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裴钢院士母校UNC校友对他涉嫌学术作假事件的看法

UNC群 陌上美国 2021-03-17
陌上美国Telegram channel,欢迎订阅(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email登录YouTube,订阅):

https://bit.ly/2Xg3NNF





对于北大教授饶毅,即使在美国的华人,也很难不注意到与他有关的新闻。


不过不同于复旦张永振教授团队那样以科研学术成果被刷屏,往往都是涉及政治或者社会事件而被大众注意。(张永振是2020年《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年度十大人物:最早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全基因组序列,为目前救命的几款疫苗的研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上榜的中国科学家还有流行病学专家李兰娟。


最近,饶毅教授又一次引发海内外华人广泛关注,起因是揭发裴钢院士论文(paper)造假门。



论文之争

事件简单过程是,根据饶毅在举报信中的说法:“这是本人第一次向中国科学院举报该文涉嫌不端,也是本人第一次正式向任何机构举报该文涉嫌不端。”


饶毅的公开举报信指出,“裴钢作为通讯作者在1999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论文 Five transmembrane domains appear sufficient for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unctional five-transmembrane domain chemokine receptors. 【被简称为“凌-裴 (1999)”论文】显示CXCR4和CCR5两个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只需要五次跨膜,但这有悖于科学界认为GPCR是七重跨膜的共识,而学术界在论文发表21年来从未出现过能够重复这项发现的研究。”


举报信的末尾还写了这样一句话:“谬误不会因为裴钢一人在中国有权势就能变成真理。


这其实已经是饶毅第二次就该篇论文进行实名公开举报,这次的特点是具有“网红”式造势的劲头,在民间掀起了一股运动般的关注热情。笔者就是首先从一个跟科研行业距离有些远的熟人的朋友圈看到热传的一篇檄文。


当然,学术争论如果能用老少皆宜的语言传播清楚也是一种水平,但是既然涉及科学,相关专业人士的判断就很重要了。


由于我们小编中有人跟裴钢同为北卡大学教堂山校(UNC)的校友,在一个校友小群里,这个事件自然成为近日的热点,多位校友们参与了讨论。


首先,对于事件本身,笔者引用一位第三方(非UNC校友)的生命科学方向的李教授的话给大家参考:

“(事件核心的)裴钢1999年发表的那篇论文(paper)有问题,不过学术界对错误是有一定容忍度的,一篇paper有问题要看具体情况,学术界也不会因为一个paper出错而扑上去整人,因为那样就过了。只要一个实验室不是一直出错误paper,就不是大问题。两种属于性质完全不同的事件。”
李教授


其次,刚刚,《生命科学前沿》公众号,刊登了一篇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结构实验室工作的首席研究员(Head)张曙光博士及受质疑的三位一作者的文章,学术控们请直接点击链接去深入了解一下。反方驳斥:饶毅举报是毫无道理!(点击阅读)

来自文章:反方驳斥:饶毅举报是毫无道理!

简单总结一下这篇反驳文章的核心,张曙光博士所在课题组于2020年在权威的《细胞》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的数据以及其他研究组的工作,都直接支持了凌-裴 (1999)论文中的结论。


而且裴钢组被质疑论文至今有累积84次的被引用记录,一篇学术综述论文“G蛋白偶联受体的高度截短的剪接变体所起的作用J. Mol. Signal., 7, 13 (2012)”的作者Wise博士也曾特别讨论过这个发现,指出“有许多此类截短但具有功能正常的受体”。


总而言之就是说,裴钢组那篇文章的发现,被学术圈不同实验室重复见证过。


而UNC校友群里关于学术作假的讨论也各有角度。


刘学长发言:“我觉得那个实验是不是有问题是事情的关键。也许裴钢并没有作假,但那实验的结果的确不可靠。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可以撤回论文?比如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如果我做了一个实验,证明90度时水就可以沸腾,但过了二十多年重复不出来,那以后教科书上是说水的沸点是100度还是90度?”


