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联储:历次加息50bp发生了什么?(东吴宏观)

东吴宏观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2-03-18


美联储3月加息50bp会是怎样一种情景?美股和美债是清仓离场还是持有并祈祷?虽然1月通胀数据公布后,市场预期3月加息50bp的概率已经升至接近80%,但毕竟美联储上一次加息50bp已经是遥远的2000年,因此如果美联储真的在3月加息50bp,不是市场预期太多,而是美联储终于意识到原本给的就不够。



因此,从现在开始到3月议息会议的缄默期前,如果有越来越多的美联储官员改口支持3月加息50bp,那这种情景就不再是尾部风险。从当前来看(截至2022年2月10日),支持3月加息50bp的美联储官员只有大鹰派布拉德,其他官员或反对、或认为时机不成熟,还需经济数据来验证。我们认为接下来要密切关注美联储官员的表态,尤其是鲍威尔于2月底向国会提交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时的证词,以及将于3月议息会议前一周公布的2月通胀数据。如果发现美联储官员口风一致转向,我们很可能将看到近30多年来罕见的美联储加息操作。




以史为鉴,历史上美联储加息50bp,经济和资产的表现如何?


在1990年以来的4次加息周期中曾出现过5次加息幅度超过50bp的情况,集中于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这两轮加息周期中。但这5次操作都不是加息周期中的首次。1990年以来的紧急加息和加息50bp以上的操作都源于强劲经济活动下,不断增高的就业需求和日益加剧的通胀压力。




1994年4月紧急加息25bp后,5月加速加息50bp:


经济基本面方面,美国经济经历了90年代初的衰退后,经济复苏势头在1994年明显增强。尽管严寒抑制了部分消费与投资需求,但产能利用率却进一步上升。恶劣天气过后,1994年3月、4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急剧增加,平均周工时增长至历史高位。同时,年内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预期于4月进一步上升至3%。另一方面,在此前两次加息过后,债券和股票价格急剧下跌,美联储认为投机情绪已有所减少、金融市场不太可能对加息产生过度反应;即便继续加息美国经济也能在年内保持较高增长动能。因此,美联储于1994年4月紧急加息25bp,并在随后的议息会议上大举加息50bp。


产表现上,1994年美联储加速的加息导致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涨,但并未导致美股大跌。股市方面,经过前两次加息截至1994年4月初,标普500已经下跌了9%,虽然之后美联储分别在5月、8月和11月加息50bp,美股在加息后出现了阶段性调整,但整体处于震荡。而同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涨,年内最大涨幅达80bp。



2000年5月美联储加息50bp,也是本轮紧缩周期最后一次加息:


经济基本面方面,彼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美国经济繁荣,失业率降至低点,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促使通胀风险再次浮出水面。2000年3月CPI已升至3.8%,但3月至5月持续提升的劳动力成本表明通胀压力或将进一步增加,通胀预期进一步升至3.0%以上。此外,总需求快速扩张已超过潜在供应水平,劳动力等资源出现了进一步收紧迹象。鉴于这些情况,美联储在1999年6月至2000年3月间5次加息25bp后,于5月决定加息50bp至6.5%,以此结束了本轮加息周期。


这波美联储加息50bps不但结束了加息周期,还终结了“科网泡沫”。加息50bp后的近半个月美股跌幅5%,反弹后在近4个月内横盘震荡,最终由于美国经济走弱,伴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显著下滑,美股步入熊市。而美债利率仅在宣布加息后的几天内小幅反弹,在经济基本面下行、股市趋弱的背景下,6个月共计下行近130bp。2001年3月美国经济进入衰退。




以史为鉴,如果美联储加息50bp,我们认为2022年更像1994年,但是股市估值偏高是隐患。1994年和2000年美联储加速加息导致迥然不同的股债表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994年处于经济上升周期的早期,而2000年则是处于晚周期阶段。从经济周期上看,2022年加息50bp的场景会更像1994年,但是股市估值偏高是重要隐患,这意味着3月美联储加息50bp会很可能会导致美股进一步调整,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涨也会阶段性陷入停滞和反复。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政策对冲经济下行的效果不及预期



相关报告:

美国1月通胀六问六答(东吴宏观)

大宗商品为何不惧历次美联储加息?(东吴宏观)

美股又跌,美联储的“心理防线”在哪?

加息7次+缩表,2022年市场的不可承受之重?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川阅全球宏观)由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