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亲身经历反思中国的教育体制

🐝 陌上美国 2019-03-28

2018年11月18日,星期日

陌上美国  欢迎关注


每个人都是时代和环境的一朵小浪花而已。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那时候,男尊女卑的思想还在我们那个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流窜。


八十年代 来自谷歌


印象里对男女不平等最深刻的第一次记忆,发生在小学六年级。有次,路过教导主任办公室,恰好听到女教导主任训我的数学老师:


“你怎么挑一个女孩去参加奥赛?!女生怎么可能考好数学!”


那个声音留在记忆里,躺了二十多年了。女孩就是我。


没多久,我跟闺蜜陷入升学重点中学的唯一一个保送名额的争夺。综合评分上我落后。恰好竞赛结果出来,我得奖了,可以加分,因此反超。于是顺利拿到唯一的名额,进了离家十分钟的中学。


而我的闺蜜因为发挥欠佳,去了一个很普通的中学。那么多次年级第一,也没给她带来保送或者一场决定性考试的幸运。


如果没有当时数学老师面对领导的压力打破陈见力挺我,我就没有参赛得奖机会。去不了省重点的也许就是我。


中国式的升学残酷,加上当年电话都没有普及,闺蜜跟我,原本的一对朋友,联系渐疏。我对那个有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被熊孩子吐口水也不生气的闺蜜的记忆,就停留在十一岁的夏天里。


我们当然不知道每一次人生蝴蝶振翅效应的改变,对后续会产生什么样的风暴结果。但至少在当时看,这个分叉给两个差不多的人带来很不一样的路。


九十年代 来自谷歌


我们的中学在我入校的那些年,恰进入发展上腾飞的起点。二十多年过去,现在已成为全国排名前几的名校,周围学区房也跟着洛阳纸贵。


要说几十年过去,记得最真切的,却是军事化管理对孩子个性的伤害和否定。比如我有位超级好看的同桌,有次因为爱美,涂了指甲,被数学老师班主任骂个狗血淋头。她还数次因为,头发长到比学校规定的齐耳短发超过一些,招来被骂“小妖精”的呵斥。


思想“不进步”,搁那年头不是小事。


自然,这位数学老师也是个重男轻女,不相信女孩能学好数理化的主。而班上有位考霸男,因为远甩第二名一大截,被大家一致尊为“天之骄子”。


男僧靠脑吃饭,女僧靠脸吃饭,是国内混好中学地界的江湖第一定律。


中学的我不爱背书,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书上一模一样的字,花时间搬运到人脑子里。人文学科,俺都只能以70分为振中,得分来回摇摆。在四百人的年级,记得常是一百多名以外。


但是,体育给了我自信。


小学毕业的夏天,一天路过体育馆看一块牌写着“射击报名处”。一想,咱平常玩激光打靶常十枪十中,找老爸带我去报一个吧。


老爸咨询时候,听到的是,射击队刚刚输送了两位队员去复旦大学,琢磨的是六年后的大计。而我听到的是,“孵蛋”大学?琢磨的是,怪名。


这一入门就是六年,收获了一些市级、省级个人和团队的冠军。


但是最大的收获,是我看到了与刷题孩子们不同的外面的世界。那些职业规划是未来做运动员或教练的体校孩子们,心理发育早。


我最好队友的一位同班女同学,不仅留着那时候火遍大江南北的“林志颖分头”,长得也一个模子的清秀。跟同班一个女!同!学!好上了。



但我队友很有把握地说,她不知道她是“她”,一直当成“他”。


多年后我幡然大悟,其实这就是同性之爱了!亏我当年可没白替“林志颖”操心:“如果她女朋友发现她是女孩,该怎么办呢?”


还有一位队友,是我们特地从地方挖过来,等着给我们省会城市拿冠军的种子选手。结果那场比赛打砸了,打的十环比我还少。倒是我黑马附体,所以我们最后还是如愿拿到那年的队赛冠军。


比完,她抑郁了。一天夜里,忽然割脉。那是第一次听说少年人自杀。


失血过多引发的呕吐,惊动了寝室室友,终救了她一命。


一个运动前途无量的人,不过是一场重要比赛没有拿到个人冠军,何至于要轻生?这个深度困惑留在我脑子里好几年,直到我进大学后才恍然大悟。


运动员经历,让我成为了明星学生。每次比赛得奖,名字就会全校通报,也被登过省级报纸。


初中我爱好理科,但是动力却只是因为跟小学教导主任那句女孩“学不好数学”的较劲从未结束。而中学班主任也是个性别歧视的主。与人的成见斗,其乐无穷。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反抗不过是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己的阅历也达不到跳出个人生活去鸟瞰大局的心智——那个因性别歧视,不认可、不鼓励女孩跟男孩一样接受智力挑战的大环境。


有次,年级组长筛选生物奥赛队员,发动全年级做题,只挑几个人。那是一套智商测试题,那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IQ是140以上。


