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退两难的美国大兵

陌上美国 2020-10-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闲风年间 Author 闲风年间

陌上美国

Telegram channel,欢迎订阅:

https://t.me/MoshangUS

Telegram加群(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t.me/joinchat/OY6TCk-W0yNMWNhNlGHsKA





进退两难:新冠病毒把整个世界卷入一个真正定义上的Catch-22黑色漩涡



01

N多年前,本人高校入学第一天,学校按惯例,组织新生观看与二战相关的美国原文电影Catch-22。记得当时跟所有同学一样,既没听懂,也没看懂。虽然来美后听过、读过该书,也常听老美同事在开会讨论棘手问题时,用到这句妙语,但一直不明白,当年学校为什么会放这部电影。

今年女儿也成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学校原定线下开课,但在开学前一周取消了在校复课计划。对于这些跃跃欲飞的孩子来说,实在是扫兴。而与此同时,北卡教堂山(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和诺特丹(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等大学,父母们兴高采烈送进学校的新生们,不到两星期,因疫情失控,即被遣送回家,也许更扫兴。

目前,世人面临太多类似情况:学校,面授还是网课;企业,停工还是开业;股市,买进还是卖出;边界,开放还是关闭;政府,保守还是激进;口罩,戴还是不戴;生命,黑还是蓝更可贵*...... 任何一个选择,与理想的”双赢”局面(win-win situation)相悖,都是荒谬的两难境地(no-win choices)。

感谢Catch-22的作者,约瑟夫·海勒 (Joseph Heller) 是这个时代,或是说任何一个时代,为数不多为英语语言“添砖加瓦”的作家。“Catch-22” 做为字典里的固定词条,早已成为这些“no-win choices”的代名词,用来形容种种连老谋深算之人也设计不出的局面,种种法律、政策、实践中的自相矛盾,致使人们无论怎么做都走不出困局。

新冠病毒,把整个世界卷入了一个真正定义上的Catch-22黑色漩涡。新冠期间,Catch-22一词在报章杂志上随处可见:

Catch-22一词,源自小说开篇不久的一段对白:因好大喜功的军官将领不顾士兵死活,不断增加出战飞行数量,厌战的主人公不负重荷,多次请求停飞遭拒后装疯卖傻,祈求军医证明其丧失正常思维能力而得以退役。军医说想停飞是因为怕死,怕死说明他神志清醒,神志清醒就得继续飞。相反,他那位丧失了理智玩命在飞的队友,倒有可能被停飞;但疯子若当真如此要求,军医说他定不会批准 —— 以军队的逻辑,任何想弃战而逃的士兵都没真疯("Anyone who wants to get out of combat duty isn't really crazy”)。

这就是所谓的Catch-22,医生在书中总结道。


02

Catch-22,是一本听了读了以后,再听再读多少遍也还有嚼头的好书。好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如果再能把那些深刻思考巧妙的融汇于书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那就一定是名著了。

乍看,Catch-22满是周星驰无厘头式的荒诞不经、喧嚣混乱;细品,从中却能看到美国社会的缩影,内中肮脏、腐败、堕落的现实,尤其是那些高踞显位的官僚形象。

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中)在Catch-22中扮演脾气暴虐的将军

书中没有格外突出的人物和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但每个人物、每个场景都有其特定含意,现举一位名为奈特利(Nately)的飞行中尉为例。

奈特利,十九岁,出身望族,敏感英俊,充满美式乐观。母亲曾提醒他说:“相对于至今还在出租房子的暴发户阿斯特家族(The Astor family)和靠拖船起家的范德比尔特家族(The Vanderbilt family),你要记住,自己是个奈特利,奈特利家的人从不用为钱而做任何事。” 

奈特利的父母将他送进空军,是相信在受训结束之前战争就会结束,这样,奈特利不仅不用上前线,还会结交一些绅士(空军在西方概念中,似乎比其它兵种优越 - 英国王子乃至于布什父子都加入过空军受训),日后也可自豪的宣称自己曾在战时入伍。人算不如天算,结果奈特利不仅上了前线,还天天与一群行似疯子或混混儿的人为伍。

跟随这些队友,奈特利在美军占领下的意大利,疯狂的爱上了一个对他毫无兴趣的妓女,整天幻想着与之组织家庭,并把她的小妹送进有名望的美国大学。书中的第二十二章,奈特利在妓院遭拒落寞之际,与一位自称107岁的猥琐老人闲聊片段, 现译于此:

Catch-22,描写奈特利(Nately)中尉的章节。

......

