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总理同纳赛尔的深厚友谊

詹世亮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詹世亮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26年12月生于南京;1949年5月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1946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至1954年9月参加外交工作,曾先后任驻伊拉克使馆和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参赞,1984年12月任驻土耳其大使,1987年9月调任驻埃及大使,1991年11月离任;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干事,之后担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秘书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等职。


音频



正文


在为纪念周总理百年诞辰而拍摄的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的解说词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结识了两个终生的朋友,一个是刚刚在埃及搞革命成功了的纳赛尔,一个是后来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西哈努克亲王。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一直十分重视对阿拉伯国家的工作,尤其是在1952年埃及革命成功以后。他认为∶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将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极大地冲击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战争政策。他曾经说阿拉伯国家处于面对帝国主义的另一个前线,处在一个最重要的地位、一个关键的地位,掩护了非洲,又掩护了亚洲。

1954年2月25日,纳赛尔上校夺取政权,担任埃及总理。狂热的大众爬上总统府的阳台拥抱纳赛尔。


1954年4月,纳赛尔出任政府总理,但新生的埃及共和国不仅内部矛盾众多、不够稳定,而且面临以色列的军事威胁,大英帝国仍然霸占着苏伊士运河,二战后爆发起来的美国又在乘虚而入,企图取代英国在埃及和中东的地位;纳赛尔领导的埃及还在遭受西方制造的《巴格达条约》的围堵,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万隆会议现场


纳赛尔坚持反对《巴格达条约》,他顶着美、英的压力,毅然出席1955年4月举行的万隆会议。

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他同周恩来总理结识,被周总理深刻的见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通过会议,他看到了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前途,精神振奋。从此,他视周恩来为知己,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两人是在参加万隆会议途经仰光时开始认识的。周总理先到,他同缅甸吴努总理一起在机场迎接尼赫鲁和与他同机抵达的纳赛尔。见面握手寒暄时,周恩来说:“总统阁下,想不到你这么年轻。”这一年,周恩来57岁,纳赛尔37岁,两人相差整20岁。但却成为终生的忘年之交。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期间同埃及总统纳赛尔交谈


在仰光,他们一起参加了非正式的六国会谈,并且举行了首次会晤。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显示出杰出的外交才干、高超的谈判艺术,以及真挚、庄重,通情达理、平等待人、不卑不亢、顾全大局的个人品格,给与会者普遍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纳赛尔深有感受,他曾对记者说:“我喜欢他的演说。”

万隆会议的成员国


纳赛尔同周恩来一起参加了政治委员会与世界和平和合作问题小组,纳赛尔还是政治委员会主席。他同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起努力克服各种障碍,通过紧张的磋商,使会议通过了包含十项原则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

纳赛尔还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成功地促使会议通过决议,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和支持也门关于对南阿拉伯半岛拥有保护权的立场。周总理在会上一再表示,中国人民坚决支持中东人民反帝、反殖、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他明确指出,埃及人民收复苏伊士运河地区主权的斗争获得了亚非许多国家的同情。

他积极协助与会的阿拉伯国家向有关国家做工作,使巴勒斯坦问题得以列入议程,并且使会议公报最后宣布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权利,要求实施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的各项决议和实现巴勒斯坦的和平解决。对这一切,纳赛尔是铭记在心的。

1955年4月,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埃及总理纳赛尔在招待会上。


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利用会议间隙,同纳赛尔多次深入交谈,并设宴招待以纳赛尔为首的埃及代表团。周总理也出席了纳赛尔举行的宴会。双方介绍了各自国家的情况与对外政策,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使纳赛尔澄清了一些原来受西方媒体恶意诬蔑而对中国产生的误解和疑虑,特别是新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外交原则,弄清楚了中国共产党“不输出革命”的立场。

关于中埃建交问题,纳赛尔谈了埃及当时的处境、同台湾断交的困难,希望中国能给予谅解。周总理表示了理解的态度。

在交谈中,纳赛尔还向周总理讲述了由于帝国主义控制棉花市场,使埃及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周总理承诺中国可以从埃及进口棉花。两人商定,两国将从贸易开始,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纳赛尔后来说:“万隆会议为加强埃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它使我们团结起来并确定了我们的目标。”

因为埃及不让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派兵攻下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向运河区推进。


在两人的交谈中,纳赛尔提到埃及正在受到以色列的军事威胁,要求中国提供武器以加强防御能力。

在万隆会议召开前不久,以色列部队袭击加沙地带的埃及军队,打死打伤近百人,以色列正从西方不断得到大量新式武器。纳赛尔接连数日食不下咽、寝不安枕,急于购买武器,进行抵抗。可是英国对他的需求置之不理,美国和法国都提出先决条件,他只好另谋出路。

周总理表示十分了解和同情埃及的处境,但是又不无遗憾地说,中国的武器主要靠苏联供应,没有多余的可以出售。他建议埃及向苏联购买,并主动表示乐意代为联系。

1955年9月,苏联向埃及低价出售了各种各样的武器,那些武器都是苏联军队的现役装备,性能优越。对于低价出售这些武器,苏联并没有提出任何附加条件,而且还允许埃及以物易物。这种行为对于埃及来说,无疑就是雪中送炭,因此纳赛尔非常感激苏联。


后来苏联通过捷克斯洛伐克同埃及签订了以棉花和大米换取武器的协定。这笔武器交易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对此纳赛尔明确表示:“我们签订的这个不附加条件的贸易协定没有被俄国势力和外国势力打开缺口,而是铲除了长期统治和控制我们的势力。”

出席万隆会议是纳赛尔在国际舞台上首次露面。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精神使纳赛尔受到很大的鼓舞。

英国作家斯蒂文思在《纳赛尔传》一书中写道:他在万隆会议的经历,使他有了新的世界政治视野。他感受到了代表十多亿人民的领袖们对埃及人民——还有他自己对殖民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切齿之痛恨的共鸣。会议展示了不屈不挠的亚非国家广阔的政治前景。书中还提到他同中国杰出的周恩来总理的第一次接触和购买武器问题。


纳赛尔从万隆回国不久,于1955年5月宣布埃及将坚持积极的中立政策,他后来一直基本上恪守着这一外交原则。



— END —


选自 | 《丝路新韵——新中国和阿拉伯国家50年外交历程》   

原标题 | 《周恩来总理亲手培植中埃、中阿友谊之树》

作者 | 詹世亮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亲历两伊战争“袭城战”

江主席的西雅图之行

“女足外交”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周总理同纳赛尔的深厚友谊

詹世亮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