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危机的日日夜夜
作者:王殊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历任苏皖边区教育厅编审室编审,华东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教员,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记者,新华社国际部南亚组副组长,新华社驻巴基斯坦、几内亚、加纳、马里、古巴、联邦德国分社记者,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参赞、大使,《红旗杂志》总编辑,外交部副部长,驻奥地利大使兼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音频
正文
当我们同古巴人民一同迎接古巴革命胜利四周年的时候,我们想到了此前一个多月加勒比海危机的日日夜夜。
加勒比海危机(美苏冷战时期最严重正面对抗事件)一般指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肯尼迪政府1962年10月22日悍然宣布对古巴实行武装封锁,在加勒比海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恶浪,严重威胁着古巴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我们更想到了在将近一个月的日日夜夜里,英勇的古巴战士不畏强暴、挺身而出,抗击狂风巨浪,保卫了祖国和世界的和平,迫使肯尼迪政府在11月20日不得不撤除了对古巴的武装封锁。
美国海军封锁古巴海域
在我们眼前,还展现着古巴战士千军万马随时准备保卫祖国、反对美国侵略的一幅伟大、庄严的图景。在那些日子里,加勒比海上乌云密布,暴风雨呼啸着,汹涌澎湃的海浪猛击着海岸。起义军和民兵的队伍在狂风大雨中高唱着《国际歌》勇敢前进,志愿工人的队伍也高唱着《国际歌》,大步走向工厂和农场。
在海岸阵地上,一门门大炮对准着呼啸的海洋。战士们站在积水泥泞的战壕里,用望远镜紧盯着海面上的一切变化。但在阵地的背后,一个头发苍白的老战士在弹着他从自己村里带来的六弦琴,为坐在他周围的战士低声地唱着他家乡的民歌。他唱出了革命胜利以前的种种苦难和解放以后的欢乐。每当他唱完一支歌曲时,战士们感动得不断地为他鼓掌,高呼:“老爷爷,再来一个吧!”
这个老战士名叫何塞·伊巴涅斯,他当时已80岁了。当雇佣军入侵吉隆滩的时候,他同10个儿子一起参了军。他大声地对部队首长说:“我带来了我家里的一队战士,他们都是农民和工人,你收下我们吧!”这位首长赞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答应收下他的10个儿子,但劝他老人家回家。这位老爷爷不同意,高声说:“我要保卫祖国,不要在家里养老。”他终于留下了,他为战士们饲养鸡、牛,还种菜。
他经常对战士们说:“我要让你们大家吃得身强体壮,打个漂亮仗。”他在空闲的时候常给战士们唱歌。这样,“老爷爷”的名字就在各部队里传开了。
另一天,我们在沿海前线看到一位名叫玛丽亚·米拉斯的女战士。她刚刚参加演习回来,满头大汗,脸上溅满泥浆,手里拿着一支冲锋枪。谁会想到,就是这张泥脸在前一天还亲着她两岁的小男孩,哄他睡觉呢!