老人裹着一张偷来的美军毛毯,坐在一张发霉的扶手椅里,撒旦神灵坐于王位般逍遥自在。

“美国,” 老人得意的说,“会输掉这场战争,意大利终将胜利。”

“美国是整个地球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奈特利崇高且充满尊严的知会他。“美国的战斗力无人可及(second to none)。”

“的确,”老人愉悦的承认。“意大利,与之相反,是地球上最穷的国家,战斗力最差 (second to all),但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比你们国家做的好的原因。”

奈特利忍俊不禁,为老人的无理而脸红。“对不起我会笑话你,” 他继续以一种诚恳且居高临下的尊敬口吻说。“意大利不久前被德国人统治,现被美国占领。你不会把这叫‘做的好’吧。”

“这正是我的意思,”老人兴奋的宣称。“德国人跑路,我们还在;过几年你们离开,我们仍在。你看,意大利的确是个贫困弱小的国家,但这也是我们强大的原因:意大利士兵已不再有伤亡,而美国和德国士兵仍在流血,难道这不是‘做的好’吗。没错,我敢肯定,意大利会赢得这场战争,而且会在你们国家消亡很久之后依然存在。”

奈特利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从没听过如此亵渎美国的话,并奇怪特工人员为什么没把这个老叛徒关起来。“美国永远不会消亡!” 他激动的喊道。

“永远?”老人轻声问。

“嗯......"奈特利犹豫着。

老人得意大笑,面部表情更加愉悦,但语气依然亲和。“罗马灭亡了,希腊灭亡了,波斯灭亡了,西班牙灭亡了,所有伟大的国家都灭亡了,为什么你们国家不会?你觉得自己的国家到底能存在多久?永远?别忘了,地球两千五百万年后也会被太阳毁灭。”

奈特利不自在的嘟囔说:“永远,也许是太长的一个时间。“

......

这个肮脏、贪婪、恶魔般的老人让奈特利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虽然二人之间无任何相似之处。奈特利的父亲是位风度翩翩的白发绅士,此人是个粗俗的酒鬼;父亲清醒理智负责,此人荒诞无稽;父亲持重有涵养,此人野蛮无耻;父亲崇尚荣誉,什么都懂,此人无知无学;父亲有令人生畏的花白胡须,此人根毛全无;父亲,以及他周围所有人的父亲,都德高望重,此人却只能令人生厌。奈特利决定再次反击,不仅否认老人的无耻逻辑和讥讽,也野心勃勃的想抓住那个坐在一旁,冷淡且百无聊赖的妓女的注意力,赢得她的崇拜。

“的确,我不知道美国能存在多久,”他大胆发话。“如果整个世界都会灭亡,我们当然也不会永存,但我知道我们将常胜于世很久很久。”

“多久?”老人以蓄意嘲讽的口吻问。“不比青蛙命长吗?”

“至少比你我命长。”奈特利腼腆的驳斥道。

“噢,如此而已。想想我已老朽,你又这么莽撞,那应该没有多久。”

“你多大年纪?”奈特利问。他开始对这个诡异的老人产生些许兴趣。

“107岁。”奈特利的懊恼让老人再次开怀大笑。“看得出,你还是不相信我。”

“你说的我都不信。”奈特利言后,又不好意思的补充说:“我唯一相信的,是美国会在这场战争中取胜。”

“你们都太强调赢得一场战争,”龌龊的老人嘲笑道。“而真正的机关是如何输掉战争,知道哪场战争该输。意大利多少个世纪都在输,但现在依然过得好极了。法国赢后危机不断,德国输了却富足繁荣。仅以我们的近代史而言,意大利打赢埃塞俄比亚之后,便陷入困境,让胜利冲昏头脑,以致于发动了一场我们无法取胜的世界大战。如今我们又输了,一切却得以好转;假如我们确保被彻底打败的话,那意大利一定会后来居上。”

奈特利瞪大眼睛,毫不掩饰自己的疑惑。“我实在听不懂你的话,简直是疯人说梦。”

“但我活的再清醒不过。墨索里尼在位时,我是个法西斯主义者,他被驱除后,我成了反法西斯主义者。德国人来保护我们的时候,我疯狂的亲德,现在换成美国人帮助我们抗击德国,我又变的狂热亲美。愤怒的年轻人,我可以向你保证,”老人意识到奈特利投射过来的厌恶目光,“你和你的国家对意大利的忠诚度不会比我更高,只不过是维持在此时此刻而已。”

“但是,”奈特利难以置信的大喊。“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和无耻的投机分子。”

“我却活到了107岁。”老人欣然提醒道。

......

