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 新西兰也关注中美关系(一)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音频
正文
Foreword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新两国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要长久地发展下去。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中美两大国的关系都很重要,他们不希望看到中美两国走向对抗,而被迫选边站队。不管是同大国的外交也好,同小国的外交也好,都有很多事情可做。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重视小国,搞好同小国的关系,发掘同小国合作的潜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就能够越来越有声有色,不仅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还会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1
我去过许多国家,但此前从未去过新西兰。2015年中,我收到新西兰前任驻华大使、维多利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席托尼·布朗的来信,邀请我出席10月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举行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中的中美关系”的研讨会。收到这封邀请信我很高兴。
新西兰前驻华大使包逸之(英文名托尼·布朗)
我认识布朗大使多年了,他先认识施燕华。1976年,布朗当时在新西兰驻华使馆工作,新西兰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马尔罗尼访问中国。马尔罗尼与中国外长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谈,施燕华担任翻译,布朗是新西兰方面的记录。布朗就是这个时候认识施燕华的。
世界很小,对搞外交的人来说,世界就更小了。1985年,我和施燕华重返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担任政务参赞。施燕华主管每年联大讨论的热点议题。很巧,布朗此时也调到新西兰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担任参赞。
他见到施燕华非常高兴。有一个周末他请我和施燕华到他家做客,我们认识了他的夫人苏姗。我们在他们家待了大半天,谈得很开心。以后我们相互请吃饭,交换意见。他还请我们看过一次美国的话剧《外国人》。
2005年至2009年,布朗担任新西兰驻华大使,我和施燕华也结束了在海外的任职回到国内。我在外交学院工作,施燕华被外交部翻译室返聘为专家。外交部翻译室的两任主任陈明明和张援远先后担任中国驻新西兰大使。
有一次,布朗大使夫妇请即将赴新西兰上任的张援远大使夫妇晚餐,邀请我和施燕华作陪。我们很高兴又和布朗大使见面了。席间,我说施燕华陪中国领导人访问过新西兰,我还从来没有去过新西兰。布朗大使说:“一定要找一个机会请你去新西兰。”
现在布朗大使邀请我去新西兰,我觉得应该去。
一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两国,世界各国都关心。我们也需要说明中国的立场,同时我也想了解为什么新西兰人如此关注中美关系。
二是新西兰方面邀请出席研讨会的外国嘉宾层次较高,有澳大利亚的前任外长鲍勃·卡尔、新加坡国立大学著名教授王赓武先生等人。
三是这是一个老朋友的邀请。
我向外交部报告了布朗大使的邀请,外交部也同意我出席,并派了一位政策司的年轻外交官作为助手同行。
2
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所获悉我出席维多利亚大学的中美关系研讨会后,邀请我顺道出席在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所举行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研讨会。我也同意了,因为他们时间的安排正合适,就在维多利亚大学研讨会的前两天。
我每去一个国家之前总要看一点资料,了解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
新西兰国土面积26.8万平方公里,30%的国土为保护区,人口有447万人。
公元10世纪,波利尼西亚人乘坐木舟来到新西兰。
1350年,毛利人在新西兰定居。新西兰官方文献证明,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从台湾迁出的原住民。
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远洋时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 Zealand。
1769年至1777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先后5次到达新西兰,英国开始大批向新西兰移民。
《威坦哲条约》签署现场
1840年2月6日,英国迫使毛利人族长签订《威坦哲条约》(也译作“怀唐伊条约”),促使新西兰接受了英国法律体系,同时条约也确认了毛利人对其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该条约被新西兰视为建国文献,目前仍具有法律效力。
1856年,新西兰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1947年独立。
3
2015年10月4日凌晨,我从上海乘东航班机直飞奥克兰。飞机飞行了近13个小时,于当地时间18∶15抵达奥克兰。
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所的陈新老师曾经在外交学院教书,陈新老师和她的先生已经在新西兰定居,现在都在奥克兰大学任教。陈新邀请我出席5日下午在奥克兰大学举行的王赓武教授题为“中国对欧亚大陆的回应”的讲座。我欣然同意了。
王赓武教授
王赓武教授85岁了,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是历史学家。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历史系肄业,1957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68年后,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远东历史系主任、太平洋研究院院长;后来还担任过香港大学校长。
大约30位奥克兰大学的老师和学者前来听王赓武教授的讲座。王赓武教授没有讲稿,用英文一口气讲了一个小时,然后接受大家的提问。
