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2021届高三高考压轴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古文中的孔子与作文写作运用

考场中的诗人之魏晋诗人诗歌鉴赏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

考场中的诗歌之明朝的传承与抄袭

考场中的诗歌之咏史怀古送别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边塞诗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田园诗篇

3考场中的诗人之王维、李白、杜甫


广东肇庆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

2020~2021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语文试题

202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Ⅰ语文试卷

广东省2021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州2021届高三二模作文评分标准与标杆作文

广东潮州市2021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广东省梅州市2021届高三5月质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揭阳市华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2021届高三高考压轴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经历五千年历史发展而从未中断的国家。就法文化而言,同样源远流长、代有兴革,既融入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又积累了治国理政方面的丰富经验与教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对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以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尚书·五子之歌》根据夏王失德失民亡国的教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周灭商后,有戒于纣王失民亡国的教训,强调国应以民为本,“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其后孟子将孔子的仁学发展成为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而总结“君为民而立”。西汉贾谊总结秦亡教训时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后世总是以利民、富民、惠民作为国策的支撑点。中国古代有关土地、水利、赋税的立法,都是着眼于保民生的;自汉朝起,法律对老、幼、残、疾等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恤刑;《唐律疏议》以来的历代法典,都规定了对70岁以上,15岁以下,废疾笃疾和孕妇等社会弱势群体不得刑讯,并可减免刑罚。这些规定蕴含着鲜明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国家的仁政。

    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贤从悠久而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德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历代开明的统治者、思想家都主张以德化民。但是,道德缺乏国家强制力,只能化而不能禁止,需要得到法律的配合和支撑,才能真正发挥以德治国的作用。就法律而言,其职能在于禁暴惩奸止恶,但法律如果失去了道德的主宰,不仅丧失应有的权威性和正义性,而且难免流于滥罚酷刑的歧途。既重视发挥法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才能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严治官、宽养民是中华传统法文化所强调的施政手段。韩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理论,此理论适应了国君的需要,因而演绎为严治官、宽养民的政治逻辑。严治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严上官之责,以警下吏。唐代宗时宰相杨纶“清慎自饬,立法于身”,使得权倾当朝的汾阳王郭子仪“且为之悚惕,孰敢不服哉”。其二,行考课之法,建监察制度。唐代有四善二十七最的考课之法,宋代有监司互察法,明有八法考吏,清代有六法考吏。考课的结果是优异者擢升、平庸者黜革、违法者治罪。除此之外,还推行了严密的御史监察制度。其三,重任免考选,选贤任能。汉代实行孝廉方正的选官之法。隋唐建立科举考试制度,使选官制度化法律化。除去一般的科考之外,还有所谓的特科、恩科等配套制度:御史出巡也负责考察推荐贤能之士。与严治官相对应的是宽养民。宽养民主要表现为:国家给人民以必要的生产生存手段——土地;宽减居民的赋税负担和力役之征;对于老幼妇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犯法的情况,按律宽减;此外,还注意施行各种保民、利民、富民、惠民政策,以夯实政权基础。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法文化底蕴之深厚、特色之鲜明、影响之深远,以及治国理政经验教训之丰富,都显示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及其对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激活传统法文化的优秀部分,使之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法文化支持。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

    材料二:

    从历史借鉴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采用的德礼与刑罚共同为用的社会控制模式已延续二千年而未变,究其根源在于:它具有明确统一的理论基础,即儒家学说;具有持续一贯的政策保证,具体表现在“德主刑辅”“明刑弼教”上,并保持了一贯性、稳定性;得到了法律多方面的确认和保证,如各种礼仪规范、人伦道德、文化素养、社会风尚等等,或纳入法奈,或借法推动,或限于一定的范围,或被用于整个社会;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密切配合,如为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孝悌力田的人做官而设立察举、征辟制度,为督励官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而建立一整套考课和休致制度,为发扬正常的社会风气而形成惩治诬陷的制度。正是由于道德教化、政策保证、法制建设三者联结交叉,密切配合,因此,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如“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著名盛世。

    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所维护的秩序,其本质是“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许多观念依然积淀在广大国民。中而继续发挥着或优或劣的影响。所以建构现代的社会秩序,不能不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秩序理论进行历史反思,以寻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蒋传光《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秩序理念》)

1、下列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汲取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借鉴其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衰,历代法典因此以利民、富民、惠民为国策支撑点,蕴含鲜明的人文关怀,体现仁政特点。

