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评估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评估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评估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
(4)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二、选择题组
2.按要求选择。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倒逼,是一种天然容易不舒适的感受。只有真心意识到, , , , , , 。这次进博会“倒计时”,仅公开报道的推进会,就有200天、150天、100天、90天、80天、60天、55天、30天、10天等各种节点。
①说到做到的重要
②才会由此出发
③结果效果的重要
④走向“实干为要”
⑤习惯于甚至是乐于打破舒适区
⑥摆脱空对空
A.③①②⑤⑥④B.①③②⑤④⑥C.③①②⑥⑤④D.①③②⑤⑥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②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③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来的信息,都是我们突击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了街。但到这里,消息突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污泥,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④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⑤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⑥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忙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⑦“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似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⑧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泪水,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⑨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⑩“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⑾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⑿“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3.文段选自小说《百合花》,其作者是女作家____________。
4.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情节上起什么作用?
5.在包扎所新媳妇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6.找出文中一处细节描写,说说它的作用。
7.课文以 “百合花”为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1)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2)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3)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4)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5)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6)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7)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8)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9)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10)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11)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12)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13)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8.结合(8)、(10)两节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作品是如何刻画奥士高纳形象的?
9.第(1)、(2)两段属于环境描写,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10.小说若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1.本文所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2.填空: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心念旧恩。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B.深沉含蓄C.清新明丽D.明快简洁
14.赏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诗。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苏颂传
①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②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厉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量其有无,事亦随集。”
③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遂闻京师,神宗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
④徙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若言语轻重,则人有观望,或致有悔。”既而妇死。元孚惭曰:“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
⑤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⑥既又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緾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遗诏务从俭约 ②时至刻临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郡人汹汹
A.骚乱不宁B.议论纷纷C.气势凶猛D.争吵不休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颂既邃于律历
A.深入B.深远C.探究D.精通
18.第④段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B.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C.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D.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19.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20.依据第④段,对邓元孚“惭”的原因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自己武断豪妇装病B.以为比苏颂高明
C.不如苏颂说话有分量D.为自己见识浅陋
21.欧阳修曾赞许苏颂“处事精审”,以第③段为例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①。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②。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③。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④,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⑤,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⑥,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⑦里,而其被服礼义⑧,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①结髦:织毛物 ②锻炼:打铁。③蜡屐:制鞋子。④桓玄打仗时把书画放在战船上不离身,王涯把书画藏在夹墙中怕被人发现。⑤书:书画。⑥百鸟的鸣叫声从耳边掠过。⑦戚:皇亲国戚。⑧被服礼义:牢记并遵循礼仪。
22.可填入第1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哉B.也C.乎D.耳
23.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绘堂坐落在驸马都尉王晋卿住宅的东面。
B.宝绘堂收藏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喜欢的书画。
C.苏轼年少时轻视富贵生死而特别看重书画。
D.驸马都尉王晋卿喜爱诗书也喜欢与人角斗。
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A.第1段末尾B.第2段末尾C.第3段末尾D.第4段末尾
25.分析第1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26.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六、命题作文
27.根据以下要求写作。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怅寥廓 谁主沉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金风玉露一相逢 雕栏玉砌应犹在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怅、寥、廓、峥、嵘、稠、逢、雕、栏、砌。
2.
(1)C
(2)A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当仁不让”指遇到应当做的事情就主动去做,不必退让,侧重于“主动承担”。“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表示理应承担,侧重于“理应担当”。“责无旁贷”属于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侧重“不能推卸”。
“救死扶伤”是医生道义上理应承担的职责,故①横线处应为“义不容辞”;“教育子女”是“父亲们”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故②横线处应为“责无旁贷”;“我省杂技团”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应“主动承担”出国演出的任务,故③横线处应为“当仁不让”。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结合前一句“只有真心意识到”可知,后文应为意识到的内容和之后的做法(“才能……”)。六句话中,①③结构一致,都是意识到的内容,③说的是“结果效果”,①说的是“说到做到”,因为后文强调“实干”,所以应先结果再做法,故正确排序应为③①,排除BD;之后谈具体做法,①应衔接②;做法上,应是先打破“舒适区”现状,再摆脱不切实际的“空对空”,最后“实干为要”,故具体做法的正确排序应为⑤⑥④,排除C。
故选A。
3.茹志鹃
4.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关怀、担心、牵挂与惦念,为下文通讯员的负伤牺牲埋下伏笔,为我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表达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圣洁的情感。
5.开始又羞又怕、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后来知道牺牲的是通讯员,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脸发白,夺过被子瞪他们一眼,——气汹汹地嚷了半句——撒满百合花的被子盖了青年人的脸。革命觉悟不断提高,表现她对革命战士的热爱,更展示她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的品质。
6.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作用是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写新媳妇细细地、密密地缝衣肩上的破洞,写出了小媳妇对自己让对方“受气”的懊悔、歉疚、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的崇敬之情、对这个年轻可爱生命的骤然逝去的痛惜、悼念之情。
7.“百合花”在文中指被子上的花纹图像;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象征了新媳妇、通讯员美好、纯洁、高尚的人性美、人情美;也点出了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情节线索,表达了军爱民、民拥军,纯洁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8.从动作/语言、心理上对奥士高纳进行描写刻画。主要刻画了奥士高纳大爷爱面子而又执拗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
9.为奥士高纳的出场提供了舞台。第1段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戈德维尔集市广场,嘈杂、肮脏,暗示这是底层社会活动的地方,为奥士高纳的悲剧命运提供了社会背景(或“埋下伏笔”)。底层人士的“勤俭”导致捡拾“一小段绳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引发更进一步的诬陷;奥士高纳爱面子而引发的“藏”的行为为以后的误会和诬陷创造了条件。
10.观点一: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理由①:小说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深刻性。
理由②:小说以“绳子”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绳子,描写一个老实人的悲剧,故事娓娓道来,不露痕迹,使精巧、奇特出于自然。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小说的行文线索就不够明晰,情节衔接就不自然。
理由③:小说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就不能显示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观点二: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合适。
理由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他是一位勤俭诚实的老实人,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有利于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理由②小说写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根绳子,因而被冤家诬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主要内容是围绕这个老实人而展开的,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可与小说的内容更吻合。
理由③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也是与小说的主题相融相符的。
11.主旨:小说中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死反应了社会底层人民内心虽诚实善良但性格执拗认死理,无力反抗的性格;批判了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的荒唐社会道德。
启示:
①只要自己清白,不必向他人多作辩解;
②为人品质如何,交给时间验证;
③不要诬陷他人;
④应相信他人,不要无端不信任;
⑤政府应有所作为来纯化人性,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12. 越陌度阡 契阔谈讌
13.A
14.作者先化用诗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的愿望;用典,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得天下英才而用之,辅佐汉室一统天下,建功立业。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越、陌、度、阡、契、讌。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语言风格情感基调的能力。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以建功立业。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把自己年岁渐老大业未成的英雄喟叹,把自己对未来坚定的信心都渗透在诗中,诗歌围绕对人才的渴望思慕一气呵成,完整严密。结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句子分析可见“慷慨激昂”。
14.