王教授看问题的角度与西方学者和大陆学者都不一样。他首先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讲起。他认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陆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货物流量仅占十分之一。中国宋朝就有了海军,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旺起来,因为陆上丝绸之路不通了。郑和下西洋对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贡献很大。中国历代皇帝除个别外,绝大多数重视大陆,轻视海洋。这大概也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率领舰队下西洋绝非偶然,这与朱棣本人的经历有关。他在登基之前是燕王,负责在北方同蒙古人打仗。这就使朱棣有机会了解到元朝对外扩张的世界观,元朝的世界观与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一样。
明成祖选派郑和七下西洋,人选对了。因为郑和是回族,郑和的父亲曾去麦加朝圣。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多是伊斯兰世界。
郑和七下西洋与各国打交道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海上没有敌人,对明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这也是为什么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城墙。后来满族人从北方打过来,明朝灭亡,灭亡这也证明主要威胁确实来自北方。
明成祖之后的皇帝停止了下西洋,郑和被中国人淡忘了。近代研究郑和是欧洲人开始的,中国研究郑和的第一人是梁启超。
中华文化以两河文化为主,主要是大陆文化。中国历朝历代重视的是大陆。明朝的皇帝决定停止下西洋后,中国的海军走向衰落,一蹶不振。
王赓武教授还认为,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不是偶然的,他既考虑到中国的历史,又与他本人的经历有关。他年轻的时候是在中国内地陕西农村度过的,担任地方官主要是在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一带一路”是要把海洋经济和大陆经济结合起来,促进中国的发展和欧亚大陆的繁荣,而不是与美国对抗。
座谈会结束后,陈新邀请我去她家坐坐,并共进晚餐。他们家在海边,从奥克兰开车过去大约40分钟,沿途风光明媚。10月正是新西兰的春天,到处郁郁葱葱。陈新有外交学院工作的经历,我们谈得很愉快。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吴建民著(出版于2017年)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前文 /
1
巴黎尼山论坛(上)
2
巴黎尼山论坛(下)
3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上)
4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中)
5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下)
6
悲观情绪笼罩着欧洲——出席在卢森堡举行的新政策论坛(上)
7
悲观情绪笼罩着欧洲——出席在卢森堡举行的新政策论坛(下)
8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上)
9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中)
10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下)
11
南极行(上)
12
南极行(下)
13
两次去耶鲁大学法学院讲课(一)
14
两次去耶鲁大学法学院讲课(二)
15
两次去耶鲁大学法学院讲课(三)
16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一)
17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二)
18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三)
19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四)
20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五)
21
去巴黎参加电视辩论会(上)
22
去巴黎参加电视辩论会(中)
23
去巴黎参加电视辩论会(下)
24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一)
25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二)
26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三)
27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四)
28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一)
29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二)
30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三)
31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四)
32
访问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一)
33
访问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二)
34
访问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三)
35
访问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四)
36
出席世界政治论坛(上)
37
出席世界政治论坛(中)
38
出席世界政治论坛(下)
39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一)
40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二)
41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三)
42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四)
43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五)
44
出席全球安全、公正、治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45
出席全球安全、公正、治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下)
46
出访印度尼西亚 (一)
47
出访印度尼西亚 (二)
48
出访印度尼西亚 (三)
49
出访印度尼西亚 (四)
50
出访印度尼西亚 (五)
51
出席拉法兰前总理主持的论坛(一)
52
出席拉法兰前总理主持的论坛(二)
53
出席拉法兰前总理主持的论坛(三)
54
出席拉法兰前总理主持的论坛(四)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