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活动见闻录(下)
作者:李景贤
曾任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在苏联、俄罗斯联邦工作长达36年。
音频
前文
正文
03
见证红场的国葬
红场见证了苏联的五次国葬。1924年1月27日,列宁的葬礼在红场上隆重举行,他的遗体安卧在水晶棺内。1953年3月9日,斯大林的葬礼也在红场上举行,周恩来总理参加了这一国葬。
我在驻苏联使馆工作期间,从1982年11月10日起,到1985年3月10日止,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勃列日涅夫等三位最高领导人相继去世,于是,在红场上便接连举行了三次国葬。这三次葬礼我都在场见证了,其规格、仪式相同,现将勃氏葬礼介绍于后。
勃列日涅夫葬礼
9:00整,葬礼开始举行。新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在列宁墓的平台上致悼词,各界代表先后发表了讲话。当日天气很冷,大约在零下20度左右,在每位讲话人的面前,飘着一层层非水非冰的薄雾。
9:55分,葬礼结束。安德罗波夫率领一批领导人从列宁墓下来,走到陵墓的左侧。此时,12名士兵分成两列,将棺椁从炮车抬下,随后即用肩扛着,将其抬到苏共领导人身旁。安德罗波夫等12名领导人也分成两列迎上去,站在两列士兵的外侧。两列各6名士兵立即一齐将身体往里靠,一个个改用双手使劲地顶着棺椁,为立于两侧的领导人腾出一小点抬棺的空间。安德罗波夫等人各用一只手象征性地托着棺椁。
不一会儿,棺椁被24人抬到列宁墓左侧早已挖好的墓穴旁。12名士兵用双手使劲拽着棺椁两侧拴着的12条粗挽绳,慢慢地将棺椁往墓穴下面放。放置毕,站在墓旁的苏共领导人脱帽低头默哀好一会儿,目送故人最后一程。
勃列日涅夫的夫人身着黑长裙,围着黑头巾,戴着黑手套,缓缓走到墓穴边,弯下腰去捧起一杯黄土,轻轻地向逝者撒去,墓地上空顿时飘起一缕淡黄色轻烟……
04
瞻仰一代伟人遗容
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逝世后,从全国四面八方飞雪般传来一封封电报,要求保留伟人的遗体,以供后世瞻仰,追思其一生丰功伟绩。
列宁陵墓
6天过后,便在莫斯科红场上,搭起了一座木制陵墓。到了1930年,陵墓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成。在陵墓正上方悬挂着一大块深红色的花岗石,上面用特大号俄文字母镌刻着“列宁”。陵墓一半在地上,另一半在地下,墓顶是个平台,供国家领导人检阅和观礼用。在陵墓两侧设有观礼台,可容纳1000多人。
1991年5月16日上午9时,我国一位领导人来到列宁墓瞻仰伟人遗容。在陵墓门前,摆放着他所敬献的大花圈。在花圈上款的红色缎带上,苏联政府花店的行家用仿金色颜料调成的浓汁,以俄文“唁体”写出“献给伟大的弗·伊·列宁”(此系汉译文)。
这位领导人在陵墓前肃立了10多秒钟后,便带领我们一行5人,在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的引领下,沿着黑色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下,不一会儿便到了放置着列宁遗体的“悼念厅”。
水晶棺中的列宁
这位伟人身穿黑色西服,在上衣左侧佩戴一枚“红旗勋章”,身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苏联共产党党旗。列宁安卧在水晶棺内,就像熟睡着一样,两束柔和的灯光照着他的脸部和双手。这位领导人肃立在水晶棺旁,瞻仰伟人遗容一分多钟……
05
观看国家一号哨的换岗
1967年2月11日中午12点整,我有幸目睹苏联国家一号哨换岗仪式。
在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基钟楼上的自鸣钟敲响12下之前3分钟,两名身穿浅褐色军装的哨兵,肩扛着钢枪,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迈着正步,精神抖擞地从斯巴斯基大门走出,前往列宁墓换岗。此刻,在红场上观看仪式的人黑压压一大片,周围一片寂静。
一号哨位换岗仪式
两名哨兵走完210个正步后,来到列宁墓正门前。他们一站定,克里姆林宫的自鸣钟就敲响了起来,钟声能传出好几里地远。第12响一敲过,换岗仪式按固定程序举行。两三秒钟后,下岗的两名哨兵在前来的领岗军官带领下,迈着正步,沿着原路走完210个正步后,回到了斯巴斯基门内。刚刚上岗的两名哨兵昂着头,挺着胸、右手扶枪,直挺挺地站在列宁墓正门两旁,宛如两座塑像,护卫着革命领袖安眠。
1985年夏和1991年春,我国访苏的领导人分别于12时、9时差3分钟到达列宁墓前,见证了苏联一号哨换岗这一庄重时刻,然后就瞻仰列宁的遗容。我当时跟随在我国领导人的后面,思绪万千。
06
中国烈士英灵刻在克里姆林宫墙上
在列宁墓后约10米,排列着12位苏联领导人和苏军元帅的肖像。往后约七八米,在克里姆林宫的墙上,刻着苏联各类名人的铭牌。
红场墓园中的中国烈士墓碑
有一次在墙上,我突然看到两个一尺见方的铭牌,上面用金字镌刻着:“Жанг-1917”“Ванг-1917”,回到使馆后即向领导安致远作了汇报。他判断,这两块写着“张”“王”的铭牌,是为纪念捍卫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中国烈士们(张、王这两个姓为代表)而立。“1917”四个阿拉伯数字具有象征意义,指1917年十月革命后几年的剿匪战争。
还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就有数十万中国人以各种不同方式抵达俄罗斯,其中约有5万人在十月革命一胜利就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剿匪战争。红军骑兵团团长任辅臣,步兵营营长包清山,列宁卫队队员、克里姆林宫卫队指挥长李富清便是这些中国英雄的代表。
1919年春,列宁接见了红军第4团第3营的全体中国官兵,盛赞他们为打击邓尼金等白匪所做出的宝贵贡献。
- END -
文字 | 《《世界博览》2017年第08期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 | 李景贤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对联合国选举的感想
在1971年印巴战争的日子里
“夫人外交”的趣闻和启迪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