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按套路”的通胀如何影响降息“剧本”?(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邵翔、葛晓媛 川阅全球宏观 2024-03-08

 “通胀已死?”,2月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这一说法暧昧的态度(既没否认、也没正面肯定)给了市场较大的勇气,只是1月通胀数据的这盆“冷水”让人有点措手不及——美股三大股指在CPI公布日的跌幅,创2022年9月以来最大。降息预期也开始大幅降温,首次降息的时点被进一步推迟至6月,而全年降息次数则缩水至4次。

可能更加重要的是1月的通胀有没有达到“好”的标准。鲍威尔表示在开始降息前需要看到更多“好”的数据——“这些数据并不需要比之前的更好或同样好,只需“好”就行”(It doesn't need to be better than what we've seen, or even as good. It just needs to be good)。我们认为目前为止1月的通胀离“好”可能还存在偏差,我们之前反复强调的核心通胀环比增速,突破0.3%的阈值、达到0.4%,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单次数据能够扭转美国disinflation的趋势和预期,美联储更看重的PCE会在月底公布,由于统计方法和内容的不同,值得重点关注。

那么到底1月美国通胀表现如何?不得不承认的是通胀突破 3%比预期的要困难得多。CPI同比在1月上涨3.1%,核心CPI维持去年12月3.9%的同比增速。这种停滞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的是核心服务的顽固,尤其是除住房外的核心服务通胀的粘性依然超出美联储的预期。首先,从整体上来看美联储主要关注的指标:

3个月和6个月的通胀反弹,并未强化降息预期。鲍威尔曾表示“过去3个月和6个月的通胀下降令人鼓舞”,由此可见这一指标受到其青睐。从 2023 年来看,核心通胀环比 6 个月移动平均维持在 0.2%-0.3%良性放缓的趋势上,不过从最新的1月数据来看,3个月及6个月年化通胀的小幅反弹,意味着核心通胀的放缓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交出让美联储满意的“成绩单”。

超级核心通胀的加速,意味着美国需要在工资通胀上“做更多功课”。剔除掉住房后,左右此项的核心无疑是薪资增速的情况。自10月份以来,这一趋势似乎一直在回升,而这主要则是取决于就业失衡的情况。虽然供需失衡的矛盾在缓解,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通胀粘性风险是否有所缓解还需进一步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其次,从分项的维度来看,2024年1月,核心商品价格压力持续缓解,但主要推手核心服务的飙升动能不减。具体来看:

从供给侧,核心商品继续下行空间受限。供给侧的扰动对美国通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核心商品项,车辆作为核心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CPI近8%),其价格进一步下探可能受阻,因为新车及二手车价格已经回落至疫前水平:2024年1月,二手车同比下降3%,新车同比增加0.7%,较前值1%继续放缓。

从需求侧,住房租金仍是通胀的最大风险点。房租分项在1月环比增速达0.6%,相较于12月继续上涨0.2%。增速为近一年以来最高水平,对整体CPI的拉动达到一半以上。其中业主等价租金和主要居所租金环比分别上升0.6%、0.4%。住房类通胀的居高不下使得通胀目标的实现面临重重阻碍往后看地产回暖或将再次带动房屋价格上涨,给未来的房租通胀“蒙阴”,谨防后续对住房类CPI的传导

非农+通胀=降息后移。美联储关心的“左右手”都给延后“首降”时间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目前来看,受制于核心服务,通胀回落的“最后一公里”的路是崎岖不平的,而“打配合”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放缓也还需要时间。在物价涨势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放缓之前,美联储年内多次降息的疑虑需要进一步考察,而对于市场认为5月降息的“赌注”将被逐渐修正,过于乐观的预期可能面临剧烈回调的风险。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超预期上行,美国经济提前进入显著衰退,巴以冲突局势失控,美国银行危机再起金融风险暴露。

相关阅读:

“水得多加面”,一季度社融的“底线”是多少?(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今年春运有点“冷”,该关注什么?(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赤字率上调的“弦外之音”?(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1月PMI:“正在路上”的降息(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今年“开门红”的方向如何校正?(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东吴宏观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川阅全球宏观)由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按套路”的通胀如何影响降息“剧本”?(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邵翔、葛晓媛 川阅全球宏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