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送我上青云》,照见姚晨与你我的理想、挣扎与妥协

非非马 非非马FM 2020-10-30



这部电影,是一个时代寓言。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


yours 非非马


01


如果一个人还有心、有情、有欲望,对人世有念想、对人生有疑问,大约,都能在这部姚晨监制、主演的《送我上青云》里找到一丝共鸣。



还在做传统媒体的好朋友在看完《送我上青云》之后跟我说,盛男(姚晨扮演)这个人设“有意思”,“那个倒霉劲儿,像极了我自己。”


怎么会?!我说。


可不是嘛!她答。


和盛男一样,职业由“无冕之王”沦落为“新闻民工”。


不仅职业光环不在,越来越“民工”的收入,“出门每一步都要钱”的艰难现实,时刻拷打着心中的“新闻理想”与原则。


最怕一场大病突袭,你都不知道能跟谁借到几十万的手术钱。


而且,这个年龄的情与爱都成了难题。找个好人来爱、找个合适的人做爱,也和盛男一样,那么难。


她这么一说,我理解了。


其实,即便不是她的职业,哪一个文艺青年、或者曾经的文艺青年,亦或者是内心有点想法与追求的年轻人,又不是“盛男”呢?


包括说着“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的姚晨自己。



不论是盛男,还是姚晨,还是有所追求的普通人如你我,都不得不面对相似的人生困境:


不论理想何为,都躲不开现实的生活焦虑——职业的,生存与生活的,情爱婚姻的,更有生老病死的……


理想与现实,是永恒的冲突。那里面的挣扎、妥协和坚持,每个人都曾不同程度的经历。



02


电影里,30岁的单身调查记者盛男,得了卵巢癌


她那么努力地学习,那么努力地工作,有正义感,有理想,可还是得了癌症。说着“我都好几年没有性生活了”,她想不明白厄运为什么会拣选上自己。


手术费30万,可30岁的她只有存款3万。


更悲催的,她无人可借这30万。


曾经给她丰裕生活的爸爸,婚内出轨10年,对象是她自己的同班同学。他有钱给小情人买名牌包,却不想“贴钱”给女儿。他知道好强的盛男难得找他,一准是为了借钱,于是“先发制人”地告诉他,公司贷款没贷到,反跟她借钱度过财务危机。当然,那时他并不知道女儿是得了癌症。



而盛男的母亲呢,19岁凭着年轻貌美嫁给了她做企业的爸爸,从此做起全职阔太,每日只知道去美容院与逛街买衫。“被离婚”之后,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像一把四面漏风的筛子,连自己的人生都很难完整接住。



与盛男走得很近的男同事四毛,本是她寄予厚望的人,甚至是她第一个去求助的对象,可四毛却是个“小男人”,现实冷静到不近人情,除了自己的利益与成功,友谊,情义,理想,道德,原则,一概不care。



“你这病手术后的存活率很低,万一你扛不过去,我这钱就收不回来了。我不能借。”


但是四毛给盛男提供了个赚30万的“交易”机会,给商人李平的父亲写传记。而即便这是盛男的救命钱,四毛也没忘要20%的介绍提成。


李平是谁呢?片头,盛男刚在一次失火案中发现他谎称自己是救火英雄,造假新闻。


盛男从心里看不起这个油腻肥硕、不诚实的商人李平。



但是,她急需救命钱做手术。她接了这个活儿。


对一个急等着钱上手术台的癌症病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大概都能理解她对原则的无奈放弃,对命运的无奈妥协。


然而,就像一个习惯于妥协的人,会很不习惯于坚持;一个习惯了坚持的人,也会很不习惯于妥协。


在一次和李平的冲突中,盛男不能忍受骄横的他对记者职业的侮辱、对她人格的羞辱,反唇相讥,愤而撕毁了合同。


可事后呢,形势逼人,骄傲的盛男还是不得不低头,自愿接受了调解,重启了合作。


这就是重压之下难言的人生现实。


谁的生活里又没有遭遇过这样“不得不”的时刻呢?



