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史记 | 泰坦尼克号上的华人们
星期日
陌上美国
美华联盟:美华历史写作组
作者:黄倩(Qian Huang)
编辑:方强(Qiang Fang)
泰坦尼克号1514人冰海沉船的悲剧被演绎成了一段浪漫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同时这艘豪华游船的三等舱里8名华工的故事销声匿迹也已有一个世纪之久。这8名华工在英国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去纽约?他们后来去了哪里?
1912年4月10日, 世界上体积最庞大、设施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开启了首航,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泰坦尼克不仅有着“永不沉没”,“梦幻之船”的美誉还被称 “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
头等舱在设计上极尽奢华,设有健身房、游泳池、接待室、高档餐厅和豪华客舱。
图1. 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启航 图源 网络
图2.泰坦尼克号头等舱 图源 网络
图3.泰坦尼克号残骸 图源 网络
八名华工为什么登上泰坦尼克号?
这八名华工来自广东。他们原本在英国蒸汽船上当锅炉工。由于蒸汽船完全依靠烧煤做动力,所以锅炉工是船上最艰苦的工作。
图4. 蒸汽船锅炉房添煤工 图源 网络
1912年初时,英国煤矿工会组织了第一场全国范围的大罢工,要求提高最低工资。
图5. 1912年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 图源 网络
图6.1912年英国利物浦停工的煤矿 图源 网络
蒸汽船没有煤烧了就只能停运,于是这8个华人锅炉工也就失业了。
这8位华工终于在一艘名叫“阿纳塔”的船上找到了工作,这艘船由大西洋水果公司运营,航线是在纽约和古巴之间。阿纳塔号的船长要求这8名华工尽早赶到纽约港口来报道上班。于是这8人就急忙搭上了泰坦尼克号前往纽约投奔新雇主。
躲过了冰海劫难,没逃过排华法案
图7. 泰坦尼克号海难地点 图源 网络
沉船发生时,方荣森(Fang Lang)把自己绑在一块门板上在冰海激流中漂荡(注3)。
救生艇看到随波逐流的方荣森后,起初还犹豫是否要救这个东方人(注3)。方荣森被救上船后,他推开一位疲惫不堪的划桨人,用力划起来。
1912年5月,一位名叫科丽尔的二等舱女性乘客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这样描述方朗的遇险经历:
过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块门板漂海面上,这一定是沉船时脱落的门。门板上躺着一个小个子日本人,脸面朝下。他把自己绑在门板上,绳子拴紧在门的活页上。看样子他已经死了,门板随海浪起伏,海水冲刷着他的身体,他被冻僵了。我们呼叫,他不回应。
官员犹豫是否要去救他。路易先生说:“还有什么用,他可能死了,就算没死,与其救一个日本人还不如救别的人更值得!”他本来已经调转船头了,然后改了主意又回来了。
日本人被拉上了船,一位妇女揉搓着他的胸前,其他妇女们搓热他的手脚。没多久他就睁眼了,说着自己的语言,见我们不懂,他就蹬蹬双脚,高举双臂,五分钟后就恢复力量了。他见到身边的滑桨人精疲力竭,就推开了他,接过桨,像个英雄般地一直划到我们最终被接应上船。
我看到露易先生惊讶得目瞪口呆,他嘟囔着:啊呀,我真不好意思说了那些话,只要有机会,我保证还会救他!
图8. 泰坦尼克号海难时的救生艇,由卡佩夏号客轮一名乘客拍摄 国家档案馆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生死拼搏,两名华工不幸遇难。其余的6名华人与其他700名乘客被一只路过的船只被救起。这艘救人的船是从纽约启程的卡佩夏号客轮。船长决定带幸存者返回纽约。
载着706名幸存者,和原本的700名乘客,卡佩夏号在雾色,寒冷,风雨和雷电中艰难地行驶了三天,终于在1912年4月18号晚上9点半驶进了曼哈顿。
这是卡佩夏驶入曼哈顿54号港口的镜头,上面载着那6名华人幸存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UjTxK_zFI
图9. 卡佩夏驶入曼哈顿 图源 网络
纽约的那个傍晚天气很冷还一直下着雨,然而4万人涌到码头附近,除了迎接乘客的家人,还有政府官员,医疗救护人员,记者等。一艘小船满载着记者迎着进港的卡佩夏号驶去,记者手中的闪光灯起伏不断,照亮了整个船身,船边扶栏站着满了乘客。
许多幸存者被送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直到幸存者抵达纽约后的次日,码头附近依然有很多前来迎接的人逗留:
图10. 纽约码头 图源 网络
珍妮酒店(Jane Hotel)靠近哈迪逊河边的码头。坐落在曼哈顿下城51号码头附近的"珍妮街"上,并因此得名。4年前刚落成开业。这座酒店专门接待海员。许多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都住进了这家酒店。
图11.纽约珍妮酒店的外观 图源 网络
船上三等舱的乘客得到了慈善机构的救助。实际上,纽约许多慈善机构早在卡佩夏返回纽约之前就已经在进行募捐活动了。
图12.报道泰坦尼克号悲剧的报纸销售中 图源 网络
码头上人山人海,空气里洋溢着激动万分和悲喜交加。然而在这举世瞩目迎接706名幸存者的场面里,却唯独少了那6名华人乘客。
图13. 8名华工在英国登船时的记录 图源 网络
他们的名字是:
Fang Lang方荣森 (Fong Long)32岁,Lee Bing李炳(Lee Ping) 32岁,Ah Lam 37岁,Chang Chip钟捷 (Chong Chip)32岁,Choong Foo(Chung Foo) 32岁,Lang Hee(Yum Hee) 24岁。
8名华人中的另外两位Ling Lee 和Len Lam均不幸葬身冰海。
图14. 幸存者之一, 方荣森 图源 网络
同样是冰海沉船死里逃生,这6名华人却没有得到健康检查的机会,也没有见到安置或迎接的人群:他们被禁止踏进纽约。
原来早在他们到达纽约的三十年前,也就是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排华法案”,把禁止华工进入美国写进了法典。
图15. 反映排华怒潮的一副图画 图源 网络
载着706名幸存者的卡佩夏号蒸汽船从自由女神身边缓缓驶过,码头离自由女神像仅4英里。
此时,自由女神已经耸立在纽约港口26年了。26年来,她风雪无阻,高举火炬,不分昼夜迎接了数百万上千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雕像的底座上刻着美国女诗人拉撒路的著名诗句:
“给我你那疲惫、困顿、
渴求自由呼吸的芸芸众生,
你那挤满海岸的可怜平民!