但我并不是一个成绩多好的中学生。当时相信家里反复灌输的一个民科,因为鼻窦炎,所以记忆力差,所以文科不行。


其实全是心理作用,如果在讲究反成见的环境下,会得到完全不同的鼓励,也会有不一样的轨迹。


我以体育特长保送进了同校的高中部。学习上延续被文科严重拖分的苦逼模式。


到了高三,文理分科,我从高二的年级五十名甚至一百名之外,突然一跃得了个年级第一。吓一跳,上一次得年级第一还是小学里。我的大学计划,也从省里二、三流的学校,自然目标大跃进到最好的那三所。


但是,“女孩不如男孩聪明”的魔咒,也随之踏来。因为我临班的好基友,总是在我最喜欢的科目物理上,能比我考出离满分更近的成绩。高三物理被他踩了一年,导致物理千年年级第二的我,对“女不如男”更加迷信。


顺便说一句,我的好基友高考是全省第四。


报大学,因为信了邪,我放弃了自己擅长的方向——不学物理、数学、计算机这些“男人学科”。选择了理科中最像文科的专业,大家都说适合女生。


女孩不要碰理工科的经验之谈,让我并不知道,自己正在投资一次“瀑布式暴跌”。



大学开始,我身上应试教育副产品的缺陷,系统性爆发了。传说中女孩读得转的专业,俺根本学不好。学习,这个一直很轻松的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负能量给我制造挫败感。


后来回看,专业课包揽了我本科所有最差成绩,但数理化计算机几乎全A。如果不是中了女孩不适合学理科的迷信,不是习惯丛林法则觉得唯争到上游才有价值,我的大学本可以完全不同。


失去了自信的支点,抑郁焦虑也在击垮身体。几乎每周跑校医院,人在发胖走形。在身边都是十、七八岁妙龄的人群里做个膀大腰圆,在象牙塔顶峰的竞争地界做个学渣,大一大二,是我迄今都不太想回忆的最灰暗、迷失的两年。


我终于明白了当年队友因为拿不了个人冠军,而放弃生命的一样的心情。每个人给自己设定的精神支柱不一样,心理问题往往出现在内心计划的必须达到的目标无果,而绝望的时候。


抑郁终没逼死我,内心求生的小宇宙,让我找了个寄托,提高外语,出国。


总结出国前的生活,除了我,还有我的同学,队友,许多许多的人。我们都在“竞争!唯有竞争!”的模式中,迷失掉简单的快乐。每个人承受着不同的profiling,在各自的小世界循环大同小异的宿命:那就是活在追求大众认同的成功学里,甚至以变态的出人头地来要求自己,而大大忽视了个体的独特,和真正适合什么。


出国后我继续缺乏个性探测,把一条道走到黑。在自己没有激情的方向上,深耕重作,一口气把博士读完了。


有这种“博士不博”特色的高学历中国移民不少。我们受的教育训练能保障很多人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也不妨碍混出名校甚至藤校的文凭。但是中式教育中的逆来顺受,导致这样的人,再往更高层面的竞争发展,就出现后劲不足的疲态。


没有兴趣却读到博士,这对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是不可思议的。


之后,终于大彻大悟。转行!


现在,起航新方向的摸索,每天做着自己有激情、有干劲的事。人生从没有最近这样努力过。


作为曾经最讲究抄近路的人,蹉跎了十几年光阴,才明白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


我讲述的是带有个人细节特征的事,但是,我是千千万万类似人的一个小缩影。


本质上,一方面是丛林法则系统里,对第一名(成功者)有太多的祝贺和溢美。而第二名(失败者)体会到陪衬效应下的最强烈失落,容易产生放弃的冲动。


再则,大家都在把自己往各种世俗肯定的成功的路赶,忽略了个性和特色。节奏太快、太残酷的世界,谁有时间关心一个普通人的蹉跎和迷茫。相互关系为竞争而缺乏团队合作的模式下,到了节骨眼上,多年友谊也可以秒变争夺。


此外,对于性别差异,社会还习惯于给男性更多的事业上的信任和鼓励,一些女性从年幼起,就生活在偏见中。从整个女性群体而言,歧视的存在,带来潜力没有充分施展的桎梏。


而一个平等、包容、不轻易做价值审判的环境,则让人容易收获恬淡的进取心。不再为了一定要得到特定结果,不再从别人的肯定中去得到满足。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简化,也让更多的人可以每天做真正想干的事,可以承担没有结果,避开被指指点点的压力。


这是一种社会的软实力,也是很多人到了美国后,感恩这个国家,决定扎根的原因。


注定很多人努力一生,也终将一无所获。但又如何?当环境提供人品尝过程,而不再是纠缠结果的安心,这才是更多普通人可以触到的朴素的幸福。给平凡的人更多的满足感和尝试的机会,是社会文明的一种高度。



请加我们的转发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并帮加读者群。

(喜欢的话请作者喝杯☕️吧)


前文导读

《亚洲超级富豪》作者的传奇身世

美国的金秋绝色(上)

象治疗感冒一样治愈癌症?全新医学大时代悄然而至

美国最强富人区不在纽约或者硅谷了,而是33109

一个13岁无证小贩被举报之后,美国警察居然……

关心教育下暴露出来的成年懒惰

宗教简介: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伊斯兰教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