本题考查学生炼句(赏析句子)的能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典故,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意思是: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咏叹着曹操求贤若渴之心,告诉我们只有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归顺于我。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15.①采取某种方式;②到;
16.B
17.D
18.B
19.我放了你们,让你们做事谋生,(你们的收入)除了供给(家 人)吃穿以外,都用来补偿官府,约好一定的期限还足欠款,可以吗?
20.C
21.苏颂送契丹使者夜宿,他遇火不避,处骚乱不惊,君王有怀疑他主动奏报,被神宗称道,说明苏颂虑事周全,应对沉着。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①“从”所涉及的语境是“遗诏务从俭约”,大意是说仁宗临终时颁发的诏书说务必要厉行俭省节约,这里“从”据揣测可解释为“采取某种方式”;②“临”所涉及的语境是“时至刻临”,这是一个对称结构的短语,“时”与“刻”意思相近,“至”与“临”意思相仿,可解释为“到”。
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①“汹汹”是修饰的“郡人”,大概是说大家对“驿舍火”的看法,议论。所以可解释为“议论纷纷”,故选B项。
17.
②“邃”本意是“深远”,这里用来形容他……乐律和历法,可解释为“精通”,故选D项。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根据句意断句。“为……所”表被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D项;“法检”意思是依法检查,不能断开,排除A项。这段话翻译为:你的父亲高明,且以政绩著称,怎么可以被一个妇人欺骗。告诉医生依法检查,自然不会冤枉(她)。故选B。
1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释”,释放;“汝”,你;“营生”,做事谋生;“奉”,供给;“悉”,全部;“悉”,全都、全部;“以”,介词,用来;“悉以偿官”,悉以(之)偿官(省略句);“期”,约定;“以”,介词,按照;“而”,连词,表承接;“可乎”(反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据原文“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可知,这里邓元孚认为自己见识短浅,自愧不如。由此可知D项正确;他说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他认为苏颂被妇人欺骗了,认为妇人的病是装出来的,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武断地做出判断,自以为比苏颂高明,所以A项、B项正确。“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并不是在说自己不如苏颂说话有分量,C项有误。故选C。
2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欧阳修曾赞许苏颂‘处事精审’,以第③段为例加以分析”,需要结合第③段内容分析。“精审”理解为“精密确实”。据原文“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可知,当送契丹使者回去,夜宿恩州使,驿馆着火,他沉着冷静,遇火不避;据原文“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可知,当郡县百姓对此事议论纷纷,救兵生事,他处骚乱不惊,平息了事件;据原文“神宗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可知,当神宗怀疑此事时,他主动奏报,神宗称赞他处事周全,足见其沉着,考虑事情全面周到。
22.D
23.D
24.C
25.答案示例:第①段用了引证和例论的方法。作者引老子的话证明圣人不曾废除五色、五音、五味和驰骋田猎,又列举刘备嵇康阮孚等人都有声色臭味而乐此不疲的事实,论证了“君子可以寓意于物”的观点。
26.答案示例:①直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②又言“不可以留意于物”,例证说明留意书画必生祸患,③陈述苏轼年少时过分留意书画的教训,④希望王晋卿不要沉溺于书画,从而远离祸害。
【解析】
22.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根据前文“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中的“聊”可知应该填写“罢了”。所以用“耳“。故选D。
2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也喜欢与人角斗”错误,原文“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说的“和读书人”比赛。故选D。
24.此题考核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句子的内容和文段的内容关系,然后分析插入的区位,此句中“于是乎二物者”和文章第三段“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语义吻合。故选C。
25.此题考核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先明确论证的方法,然后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根据文中的内容“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可知是引证法;根据“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可知是例证法;再该段落的观点“君子可以寓意于物”可知这两种论证方法是为更好的论证论点。
26.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要求打出文章的思路,答题时注意概括文章各段落的内容,重点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句,此题注意抓住文中的“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概括文章的思路。
【点睛】
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答题时注意各自和特征,结合原文分析作用。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