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交通大学二年级设计成果展

建筑与艺术学院 UniDesignLab 2022-04-21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北京交通大学二年级设计成果展
课题:香厂里的工艺家
作者 | 建筑与艺术学院BJTU



-疫中思设-


突入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计划,我院建筑系二年级教学组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应对,将昔日面对面的教学转移到线上。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讲座、互动评图、远程答辩等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在课题中纳入居家隔离空间要求,鼓励学生结合具身体验进行思考。虽然是第一次出机图,同学们仍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疫”。以此教学成果,献给抗疫一线的逆行者,愿面对面的日子早日到来!

疫情之前的评图场景



东方饭店,
见证了民国时期的历史风云。
华康里、泰安里,
留存了一抹京城里的里弄记忆。
会馆、民居,
目睹了新市区的变迁点滴。


香厂新市区,拥有北京第一个交通站亭,第一个出租车行……各式洋楼曾在此兴建,无数新兴商业娱乐模式曾在此经营。这是朱启钤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理念在北京建造的第一个市区,随着城市的发展,昔日的辉煌走进了历史的尘埃,未来的转型期待着活力的重塑。



-任务书-


本次实验课题就选址于香厂新市区这一历史文化街区内。设计用地北至板章胡同,南至香厂路,西至仁寿路,东至正阳胡同,南北长37米,东西宽66米。课题将该街区沿东西长边均分为A\B\C三块,三人结组开展设计,人均用地22×37米,地块建筑限高9米。

 

三人小组需要在这片为城市近代化做出积极尝试的土地上,共同提出激活香厂新市区的设计策略,带动片区城市更新。每个地块需要为一户传统手工艺者或老字号技师设计一座“香厂工艺家”,包含600平米的工艺展示制作、300平米的AIR B&B家庭公寓服务以及300平米的工艺者居住空间,其中AIR B&B可兼做疫情期间的隔离设施,要求合理设计各类流线,避免流线交织。课题试图在公共、半私密和私密三种空间类型的限定与互动中,探索“空间与生活”的主题。



-评图-

通过校内外专家老师推选和学生报名,共推出35份作品在线上展示。诚邀各位大众评审参与投票。推送分为上下两篇(本篇为上篇)每篇可以选择最爱的6份作业哟!!!


教学团队:
课程主持:程力真
主讲教师:周艺南
辅导老师:程力真、周艺南、王岳颐、李珺杰、徐凌玉、徐然、刘晋华、李旭佳

学生影像




01香厂里的好朋友们

01A袁诗洁 01B张安晨 01C许湉




作品编号:01A(袁诗洁)


以楼梯和楼板用建筑手法似扇面展开组织剖面空间,以片墙和家具折叠平面空间。


我是一个制扇者,结束一天的工作,离开工作室,推开小门来到庭院,顺着折在墙角的楼梯上楼去,长长的阳台廊道尽头就是家的方向,心之所在。


我是一个喜爱扇子的人,别出心裁的矮墙和竹子引我进入扇子的领地,身在其中,扇子与我一墙相隔,忽隐忽现。这样的相遇,竟是有见过扇子又似是没见过的感悟。


我是一个旅人,从三楼的房间窗户往中厅望去,人们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在如扇子折叠展开的楼板上,少有人停留,大都来往匆匆。所以是什么,让人们永远难以停止他们的脚步?




作品编号:01B(张安晨)

考虑到香厂新市区人口密度大、公共空间缺乏这一特点,将吹糖人这一工艺的强公共性与方案相结合,着重于在建筑中创造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为其规划立体的、有层次感的功能与形态,并通过相邻的三个庭院营造不同层间的视线交流,使整个建筑有通透感,成为一个立体的“室内公园”。





作品编号:01C(许湉)


在香厂靠手艺生活的工艺者,来旅游租房的租客,前来参观的客人,三种生活都与工艺有关,因此,建筑以城市生活作为中心空间,其他空间围绕其设置,并可以互相贯通。以从底到顶的柜子和游览环绕楼梯布置中心空间,通过柜子上打开的洞口作门和窗,使三种尺度不同的空间得以有交叉的流线和视线。