    C.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配合和支撑,德法共治,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D.我国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的出现,与统治者积极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法文化不容忽视,因为它植根于五千年文明,经受漫长历史的考验,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B.民本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法文化有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传统法律的许多层面有很多具体体现。

    C.“严治官”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宽养民”可夯实政权基础,两者结合利于封建统治。

  D.中国传统的德法共治的治理模式相对稳定,根源在于古代社会中的许多观念对广大国民产生深远的影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一所涉“中国传统法文化”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重礼轻法、礼法合一的传统法律习惯研究

  B.宽仁慎刑、重惜民命的立法指导思想研究

  C.重和轻讼、无讼是求的用法价值取向研究

  D.省刑寡罚、法宽刑缓的约法慎刑学说研究

4、对建构现代社会秩序而言,中国古代社会德礼与刑罚共同为用的社会控制模式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戏之骨

张中杰

    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村里人可怜他,给他几件旧衣服,时不时给他送碗粥。有红白大事的时候,他就去帮厨,一来解决吃的问题,二来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想收他为徒。

    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一定要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了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到入境处,一会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一会儿又自顾自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得看戏人都忘词了,回过头看他,拿眼戳他。大家都以为他魔怔了。

    “当大厨多好,一辈子好吃好喝,起码混个肚儿圆!”班头说。

    他冲戏台班头说想学唱戏,班头叼个烟袋锅吧嗒吧嗒吸,不正眼瞧他。

    “人不能光为了吃,我得学戏。唱好了,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他说得一板一眼,像念道白,尾字音拖起了长腔。说毕,他恭敬地跪拜作揖,比台上的主角还有范儿。

    班头被他这一腔惊呆,又见他心诚,知道感恩,说得在理,让他跟了班子。

    他除了为戏班子做饭,剩下的时间就跑龙套。奇怪的是,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就能补啥;要是唱全场,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能被瞒过,原来的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

    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显尽沧桑,扮小生俊逸风流,扮青衣袅娜依人,扮净角叱咤风云。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当武丑更见真功夫,连台下力气蛮的大汉也惧他三分。至于扮旦角,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

    要是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又忽然声声苦句句泪高亢起来,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要是唱笑戏,他眉飞色舞,自豪感溢满于胸,声音朗朗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鼓掌声、叫好声自然是连成一片。

    好多大班子慕名用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均被他拒绝。他说:“我从一而终。”一拔拔来人说客悻悻而归。

    剧团八个大戏箱之外,是他那只大小适中的“百宝箱”,香樟木,磨得黑明光亮,看不清颜色,到哪儿都背身上,寸步不离。打开箱子,有擦脸毛巾、小镜子、胭脂膏,也有针线包、纱布,还有跌打丸。大家戏称之“神秘九号”。

    他什么人都敢顶。有个村医是戏迷,老死以后送殡。村民们凑钱想让他出台戏,正巧与保长的爹八十大寿时间冲突。班头想给保长的爹演,他断然拒演。

    “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班主无奈,又联系其他戏班子,给保长好说歹说,才救了场。

    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女人,常常私下里一个人扮演自己的女人,咿咿呀呀,呢呢哝哝。

    他见剩饭抢着吃,每次吃过的碗像舔过似的光,说什么“剩饭姓张,越吃越香”。夏天饭都馊了,他也不舍得倒掉。好在他身体好像铜墙铁壁,从未犯过胃病。

    后来,他成了班主。再后来,日本鬼子进了中国。戏班子流离四方,枪炮声起,马上转移。不管转到哪里,看戏的也没几个,一年挣不了几个钱。一天,皇帝的蟒袍被鬼子的三八大盖穿个碗大的洞,人倒是没事,可衣服却置换不起。他搬开随身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针线包。一愣眼工夫,蟒袍上的破洞已被缝得严丝合缝。他放下补好的戏装,怔怔地发呆。

    19路军从抗日前线撤下来。他找到队伍说要义演。台下坐满士兵,有的衣服上还有血痕。他正演《铡美案》里的包公怒斥陈世美,高潮处,掌声、喝彩声四起。忽地狂风刮过来,头顶搭起的头柱倒下。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来不及反应。但见他边唱边飞身而起,扑向二人,被柱上的灯砸中脑门儿,瞬间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

