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爸爸》:帮孩子养成这4种能力更重要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全国优秀教师王金战曾说过:“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12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分水岭。
12岁以前,相比于成绩,父母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这4种能力,尤为重要:
1、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赖斯·吉布林在《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巧》一书中说:“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论他的工作和职务是什么,他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的行程。”
未来是一个合作的时代,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就需要具备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这种能力呢?这些方法可以用起来:
首先,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不论是小区孩子聚集的游乐场,还是公园、学校,在同伴多的地方,他更有机会交到朋友。
其次,尊重孩子的交往自由。孩子们的友谊往往纯粹简单,跟谁玩全凭感情。如果父母加以干涉,比如要求孩子只跟学霸玩,会让孩子内心困惑不安,从而阻碍正常的交往。
最后,接纳内向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是特别外向的那一类,他只是性格与其他孩子不同,他也有交朋友的需要。
作为父母,需要更加耐心给予引导,帮孩子寻找玩伴。内向的孩子,跟朋友交往时,会更珍惜友谊。
2、保护自己的能力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讲述了少女房思琪被老师长期伤害,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
最可悲的是,少女饱受恐惧和折磨,偷偷向父母暗示老师的所作所为,甚至把她的遭遇当成别人的事情讲给父母听时,父母却完全不理解。
直至房思琪发疯被送进精神病院,她的父母都没有发现孩子受到的伤害,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现实版的“房思琪”,家长必须教会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帮孩子建立安全意识。不论是居家安全,还是性安全教育,对于孩子可能触碰到的危险,父母不仅要心里有数,还要用适当的方式解释给孩子听。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
其次,跟孩子建立信任感。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遇事敢向父母倾诉,才能帮助他们远离伤害。
最后,持续学习。安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父母也有知识盲区,不妨跟孩子一起通过书籍、游戏、讲座等途径不断拓宽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真正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3、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辅导作业父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一句话说出了父母辅导孩子学习时的紧张与焦虑,而其根源在于,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孩子不可能既讨厌学习,又能把学习搞好。
因此,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改变“学习苦”的认知。
如果父母觉得学习是个苦差事,孩子就很难从中发现乐趣。
《论语》里有一句话描述了孔子的学习状态:“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我们普通人虽然很难达到孔子这种痴迷学习的状态,但至少可以努力追求专注当下的快乐。
将这样的快乐传递给孩子,孩子更容易爱上学习。
同时,还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一个细节,尹建莉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但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妈妈还是借着送水果等机会各种盯梢。
妈妈十分辛苦,孩子却不厌其烦,不仅成绩差,亲子关系也很紧张。后来,朋友听了尹建莉的建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孩子在初中最后一年立刻从学渣逆袭为考场“黑马”。
4、时间管理的能力
美国的心理科学学会做过研究,孩子成长到六岁,一定要学会认识时间,成长到八岁,要学会安排时间。
12岁前,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黄静洁在《学习的格局》中给出了答案。
首先,帮孩子建立对时间的感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引导孩子关注现在几点钟,我要干什么,一集电视多长时间。
其次,教孩子衡量时间。帮孩子估计在一段时间自己能做多少事,比如,黄老师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给孩子买了各种款式的沙漏,通过沙漏计时,让孩子知道自己每天写作业需要多久。
最后,给孩子安排时间的自由。经过统计,黄静洁发现孩子写作业需要15分钟,如果孩子可以提前完成作业,那么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由孩子支配,不会再额外增加作业。
童年,是每一个孩子最珍贵的年华。
身为父母,请竭尽所能帮孩子培养这四种能力,他将受益终身。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其中12岁前就有4个:
婴儿期(0-1岁半):基本的信任感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儿童期(1岁半~3岁):自主意识与害羞(或怀疑)感的心理冲突。
学龄初期(3~5岁):主动意识与内疚感的心理冲突。
学龄期(6~12岁):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心理冲突。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社会成长危机。
只有一个危机被解决,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反之,如果上一个危机没有解决,就会阻碍下阶段的顺利发展,进而影响个体的成长。
对于0~12岁的儿童,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和培养独立自主意识非常重要。进入学龄期,儿童处于发展“勤勉”(促进发展)和克服“自卑”(阻碍发展)的阶段。
一、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主意识
安全感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人、对世界的信任。内心富足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健康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差的孩子,没有界限感,没有主见,内心不能独立,容易盲从,缺乏生活的主观能动性。
孩子喜欢抱着东西睡觉、人际交往中过于谨慎、不敢拒绝、敏感、与父母关系疏离等,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安全感的缺乏。
自主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
1、能够帮助孩子独立思考事情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品,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同时他们也要面临着自己一个人的人生。拥有自主意识能够帮助孩子独立的去思考事情,处理事情。
2、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拥有独立意识的孩子,他能够更好的处理事情,遇到困难也不会随便就打退堂鼓。在困难面前,是非常考验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他是很难独自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会习惯性的求助其他人。
下面这几种类型的父母,很难培养起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主意识。你中招了吗?