同样是生物医学背景的周学长说:“对裴钢有关的这件事,我对各位转发的沒多看什么,只是谈点就可能论文做假的一般性看法: 


(1)论文学术做假。一般做假指控来源于多位同行科学家长期无法重复论文的结果,长期自论文后此领域再无重要进展,尤其对于重要的科学领域。


别人无法重复的可能性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或有意或无意在论文中沒有如实公布所有实验条件。这不一定被称为做假,但可能导致同行不容易重复结果,更不用提在此领域再进一步了。


但最容易引起同行怀疑的是原论文的实验室在该领域再无大进展。就各位转发来看, 这恰好是对裴钢实验室那篇论文引起同行怀疑的原因。


(2)导师人品与论文做假。如果一个实验室中多篇学术论文被证实做假,尤其不太大的实验室,一般可说明导师学术作风有问题。若只有一篇文章被指控或被证实,尤其对大实验室,这造成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我们做过Ph.D.的都知道,一位大导师手下可能有十几位或更多博士后,再加博士研究生,所有论文一般通讯作者都是大导师。但事实上真正写作及修改的通常是博士后或研究生本人。一旦某人在某项数据上做了点假,大导师不一定知道。


就裴钢的情况来看,可以想像他的实验室很大,人很多,只有一篇论文被指控,甭说已经被证明无假,就是发现有假,也不说明裴钢学术作风有问题。


在美国明显的例子是联邦卫生研究院院长(NIH director) Francis Collins。没有人会怀疑他学术作风不正,但记得多年前他实验室有篇论文被发现做假。( Nature的一篇关于该丑闻的报道:https://go.nature.com/39RzB1k)”



校友印象

学术问题争议不宜带入个人人品之类的争论,不过因为是校友群,自然也会有类似方面的信息激起众人的回忆。


杨学长说:“个人看法:文章暗示裴钢是有权势的人。好像裴钢有背景。但我想告诉你们,我知道的裴钢根本没有背景。我好奇,学术上不可以有不同意见?只有时间能证明不同意见的真假。在还不知道真相前就举报不同意见为假,未必是科学和民主的。”


刘学长发言:“饶毅和裴钢都是公众人物。在网上看到关于饶毅的信息远比裴钢多,对他的印象很好。但裴钢对于我们这个群来说,不仅仅是公众人物,更是多年前的同学和朋友。对于我来说,比别人还更多了一层亲密关系。


在那个特别的夏天,北卡的中国大陆学生会改选,我当选为会长,那时的形势险峻,没有几个人愿意出头,但裴钢义无反顾,愿意出来做副会长。他跟我一起在那段难忘的时间里组织各种活动,后来我们一些同学一起建立了一个多学科讨论会,裴钢也是主要成员之一。


我觉得裴钢这个人非常正直,有正义感,我对他的印象很好。后来他回国了,就没有来往了。”


黎同学评论:“非常同意刘同学对裴钢的印象!在北卡期间我和裴钢去参加过一个会议有几天长时共处。我要补充的印象是,裴钢的精力充沛,思维和做事都非常敏捷,对人对事都很有洞见,也勇于尝试和担当。


学术上的争论应该就事论事,对个人的喜爱或厌恶不应作为评判的标准。



笔者觉得,学术争论属于常见现象,而且从这个校友群的发言大家也可以看出来,即使都是一些毕业年头不等的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对于学术争论要下结论也不那么简单。很多研究由于非常专业、尖端以及领域涉及面宽窄的特点,导致隔行如隔山,就是专家也不一定能不犯错。打个比方,就像擅长做中餐的特级厨师,不等于马上做西餐高级定制蛋糕就能一步成功。


所以在听到一面之词先入为主之前,全民刷热点路线还是需要回归学术江湖的严谨讨论,兼听才能经得起推敲。


希望这场争论能最后让清者的名誉获得保证。



有兴趣的欢迎移步我们的电报频道和群跟进


https://t.me/MoshangUS

https://bit.ly/3iLddLe

(下载telegram 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频道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文章首发“陌上美国”微信公号和电报频道,版权由“陌上美国”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其他平台。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前文导读

北卡风情之一城一校

MIT陈院士的前车之鉴——美国人海外资产申报

饶毅教授的事给华人哪些启示?

华人领导和总督们:以“团结”为名,引领奴役之路

行走的脸谱

民主永远不会被社会性死亡,但有高潮低落轮回

俄罗斯的骄傲: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 皇宫的华丽转身

无冕之王

《王冠》第一季中的丘吉尔

爬乐用户数据大规模被窃后的思考

 陌上美国 客观快捷的时评,和美国生活资讯。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如何联系我们?

工作号微信ID: moshangUS

Email:hiusnews@gmail.com

Telegram加群(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t.me/joinchat/AAAAAE-W0yNiS6DIlGHsKA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