    大家把他翻过身来,“速拿我九号箱来!”血污满面的他,京腔京韵大声念白。

    “毛巾?”他摆手,“急救包?”他摇头,食指下探示意下翻。箱子最下边哔哔啦啦,有五角、一块、两块的纸币和硬币,也有闪亮的银元。

    “这些一半给19路军,一半送我走……”言毕,气绝而去。

    19路军最终还是收下了钱。几千当兵的向他行军礼告别。风很大。

    大家把他葬了。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戏之骨”。字迹风流,劲直有力。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多厨师想收“他”为徒“他”没去及下文没见“他”学戏“他”却样样在行、一人能演所有角色等交代表现了“他”对戏的痴迷。

   B.“他”非要学戏,不愿当一辈子好吃好喝的厨师,是因为对戏的痴爱和报答父老乡亲的恩情,班头最后同意收“他”入班。

   C.“他”放下蟒袍“怔怔地发呆”,“他”有对戏班的活路和一生挚爱的戏的出路的忧虑,还可能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茫然。

   D.小说叙写了一个孤儿由爱看戏到学戏、演戏,最后演戏时为救人而死的故事,表现出热爱以戏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主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说“他”是孤儿,接受村里人接济长大,为写“他”知恩报恩,不怕得罪保长给村  医送殡唱戏以及给抗日的19路军义演做铺垫。

   B .“他”看戏入境的表现,惊得看戏人忘了戏词,回头拿眼“戳他”,以为“他”魔怔了,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反映了“他”对戏的痴迷。

   C.小说中写观众喉咙“发堵”、眼泪“唰唰直流”、“哭声大作”、“大笑不止”、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等侧面表现了“他”唱戏的艺术魅力。

   D.“我从一而终”“速拿我九号箱来”等语言描写,一定程度上带着戏剧舞台的语言特色,也凸显了人物鲜明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8、文中的“他”没有名字,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4分)

9、文章结尾老戏迷在文中的“他”坟丘的碑上所刻的“戏之骨”三个字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摘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故京师饮酒者得醇旨,辄号为“顾建康”,言醑清且美焉。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纲纪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风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迁南中郎巴陵王长史。时司徒竟陵王于宣城、临成、定陵三县界立屯,封山泽数百里,禁民樵采,宪之固陈不可,言甚切直。王答之曰:“非君无以闻此德音。”即命无禁。中兴二年,征宪之为别驾从事史。比至,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环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临终为制,以敕其子曰:“入棺之物,一无所须。载以輴车,覆以粗布,为使人勿恶也。”

    (节选自《梁书·顾宪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B.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C.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D.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秀才,文中指经过本省科举考试进人府、州、县学的读书人,亦称生员。

  C.下车,从车上下来,又指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文中指官吏初到任。

  D.担石,前者为重量单位,一担为一百斤;后者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宪之断案机智,为官公正勤勉。顾宪之任建康县令时,以智摘发坏人,断案讲究方法,对奸恶之徒毫不放纵姑息;他勤于政务,深受民众信赖。

    B.顾宪之心系百姓,能够移风易俗。顾宪之任衡阳内史时,安排收葬路边尸骨,改变当地人得病挖坟墓冲洗先人尸骨的陋习,因“衡阳无讼”得到刺史王奂称赏。

    C.顾宪之刚直不阿,敢于为民进谏。司徒和竞陵王封堵山泽,禁止百姓进入打柴采果,顾宪之直言进谏,态度恳切而坚决,最终使他们解除禁令。

    D,顾宪之为官清廉,回乡不免饥寒。顾宪之为官清廉俭朴;他回乡后,居然到家徒四壁的程度;临终前,他写好遗嘱告诫儿子要对自己实行薄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宪之至,覆其状,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4)

(2)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风俗遂改。(4分)

14、京城饮酒的人为什么称美酒为“顾建康”?请简要作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醉留东野①

韩愈

昔年因读李杜诗,长恨二人不相从②。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③?

东野不得官④,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蛩⑤。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筵撞巨钟⑥。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注】①东野: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此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时韩愈在汴州刺史董晋幕中做观察推官,孟郊客游汴州,将南行,诗人赋此诗留别。②不相从:这里指李白、杜甫两人不常在一起。③蹑二子踪:指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④不得官:时孟郊正待朝廷任命新职。⑤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一种叫“jué的动物行走,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⑥寸筵撞巨钟:筵,通“莛”,草茎;古有“寸莛撞钟”之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由李白、杜甫终生难在一起表述自己和孟东野重蹈李、杜二人遭遇的遗憾。

    B.诗人说自己有点“滑头”,能够周旋于官场,以此来衬托孟郊的傲骨铮铮。

    C.诗人说自己非常崇拜孟郊,表示愿做駏蛩,愿化白云,从而能够帮助孟郊。

    D.这首杂言诗典雅清丽,朗朗上口,突出表现了诗人与孟郊的深厚友谊。

16、本诗是怎样表达作者和孟郊之间的情谊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女子自述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

                                          。”

 (2)韩愈《师说》中间接引用孔子的话来论证人人皆可为师的句子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自己和朋友月下畅游的感觉:“                                    ”,而不知道在哪里停止;“                        ”,仿佛长出翅膀登入仙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

    我们就算否认了月亮约略圆算是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其实,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缺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地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

    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18、下列各句中的叹号,和文中最后一段叹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B.二嘎子呀,是个肯下力、肯吃苦的孩子!

