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语文
2020—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记叙文《与你重逢》范文解析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古诗、古文、散文、名著汇编
2021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语文
2021年11月2日
1.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密封线内填写个人信息。
3.答案一律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金秋十月,初二年级举办了 “赏秋•品秋”的主题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走进秋日田野
(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中摘录的一段文字。请阅读文段,完成1-3题。(共6分)
初秋的一场zhóu□雨,将天空洗得如碧玉般明澈。心随着白云的飘逸,也渐入了秋的意境。
田野上的万物告别了夏天的zào□热,此时正静静地呈现出秋的沉稳和昂扬【甲】黄澄澄的稻谷上,丰满的稻穗在虔诚地鞠着躬;挺拔的高粱,向天空举起燃烧的火把;①花生在地下结成一串串果实,地表撑出了细细的缝;红薯在垄里长得壮壮的,一不小心就会冒出胖乎乎的脸蛋【乙】
此时此刻,你会深切地感到这秋天的素描里,有沉甸甸的内涵。
我喜欢秋的澄澈、秋的成熟,更喜欢秋的给予。②给予是世间万物最美的品质之一。秋,总会对那些辛勤的劳动者,无私地奉献出她的所有。
1 .根据注音,请用楷书把填入口处的两个汉字依次书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对文中【甲】【乙】两处标点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破折号【乙】句号 B. 【甲】破折号【乙】省略号
C.【甲】冒号 【乙】句号 D. 【甲】冒号 【乙】省略号
3.请在划线句中找出表述有误的一句,并改正过来。(2分)
表述有误的是: (填序号)
修改:
活动二:踏访秋日山林
(二)下面是一位同学周末登山后写的一篇周记。请阅读文段,完成4-6题 (共6分)
有人说秋天是悲凉的,而野三坡的秋天却浓墨重彩,绚丽奔放,像极了陆游所写的:“雨【甲】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乙】。”白草畔在夏天蓊蓊郁郁,现在看上去,恰似被水化开的彩虹糖。沿着山间小路走来,树叶由绿渐变黄变红,一路上满是诗意。
百里峡清风徐来,沁人的清凉赶走了暑热,绯红的海棠花将山谷装点得更加绚烂。两边是陡峭的山壁,脚下是潺潺的流水,行走其间让人 (眼花缭乱 流连忘返)。
满山的野果成熟了,松鼠——野三坡的小精灵,也进入了忙碌的状态,山林里树叶沙沙作响,那不是秋风,是松鼠在储粮。
4. 在文中给加点字注音和横线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fēi眼花缭乱B. fěi眼花缭乱
C. fēi流连忘返D. fěi流连忘返
5. 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上一个字,使上下句对仗工整,最恰当的一 项是(2分)
A.【甲】打 【乙】黄B.【甲】打 【乙】红
C.【甲】侵 【乙】黄D.【甲】侵 【乙】红
6. 请你结合上下文,说说画线短语“被水化开的彩虹糖”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答:
活动三:品味秋之气韵
7. 下面四个“秋”字,是一位同学从历代名家书法作品中收集的。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图一是草书,笔势连绵,写出了秋之灵动飞扬。
B. 图二是楷书,字体方正,写出了秋之端庄秀美。
C. 图三是行书,体态宽扁,写出了秋之悠远绵长。
D. 图四是隶书,蚕头雁尾,写出了秋之沉稳厚重。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一)默写(共6分)
8. 晴初霜旦,。(逦道元《三峡》)(1分)
9.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1分)
10.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11.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1分)
12.曹操在《龟虽寿》中用“ , ”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人感受到一代枭雄的意气风发。(2分)
(二)阅读《渡荆门送别》和《送灵澈上人》〉,完成13-14题。(共7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
14.读以上两首送别诗,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深情。请你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达深情的。(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 题。(共8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②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④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拏(ná),撑(船)。②毳(cuì)衣,裘皮衣服。毳,鸟兽的细毛。③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 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④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解衣欲睡 善解人意B.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
C.是金陵人,客此 不速之客D.上下一白负势竞上
16.翻译文中两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念叨着没有和我一同享受这快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理解:苏轼不愿独自赏月,去找张怀民同赏。“遂”字体现出他的毫不迟疑,可见张怀民是他的知己,是要分享快乐时首先想到的人。
B.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我撑一条小船,裏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理解:冬夜严寒,张岱却一个人撑船去西湖看雪。“独”字写出了张岱的形单影只,也让读者感受到他遗世独立的孤高和傲岸。
17.古文写景,或丰美,或简淡,往往各得其妙。以上两篇文章中的写景文字都堪称妙绝,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其妙处。(4分)
答:
三、名著阅读(5分)
18.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说说阅读名著对你产生的影响。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9—21题。(共8分)
