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威特大撤侨(下)

王昌义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王昌义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3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60年在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先后在西亚非洲司、新闻司和驻外使馆工作,历任科员、副处长、处长;1982年任新闻司副司长;1983年至1989年先后任中国驻吉布提和驻叙利亚大使,1989年至1993年任西亚北非司司长,1993年至1995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95年至2000年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


音频


前文


科威特大撤侨(上)

正文

海湾危机爆发后,在科威特、伊拉克等国的香港、台湾同胞也受到战火的连累。

台湾“中华工程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原先在科威特负责机场跑道的维修和地勤服务。他们连同家属有136人,住在机场附近。伊拉克军队入侵后,他们的安全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公司经理丁光渝先找台湾驻科威特“商务代表处”求助。“商务代表”葛延森先推说台湾当局“没有指令”,后又说“眷属可以同他一起离开,但要自备车辆”。

8月7日,丁光渝再去找他时,发现大门已上锁,葛延森已经逃离。于是,丁光渝找到中国驻科威特使馆,请求:

一、提供中国国旗,以便挂在工地大门口壮威;

二、将公司29名女眷和孩子接到使馆内居住;

三、大陆劳务人员撤离时,安排他们全部离开。

使馆全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8月11日,一位香港商人从科威特逃到伊拉克,想办理离境手续回香港。他手持英国护照,先找英国驻伊拉克使馆,要求帮助。英国使馆不管,他又向中国使馆求援,中国使馆很快为他办理了出境手续。

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外景


8月15日,外交部根据上述情况,再次要求驻科威特和伊拉克使馆进一步协助查找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尽快安排他们撤离所在地,特别要照料好他们的安全和健康。还通知使馆,为了方便台湾同胞撤离,不向他们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只发旅行证,手续简化。

经过使馆查找和安排,137名台胞、5名港胞、3名新加坡华裔和2名埃及华侨随同第二批劳务人员,安全撤离。

这次经历使台湾同胞深受感动,他们深切体会到祖国的温暖和关怀,体会到两岸同胞的手足之情。有的说“同胞情义深,患难见真情”;有的说“大陆同胞在患难中提供了真诚援助”。

8月21日,台湾《民众日报》报道了台湾同胞撤离的场面,标题是:“异域撤离,炎黄子孙相扶持;情绪激动,两岸代表抱头哭。”

8月26日,香港《天天日报》发表社论《中国使馆救人,显尽民族感情》,说“中国使馆让这群无助的孤儿先行撤走,纯是基于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湾“商务代表”只身逃离的丑闻被揭露后,引起台湾舆论和海外侨胞的强烈反响,他们纷纷批评台湾当局的不人道行径,指责葛延森“玩忽职守,临阵逃脱”。在舆论压力下,8月28日,台湾当局不得不以“在非常情况下失职”为由,解除了葛延森的职务,并给予了警告处分。

伊拉克要求各国驻科威特使馆于8月24日前撤馆的照会发出以后,许多国家的使馆已经先后撤出。伊拉克占领当局的“逐客令”限期已到。

8月24日上午,伊拉克军队包围了美、英、法、德、日、意、沙特和埃及等国驻科威特使馆,并停止了对他们的电力供应。外交使团的安全已没有保障。

此时,中国使馆已安排撤回全部劳务人员和侨胞,同时按照国内的要求,撤回大部分使馆工作人员和家属,只留下7名人员。

就在极短的时间内,中国使馆也发生了两起严重事件:

24日

5名伊拉克士兵持枪撞破门窗,闯进使馆。经过交涉,伊方声称是场“误会”。

25日上午

使馆一名外交官和记者出去观察情况时,在路上被伊拉克士兵扣留。


伊军方宣布,自24日起,所有外交官已不再享受外交豁免权,应全部送到饭店集中,押往巴格达。使馆临时代办多次向伊占领当局交涉,始将两人领回,并被告知:务必在25日午夜前离开科威特。

外交部得悉上述情况后,立即通知使馆撤回全体留守人员。在对外宣布这件事时,未说“关闭使馆”,而是“出于安全原因,人员暂时撤离”。这样的措辞就意味着,中国不承认伊拉克占领的合法性,仍同科威特保持着外交关系。

8月25日下午,7名留守人员离开科威特,26日凌晨,抵达巴格达。

1990年9月,伊拉克和约旦边境两侧的难民在乞求食物。


伊拉克政府不甘心外国驻科人员就这么“不声不响”地离开,仍想胁迫国际社会承认它侵占科威特的既成事实。就在外国外交人员即将离开巴格达赴安曼时,伊方宣布:凡撤离科威特的外交人员需待其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关闭驻科使馆后,才能办理离境手续。否则,他们将留在巴格达。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又多次同伊外交部进行交涉,希望伊方对7名中国人员过境提供方便。伊方最后向他们发放了“特别通行证”。

8月28日晨,中国驻科威特使馆最后一批人员抵达安曼,29日平安回到北京。

在短短的时间内,近5000人、行程8000多公里的大转移、大撤离工作终于成功实现。有关使馆的出色工作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这样大规模的行动在我们共和国的对外关系史上还是第一次,它为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END -

选自 | 《中东散记》  作者  | 王昌义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天涯海角国旗情

德斯坦总统出席国庆招待会

我主持的第一个国庆招待会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威特大撤侨(下)

王昌义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