奈特利挥舞着拳头说:“为国家捐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真的吗?”老人问。“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一块土地,四周被虚无的边界所包围。英国人为英国而死,美国人为美国献身,德国人为德国捐躯,俄国人为俄国玩命。这场战争如今已卷入五六十个国家,应该不是所有国家都值得为之牺牲吧。”

“凡是值得为之而生的,”奈特利回答道,“都值得为其献身。”

“凡是值得为之牺牲的,”该遭天谴的老人接着说,“也一定值得为之而生。我说,你这么纯真,我真有点为你可惜。你多大?二十五?二十六?”

“十九,”奈特利回答。“到一月份满二十岁。”

“如果你能活到那天的话。”老人摇摇头,表情一时有点像位皱眉摇头表示不满的老妇人。“你要是不小心的话,就会送死。看得出,你是不会听劝小心的。为什么不理智一些,像我一样,也可以活到107岁。”

“因为我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奈特利得意自信的反驳道。“相信你一定听过这个说法。”

“那当然,”奸诈的老人笑着回味说。“但我想你是把它说反了。真正的说法应该是:宁可站着活,也不跪着死。”

“你肯定吗?”奈特利彻底的困惑了。“我的说法好像更合理。”

“哪里,应该是我的更合理。不信可以问问你那些朋友。”

......

“凡是值得为之而生的,都值得为其献身”。奈特利在后来的一次附加飞行中阵亡,终究没能活到二十岁。

这只是书中无数精彩章节中的一小段,它不仅彰显了作者的幽默犀利,此时读来,特别是与目前混乱局势下的媒体报道和时事分析相比,似乎是更合时宜且透彻,含义也尤其深远 。

Catch-22于1961年出版。60年间,仅在美国已发行上千万本。当在采访中被问及为什么没再写出与Catch-22分量相当的著作,约瑟夫·海勒依旧幽默:“有谁超越过自己吗?”


03

电影Catch-22海报:Art Garfunkel (左二)

影片Catch-22摄于1970年,导演是凭《毕业生》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迈克.尼寇斯(Mike Nichols),演员阵容相当强大,包括数位奥斯卡表演奖得主,就连伟大的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在戏中也扮演了一位脾气暴虐的将军。

电影中的奈特利,由二人组合乐队Simon & Garfunkel里的Art Garfunkel扮演。时于Simon & Garfunkel 组合后期,后者嫉妒前者的才华与独断,前者眼红后者的声音和因形象所得的各式电影角色,该部电影可说是乐队解散的直接导火索

2019年,影星乔治.克隆尼将Catch-22改编,拍摄制作成六集电视电影。由于原著中人物众多,且个个鲜活独特,每个角色在影片或电视剧中,都只能蜻蜓点水般难以深入刻画;而故事桥段也大都荒诞不经,意会多于言传,大师迈克.尼寇斯罩不住,乔治.克隆尼就更回天乏术。

回想当年开学之日即观看这部电影,此时倒有些悟出学校的远见和苦心:原来是在为学生们的今日做准备。

疫情过后回忆这段历史,除了人手一册哀怨的日记,希望有人也能从非传统的角度,审视回望,看政府的卑劣、官僚的腐败、百姓的愚昧……

* Black Lives Matter vs Blue (警察)Lives Matter。


【作者介绍】国际新闻本科,经济管理硕士。目前就职于一家英国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北美地区CFO。


微信公众号“闲风年间”。






前文导读
怀念美国小镇的中医针灸师2020夏 疫情阴霾中的阿拉斯加阳光行犹太人在美国如何面对困境和歧视参议员Tim Scott演讲:“我家从奴役苦工到国会议员,我相信美国现在和未来比从前更好!”艰辛的中美越洋飞行 今年太不容易美国因新冠去世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78岁流亡海外的"电报"及创始人杜洛夫最后的“乱世佳人”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Email:hiusnews@gmail.com

收藏网址:

https://matters.news/@moshangUS

Telegram加群(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t.me/joinchat/OY6TCk-W0yNMWNhNlGHsKA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