把他们,把那些无家可归、颠沛流离者送过来,
这金色大门前我举明灯相迎!”
然而就连自由女神都无法让这六名华人踏上纽约的土地。
图16.自由女神像 图源:网络
图17.从船上看自由女神像 图源:网络
这6名华人被羁押一夜后,次日,纽约移民局官员把这6名华工直接押送上了雇佣他们的阿纳塔号货轮(注1)。4月20号,阿纳塔号就启程去古巴了。
图18. 雇佣了华工的阿纳塔号货轮 图源 网络
所有幸存者都受到温馨照料的同时,纽约的多家报纸却在用“苦力”,“黄颜色的中国佬”这样的字眼做标题报导这六名华人乘客。
图19. 纽约多家媒体关于六名华人幸存者的报导 图源 网络
六名幸存者的索赔记录
所有泰坦尼克号乘客都可以向运营泰坦尼克号的“白星航运公司”提出索赔。
于是在曼哈顿百老汇街上的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协助下,这6名幸存者中至少有5人于1913年3月在纽约南区法院向“白星航运公司”提出了索赔。
图20. 纽约南区法院 图源 网络
六名幸存者中五人索赔情况如下:
姓名 | 索赔额 | 最贵物品 | 价值 |
Lang Hee(Yum Hee) | $91.05 | 套装 | 2.5英镑 |
Choong Foo(Chung Foo) | $96.16 | 套装 | 3英镑 |
Fang Lang(Yong Long) | $137.09 | 套装 | 5.5英镑 |
Lee Bing(Lee Ping) | $99.34 | 现金 | 4.1英镑 |
Chang Chip(Chong Chip) | $172.14 | 2套衣服 | 6.1英镑 |
八名华工之一的林利在海难中不幸丧生,他的的妻子索赔 91.05 美金。
“美华史记”志愿者们找到了这些索赔文件,我们来看几页:
图21 Yun Hee索赔文件正文第一页
图22. Yun Hee索赔文件附件财物损失清单
钟捷 (Chong Chip)的清单里有:
2条毯子,2条被单,2套衣服,一件大衣,2件外套,内衣,6块白布,4件白衬衣,4双靴子,3顶帽子,一块手表,一条表链,锅炉房工作服,1个箱子,2个帆布包,袜子,毛衣,现金
从索赔文件上,我们得知了他们的中文名字:
图23. 钟捷 Chang Chip(Chong Chip)的索赔文件签名
图24. 方荣森Fang Lang(Yong Long)的索赔文件签名
图25. 李炳Lee Bing(Lee Ping)的索赔文件签名
船上的一位富豪布朗夫人获得赔偿金为2万7千8百88美金。
图26. 这是她的索赔清单:
到此,华人与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1912年7月8号的纽约时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报导,标题为“一个中国女孩的献礼”副标题为:“一美金,谢谢!”请转交给泰坦尼克号纪念基金。纽约时报说:昨天基金会收到了这样一份捐款,来自一个12岁的中国女孩,她在旧金山一家茶店做工。
12岁的中国女孩来信译文:
亲爱的泰坦尼克号妇女纪念基金会-
我觉得这是妇女的活动,所以捐上一美金。我是一个中国女孩叫阿鹰。Ying在中文就是鹰。
我十二岁,白天上学,晚上就在一家茶馆做工。我用做工挣来的这一个美元来纪念斯密斯船长。他沉下去的时候,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
谢谢
你们诚挚的
阿鹰
图27 纽约时报原文:
参考资料
1.https://www.encyclopedia-titanica.org/annetta.html
2.https://www.encyclopedia-titanica.org/five-celestials-among-rescued-how-they-got-there-a-mystery-19594.html
3.https://www.encyclopedia-titanica.org/chinese-sailors-titanic.html
http://www.massillonmuseum.org/337
Copyright©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for Social Justice.All rights reserved. Materials may be copied or distributed, with written permission only. 美华联盟拥有美华史记版权。部分或全文转载需要书面授权。维权必究。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
1)赞赏(长按左侧二维码)!谢谢!
2)PayPal 捐赠: chineseforsocialjustice@gmail.com
转载自公众号: 美华史记
投稿|联系:info@chineseforsocialjustice.org
美州华人的发展平台:
书写历史,教育公众,捍卫法制,维护斯文
《两场陌生人的葬礼》
《家里来了蛇!》
美华史记已经出版青少年读本,
请点击“阅读原文”跳转亚马逊书籍链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