当坚持的代价,大到我们无法承受,或者超出了我们心理愿意承受的边界时,人就会做出妥协。



03


谁不想有尊严地站着挣钱,关键还是每个人为“站着挣钱”偿付代价的能力不同。


盛男弯腰是为了救命;而有些人是真的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挣扎于孩子今晚的面包,明天的房租。


现实的残酷就在于,大部分人在面对现实重压时所能支付的“本钱”,的确比我们想象中的都要少。


除了社会上极少数已完全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不同阶层的普通人,都会有各自的匮乏感与力不从心。


影片中,恨不得要赚每一分钱的四毛,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




那种“匮乏感”,以及因“匮乏感”而产生的不安全感、焦虑感、恐慌感,如一条潜伏的毒蛇,暗中跟随 、不时冒出来咬啮很多人的一生。


以至于,不断弯腰妥协成为了一种人生常态,人逐渐习以为常到不再直立行走,甚至连“反思”都不再有。


小孩子,才为直立行走欢呼雀跃,成年人的常态是“弯腰”。也难怪人老了,大多就成了驼背。



我是从来都主张人要努力挺直脊梁的,但前阵子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儿,让我对盛男的妥协、甚至是那些看似太轻易就放弃的妥协,生出了深刻的理解,与不忍苛责。



7月初,我回国,因咳嗽顺便做了个甲胎蛋白的检测。为什么检测这项指标?因为,它是与肝癌相关的重要指标,而我在3月初体检时,这项指标略高于正常值范围。


结果,7月初的这次检测居然又升高了一点。虽然数值远不到癌症的指数标准,但几个月内持续升高,终究不是一个好的迹象。


医生建议我去上海最好的肝脏科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


而在去复查前的两三天时间里,我思绪起伏,想了很多。



第一,身体是最最最重要的,对于每一个肉体凡胎而言,肉身的健康,是一切一切的基础。


第二,我终于肯承认,钱,也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一旦大病,保险与大笔的资金,缺一不可。


这种时候,除了奇迹,金钱,是你能为自己换来更多有效生命时间的——唯一“兑换券”。


我以前一直是一个对重疾重灾风险不太敏感的人,消费欲望也相对偏低,所以 ,一直对挣钱这件事儿相对佛系。钱么,够花就行。可是,若真碰上意外呢?


所以,换作现在,你再问我,想不想挣很多钱,我肯定会回答,想。



而当我理解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我也就突然理解了、并且不再忍心过于苛责那些我原先“看不上”的人。


比如,有些号为了流量、为了赚钱,毫无稳定价值观地炮制那种毒鸡汤,对现实卑躬屈膝。是该批判,可此刻的我,更多了怜悯。


可能,不过是他们对人生的不安全感、匮乏感、恐惧感,来得比我强烈得多,他们太需要金钱、财富和所谓的成功,来驱散这种焦虑和恐惧。


换了我在相似的焦虑强度里,我也未必就道德感比别人强,做得比别人更好。不过是,我所处的困境指数,我对困境的钝感力,帮到了我。



人,只有在经历了真正扎实、切肤的人生考验之后,才有资格谈道德与选择。


就如同,真缺30万做手术,盛男的妥协,也会是我的妥协。


一个男人,如果真的除了看书背诗,毫无谋生之力,有机会去倒插门、吃软饭的刘光明,可能都会让这类男人感到羡慕。


人生实苦,虽心有所向,但仍然谅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容易与可怜之处。


这是为什么,起初愤怒、骄傲的盛男,谅解了自己,也谅解了四毛、自己的母亲、刘光明等一众人等的原因。



所以,在我看,《送我上青云》是一部充满了悲悯心的电影。


这里,补充交代下我的甲胎蛋白复查。数据显示正常,各项重要指标,比如癌胚抗原,肿瘤系数等,也都检测正常。且,我还有乙肝抗体。原先的医院,数据检测不准。


虽是虚惊一场,但当时的所思所想,于我,却像是一次开悟。



04


每个人,都是带着自身的历史去观影。观感、思考角度不同,甚至是相去甚远,也都正常。


比如,很多观众,甚至包括影片主创人员在内,都给《送我上青云》贴上了“女性题材电影”的标签,电影宣传时还用了一个营销点——“大银幕上中国女性首次直面自己的性欲、首次自慰”等等,但对于我而言,我更觉得这是一部超越“女性题材电影”的时代寓言。