    C听说昨天就放跑了俩,不是你们干的吗!

    D.你给我乖乖地呆在这儿,哪儿也不准去!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20、请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手法进行简要赏析。(4)

212020年全国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擘画蓝图。观察下面的漫画,请具体介绍漫画内容,不超过100字。(4分)

 


22、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前面的画线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6分)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回望过去,多少辉煌的成就,在埋头苦干中铸就;    ①  ;  ②  。放眼未来,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万众一心,踏实劳动,才能不断向世界呈现精彩的中国故事,  ③  ,才能继续为人类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使青年学子激发爱党热情,勇担时代重任,奔赴伟大梦想,光明中学决定2021年7月1日举行“光荣使命,继往开来——庆祝建党100周年”演讲比赛。

    如果你是光明中学的学生,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AB范围扩大,“历代法典”错,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这些规定”仅指前文所列举的法令规章;C.张冠李戴,“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配合和支撑”错,应是“道德是法律的主宰,法律是道德的配合和支撑”;D“与统治者积极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密切相关”错,材料二第一段原文为我国历史上的盛世与“道德教化、政策保证、法制建设三者联结交叉,密切配合”有关。

2D。原因丢失,还有政策、法律、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保障。

3 CA.与“德法共治”有关;B.与“以民为本”有关;D与“宽养民”有关。

4、①确立明确统一的德法共治的理论基础;②实现持续一贯的政策保证;③给予法律的多方面确认和保证;④建设相应的制度予以密切配合。(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5、①首先以中国法文化的传承为背景,指出对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的必要性;②接着从以民为本、德法共治、严治官宽养民等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③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借鉴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6 D。主题概括失当,“表现出热爱以戏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主题”错,主题应该是“义”,一方面重义轻财,知恩图报;一方面讲民族大义,为抗战出力。

7B。手法错解,“比喻”错,应是拟物。

8、①表现了主人公出身的卑微,以此反衬“他”的性格和精神,彰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②以“他”称之,使之成为一类人的代表,增强了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使作品更有普遍意义;③使作品显得含蓄蕴藉,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的兴趣。(每条2分,任选两条作答,意思对即可)

9、①他痴迷于戏,有戏剧天赋:看戏入迷,演啥像啥。②他重义轻财,为人硬气:做饭、唱戏,报答村里人的恩情;拒绝重金礼聘,拒绝给保长的爹唱戏;舍己救人,为救二大爷和小孙子被门柱砸死。③他支持抗日大业,彰显民族大义;主动为19路军义演,把自己一半的积蓄捐给19路军。(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0 C。从语法角度看,“有宠于齐武帝”为被动句,中间不能拆开,排除AB项;从语意角度看,“卒”是副词,是“最终”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动词“去世”,“卒不能伤也”中间不能断,排除BD项。

11 B。南北朝时科举考试尚未出现,这里指出自荐举的才能秀异之士。

12C。“司徒和竞陵王使他们解除禁令”错,从下文“王答之曰”可知,“司徒竟陵王”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

13(1)顾宪之到任之后,审查案件情况,命人把系牛的绳索解开,任凭牛去哪里,牛径直回到原来主人的宅 院,偷牛的人才供认自己的罪行。(“覆”“径”“伏其辜”各1分,句意1分)

  (2)顾宪之用道理劝导百姓,为他们陈述活人死人的区别,指出疾病并非由死人引起,当地的风俗于是得以改变。(“晓喻”“相由”“遂”各1分,句意1分)

14、①顾宪之时任建康县令;(1分)②他治政清廉、机智、公正、勤勉如同美酒,清淳甘美。(2分)