【材料一】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说:天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自强不息,奋力向前;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有着承载万物的博大胸怀和高尚道德。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曹用这句话概括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几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种现象本身就证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坚忍不拔的民族个性。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我们的古代神话故事如女蜗补天、羿射九日、 等等,都反映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决心和气概。
【材料二〕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顾拜旦曾经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正如_ 。其实 。” 192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更快、更高、更强”为奥林匹克格言,并在当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使用。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材料三】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一,成功入围男子100米决赛,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在随后的决赛中,苏炳添获得第六名,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历史。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成,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 99到9.91 (提高0.08秒)用了 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由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19.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入符合要求的故事名称。(2分)
答:
20.依据上下文,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处恰当的-项是(3分)
①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②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③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
A.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21.阅读【材料三】,说说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同前两则材料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有什么联系。(3分)
答:
(二)阅读《我有过这样的老师》,完成22-24题。(共12分)
我有过这样的老师
陈志华
①我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整整8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全体同学寄宿在学校,老师们带着我们在山沟里逃难流亡,几次遭到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从尸体堆里逃生,又从日本侵略者细菌战造成的肺鼠疫大流行中幸存下来。我们年纪小,不懂事,老师们不但照料我们、保护我们,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我们以高水平的教育,肩膀上担着多么沉重的担子!
②我一生都敬仰他们,包括常常要批评我不肯开口唱歌的音乐老师。您想,在那种艰难危险的日子里,我们居然还有音乐课,而且上课还有风琴。有一次土匪突袭,我们仓卒出逃,两位农民抬着那架风琴,女音乐老师紧紧跟在后面,一瘸一拐地在山路上跋涉,自己只背出来个小包裹。
③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语文老师。那时候,学校一般都最重视语文课。语文老师大多比较年长,地位比较高,担当着各年级的“级任导师”,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班主任”。简单地说,他们担当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跟学生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都住在祠堂里或者庙宇里,宿舍没有门也没有窗,山区冬季很冷,天天晚上,身为级任导师的语文老师都要来查铺,摸摸我们的手脚,拂去被面上的一层积雪,掖紧被角。春天雨多,偶然出太阳了,便来督促我们把潮湿的被褥摊到坟头上去晒。我们团团坐在一起,在暖和的阳光下脱了衣服捉虱子。老师见了,便到农民家里借一个灶,用煮猪食的大锅烧满满一锅开水,叫我们一个个脱下内衣裤放到锅里煮一煮。我们自己种菜、砍柴,到山上背来竹子搭房子。农民收了稻子之后,我们把地租来,在禾兜下挖一锄头,塞几粒豆子进去,抓上一把草木灰,天冷之前能收一茬豆子。级任导师,也就是语文老师,总和我们一起劳作。
④有两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年,日本侵略者为打通浙赣铁路,占领了金华,向丽水进逼。老师们带着我们“逃难”,到了碧湖,山洪暴发,江水骤涨,不能船渡。我们几百个学生停在江边。这时候有很多很多中国军队也被阻在渡口。忽然间来了日本飞机,一批又一批,轮番轰炸、扫射。带领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大喊大叫,把我们一个个按倒在公路边的水沟里。到天色昏暗的时候,屠杀终于过去。我们爬出水沟,看到一地的断肢残骸,血肉模糊,吓得两腿发软,不会走路。老师叫我们闭上眼睛,连拖带挟,来来回回,一趟一趟,把我们弄到渡船上。这时候水势弱了一点,我们冒险过了江。我们这些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伤亡。遗憾的是,受到这样的惊吓,我们有些同学在以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情绪不正常,时时会顶撞老师。后来回忆起来,我就想,不知有没有伤了老师的心。
