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人民大会堂
作者:吴德广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38年生于广州潮州,196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同年调入外交部,先后任礼宾司科员、驻卡拉奇总领事馆职员、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副处长、驻日本使馆一秘、礼宾司处长并为该司领导成员之一、中国驻古晋首任总领事。
主要著作有:《世界各国国旗》《最新各国国旗国徽》《从礼宾官到总领事》《花园国度——马来西亚》《犀鸟情思》。
音频
正文
我出身贫苦家庭,新中国成立后我才有机会读书,并在高中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我毕业于外交学院,并调进外交部礼宾司任职。此后因工作关系,我与人民大会堂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京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神圣殿堂。它是党和国家以及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政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人民大会堂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它整体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大,是全世界最大的会堂式建筑,也是一座令人向往的神圣殿堂。
人民大会堂
我在外交部礼宾司任职20多年,在峥嵘岁月里,我经常进出人民大会堂,荣幸地亲近它、崇敬它。我去过人民大会堂很多厅,但我去宴会厅、福建厅最多。退休后我还去过宴会厅,在那里参加了外交部离退休干部重阳节聚会。至今,我仍然十分想念它,它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见证新中国辉煌外交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人民大会堂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我在其中亲历亲闻的故事很多,对第一次随同事去宴会厅工作时的印象尤深。
从人民大会堂北门进入,经过北大厅,再顺着62级的汉白玉楼梯首先到了迎宾廊。迎宾廊是党政领导人在宴会前欢迎贵宾及宾主合影之处。
迎宾廊中间的大背景置有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画心高5.65米、宽9米。由著名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以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一词为题材创作而成,画题为毛泽东所书。
人民大会堂迎宾廊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左右走廊通往二层宴会厅。宴会厅宏大、辉煌,让我叹为观止。整个大厅金碧辉煌,是举行盛大国宴的地方。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有“仓廪实而知礼节”之说,可见古代圣贤常把“吃”和“礼节”紧密联系在一起。民以食为天,领袖们也是如此,但“吃喝”确实离不开政治。
据记载,1965年7月20日,周总理和其他领导人在这里宴请刚刚归国的原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先生,末代皇帝溥仪也应邀出席。三方原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代表,现在则心平气和地相聚宴会厅,宴会厅见证了历史上奇妙的一幕。
周总理与李宗仁在宴会上喝酒碰杯
几乎每年中国国庆,国务院总理都在这里举行盛大国宴。国宴是一种最隆重、规格最高的正式宴会,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载体。
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外宾访华举行的国宴,不仅在外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佳话。国宴也是一种文化展示,它是集中国家饮食文化特色和礼仪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国典形式之一,浓墨重彩也不为过。
我记得每一次周总理为外宾访华在宴会厅举行国宴时,常常先在北京厅会见客人,然后宾主及随行人员在《江山如此多娇》画前合影。有时我接受任务,在集体拍照时请在上海厅等候的中方领导人参加合影,然后宾主在迎宾曲声中迈进宴会厅。
人民大会堂迎宾廊合影处
我第一次去宴会厅的主要任务是分发我国领导人在国宴上的讲话稿。此后我的任务各有不同,诸如安排外宾欢迎仪式、国宴席次、会见、会谈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外事活动繁多,一言难罄,但有几次活动至今在我的脑海中仍挥之不去。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震惊世界的大事,它表明中美关系从此揭开新的一页。周恩来总理在宴会厅设宴招待尼克松,宴会前他还亲自审阅了军乐团当晚演奏的乐曲。国宴上军乐团演奏了优美动听的《美丽的亚美利加》《牧场上的家》等乐曲,受到尼克松等美国客人的赞扬。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国宴盛情招待。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正式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圆满地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
当时出席隆重签字仪式除签字人中国总理和英国首相外,中方有邓小平等领导人及宾客近500人出席。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举世闻名,为成功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017年5月14日晚,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嘉宾。这次国宴展示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局面的美好前景,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征程中的重要一幕。
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是人民大会堂中出镜率最高的一个厅室。
福建厅是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的重要场所。在这里,礼宾司人员多次聆听周总理谈及会见外宾的礼仪文化。周总理要求礼宾人员办事要“严、准、细”,接待客人必须遵循“主随客便”的原则,强调主人接待客人时应有的礼节。周总理的亲切教导以及礼仪上亲历亲为的范例,让我受益终生。
不寻常的党中央领导人接见
我家珍藏有一幅不寻常的黑白相片,长111厘米、宽21厘米。那是199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党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的合影。
那时我以礼宾司先进党支部代表的身份出席,与数百位代表欢聚一堂,这是大家的光荣,也是我的荣幸。
过去我当礼宾官,去人民大会堂习以为常,那天我的心情却格外高兴和激动。我与外交部同事走进人民的殿堂,共享受党中央领导人接见的幸福和快乐。今天当我再看到这张宝贵的照片时,美好的回忆仍浮想联翩。
20世纪80-90年代,在外事工作任务重、困难多、时限性强、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礼宾司较好地完成了每年约一百起外宾和中国领导人的接待和出访任务及其他礼宾工作。
党支部是先头部队,他们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怀着崇高的理想,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带头在本职工作上建功立业、公而忘私、毫无怨言、连续作战、做出贡献。他们为党和国家赢得荣誉,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同和赞扬。
我认为这些是礼宾人员在今天大国外交中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好的回答。
(本文获全国老龄办宣传部和《紫光阁》杂志社举办“不忘初心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征文评选活动三等奖)
- END -
选自 | 《老外交官散文选》 作者 | 吴德广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忆毛主席会见金日成
专机上的往事
中国茶如何征服英国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