虽然影片的第一主人公是女性,它的重要主创也是女性——比如编剧/导演腾从从,监制/主演姚晨,制片人之一张蕾等,但这些并不必然意味着影片是女性电影。


比如,盛男这个第一主人公的最大困境——癌症、生死,与她的女性身份并无关。


她与周围环境/周围人,最强烈的冲突,也并非来自她的女性身份,而是她身上“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文艺青年”特质——与时代格格不入,带有强烈疏离气质的独立、不融入、不流俗。



盛男观察世界的视角,与其说是女性视角,不如说更符合她的职业身份,记者。一种去性别的、中立的、既投入又抽离的观察视角。


所以,与其说这个电影是女性视角的、更关注女性命运的,它在我看来更观照了整个社会、观照了当代人的处境与困境,并不局限于女性。


全片的题眼:“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大时代里的一朵小小柳絮。


而大时代给柳絮们设置的主题词,却是:“上青云。”


深谙、且拥抱“时代精神”的“文化代言人”薛宝钗,这一句“上青云”,直到今日,依然“点题”。


盛男的男同事四毛,盛男深陷“情、欲”泥潭的父亲,盛男看不起的商人李平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同类,也包括滚滚红尘里的大部分男男女女,哪一个不是在为“上青云”而四处等风、借力。



大部分人所共同追求的“上青云”,是金钱、成功所带来的物质享受,还有因此而衍生的所谓“成就感”、“价值感”、“尊严感”。


在金钱是唯一硬通货的时代,财富与成功是可以互相置换的同义词;


一个人获得的社会地位、他人的“待见”指数,与你银行帐号里的数字成正比。


在传统价值观被冲击、撕裂得七零八落的时代,人们只看结果,不问来路。只管成王败寇。


所以,习惯了拿钱压人、征服一切异见者的李平,从不在乎借什么手段上位。


因人穷而志短,处处不被待见的四毛,极度渴望通过挣钱给自己挣来面子,抚平心底的创伤。



只是,悲剧在于,身为一朵柳絮,它的命运注定就是:若想上青云,只能靠借风借力。


生于农村、资质平庸的李平,借了自己著名书法家父亲的力,尽管他被父亲称为“下放时的一个意外”。而直到父亲将死,他都想着怎么再借一把力。不为父亲,为自己,用一本传记来提醒别人,不要忘记他著名书法家的父亲。


四毛呢,则想借李平的力。这时,李平就是四毛的“风”。只可惜,风选哪朵柳絮上青云,也是要看哪一朵对自己有价值。



盛男四处贷款的父亲,也在处处想借力,甚至要借自己小情人的力,因为她够活络,会来事儿,善于借他人的力。


比较讽刺的是,当初盛男的同班同学之所以会跟了盛男的父亲做情人,无非也是图的借力。


一个男权社会里,女性向男人借力,是一种太正常不过的选择。


盛男的妈妈,又何尝不是。没有任何独立求生技能的她,给自己安排的人生出路,就是能送她“上青云”的男人。她的心思、精力,全用在了怎么钓男人、怎么守住男人上。



记者盛男的社会观察,有手术刀般的犀利。


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癌症,则让她的犀利,又软将下来。人在接纳了自己的软弱与卑微之后,更容易理解他人的软弱与卑微。


既然已看清各色人等的“柳絮体质”,也慢慢就懂得、并且能谅解,人,各有各的卑微、脆弱与可怜。


甚至全片最大的反面角色李平,也借着李父的口,在半调侃的语气里被宽容了。他就是个傻缺,而且还自己认识不到。



在上述这些人里,不同的人,大约或多或少都能看见自己的一些影子吧。也许是为欲所困,也许是为情所困,也许是为生死病老所困。



05


当我们处在一个以“上青云”作为主题词的时代,绝大部分的“柳絮”,都必然将面临“上不了青云”的所谓失败。


正如姚晨所言:“成功只是偶发事件,失败才是人生常态。”


