断后,所以没有落到惨败的地步。义军起兵,东昏侯诏令王珍国率部返回京师,进入并停留建康城驻守。义军到了,东昏侯派王珍国出城驻扎在硃雀门,被王茂的军队打败。王珍国秘密地派遣郄纂给高祖献上一面明镜,来表达归顺的诚意,高祖斩断黄金来回复他。当时城中人都想归附义军,只是没有人敢率先行动,侍中张稷总领众军,王珍国秘密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邀请张稷(一起行动),张稷答应了。十二月丙寅早晨,王珍国带领张稷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进入,在内殿找到东昏侯杀了他。因功授予他右卫将军,他推辞不接受;又赐予他金帛,他又坚决地推让。皇帝下诏答复他说:“你体谅国家情深意重,很值得赞赏啊。”后来趁他侍宴之时,皇帝问他说:“你给我的明镜还在,以前我给你的黄金还在吗?”王珍国回答说:“黄金还恭敬地带在我的肘后,不敢丢失。”天监初年,封为滠阳县侯,有千户的封邑。五年,魏国任城王元澄侵犯钟离,高祖派遣王珍国(迎战),趁机询问讨贼的方法。王珍国回答说:“我常常担心魏兵人少,不担心它的人多。”高祖很欣赏他的这番话,于是授予他假节称号,和众军共同讨伐敌军。魏军退走,他率军返回。担任征虏将军。恰逢梁州长史夏侯道迁带着整个梁州投降魏国,王珍国从魏兴抄小路出击,打算偷袭他,没有成功,就留在魏兴镇守。因为没有功劳,王珍国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祖不答应。改封王珍国为宜阳县侯,户邑一如从前。征召王珍国回京担任太子右卫率,天监九年,出京任湘州刺史。任职四年,被召回京担任护军将军。天监十四年去世。高祖下诏,追赠他车骑将军称号,赐予丧礼费用十万钱,谥号为“威”。

15.C【解析】错在“衬托凄恻别情”,本诗虽是送别诗,但并没有过多地写别情,而是重在表达对房明府的赞美和期望。全诗的情调较为欢快,别情并不凄恻。第三联的写景,景色优美,是对送别之地周围环境的描写,它衬托的应该是较为欢快的情绪,含有对房明府的祝福。

16.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16.变化:

①表达上,由上文记叙、议论结合转为写景;(2分)

②情感上,由上文对朋友的赞美,转为表达对朋友的深情与不舍,以及对朋友的美好祝福。(2分)(共4分)

效果:

①使全诗更富波澜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②融情于景,含蓄动人,使诗意鲜活生动。

(每点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17.答案示例:

(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长相思·其二》

18.D

19.C【解析】错在“浩然阔大的气势”,虽有气势,但并不浩然阔大。

20.改句:仲春时节,春风煦暖,米粒一样的白花绽开,恰如蓬松的大雪覆盖,使火棘丛膨胀开来,成垛成堆。

【解析】原句有两种语病:①重复赘余,删掉“白色的”。②不合逻辑,在“蓬松的大雪”前加“恰如”。改对一处1分,改对两处3分。

21.①蚊子有很多种 ②被咬的总是他 ③除此之外/除了这种方法(外)(每句2分)

22.①为什么要灭蚊?(蚊子有什么危害?/蚊子能传播什么疾病?)

②蚊子爱咬什么人?

③什么驱蚊方法更有效?(如何有效驱蚊?)

(答对一条1分,答对两条3分,答对三条5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