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高二上学期期末论述、游记、书序文言文阅读汇编
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崇明区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闵行区金汇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上海高二上学期期末论述、游记、书序文言文阅读汇编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2021·上海浦东新区高二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可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虚词是( )
A.也B.耳C.矣D.焉
2.孟子用“孺子将入于井”一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话回答)的观点,逻辑推理中运用了归纳法和___________
3.对画曲线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由是观之”进一步推演美好天性应与生俱来。
B.运用排比并从反面强调了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C.进一步对人后天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提出基本要求。
D.以反复“非人也”突出人不同于他物的道德标准。
4.划线句多用比喻,请分析其作用。
(2020·上海市松江二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宫
(宋) 曾巩
室堂奥①备然后为宫。宫,贤有力者之所有也。若乃为之,则非贤有力者之所能也。故有材木于此,虽累千万,必待匠人焉尔。匠人之为之也,广轮②高下,横斜曲直,一板③以上皆有法也。巧既发于心,绳墨刀尺皆应于手,其成也必善。巧既夺于心,绳墨刀尺皆戾于手,且以高者为库,直者为钩也,其卒可以成自善乎?有若公输在,肯舍法度而利之乎?不肯,则将得拙工,而嗜利者从之,为之穷岁月,耗材与力,至竭而已耳。
今夫天下之为宫也,人主之所安而有也,州县有司之为室堂隅奥也,万机之为材木也,人主之所不能自治也,其势必付之人。付之而当且专,则辑④矣。付之而当否未前定,又一一束缚之,其异于戾匠人也亡矣。有圣且贤,肯枉道而就之乎?不肯,则易而他使。使圣且贤则犹是也,又易而他使,则得庸者邪者而从之与之,日夜力为之,至尽败万事而已耳。秦之亡其宫也,以此。
(注)①奥:屋子里的西南角。②广轮:宽长。③板:通“版”,八尺为一版。④辑:安定。
5.文题《说宫》中的“说”,意思是 。
6.对文中划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主圣明贤达,是会礼贤下士并且宽容迁就他们的!
B.圣明贤达的人,是不会违背事理而承担这个使命的!
C.圣明贤达的人,难道肯背信弃义与他们沆瀣一气的?
D.人主圣明贤达,难道肯违背规律将天下交给他们吗?
7.分析文末“秦之亡其宫,以此”一句对论证的作用。
8.评价本文所揭示的“成”或“败”的道理。
(2021·上海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中山
①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峨,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垫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②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③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靴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9.可填入第①段和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 也B.哉 也C.矣 哉D.也 矣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写出了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因为广州起义的胜利,受到鼓舞,激励了土气,才在不长的时间里,赢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B.第二段作者对烈士们的修墓编史进程缓慢感到悲痛,指出了民国建立以来的长期时局不宁,是导致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重要原因。
C.第二段中“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即使司马迁再世也难以完全写尽广州起义中的烈士事迹表现出作者对革命烈士的强烈讴歌。
D.第三段中作者正要桂林督师讨贼,“贼氛方炽,杌靴之象,视清季有加”,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清世之志”的强烈远超于三十年前。
11.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2.分析本文写作意图。
(2021·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②余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 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④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③。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④,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扶风:地名。②其占为有年:占卜预示大丰收。③太守:指作者自己。④冥冥:高远渺茫。
13.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请写出“天干”十个字。
14.可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
A.哉 以B.耶 以C.哉 而D.耶 而
15.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主贤臣的例子表明以喜名物,古已有之。
B.以雨名亭之喜与圣贤名物之喜小大有别。
C.圣贤名物志喜对苏子名亭志喜有衬托作用。
D.圣贤名物志喜与苏子名亭志喜都为了不忘。
16.明代学者杨慎在《三苏文范》(卷十四)中说:“此篇题小而语大,议论干涉国政民生大体,无一点尘俗气。”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①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②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17.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矣B.哉C.乎D.欤
1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铭志开始不真实、是因为代写铭志的人拒绝不写真实的情况造成的。
B.如请托代笔的人会批评人,那么写出来的铭志也不会公正和真实。
C.有道德的人对于恶的人,不会接受请托为他们写铭志。
D.铭志流传较少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把过世者写得太好了。
19.从内容方面看,本文第一、二段分别论述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
20.作者认为铭志能够流传后世的关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21.对于人们的行为,作者说“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1·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苦斋记
(明)刘基
①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②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③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①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②。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
(有删减)
(注)①茶蓼:指野苦菜②藋(diào):野草。
22.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B.哉C.耳D.矣
23.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匡山的植物被山中甘而善苦的北风吹刮,因而味道是苦的。
B.山中野蜂所酿之蜜味苦,但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C.剑溪水中的鱼喜欢吹沙,味道苦有点微辣,可以醒酒。
D.作者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24.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25.下列句子与本文思想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则何适而非快?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6.简析第③段写膏粱之子的用意。
(2021·上海市致远中学)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问守原①议
(唐)柳宗元
①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②勃鞮,以畀③赵衰。
②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
③且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④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
④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况于问与举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
(有删节)
[注释]①原:地名。②寺人:宦官。③畀:给予。④竖刁:齐国宦官。
27.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
A.矣B.哉
C.乎D.耶
28.作者否定晋文公在“原”地守臣问题上谋及寺人的行为,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择重要地方守臣是执政大事,不容有失。
B.谋及寺人致使选取官员不贤,对政事有损。
C.与寺人相谋,是伤害贤能损害政事的源头。
D.守原关乎周王之命,谋及寺人则有辱王命。
29.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0.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参考答案
1.C
2.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排除法
3.C
4.孟子用“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一比喻,是用人的生理构造比喻心理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四端与生俱来的特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并为后文的论述张本:人有四端而自弃,就像自残四肢一样愚蠢。接着用刚燃的火和开始流通的泉水两个比喻,生动论证了“四端”需要扩大充实。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行不忍人之政”为陈述语气,且和上面句子“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呼应,故选用可以表陈述语气的虚词“矣”。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论证方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意思是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举例是为了证明第一句话,所以第一空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非所以……非所以……”,不是……不是……。这属于逻辑推理中排除法,即边推导边排除掉错误的选项,从反面强化观点的正确性的方法。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意思是“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文段以“由是观之”进一步推演美好天性应与生俱来。“非人也”句式运用排比并从反面强调了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以反复“非人也”突出人不同于他物的道德标准。
C.文段内容是谈作为一个人最基本应具备的素养,否则是“非人”,不涉及“后天的培养目标和发展”。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文段修辞手法的能力。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这里用人的生理构造比喻心理特点,以四肢之于人的重要来生动说明“四端”对于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并为后文的论述张本:人有四端而自弃,就像自残四肢一样愚蠢。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用刚燃的火和开始流通的泉水两个比喻,生动论证了“四端”需要“扩而充之”,即扩大充实。
孟子用比喻论的方法生动形象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易于理解,更具说服力。
参考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