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指导与训练(训练 )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考前作文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广东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河北(邯郸)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小说主要考点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

高考作文十大“作死”做法

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小小“救命文档”里的大写中国

高一必修上文言文《赤壁赋》《师说》《劝学》《登泰山记》翻译及习题练合集

【作文备考】学霸是怎么积累作文素材的?

高考语文提升课堂: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这些含“下”的古代文化常识,你学会了吗?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指导与训练(训练 )

一、必备语法知识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句子成分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注意: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有谓语!  

二、断句方法

1、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

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

例: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2021全国甲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一般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

例: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2021全国2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2、根据虚词断句

常用虚词是标志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例: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2021新高考全国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根据句式特点断句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好用对偶句、对应句、排比句、顶真句、反复句等,利用这一特点效果很好。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对偶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对应句: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顶真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练习:

用“/”给下列画线句断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根据特殊句式与固定结构断句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例: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2020•天津卷)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5.抓住“曰、云、言”断句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例: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6.利用总分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三、注意事项

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上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做完后根据要求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四、课堂练习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选自《资治通鉴》)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 不 为 人 之 恶 寒 也辍 冬地不 为 人 之 恶 辽 远 也 辍 广 君 子 不 为 小 人 之 匈 匈 也 辍行 天 有 常 道 矣 地 有 常 数 矣 君子 有常 体 矣君 子 道 其 常 而 小 人 计 其 功 诗 曰 礼 义 之 不愆 何 恤 人 之 言 兮 此 之谓也。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杨朱过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4.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指导与训练(答案版)

一、必备语法知识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句子成分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注意: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有谓语!  

二、断句方法

1、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

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

例: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2021全国甲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王钦若 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前断开,排除AD。

“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阆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和“阆州人”均为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

故选C。

(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一般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

例: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2021全国2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其中“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作谓语,“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D项。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说“诈冒事觉”这一类人,共同作“有”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而下一句“上欲杀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语,引领一个新的句子,要单独成句,可排除B。

这句话的意思是: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故选C。

2、根据虚词断句

常用虚词是标志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例: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2021新高考全国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详解】

句子大意是: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故选C。

3、根据句式特点断句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好用对偶句、对应句、排比句、顶真句、反复句等,利用这一特点效果很好。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对偶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对应句: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顶真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练习:

用“/”给下列画线句断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根据特殊句式与固定结构断句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例: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2020•天津卷)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详解】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意为“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句中两个“命也”都是前句的判断,分别在“命也”与“亦命也”前后断开,排除CD;“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C。故选A。

5.抓住“曰、云、言”断句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例: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句中“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A项。“愿举国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项。“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6.利用总分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三、注意事项

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上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做完后根据要求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四、课堂练习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选自《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上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 / 召见 / 问以政道 / 对曰 / 隋主好自专庶务 / 不任群臣 / 群臣恐惧 / 唯知禀受奉行而已 / 莫之敢违 /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 / 借使得失相半 / 乖谬已多 / 下谀上蔽 / 不亡何待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 不 为 人 之 恶 寒 也辍 冬地不 为 人 之 恶 辽 远 也 辍 广 君 子 不 为 小 人 之 匈 匈 也 辍行 天 有 常 道 矣 地 有 常 数 矣 君子 有常 体 矣君 子 道 其 常 而 小 人 计 其 功 诗 曰 礼 义 之 不愆 何 恤 人 之 言 兮 此 之谓也。

参考答案: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 天有常道矣 / 地有常数矣 / 君子有常体矣 / 君子道其常 // 而小人计其功 / 诗曰 / 礼义之不愆 / 何恤人之言兮 / 此之谓也。

译文:天不因为人憎恶寒冷就取消冬天,地不因为人憎恶辽远就缩小面积,君子不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他正义的行为。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规范。君子遵循事物的常规,小人则是盘算眼前的功利。《诗》里说:“自己在礼仪法度上不出差错,何必要考虑别人的议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杨朱过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答案】杨朱过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解析】这句话中“宋”是地名,动词“有”“杨子”“逆旅之父”是名词,“恶者贵”“美者贱”是并列的对仗结构,“曰”是对话的标志,所以断句如下:杨朱过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4.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项。“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项。“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排除A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