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率上调的“弦外之音”?(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文:陶川/邵翔/钟渝梅)
近期国新办的一系列发布会着实是信息量十足,今天轮到了财政部。从国资委提出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业绩考核、到央行“咖位”十足的降准、再到金监局对支持房地产的定调,近两周国新办密集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似乎吹来了又一阵“政策风”。2月第一天,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携3位司长(预算司、国库司和资产管理司)接过“接力棒”——不仅从财政部出席领导人的“咖位”和数量,还是从近年首次在全年财政收支发布会上提及“用好相关国债资金,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都可以看出政策层对于2024年财政的重视。根据此次全年财政收支发布会,我们认为有四条线索值得关注:
线索一:对于2024年财政如何发力,重视程度毋庸置疑。对比起2019年并无(副)部长级领导人的出席、以及2022年仅财政部副部长一人出席,这次全年财政收支新闻发布会出席的相关领导不仅“咖位”同样高、而且数量也变多了,“诚意满满”足以体现对2024年财政的重视。
并且针对记者关于2024年财政收支安排的问题,在发布会全程领导人共两次强调了赤字率的安排正“循序渐进”地进行着。“2024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来进行细化完善,将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审查批准”这一表述,似乎也在解答近期市场对于2024年目标赤字率的疑问,无疑是政策层对财政发力“呼声”关切的体现。
线索二:首次较多笔墨提及国债。不同于前五次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不仅提及到了国债,而且对国债的描述也是甚多。国债作为主要的财政赤字融资方式,其发行情况与财政支出“一脉相连”。在此次发布会上,“将用好相关国债资金,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等”暗示了2024年上调赤字率的可能性;“国债拟靠前安排发行,为保障必要的支出强度提供支撑”也保留了2024年一季度财政前置发力的可能。
线索三:“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是积极财政的又一力证。从疫情前的“保持较高支出强度”、到疫情期间的“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再到现在的“保持必要支出强度”,财政部对2024年财政发力积极性的定调无疑是积极的。“保持必要支出强度”这一政策定调与2023年保持一致,而2023年恰逢是时隔23年后首次年中上调赤字、且非疫情年赤字率突破3%“红线”的一年,因此2024年积极财政或继续“大有作为”。
线索四:财政支持的方向,似乎会更“与时俱进”一些。单从记者所提问的问题来看,数字经济、养老金等话题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发布会也肯定了财政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确定性。除了提问次序位居第三的数字经济外,此次发布会“含科技量”高的另一体现在于,“如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继而成为答记者问环节的第五大问题。上一次国新办全年财政收支发布会出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问题还是发生在2022年,且当时该问题次序位居倒数第二。
风险提示:财政支出加力效果不及预期;政策定力超预期;出口超预期萎缩;信贷投放量不及预期。
相关阅读:
东吴宏观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川阅全球宏观)由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