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北京日坛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21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



2021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语文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语文(A)卷

2019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日坛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11

(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完成1-10题,共20分

1. 下列加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遐迩(xiá  ěr)     功亏一(kuì)     隐(cè)       文质彬(bīn)

B. 子(rú)          克己复(lǐ)      人(zhé)      见思齐(xián)

C. 惕(chù)         羞(wù)          让(cí)       格物知(zhì)

D. 是(yī)         善(zhì)        誉(yào)     任道远(zhònɡ)

2. 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仁(统一)             请问其(条目,细则)

B. 请斯语矣(实践,从事)     小子何莫学《诗》(夫子,指孔子)

C. 可以(讽刺)               明德(彰显)

D. 其家(使……整齐有序)     足以四海(保护)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敏于事慎于言                死后已

B. 君子喻义                    己所不欲,勿施

C. 迩事父                      可以终身行者乎

D. 宋人有善不龟手之药者        剖之以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治其国,先治其家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

B. 父之不慈子                至大夫之相乱其家

C. 壹是皆修身为本            足保四海

D. 不亦重                    其“恕”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南宋朱熹将《论语》与《礼记》《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B 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C “亚圣”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在政治上主张行仁政,保民而王。我们熟悉的“君子远庖厨”“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均出自《孟子》。

D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老人与海》叙写了老渔夫桑地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彰显了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他的《老人与海》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 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狄更斯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讲述了主人公坎坷而富于传奇性的经历。

C.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长篇小说,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这样杰出的诗句。应该说,卫儒家“道统”的甲(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qīng)向。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chě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气用事的草率之言。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来框范天下。尤其是对于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乙(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一种是温柔敦厚,(zà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niān)花一笑,妙悟真如。中国文化人最丙(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

7.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qīng)向         捍

B. (chěng)罚        气用事

C. (zài)道言志      泱泱大国

D. (niān)花一笑     逻

8.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雨打芭蕉叶带愁B. 影入平羌江水流

C. 遥望洞庭山水翠D. 雪拥蓝关马不前

9.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热情    更    熟习B. 激情    更    熟悉

C. 热情    但    熟悉D. 激情    但    熟习

10. 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   道家   佛家B. 儒家    佛家    道家

C. 道家   佛家   儒家D. 佛家    道家    儒家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待举,力行以待取。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2】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4】;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

注释:【1】齐难(zhāi  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2】和:舒适。【3】沮:恐吓。【4】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1】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1】埃墨:灰尘、尘土。

1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

B. 儒有之以货财            委:推托

C. 子贡以所货              赍:携带

D. 穷改乎                  节:操守

1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怀忠信待举              夫夷

B. 自立有如此者            孰能讥之乎

C. 子贡以饭告孔子          向之

D. 吾信回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

1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夙夜强学以待问

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 淹之以乐好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 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 岂或启佑我哉

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14. 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

A.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C.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

D.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

15.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16. 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17.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注释:师:颛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

三、共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 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 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19. 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四、完成20题,15分。

20. 古诗文默写。

(1)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

(3)_____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

(4)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

(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

(6)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利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进酒》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

五、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

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以“和”为媒,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旗,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舟,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灯,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伏尔泰、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孔子与犹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以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

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

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亲睐,孔子也只是因为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

两千多的时间打造出仁、义、礼、孝、德等诸多儒家元素,写进我们的课本,嵌入我们的名字,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流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

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有影随形。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经过两千年长途旅行的古老儒学,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

儒学是人学不是神学,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台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更不是历史舞台的长角,许多文化责任不能由儒家独担,更不能让孔子全部买单。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不是全体。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

中国是孔子的故园、儒家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当代中国所遵循的创新理论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其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就是中国特色。如何在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绽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战争狼烟中发出文明的信号,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道德的标杆,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与灵魂的红绿灯,这是儒家的新担当。文过饰非吹毛求疵,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如果把孔子思想从我们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华民族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就没有了生命的底色。

青史不泯,经典不老。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

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1】

(取材于刘汉俊同名散文)

注释:【1】语出《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写孔子比“古希腊三贤”年长,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B. 第段列举诸多事例意在说明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等理念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

C. 第段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必须要消污去垢。

D. 第段以《圣经》《古兰经》类比,表明儒家经典在当今应当得到国人的尊重与珍视。

22. 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丝绸之路”是指古代由中国经波斯到欧洲的商路,为沟通中西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B. “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但心里却不苟同,是儒家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之一。

C. “程朱理学”,指宋代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有“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

D. “老子”即《师说》中提到的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也称《老子》。

23. 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请对文中画线的语句加以赏析。

24. 有人认为从行文的角度看,应先写“孔子是中国的”,后写“孔子是世界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六、(共8分)