02瓜瓜组

02A温林杰 02B童锦 03C白婕







作品编号:02A(温林杰)


设计在保证不破坏原场地青砖灰瓦城市立面与低层高密度城市肌理的同时,解决当地无公共活动与交流空间的问题,传承当地天桥街头文化,构建街区中的文化交流核心场所。


设计以“篆刻”工艺作为切入,提取篆刻手法中“完型”的语言,对空间进行生成和切割,形成以制作坊为核心的工艺部分与流线互不相通的住宅和出租部分,“隐巷”交通串联三者空间,延伸场地原有的胡同形式与文化,打造街区中的熟人社会。







作品编号:02B(童锦)


书指书法,书法的需要使得许多特殊的工艺得以产生,就如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工艺的产生,又极大地有利于书法的发展。它们之间是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院是指方案内部庭院为核心,营造出书法自身静谧、坚韧的文化氛围,建筑本身高低错落,走势从低到高,犹如书法本身的跌宕起伏。







作品编号:02C(白婕)


从戏服制作工艺家角度出发,围绕中间设置的戏台作为核心展开空间,民宿和主人家共享庭院,从内庭穿过连廊可到达场地中央戏台所在位置。同时在方案东边标识公共流线入口引导人流进入,分别体验香厂小街区三种不同类型庭院及文化氛围。







03香肠里的工艺家

03A吴忻雨 03B陶烜枢 03C高炳旭






作品编号:03A(吴忻雨)


设计通过提炼大杂院居民的生活模式达到空间和时间上的重叠,从而营造一种健康舒适的交往环境。在大杂院儿里你可以主动产生交往,或者放弃交往。这里的一切交往都建立在私密性的基础上,是人们志趣相投后的自然的交流。







作品编号:03B(陶烜枢)

是对空间体量间组合、动态变化的高差的初步探索,想要通过对于方盒子高度体量不同的组合,营造实空间体、虚体的方型“笼子”及平面的“笼子”。







作品编号:03C(高炳旭)

从周边城市肌理中抽取街巷的元素,用巷子中的皮影戏辐射周边居民,重新凝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街道社区带来新的文化氛围。







04Yde.studio

04A张昊洋 04B刘奕青 04C姚冠琪






作品编号:04A(张昊洋)


在这个课题中,我认识到旧城保护与更新这一背景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时间投入在工艺者之家的人物身份具体化、叙事情节设定、街区更新的总体策划、工艺家的经营策划等工作之上,初步体会到设计与社会各方面的复杂关联,继而引发了我对街道生活、城市设计和社会治理的兴趣和思考。







作品编号:04B(刘奕青)


城市肌理是历史的沉淀。香厂片区的城市肌理很大程度上受到民国时期规划的影响,长生出许多集合的住宅院落,又保留有着传统北京合院式的空间记忆。设计以传统的院落空间和城市肌理为起点,试图将城市空间引入建筑,以现代手法的转译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探索解决老城更新和生活积淀之间的矛盾,尊重场所精神,传承匠人精神,提高居住生活水平,为一位京剧帽饰的手工传承人提供其制作,销售其三口之家居住、以及AirB&B青年公寓的空间。







作品编号:04C(姚冠琪)


与其说香厂地区包容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物,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它是包容了不同时代的人。在固定的时间点,香厂同样也包容了来自不同空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这里,我想寻找一种地域上的跨越。即,它可以包容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的人,对应着的建筑自然也是千姿百态的。

我想要寻找一种平衡,一种能让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能有机会融入这片土地的平衡。南乡北筑,为南方人在北方造一座故乡的同时又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我希望我的建筑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探讨。






05引筝



作品编号:05B(朱云萍)


香厂路上的传统风筝制作者之家。用一条环绕场地一周向上行走的坡道,串联观者与展品,串联观者与场地,串联场地历史和手工艺历史。线性的空间既可以供游客观展,也可以让游客在不同角度高度体验场地。






06三岛寻香



作品编号:06A赵胜博


我通过一条寻香路径的营造,将主人住宅、青年旅店、手工艺空间这三个体块有序串联起来,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体验稻香村的起承转合。