玛丽亚·米拉斯在14岁的时候,同她父亲一起给起义军送过信。革命胜利以后,她同起义军的一个上尉结了婚。这对夫妇过着美满的新生活,她怀了孕,但后来她的丈夫被反革命分子杀害了。在吉隆滩战斗中,她把刚三个月的孩子送到母亲家里,自己参加了民兵。在加勒比海危机开始、古巴实行全国总动员以后,她又把她的小孩放在她母亲家里,对她母亲说:“妈妈,美国佬想卷土重来,我不能再等待了,我去参加民兵保卫祖国。”
在哈瓦那芦雅诺区的制革厂,62岁的老祖母安赫利纳·菲格罗亚和13岁的孙女儿埃梅利纳·拉莫斯,同志愿劳动者一起劳动着。菲格罗亚的儿子已经到前线保卫祖国。老太太同孙女儿一起来到了制革厂,对厂长说:“我一个人不能代替我儿子以前的工作,我把孙女儿也带来了。我们两个人一起就能代替他的工作。”她不听厂长的劝告,一早就来上班,很晚才回去。她每天结束工作时都要算一下她们两个人的工作是不是超过了她儿子一天的工作量。
一早,在哈瓦那血库的接待厅里,排满了前来献血的男人和妇女的长队。由于领导规定:男人每次献血200CC、妇女100CC,许多人正在同血库工作人员商量,要求多献一些。
1961年4月17日至19日发生的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战争,称“吉隆滩战役”。
农业工人拉蒙·埃尔南德斯今天休息,他一清早就从吉内斯来到哈瓦那献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献血了,第一次是在反革命分子破坏“勒库布尔号”轮船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吉隆滩战斗的时候。他说:“我们准备为祖国作出一切牺牲,准备捐献出最后一滴鲜血。”
工人费利克斯·巴维洛尼亚和他的妻子两个人都穿着民兵制服,在开赴海防前线前到这里来献血。这位工人说:“我们到这里来献出鲜血,还决心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献出我们的生命。”
每天晚上,在哈瓦那电视广播的儿童节目中,广播员总是要问道:“你的爸爸在哪里?”
孩子们就回答说:“在古巴某个地方的战壕里。”
接着,驾驶飞机、开动坦克以及操纵大炮和机关枪的爸爸们就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广播员又问道:“你们为祖国做了些什么?”
孩子们回答说:“我们用功学习,参加志愿劳动,为战士叔叔们收集礼品,组织了小小医疗队。”
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了各地孩子们为反对美国侵略、保卫祖国和支持他们的爸爸妈妈而做的各种活动。
13岁的罗兰多·桑切斯和12岁的何塞·埃尔南德斯都是哈瓦那“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父亲是工厂的工人,现已开往海防前线。
这两个小朋友在知道妈妈和姐姐都已参加了人民保卫医疗队之后,也想成立一个小小医疗队。于是,他们就去和同学们商量。老师们听说这件事都很高兴,他们都来帮助学生们。就这样,一个由17人组成的小医疗队就建立起来了。孩子们把在家中找到的材料都带来了,并且做了几个担架。他们还搜集了药品和绷带。但是,他们不懂得护理知识。这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到红十字会找叔叔阿姨帮忙,教给他们初步的急救知识。
直到现在,安葬烈士时鸣放的礼炮和庄严的国际歌声还回旋在我们的耳际。民兵们曾抬起烈士的棺柩,认识或者不认识这些烈士的同志们跟在棺柩后面,庄严地走向埋葬英雄的墓地。葬礼,也就是战斗的宣誓。
一天黄昏,反革命分子放火焚烧了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在哈瓦那的化学用品仓库。浓黑的烟火包围着仓库。仓库的工人、民兵和居民急忙赶来,在浓烟里抢救出一桶桶的化学产品。大部分化学品被抢救出来,火焰也被扑灭了,但是,五十多个人被烟火熏得失去了知觉,其中,21岁的民兵阿耳赫里奥·费尔南德思因重伤而献出了生命。
在比那尔德里奥省水泥工厂工作的普通机械工人汉维尔·罗德里格斯为了抢救一只马达,受到了严重的烧伤。他在最后闭上眼睛以前,对家人和同志说:“我知道我救出了祖国的马达,这是我最大的安慰。”那天,厂里的一只马达由于事故突然冒出了火星,接着熊熊地燃烧起来。这个工人急忙用手,接着用身子扑到马达上去,扑灭了火。他的身体被严重地烧伤了。工厂的领导人为他派去了最好的医生,但是没有能挽救他的生命。
作者在古巴农村同孩子合影
在这些战斗的日日夜夜里,我们看到了这些普通的战士所创造的惊人的奇迹,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捍卫了祖国和世界的和平,而且为世界人民反对侵略、保卫独立的事业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我们更看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为了正义的事业,把人民动员起来,就能战胜任何强大的侵略者。
- END -
文字 | 《静夜思故人——一个大使、记者的回忆》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 | 王殊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另一个巴黎
到复活节岛探秘
鲁尔区的“铁板师傅”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