指责型——在与家人的相处过程中比较情绪化,常常不问缘由指责别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讨好型——用交换条件去讨好孩子,把孩子的地位放在家庭最高处,会让孩子习惯于被溺爱,对社会关系的认知错位。
超理智型——特别喜欢讲道理,否定孩子的意见。
打岔型——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心不在焉。家庭关系中最喜欢打岔的常常是爸爸,看手机、打游戏也属于一种打岔,不能和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培养自主意识?
1、与孩子多沟通
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是要多放手,但不是放任,所以这就需要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在孩子犯了错的时候,父母不要直接指责孩子,而是用通过沟通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
在引导孩子认识错误的时候,有一个工具叫做BIC反馈工具,它的意思就是先和孩子说事实,然后告诉孩子他做的这件事会带来什么影响,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孩子知道事件的严重性后,他就知道之后不能再去犯这样的错误。
2、引导孩子学会去分辨是非,解决问题
在问题的时候,有几种方式,一种是封闭式的提问,就是孩子只能回答是或否,一种是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引发孩子去思考。
父母既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不是放任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很好的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和小伙伴吵架了,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开放式的提问,先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心情如何?有没有想过怎么去解决?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找到解决的方法。
3、多陪伴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他们对于陌生的世界是害怕的,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尤为重要,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和安全感。
养育孩子是要放手,但不是放任,家长们记得不要让孩子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要帮助他一起来成长。
育儿难题找熊妈,家庭教育从小做起,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萌娃很熊,帮你解决育儿大难题
二、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比较自信,拥有追求坚定目标的持续力。
例如,居里夫人凭着对自己科学假设的坚定信心,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1克镭。
爱迪生在寻找一种合适的材料做电灯丝时,曾经历千百次的失败,被人讥笑。
如果他们不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可能坚持完成实验。
如果孩子可以将事情(包括学习和做功课)做得很不错,那他就会喜欢上做事,进而衍生学习更多事务的动力。
埃里克森指出:这个关卡是培养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而孩子的自我价值最初都是通过父母的肯定和鼓励逐步形成。
许多家长都会走入一个教育的误区,自认为把所谓的过来人的经验强加到孩子身上,自认为这是为了爱孩子。
可其实,父母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断送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0-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非常渴望的。只有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他们才会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也才会更有自信健康的成长。
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注意,当孩子在主动探索的时候,会去干涉,担心受伤;当孩子犯了错,家长会去责备,觉得他什么都做不好等。
其实家长这样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让孩子觉得自己软弱无能。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价值的时候,他才会更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但若缺乏自我价值感时,他便会觉得生活无趣,会厌倦,会情绪低落,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
每个人都有自我提升的需求,而孩子的每一次探索也需要父母的赞赏来提升自我价值。也只有更多的肯定和赞美才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日常生活中,家长该怎么提升孩子自我价值感呢?
1、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家长都知道,但在生活中真正要付诸实施时却大相径庭。
比如当孩子学会了新的本领时,家长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而不是和别人比较,觉得孩子考得不如别人好;
比如当孩子花很长时间在玩拼图时,不要责怪孩子太笨,总学不会;
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不顾孩子自尊肆意数落,多给他一点安慰和支持。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他也才会真正把你当做朋友,主动听你的引导。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现如今的社会,很多父母过度包办,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主独立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一蹶不振,产生自卑心理。
还有的家长急切的希望孩子早点成长,孩子一旦犯错就动不动斥责或讽刺。
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言传身教,给孩子多点鼓励,树立自信。要知道一个人也只有具备足够的自信,日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父母必须要了解,若孩子面对困难总是害怕,退缩,大多时候也是平时的不良教育导致。
3、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
很多人在变成了家长之后,就会发现为什么和孩子沟通那么累,那么难呢?
其实我们曾都是孩子,孩子的一些想法我们都应该了解。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反应,和孩子的沟通那么艰难?他们宁愿见网友,和陌生人说真话,也不愿意和父母多说一句。
我觉得,身为父母我们不要总是忙于工作,急着给孩子物资方面最好的。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孩子根本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
面对孩子,我们更要学会倾听,当你亲近了孩子,取得了他的信任,他自然毫不忌讳的把他一切的想法告诉给你听。
4、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能力
要知道孩子从出生之后就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那在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信每个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在孩子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必须给予孩子正确的爱。
世上最难的是客观地认识自己,家长如此,小孩更难。所以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的优势,找机会激发孩子的兴趣,提升自我价值。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过程中,在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了解到自己。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帮助孩子勇敢得恰到的认识到自己。
一般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都会非常胆怯,自卑,软弱等。在中国,很多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一个无误区,觉得赞美孩子容易导致孩子骄傲。
其实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的营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价值感的来源正是我们不断的和社会融入,不断的被提升,被肯定,才慢慢有了价值感的存在。
所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时候,家长更要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和鼓励,要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重要性。也只有得到家长的真心赞美,孩子才会感觉到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才会变得更努力,更优秀。
来源:家庭教育义工 孩子的成长
编辑:成都夏虎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