07曲韵



作品编号:07B(王雨琪)· 城规


由旗袍联想到女性特有的柔和之美,抽象出曲线的形态用于建筑设计上。女人身体曲线充满魅力,但京式旗袍又是成熟内敛的,所以在设计中采取内曲外方的思路,建筑形态外部仍为方形,内部若隐若现的墙体曲线更加吸引参观者进入。中心的共享院落空间将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也搭起邻里之间沟通的桥梁。







08京韵胡同



作品编号:08C王千千


与地块A、地块B的同学一起进行设计规划,我们希望最终打造一个新型的胡同社区,于是我们共同规划了场地中的道路,这个道路不仅仅限制在对外开放的一层,在较为私密有着起居生活的二层我们又一同规划了属于二层的道路,由此达到我们“社区”这一概念。






09胡同里的生活容器



作品编号:09C(张骁)


在香厂路这个以短租为主的流动区域,建设一个大体量住宅实在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让人担心的是,高耸的别墅对住宅区产生强烈的压迫感,会疏远胡同里的原始关系。因此,试图通过营造一个相对开放的城市节点,将流逝的胡同生活带回香厂路。这对于胡同居民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追求。






10方间榫卯



作品编号:10A(李皓妍)


在元素零散的场地中建立核心商业体系,将木匠工艺的体验制作和胡同生活模式相融合,同时设置多个对周边居民开放的附属功能,为城市提供公共活动区域。同时将场地内庭院的设计与周边道路连同考虑,进一步加强地块的城市性。建筑空间来自周边生活空间模式的合理转化,探寻每一种空间的最大可能性。







11合院

11A郭昕晨 11B马禾旺 11C郭昊龙



11A:郭昕晨


该设计通过不同的建筑实体围合出院落以此来分割和联系主人自宅,青旅和城市公共部分。为了契合皮影之家的主题提出了寻影的概念。寻影=核心空间加围绕核心分布的大面积展示空间。



11B:马禾旺


充分考虑主人对香草、锦囊的需求,设计斜向20度的院落,朝向巳时的阳光,提供种植物最适合的光环境,巳时阳光保证了香料最好的生长、晾晒品质,因此起名“巳时”。围绕庭院组织布置其他功能,让主人拥有比较舒适的私人庭院。




11C:郭昊龙


设计说明:从传统手工艺剪纸中提取出“光的穿透”以及“影的展示”作为主要设计思路,把建筑作为了一个光影的容器来设计,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部分使用功能和性质的不同,设计出了不同的流线,同时光洞的数量也根据私密性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12昔日重现

12A罗聪颖 12B陈芯怡 12C欧阳菲菲



12A:罗聪颖


我选择的工艺是风筝制作,由于胡同地区相对拥挤,逼仄,缺少公共活动的区域,我希望能把屋顶空间还给城市并且为店铺引来大量人流,就有了这样一个可以放风筝的坡。这个建筑的总体是向上,向北扬的斜线,希望能有风筝飞起的姿态。主人的住宅、商铺、街道、青旅的标间和套间都直接与“坡”联系,提升了这个坡的活力。




12B:陈芯怡


本次设计场地的更新复苏为主题,穿插的筒为副主题,探究如何让曾经举国瞩目的新市区重获新生,让逐渐落寞的传统手工艺再得光彩。以共同的兴趣为纽带,建立起场地与外界的联系,在平民住宅密度较高的环境下设计会呼吸的地块,增进人际之间的沟通,以建筑的语言解决设会矛盾与需求。




12C:欧阳菲菲


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的目的则在于‘保存’并传达意义。所以我想要在青砖灰瓦的香厂创造一种明媚的温暖。用木格栅,苎麻帘和彩色玻璃砖创造室内的温暖。室外家庭青旅店铺三者依据内外院落“共生”。




13

13A廖洁 13B罗远竹 13C丘容千



13A:廖洁


折扇开合之间,展尽风华万千。拾级而上 摘自《礼记·曲礼上》意为主客相伴而上台阶,一步一随,为君子待客之道。以折梯寓折扇,将空间和光线的表演随着折梯路径的变化而展开。



