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84,北大
星期六
陌上美国
转载自【七彩娘娘】
1984年9月,我从吉林省吉林市二中,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了四年的燕园生活。大学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仿佛是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两个月后,我给吉林二中的王志福校长写了一封长信,描述了我在北大经历的一切。这封信,被王校长投稿给《吉林日报》,于1984年12月25日发表。
35年后读起这封信,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那种简单的快乐、激情、渴求。写信的时候,刚刚是北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标语不久。信的字里行间,可以依稀看到,1984年秋天的北大,是多么的纯净而又张扬。
下面就是这封信的全文。里面配图由北大84级校友提供。
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按 吉林(原文误写为长春)二中一九八四届毕业生罗新从北京大学寄给母校的信,字里行间震颤着新一代大学生为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急骤脚步。同时告诉我们,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为了开拓我省广大教师、学生的视野,特将此信摘要发表如下。
王校长并全校校友:
你们好!
进北大已经整整两个月了,我已经适应了北大的生活。如果说刚进北大时,我觉得无事可做,那么,现在我已经是忙得不可开交了。走进藏书三百八十万册的北大图书馆,在我面前展开了一个知识的海洋,在这个海洋面前,我感到十分无知。我拼命地读书,从马恩列斯著作到《第三次浪潮》、《新技术革命》,从《社会学手册》到《青年心理学》,从《微积分》到《计算机基础》,形形色色的书我都读。
随着对社会学了解的加深,我知道了目前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新技术革命已经来临。赵X X总理说,新技术革命对于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现在我正努力培养自己,使自己适应这个挑战,利用这次机会。因此学校为八一级、八二级的团总支委员和团支部书记办了一个电子计算机班,我也参加了。现在我正在学习BASIC语言,几个星期后就可以到电子计算机工作室实习了。同时我参加了北大团委办的新生团干部训练班,主要学习工作方法、个别谈话艺术、管理知识等。另外,考虑到我们学社会学的人,必然要搞大量的社会调查,我还报名参加了摄影学习班。
(各类证件,北大84校友缪欣伟提供)
北大对我最深的印象是接受信息能力强,和外界的交往多。在第三食堂前面,有个长长的广告栏,那里每天都在更新着内容。比如这几天走到广告栏前,你就可以看到京剧大师袁世海将到北大做《我所塑造的舞台形象》的报告;画家、诗人范曾和北大学生谈《艺术与人生》;星期日英语的主持人申葆青到北大讲《大学生与英语》;一个台湾教授谈《台湾的哲学思潮》;一个美国学者讲《美国的城市发展》。还有各种各样的报告、讲座。另外,北大艺术团的话剧队、合唱队正在招生,武术协会、医学协会也在招新学员,经济管理培训班、乐理学习班、摄影学习班吸引了许多同学。记者培训班早已满员。从这些花花绿绿的广告中,你能了解到北大学生生活的一个侧面。
(三角地的广告栏,北大84校友陈炯提供)
北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是相当丰富的。每天,下午四点钟,你来到体育馆和操场上,都会看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打网球的,打排球、篮球、羽毛球的,足球场、田径场到处都是同学们活跃的身影。每个学生拿着学生证就可以到器材组借各种器材。
(84级新生运动会前八名,北大校史馆提供)
到了周末,更是热闹。音乐点擂会,自由歌会,自由诗会,象棋、围棋、桥牌大联赛、舞会,应有尽有。
(电影票,北大84校友岳群提供)
北大学生,有志者居多。今年吉林省高考状元张晓辉(567分),虽然刚进校两个月,他已经开始编抗美援朝历史了。今天下午,青海省省长黄静波来到北大,和同学们座谈时,当即有同学表示毕业后去青海工作。
(张晓辉(后排右二)与中学同学。北大84校友郑小平提供)
在此,我得感谢王校长,因为在高中时,您不仅一次地告诫我们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我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能力的重要了。望同学们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培养、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人才。
学生 罗新
(吉林日报全文)
(我和吉林二中的同班同学在北大校园)
附:
(致新生的一封信,北大84校友韩利民提供)
(84级入学报道,北大校史馆提供)
(1984年的北大地图,北大84校友殷世荣提供)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信里提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已经离我们远去,只剩下点点回忆。)
作者文章
《美国的金秋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