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国Telegram channel,欢迎订阅(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email登录YouTube,订阅):
https://bit.ly/3nDp9Q4
文|凝月
有个以社区为主题的App,我最近有时会在上面逛一逛。
上面的人,基本都是同一个社区,或者方圆范围不算太远的社区居民。大家在上面分享教育、安全等资讯,不同职业的邻居们可以发布自己能提供的帮助,以及一些居家日常、二手货物转让等等。
这两天,起因于一个人,分享在他家旁边树林拍到的一张睡觉的狐狸照片,大家在下面纷纷评论,兴致高昂。
这只在树下呼呼大睡的狐狸,收获了不少点赞。还有人建议,它会不会冷,想给它一条毯子。平时不怎么说起,一讨论起来,原来很多人的后院,几乎每天都有狐狸光顾。还有人因为自己家里养了狗,惹得狐狸不再来,略表遗憾。光评论还不够,一张狐狸照抛砖引玉,各路人士都开始纷纷晒出自己在附近拍到的动物照片。这家主人,听到后院门的声响,从二楼窗户拍下了这张在雪地里蹑手蹑脚的狐狸。看起来,确实漂亮。前两天的大雪,直到今天才慢慢消融掉了大部分。森林里的雪一覆盖,那些动物们不知道是不是更难觅食。一位网友分享了秋季的时候,出没在他家屋后树林的一只狐狸,眼睛滴溜圆。还有位老太太,拍到一群在树下休息的鹿群照片。开玩笑说,它们要在这里稍作休息,为下个星期的航班飞行做准备。我们现在没后院了,除了飞到阳台来觅食的鸟儿,近距离看到动物的机会少了些。前段时间,常见几只兔子,在阳台下干枯的叶子里翻腾寻找食物。叫来两小只观摩了一会儿,可惜没有长焦,普通相机根本拍不清。外面大马路边的草地上,松鼠、加拿大雁(也有人说叫鹅😂),倒是几乎天天见到。就是还没亲眼见到狐狸。
还有在商业区的上空成群盘旋的乌鸦,黑乎乎的一只接一只。它们总停留在红绿灯的杆子上,伺机飞下来,啄食一些餐馆门口可能掉落的食物。有人喜欢动物,碰到了,会主动撒些面包坚果之类。也有人不喜欢动物,后院来了"不速之客"们,就吆喝着挥挥手赶走。但,基本不会去伤害它们。动物们似乎早已习惯,这些两条腿行走的"动物",也不会有多大危险。大多数时候,大家互不攻击,相安无事。
大概上个月,一位华人邻居在微信上分享,提醒大家,附近出现了一只会攻击人的狐狸。好在个头比较小,最终还是被人吓跑。这种情况很少见,大家纷纷猜测,很有可能是患有狂犬病的狐狸。之后一天,又有人再次看到那只,看起来就有攻击性的狐狸,赶紧打电话到动物中心(Animal Center),很快有几个工作人员开车过来,把狐狸抓走带回去了。在纽约的时候,我们当时住的地方,后院也时常有动物光顾。那还是更靠近城区的地方,浣熊、臭鼬,也时不时就跑来觅食。我担心孩子小,离得太近了万一会受到攻击。不主动去喂食,保持适当距离,大家相互看看就好了,呵。也有几次,被这些小家伙们制造了些小麻烦。后院的垃圾桶,如果没盖紧盖子,总是被它们扒翻,垃圾撒落一地,被它们拖得到处都是。画风,差不多是下面这样的。大多数时候是半夜,会听到垃圾桶"砰咚"倒地的声音。而臭鼬,有好几次,会在大白天,大摇大摆地从院子里走来走去,从这家穿到那家。在纽约时还好,可能因为居住在城市中心,道路上基本不太可能看到动物被意外撞死的尸体。
到马里兰后,车辆减少,道路宽敞,车速都快起来,加上四处又密布野生的树林,好几次开车出门,在途中看到横尸路中央的鹿,或是兔子、松鼠之类。
基本都是在夜晚,横穿马路时,不慎被撞死。之后,很快会有专人把尸体处理掉。
所以很多路段,随处可见一些路标提示。
细细想之,这些山林草木之地,未在开发之前,定是动物多于人类的吧。
人和动物之间,不得已定会出现领土相争、环境相逐的事实。该如何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态平衡,深入到美国这些人文细节里,会让人看到,"和平共处",并非不无可能。
想起曾在博物馆,连续看了两遍的电影《Backyard》,喜爱至极。入住山林中的人家和汽车等工业化东西,让动物群体曾受到过惊吓,四散逃离。可人家里的后院,有意摆放的食物,又成为冬季里,动物们能轻松觅得食物的宝藏之地。天之下,地之上,无论同类还是非同类之间,有竞争,却亦有共存。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Email:hiusnews@gmail.com
Telegram加群(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t.me/joinchat/AAAAAE-W0yNiS6DIlGHsKA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