若想跳出这样的“文化处境”和几乎注定“失败”的困境,只有放弃薛宝钗的思路,放弃社会对“成功与失败”的设定,拥抱我们“精神传承”中的另一支传统——贾宝玉、林黛玉一脉。


那首先就得是反思、并试图为自己独立设置命运主题词。比如,“上青云”之外的alternative选择,或者说,上一朵不一样的青云。


本质上,姚晨扮演的盛男、袁弘扮演的刘光明,这两个全片里最另类的文艺青年,都属于这类人。他们对主流文化是有反思的。


云,这个意象反复出现。刘光明拿着相机整天追逐的云,就是那个“纯净”的象征。有人说他是伪文青 ,我倒认为他对“云”的追寻是真诚的。



只是,他们也都是不彻底的。


不彻底的原因,都来自于人本能的“求生欲”。


一场事关生死的癌症,足以让盛男妥协。


没有能力独立生存的刘光明,精神上追寻着天上的云与永恒,现实里却不得不贱卖自己的尊严,给富豪李平做上门女婿,时刻忍受讥笑。


他受盛男刺激,也曾试图求死挽回尊严,可未果之后,这个求生欲极强的男人,也再无勇气二度求死。



可就像你不忍去苛责、甚至是完全理解盛男的妥协,你也只忍对刘光明在求生欲面前展露的懦弱奉上一声叹息。换作你我,又如何?


这的确很真实,真实到凛冽。


某种程度上,《送我上青云》是选择了去谅解、拥抱“凡人的真实”,并因此而抵达了一种深刻。


然而,它也因此,深刻地平庸了。



06


前两日,看格非的一篇专访,说到“好的文学应是对生活的反思”,不能更认同。


《送我上青云》是严肃的,有反思精神的,但最后它又到底欠了一口真气。


那口真气欠在哪儿?


除去剧本本身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之外,最核心的,还是欠了一分“跳开去”的气魄与格局。



无限逼近真实,的确是一种深刻,它去掉了滤镜的修饰,挤掉了虚幻的泡沫。可是,然后呢?


《红楼梦》的不朽之处,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它既怜悯众生,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样的不朽形象,否则,它会少了太多魅力和价值。


我们借助严肃的文学影视作品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反省所处的文化形态,最终还是希望给社会添几个“过滤杂质”的滤芯,给它一点向上螺旋的动力。


揭示真实的确已经很好,因为,我们会对人性、对自己和他人,更多的体谅与悲悯。但你若仅仅停留于此,就会甘于平庸,甚至滑向堕落。


就好比我因为意识到钱的高度重要性,从此就为了更多赚钱下调行文、卖货的底线,纵然我有“看似拿得出口、也可以被谅解”的理由,那也难掩到底是堕落了的本质。


人生,挣扎和妥协在所难免,它可以被理解、被体恤,连任正非最近接受英媒采访还在说,“我善于妥协,善于投降”。但终究,妥协和投降之外,我们自己和这个社会,都还需要点向上的动力。


盛男,原本已经自带这个体质和能量,但影片的结尾处理得弱了。那三声大笑,并不能真正解决盛男与我们的困境。


虽然影视文学作品本身并不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但我个人的偏好是,好的艺术作品,在解剖社会的同时,也会递给观众一把好的“手术刀”。


不过,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送我上青云》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里一部难能可贵的电影作品,是一部能带给人诸多思考的电影。


归根结底,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时代的洪流里,寻找和回答那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活,怎么活。


最后,你看了这部电影吗?欢迎留言交流。亦或者 ,你还没看,也欢迎就这篇文章发言交流。谢谢!


作者非非马

传统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留学攻读电影研究硕士。毕业后留英,为著名文化国企创建英国子公司,任总经理。现为文化创业者、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领英专栏作家、英国FT中文网特约撰稿。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7。



《性爱大师》观后:真正的女性觉醒才不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肯尼迪夫人》影评:先后嫁给总统和世界首富, 光鲜婚姻背后的千疮百孔, 最出教训


《王冠》: 人之体面, 在于不做情绪的奴隶


《王冠》| 婚姻从来都是一个挑战,你是in还是ou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