【参考译文】

    顾宪之,字士思,是吴郡昊县人。顾宪之还未满二十岁时,就被本州征召为议曹从事,被举荐为秀才。元徽年间,顾宪之任建康县令。当时有人偷牛,偷的牛被牛主人认出,偷牛的人也说牛是自己的,两方面的言辞证据差不多,前后几任县令没有谁能断决这个案子。顾宪之到任之后,审查案件情况,命人把系牛的绳索解开,任凭牛去哪里,牛径直回到原来主人的宅院,偷牛的人才供认自己的罪行。顾宪之揭露隐藏在暗处的奸人坏事,有很多就像这类事,当时人称他为“神明”(指明智如神)。至于对待权贵显要的私下请托、手下官员的贪赃残暴,他根据法律公正判决,毫不放纵姑息。顾宪之生性又清廉俭朴,努力处理政事,深受民众信赖。所以京城饮酒的人得到淳厚甘关的好酒,往往称酒为“顾建康”,这是说酒清淳味美。顾宪之被任命为衡阳内史。

  他到任以前,郡里连年发生瘟疫,染病死去的人有一大半,棺木价格特别昂贵,于是百姓全都用苇席卷裹死人,丢弃在路旁。顾宪之刚一到任,就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人的亲属,命令他们把死人埋葬。对于那些已经全无亲属的死人,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命郡里的主簿营办埋葬事宜。另外,按照衡阳当地民俗,山中百姓患了病,往往说是先人带来的祸害,就都挖开坟墓,打开棺材,用水冲洗死人的骨头,把这种举动称为“除祟”。顾宪之用道理劝导百姓,为他们陈述活人死人的区别,指出疾病并非由死人引起,当地的陋俗于是得以改变。当时刺史王奂刚刚到任,只有衡阳一郡没有到刺史府来告状的人,于是感叹说:“顾衡阳的教化算是达到最高境界了。假如本州所属的九个郡全都这样,我还有什么麻烦事!”顾宪之兼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受到齐武帝宠幸,在余姚建立府邸,任意横行,肆无忌惮。顾宪之到会稽郡上任,立即就上表启奏,拆除吕文度的府邸。吕文度后来回家乡埋葬母亲,郡县的官员争着赶去吊唁,顾宪之却不与他交往。吕文度心中对顾宪之深深怀恨,但最终不能中伤他。顾宪之迁任南中郎巴陵王长史。当时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在宣城、临成、定陵三县交界处建立兵屯,封堵几百里山、湖,禁止百姓进入打柴采果,顾宪之坚决地陈说不能这样干,言辞恳切而直率。竟陵王回答他说:“如果不是你,我就无法听到这么恳切的好话。”竟陵王当即下令解除禁令。中兴二年,朝廷征召顾宪之任别驾从事史。等到顾宪之赶到京城,因为中风,他的病情渐渐严重,因此他坚决请求返回家乡吴县。顾宪之虽多次担任州郡长官,但连一点积蓄都没有。到他回到家乡,家徒四壁,免不了遭受饥寒。

    天监八年,顾宪之在家中去世,死时七十四岁。临终的时候,顾宪之预先写好对丧葬礼制的嘱咐,告诫自己的儿子说:“放进棺木的其他东西,一样也不需要。下葬时用輴车装运棺木,用粗布覆盖棺木,为的是不要使人厌恶。”

15D。语言风格错解,本诗不具有“典雅清丽”的特征。

16、①类比、衬托:作者将自己和盂郊比作李白、杜甫,表现了二人友谊的不凡;②对比:作者对比自己和孟郊的处境、现状和性格,凸显对孟郊品德和才能的推崇及对其老大而未得重用的惋惜;③比喻、用典:青蒿倚松、駏蛩负、寸筵撞钟、云伴飞龙等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希望两人友谊长存、尽快相逢的愿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每空1分,错字、丢字、多字则该空0分)

18DD项叹号和文中叹号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A项叹号,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B项叹号,表示感叹语气;C项叹号,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19、就算我们承认了月亮约略圆是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3分)

20、句中把初生的绿芽和此时的花当作人来写,赋予绿芽和花以人的情态与动作,(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刚刚发芽时的特点,流露出对不算完美的绿芽的喜爱和欣赏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21、在边缘插有“复兴之路”路标的跑道上,(1分)两个头上扎着巾带、胸部标有“五”的运动员正在跑步中传棒和接棒,(1分)巾带上标有“十三”的运动员把棒传给标有“十四”的运动员。(1分)左下角是我国的国徽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1分)

22、示例:①多少豪迈的跨越,在挥汗如雨中实现(2分)②多少伟大的梦想,在胼手胝足中绽放(2分)③才能努力在全球创造非凡的中国奇迹(2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