13B:罗远竹


工艺制作为香薰,采用传统四合院的意象,建造一个中心庭院以增加室外活动和环境交流,并且打破传统四合院的方盒子空间,引入了斜线,有助于视线交流和空间引导。



13C:丘容千


关于这次设计想说的话:长达14周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了不断推进方案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初始的设计立足点有误或者自认为不够合适,已无法再更改,于是有了一遍即使没有强烈的概念也继续求解的体验。。最后得出的这个解,自认为也有很多方面不符合方程要求,但最终咽下不甘心画上了句号。其实很多次设计课都是以认识自己不足的高峰为结尾的,这也不失为一种成长啊。(图已表达设计说明,此处不赘述咯)




14

14A李诗妍 14B阿丽玛



14A:李诗妍


住宅主人是为一传统制香工艺者,因此场地内种植着低矮的香料作物(例如江篱、揭车、秋兰等)考虑到北方冬季温度不适宜户外大面积种植,以及缺乏光照等问题,在1.5层设置了温室进行种植,因此方案围绕这些温室和开放的庭院进行或拔高或降低的空间操作,以希望制造阶梯式的景观,并营造人在“苑”与“居”中穿行的效果。




14B:阿丽玛




15小废物的工艺家

15A梁曼丹 15B刘欣琪



15A:梁曼丹


我的设计名称是栖香斋,想要为调香师建造香厂里的家园。我希望用中心花园作为他的实验种植园以及心灵自留地,创造“一席茶,一池荷,熏香迟暮,花馔青灯”的诗意生活。




15B:刘欣琪


希望有人愿意带上自己最心爱的人,到此处逗逗猫,看看书,再顺带着学习一点木雕技艺,如果能住上几日,那再好不过。




16艺塾(城规)

16A张艺馨 16B白一帆 16C姜丹



16A:张艺馨


在香厂的灰墙青瓦的小街巷里,人们做着小本生意,过着惬意生活。通过对于此处居民的观察了解,以两处院落为主要核心,运用刺绣工艺中扭曲、穿插等手法,营造出亲和的氛围,生成了具有香厂地域特色的手工艺者之家。




16B:白一帆


选择传统手工业中的竹编工艺,借鉴隈研吾老师的住屋作品,正所谓“大隐隐于市”,这一座闹市中的静谧场所,让往来游客静下心来细细体会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于心中修篱种菊,品味人生至美。




16C:姜丹


为开发香厂新市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潜力,以木制工艺品为产品招牌,同时为了契合木制材料给人以自然、舒适的心理体验,在设计场地引入一大一小两个院落。作为整个设计的核心,两个院落是重要功能区连接自然与生活的过渡,让商业区、AIRB&B和家庭空间活动的人能够亲近自然,在良好的身心体验中无形地传播了香厂的木制手工艺文化,在“落木萧萧”中体会到“艺塾”的文化含义。




17香园顾曲

 


17A:孙丹华


从场地提取院落的肌理,使用切割庭院的手法,将肌理引入建筑,营造内向型的中心庭院,与A地块形成整个场地内部的庭院,在建筑内引入城市生活,使北京的老胡同内也有属于自己的景色。中心庭院让游客“顾”而听曲,穿越回那十几年前的香厂街区。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秋季学期:乐活空间
紫金奖·银奖作品:第三幼儿园——住宅架空层遐想

紫金奖·铜奖作品:居在金陵,遇见桥上

紫金奖·银奖作品关怀:积木+群租房

紫金奖铜奖作品:菜市不打烊

紫金奖银奖作品落脚·墙尾巷

紫金奖金奖作品分享: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2019年的他们凭什么拿霍普杯一等奖?

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入围安宁金方菜市场设计竞赛

广州人民桥北桥头堡桥底空间设计第一名方案 / 邬超

幸福古村泛博物馆 | IND+DA!"Below the river"荣获一等奖

专访幸福古村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俄罗斯建筑师Amir Idiatulin

明日公园城市的“建筑展品”,有至少21种可能

同一个屋檐下: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