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一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考精品讲义集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赤壁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促织》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鸿门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逐客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六国论》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与妻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国以礼                由也

B.六七十                且知

C.方六七十,五六十      会同

D.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

4.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早缫而绪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6.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

C.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

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

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路率而对  ②鼓瑟希,铿   ③求为之  ④夫子何哂由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9.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二、其他

10.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尔  饥(_____)    (_____)之    (_____)    章(_____)

(_____)尔    (_____)者    舞(_____)    (_____)

11.(1)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_______)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___________)

方: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  (________)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_________)

(2)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  (_________)    子路率尔而对曰  (_________)

12.(3)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__________)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_________)

如:宗庙之事,如会同  (_____________)

(4)以:

则何以哉  (_____________)    以吾一日长乎尔  (___________)

加之以师旅  (____________)

(5)而:

子路率尔而对曰  (____________)    舍瑟而作  (___________)

而:非诸侯而何  (____________)

13.通假释义

①鼓瑟                 “希”同“________”,___________

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________”,___________

14.古今异义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15.一词多义

①方

可使有勇,且知也                  名词,________

六七十,如五六十                  名词,________

且操善用兵变化无                  名词,________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副词_________

②尔

以吾一日长乎                     代词,__________

子路率而对曰                     助词,__________

③加

之以师旅                动词,___________

登高而招,臂非长也      动词,___________

冠,益慕圣贤之道      动词,___________

牺牲玉帛,弗敢也        动词,___________

④与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动词,__________

唯求则非邦也                    语气助词,__________

呼尔而之,行道之人弗受          动词,__________

日月逝矣,岁不我                动词,__________

16.一词多义

⑤让

其言不                               形容词,__________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           动词,__________

知死不可,愿勿爱兮                   动词,__________

⑥如

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__________

其礼乐,以俟君子              介词,__________

宗庙之事,会同                连词,___________

⑦以

吾一日长乎尔             连词,__________

加之师旅                 介词,__________

则何哉                   动词,__________

毋吾也                   动词,__________

⑧而

子路率尔对曰              连词,__________

舍瑟作                    连词,__________

非诸侯何                  连词,__________

17.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

①摄:乎大国之间              动词,__________

②比:及三年                  介词,__________

③俟:如其礼乐,以君子        动词,__________

④会:如同                    动词,__________

18.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如会同,端章甫         

②浴乎沂,乎舞雩

③三子者出,曾皙

(2)动词的活用

④异乎三子者之

(3)形容词的活用

⑤赤也为之,孰能为之

19.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①毋吾以也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

②不吾知也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

③则何以哉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

(2)状语后置句

④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

⑤异乎三子者之撰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

⑥浴乎沂,风乎舞雩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乃召子路而问。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孔丘得据土壤土壤:封地

B.今之从政者而殆:懈怠

C.景行行止景行:大路

D.学者之宗:尊崇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颜回入见/孔子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B.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C.颜回入/见孔子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D.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2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的是《诗经》,“六经”之一,后《乐经》失传,仅存“五经”,包括《诗经》《书经》《论语》《盂子》《春秋》。

B.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太史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曾捏任太史令,因以自称。

D.《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服劳役的人围困孔子和他的弟子。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这样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给孔子封地,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鲁地探访,流连不已。他还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积微,月不胜日,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此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①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②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③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④軸: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豁,若白垩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见,如不可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①且:连词,表示转折。②管叔、蔡叔之事:指叛乱之事。

2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             行:行为

2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善者王               王者敬

B.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     不可日志也

C.谓也                 若白垩与黑漆

D.秋毫                 人拜之以牛

2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28.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蝤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29.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参考答案

 

1.B

2.C

3.D

4.(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有话不说了)。

(2)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为:动词,治理/动词,治理。

B.方:计算面积用语,多用于计量土地,纵横/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C.如:连词,或者/连词,或者。

D.或:代词,有人/代词,有人。

故选B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