25.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命仙女们为贾宝玉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句曲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句曲词中涉及了小说中哪几个人物?暗示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七、写作,共60分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6. 学校要进行主题为“寻求生命的光芒”的话剧演出,你作为编剧会将哪一部作品搬上舞台呢?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复活》中选择一部作品,简要陈述理由。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理由充分,条理清晰。150-200字。

27. 按要求写作文。

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开赛当天,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最终,她带领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以11战全胜的傲人战绩登上冠军领奖台,实现了赛前定下的目标。学校想邀请郎平教练来为全校师生做演讲,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对郎平教练的敬佩之情和邀请之意。

要求:态度诚恳,语言得体。字数300字左右。

28. “中国味儿”可能是一段记忆,可能是一种感觉,可能是一种特色,也可能是一种文化。选择一个有“中国味儿”的场景,进行描写。要求:描写生动具体,不出现“中国味儿”的字样。要求:150-200字。

作文(50分)

29. 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某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12分钟内连续四次让座。他的暖心行为被拍成视频,获得几百万人点赞。

近日,某地一位在大学门口做生意的老爷爷,为7元一份的小吃,做了个二维码。没想到有些人欺负他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付款转账都是1元,还有0.1元甚至0.01元的!老人对记者说:“我本来以为这里的人有文化、素质高,都靠得住。”

某著名演员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他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说‘好事给人家传,坏事不要给人家传'‘遇到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没有文化,却有美德。”

某地那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知道了老爷爷的事后,感到过意不去,他专门去向老人道歉并送上100元,说:“不管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有责任,我们应该教育好这些孩子。”老人没有收钱,但被感动得落了泪。

……

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学力程度。一个人的品德水准与文化水平有何关联?请以“品德与文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2020北京日坛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完成1-10题,共20分

1.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

B项,克己复理——克己复礼;庶(zhé),应为“shù”。

故选B。

2.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

A项,“天下归仁”中的“归”,动词,译为“称作,称许”。

B项,“小子何莫学夫《诗》”中的“夫”:语气助词,可不译。

D项,“足以保四海”中的“保”,动词,译为“安抚”。

故选C。

3.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是连词,表承接;

B项,第一个是介词,对于;第二个是介词,在;

C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第二个是代词,代“一言”;

D项,两个都是动词,做。

故选D。

4.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第一个“者”是语气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第二个“者”是代词,……的人。

B项,两个“虽”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

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用来。

D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第二个“乎”也是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性疑问。

故选B。

5.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错,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的是孟子。“《论语》与《礼记》《大学》《中庸》合为‘四书’”错,“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故选A

6.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B项,“法国小说家狄更斯”错误,应该是英国。

故选B。

【答案】7. B    8. D    9. B    10. A

【解析】

【7题详解】

B项应为“惩(chéng)罚”“意气用事”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

【答案】11. B    12. C    13. C    14. C    

15. 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16. 答案示例: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在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17. 不过分,也没有不足,文质兼美的中庸和平衡。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B项,儒有委之以货财,意思是“把货物钱财拿出交付给儒者”。“委”应当解释为“交出、拿出”。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以”分别解释为“目的连词,来;连词,表并列”;

B项,“其”分别解释为“代词,指儒者;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C项,“所”都是“所字结构”;

D项,“之”分别解释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A项,重点词语有“夙夜”,早晚;“强学”,努力学习。正确。

B项,“淹之以乐好”,介词结构后置句;重点词语有“淹”,使动用法,使……沉溺。正确。D项,重点句式“岂……哉”,“难道……吗”。正确。

C项,“告籴于野人”介词结构后置句,应解释“向村民询问哪里可以买到米”。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题干中“言必先信”的意思是“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强调“诚信”;

A项,“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意思是“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强调“诚信”;

B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是“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强调“讲信用”,即“诚信”;

D项,“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的意思是“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强调“诚信”。

C项,“老者安之,朋友信之”的意思是“对于年老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强调“信任”,二者不是同一个意思。

故选C。

参考译文:

(一)

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敬畏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自己(坚守)的。”

(二)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向楚昭王行拜谢之礼,途中路过陈国、蔡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就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野菜汤都不够,跟随的人都生病(了)。孔子更加情绪激昂地讲解诗篇,依琴瑟而歌咏不停。

子贡偷偷地冲出包围逃出去,用携带的财物向农夫请求买些粮食,得到一石米。颜回在破败的屋子里生火煮饭,有灰尘落(在)饭中,颜回拿起弄脏的饭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地看见了,(心里)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

(子贡)进屋询问孔子:“仁人廉士,处在困境(的时候)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如果改变节操怎么称得上仁人廉士呢?”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恐怕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偷吃的事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也)不因(此)怀疑(他),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你留下,我要问问他。”

(孔子把)颜回叫过来说:“前几天我梦见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拿进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落(在)饭中,(我)想要放在那儿(不管),就不干净;想要扔掉,就可惜了。我就吃了它,(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对呀,我也(会)吃掉它。”

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因此就叹服他。

第7题参考译文: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 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论语.先进》)