⑤另一件事是,日本侵略者曾经在浙江南部放过肺鼠疫菌,造成严重的疫情。我们学校在景宁,紧靠疫区边缘,大家提心吊胆。有一天下午,我们下地给白菜施肥、松土,当晚很累,早早睡了。第二天早晨,紧挨在我右侧的同学——我们的劳动组长,竟莫明其妙地死在了地铺上。那时根本没有医生,大家只好猜测他死于鼠疫。鼠疫的传染非常厉害,惟一可以采取的办法是把尸体烧掉,又把我隔离起来。我被关到一座孤零零的农舍的楼上。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死定了,我只好坐在墙角发呆,等死。没有什么人敢走近这座小楼,但一天三餐,都有人把饭菜装在篮子里,挂到一根绳子头上,我自己把它吊上去。这位送饭的人,就是级任导师——我的语文老师。糊里糊涂过了一个星期,我居然没有死,危险期过了,被放回班里。这时我才13岁,初二的学生,受了这么大的折磨,一头扑进老师怀里放声痛哭,老师紧紧搂住我,一起哭。
⑥老实说,60年前老师是怎样教课的,我记不清楚了,但老师是怎样做人的,我终生不能忘记,而且时时受到记忆的鞭策,不敢有负师恩。
⑦关于语文课上的情况,我只记得一些事儿。既然60年没有忘记,就是不应该忘记也不可能忘记的了。
⑧那也是在景宁,我们的学校“撤退”过去,请了当地一位前清举人当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在地方上声望很高,举止端方,不苟言笑。每当空袭警报的钟声一响,他便换上长袍马褂,打扮整齐,规行矩步走出我们当校舍的白娘娘庙,站到荒坟头上,一听到敌机的声音,他就仰天大骂,从不躲避。同学少年,不明白道理,笑他迂腐。可是他的授课终于镇住了我们的调皮。那时候没有课本,教学内容由老师自己定,上课的时候写在黑板上,我们动手抄下来。开学第一堂课,他也是穿戴整齐,走进教室门,庄重地看了我们一眼,缓缓转身,用非常漂亮的大字,在黑板上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然后,低沉地朗诵起来。我们虽然还小,但国难当头,山河破碎,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辞别父母,颠沛流离,饱尽苦难,心头郁积着仇恨和悲愤。这首诗我们以前学过,懂得这是老师对我们的嘱咐,爆发般地齐声应和,滚烫的泪珠洒满胸前。以后我们陆续又学了“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样的许多诗。对祖国,对同胞刻骨铭心的爱,对自强、对自立坚定热烈的向往,就这样在我们心里种下了深深的根,哪怕天崩地裂,哪怕海枯石烂,决不能动摇。
(有删改)
22.文章③-⑤段,作者深情回忆了课堂之外的语文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请阅读相关文字,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学生 | 老师 |
住在祠堂或庙宇 | 给我们掖被角、煮衣服杀虱子,和我们一起劳作 |
在轰炸中逃难 | ① |
因疫情被隔离 | ② |
23.文章第⑧段写到的语文老师,一定让你印象深刻。请结合老师课堂内外的表现,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分)
答:
24.文章题目“我有过这样的老师”,以平实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五、 写作(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们的一生,其实从不会真正孤单。回望一路走来的岁月,一定有一个我和他(她)或者它的美丽故事,让我们铭记、珍惜,也许如今,你仍然沉浸其中。请以“我和我的 (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为题目, 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请以“暮色四合,大地一片沉寂……”为开头,用上“秋天、森林、月亮”这三个词语,发挥联想与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600-800 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1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骤燥(1分)
2.D(2分)
3.①花生在地下结成一串串果实,把地表撑出了细细的缝(或:地表被撑出了······)。(2分)
7.C(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8.林寒涧肃(1分)
9.山山唯落晖(1分)
10.谁家春燕做春泥(1分)
11.日暮乡关何处是(1分)
1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分)
13.答案示例: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3分)
14.答案示例:《渡荆门送别》中,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故乡水”人格化,通过其“万里送行舟”的深情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送灵澈上人》中,诗人通过描述友人远去的背影“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一直伫立凝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志强。(4分)
(三)(共8分)
15.B(2分)
16.B(2分)
17.答案示例:【甲】文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积水”来瑜月光,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澄澈,营造林一个澄澈的月夜之景。【乙】文中运用白描的手法,“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写出了一个白雪皑皑的西湖,苍茫,辽远,宁静。(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8.答案略。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共8分)
19.答案示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2分)
20.A(3分)
21.答案示例:苏炳添“进步一点点”体现了不断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同时也是现代奥林匹克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的最好注解。(3分)
(二)(共12分)
22.答案示例:①把学生按倒在路边水沟里躲避轰炸
②一日三餐把饭菜装在篮子里送给我(共4分)
23.答案示例:老师对着敌机仰天大骂,从不躲避,体现了正直和无畏的品格;老师在课堂上庄重地书写并朗读陆游的爱国诗句,唤起学生对国家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体现了老师炽烈的爱国情怀及教导有方。(4分)
24.答案示例: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多位老师,他们在艰难岁月中给学生以温暖的照顾、陪伴和帮助,并在精神上给学生以引领。文章题目“我有过这样的老师”,语言平实,但深沉有味,“有过”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恩师的怀念,用“这样的”来形容“老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们的珍视和自豪。(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