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上学期期末各区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上海上学期期末各区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2021·上海松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斗牛图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①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②间,虽壮夫膂力③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注释)①输租氓:缴纳田租的农民。②髀:大腿。③膂(lù)力:体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方其斗时(______) (2)此图皆举其尾(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3.面对农民的指瑕,马正惠公从“疑之”到“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上海杨浦区七年级期末)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乃酬①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路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欲以献之。遂闻于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注释]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遑:忧虑。④怅:遗憾。
4.解释下列加点字:
(1)国人道之______
(2)过于买鸟之金十倍______
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2处)。
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
7.以下是两位同学对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甲文中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的“得”字改为“①______”,传闻者也许就不会闹出笑话了。
小语: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风凰买了。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②______”(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③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小语: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④______。
(2021·上海宝山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①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 “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选自明代·冯梦龙《广笑府》)
(注释)①值:适逢,正赶上。②《广笑府》,明代文言谐谑小说。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_______)
9.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儿子)打发父亲到城里(去)买肉。
B.(父亲)派儿子到城里(去)买肉。
C.(父亲)派儿子到城里(去)拿肉。
D.(父亲)打发儿子到城里(去)拿肉。
10.文中“父寻至”的地方是:_______ ;父“见之”的“之”是指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
11.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
B.告诉大家为人的品性: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胸怀。
C.告诉我们生活中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尽。
D.告诉我们要容忍生活中凡事斤斤计较、不懂谦让的人。
(2021·上海虹口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①市,适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③其金而去。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注解)①之:到……去。②鬻(yù):出售。③攫(jué):抢。
1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因攫其金而去(_______)
(2)对吏曰(_______)
13.下列对画线句“清旦衣冠而之市”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清早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到集市去了。
B.齐人清早前往卖衣服和帽子的集市了。
C.齐人在元旦那天前往卖衣服和帽子的集市了。
D.齐人清早拿着衣服和帽子到集市上去了。
14.下列哪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这位“攫金者”最恰当?( )
A.色令智昏B.掩耳盗铃C.利欲熏心D.胆大妄为
(2021·上海普陀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沾湿;浸湿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 而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
16.根据选文,摘录原文填空
郑人逃暑,巧于用昼的行为是“____”;到了傍晚,他“___”,结果却“____”。
17.这则故事,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_________
(2021·上海静安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②。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②,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③。”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注释)①瑾: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②长检其面:在驴脸上贴了张纸条。③益:增加。
18.孙权“使人牵一驴入”并题字是为了____,而最终“以驴赐恪”则是因为____。
19.根据文意推断,这次聚会中父亲诸葛瑾的内心感受经历了从____到____的变化。(每空两字)
(2021·上海浦东新区七年级期末)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灌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①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公:这里指王华。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2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去:(2)取视之:
21.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人果然吹着号子来到(这里)。
B.那人果然大声叫喊着来到(这里)。
C.其中一人果然吹着号子来到(这里)。
D.其中一人果然大声叫喊着来到(这里)。
22.王华把提囊扔到水中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3.王华具有__________的品质。
(2021·上海金山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③?”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④也。”父喜,遂与而亲授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笔说》:介绍书法用笔技巧的书籍。③所秘:所珍藏的书。④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使待成人(_______)
(2)不盈期月(_______)
25.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
B.父亲见他还小,害怕他不能保守书中的机密。
C.父亲见他还小,恐怕他不能秘密地进行学习。
D.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还不能学会珍藏书籍。
26.王羲之“书便大进”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021·上海浦东区五四制七年级期末)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⑤,云我豁⑥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⑦,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①处:居于高位。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⑥豁:抛弃。⑦常:本分。
2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食常五碗 食:____
(2)辄拾以啖之 拾:____
2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B.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C.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D.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29.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B.你们要记住这个读书人。
C.他们会记住这个道理。D.他们会记住这个读书人。
30.文中的殷仲堪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021·上海闵行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九石弓
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①。以试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生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注释)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②关:同“弯”,指弓拉满。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3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齐宣王好射
(2)左右皆试引之
3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的吗?B.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
C.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D.莫非只有大王能够正确使用?
33.大家都说“此不下九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34.齐宣王之“悲”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正 竖起
2.即使是强壮的汉子用尽全力也不能将它们的尾巴从大腿之间拉出来
3. 叹服 有生活实践的人往往有真知灼见,不能盲目崇拜权威;凡事都要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
【详解】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为:在它们争斗时。方,正;
(2)句意为:这个图上的牛都是竖着尾巴的。举,竖起。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虽,即使;膂力,体力,这里指用尽全身的力气。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公疑之,问其故”“公为之叹服”可知,马正惠公从“疑之”到“叹服”。因为戴嵩对斗牛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以画的《斗牛图》就出现了常识性错误。而文中的老农,虽然不懂画画的技巧,但对活生生的牛非常了解,所以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问题。可见,平时也要注重调査研究,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盲目崇拜权威,应该尊重客观事实,这样才能获得真知。
【点睛】
参考译文:
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马正惠公对他的举动感到疑惑,问他偷笑的原因。农民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大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汉子用尽全力也不能将它们的尾巴从大腿之间拉出来。这个图上的牛都是竖着尾巴的,不像是斗牛时的样子。”马正惠听了,对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4元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