如果质朴超过了文饰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饰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才能算是一个君子。(《论语.雍也》)

三、共7分

【答案】18. B    19.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B项,“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理解错误,“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

故选B。

四、完成20题,15分。

20. 【答案】    (1). 与子偕作    (2). 人生代代无穷已    (3). 战士军前半死生    (4). 芙蓉泣露香兰笑    (5). 只是当时已惘然    (6). 镜中衰鬓已先斑    (7). 君子喻于义    (8). 小人喻于利    (9). 身修而后家齐    (10). 家齐而后国治    (11). 国治而后天下平    (12). 知人者智    (13). 自知者明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    (15). 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偕、已、惘、衰鬓、斑”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共17分

【答案】21. D    22. B    

23. 引用数学术语,更加简明清晰的表明追求“协和万邦”是世界共同的愿望,“和而不同”是各国都有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和谐因素,想要这两者能够共存,达成共同的目标,需要向孔子请教。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容易让读者理解的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将孔子比喻成新月和烛光,既表现出了孔子的思想价值有如新月烛火之光,又形象的点出,在先秦时期,孔子的影响就如同烛光只能照亮周围一样,影响甚微。    

24. 我认为这样写是合理的。先写“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先点出孔子思想中重要的“和”以及“和”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发人深思,孔子思想能不能够解决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现状。然后写“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引出下文,是为了指出孔子思想也不是完美的,也是有不足和缺陷的。面对这样的不足,我们不能直接抛弃或全盘接受孔子思想,应该让孔子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孔子思想才能更好的帮助解决国内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国际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第段深思的答案。行文严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错误。原文第2段说“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可见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过度拔高,文中意思是领先了西方思想源头,接过并举起了文类文明的圣火。

B项,“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错误。根据第段 “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中“能否”可见并没有说是普世的;再结合结尾两段应该是在呼吁号召国人重视儒家思想;再看第段“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亲睐,孔子也只是因为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和第段“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中“孤独”“清辉”“一炳烛光”“微弱”等词语来看没有成为普世价值。

C项,“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错误。该段说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可见,除了本身更有客观外界因素。另外选项说儒学的命运多舛并不是为了证明儒学的不足,而是揭示儒学在传播中,在政治经济和当时社会条件影响下产生了改变。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中有关知识解说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但心里却不苟同”错误。原文第4和11段看并没有说“表面上”和“心里”的不一致,表里不一,内外矛盾,联系中国现实看应该是“和而不同”是指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附和。

六、(共8分)

25. 【答案】(1)金玉良姻是指宝玉和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宝玉和黛玉。宝钗有个金锁,而且性情温柔,家世显赫,所以大家都说她和宝玉般配,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两前世就有渊源,宝玉转世后配五彩石,故有木石前盟的说法。(2)这句曲词暗示了贾宝玉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与林黛玉终究有缘无分,而与宝钗虽结为婚姻,但也终是葬送了彼此的青春与幸福的命运。

【解析】

【详解】这是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终身误》为曲名,点明主题是“误了终身”。曲子以宝玉的自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念和眷恋之情,表现出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

原文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曲子开首两句就以强烈的对比总起,显示了宝玉思念前情的心情。前句中的“金”指宝钗,“玉”指宝玉,后句中的“木”指林黛玉,石”自指宝玉。语意是尽管他人都异口同声称赞宝钗与宝玉如金玉般匹配,强迫他们结合,但当事人宝玉却不以为然,怀念和眷恋的却是他与黛玉的,被他人认为比不上“金玉”的木石前盟。

三、四句仍以对比的手法,分写宝玉对宝钗、黛玉的不同感情与态度。前句中的“高士”本意指品德高尚的人。贾府中许多人认为薛宝钗品德高尚,为人温柔敦厚,可以称为“高士”,而宝玉却不以为然,曲中运用“高士”一词指宝钗,语带讽刺意味。”雪“与“薛”同音,既点出宝钗的姓氏,又写出了宝玉与宝钗相处时冰冷的感受。后句中的“世外仙姝”与“林”均指林黛玉,林黛玉因不能与宝玉结合,最后抑郁而死,“寂寞”一词表现其境遇。前一句中的一个“空”字既描述了宝玉与宝钗结婚后因意志情趣不合的难堪境遇,表现宝玉对宝钗的冷漠,又反衬出宝玉对黛玉终生难忘的眷恋之情。

五、六句是宝玉经历了不幸婚姻后的人生认识。即在未与宝钗成婚前,尽管宝玉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些不幸,听到他人对生活的某些抱怨,但他自己对生活和爱情毕竟还存有信心和美好幻想;与宝钗的结婚及婚后生活,打破了他的美梦,因此发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慨叹。

最后两句,表达了宝玉对封建社会造成他不幸婚姻的愤懑不平心情。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

【点睛】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要“精读”与“略读”并举,“积累”和“表达”并举。阅读中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当然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大家要 “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