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的光谷,如何充当湖北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遗落钱塘客 荆楚连线 2023-12-21


日前,东湖高新区所属相关平台公司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光谷2021年度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其中,经济增速是2020年的数倍,税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工业投资额、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等重点经济指标位居武汉前列。

 

从经济增速,参考税收和工业投资与增加值及招商引资成绩看,东湖高新区整体发展在2021年度已呈明显进入快车道的趋势。


基于本趋势,可以推断东湖高新区在2022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应是具有高度相对确定性的大概率事件。

 

但同时,东湖高新区作为省政府派出交武汉市代管的正厅级机构肩负代表武汉与湖北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责任与先行先试等优势。


因此,在发展步入快车道之际如何不负重托,更好地履行责任并引领武汉乃至全省迈入更高层次,同样是光谷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整体势能已成

其实,GDP增速是经济建设整体结果的直接投射,需要与更立体的背景信息进行结合后,才能得出更全面完整的结论。


从光谷情况看,与2021年度高出2020年度数倍的经济增速相比,税收和工业等细分领域的良好增长更能更令人心生笃定。

 

具体的看,如果说土地出让收入的稳定增长无法剔除相关部门,对光谷动态与优势长达数年持续呈现形成的区域形象和品牌后构建出的投资预期驱动的话,

税收则是需要依托长期建设才能获得实实在在收益的领域,而工业投资与工业增加值更是体现企业信心和经营绩效的数据。

 

如果再参考大众感知,特别是“好事”的网友在城市留言板对光谷与相关区域领导,在2021年度相关动态差异对比并希望其能有更大突破的内容来看,东湖高新区招商引资成绩能位居武汉前列确实是值得玩味和令人探究的现象。

 

当然,我们相信东湖高新区招商引资成绩的取得,与相关部门及领导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而“好事”网友看法存在有失全面的可能。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或许是相关部门与相应领导过于低调的原因,东湖高新区在招商引资上的气势确实不如2018和2019年年度

 

在这种境况中,东湖高新区2021年招商引资成绩还能位居武汉前列,确实有点令人意外。


这或意味着,区域品牌与产业生态已对域外客商形成强势牵引效应,而以商引商等市场自动配置方式正在成为光谷持续增长的不竭优势与全新底蕴。

 

因此,基于整体经济增速与工业增加值等重点经济指标数据来看,光谷在2021年度的经济增长是卓有成效的。


如果,再把东湖高新区2021年度的相关数据与外界相关感知结合看的话,光谷内生性增长势能已成的结论无疑可以获得。

 

成就取得的因素

总体来看,东湖高湖内生性增长势能的形成显然是得益于省市的有力领导,通过历届班子接力奋斗的结果。


更具体细分的看,东湖高新区今天成就的取得同样是内外因长期综合的结果,而先天基础和政策扶持与干部用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首先,东湖高新区成立时区域内的科教资源,特别是邮科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的产业与人才资源直接奠定了光谷在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和布局的基础。


未来,随着东湖高新区产业类别的不断进阶,区内及周边丰富科教资源的价值将更显著。

辐射光谷区域的华科等高校,为东湖高新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其次,作为湖北省探索更高质量发展路径的“试验田”(亦被民间戏称是省里的”自留地“),东湖高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先行先试”的宝贵权力,在基建和财税及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支持。

 

至少,从当前区内规模型支柱性龙头企业状况看,除华为是基于空间及人才等方面考虑自动布局外,长江存储(依托于武汉新芯演化)和华星光电及天马微电子等相当部分是省领导直接谋划或牵线推进达成的,而上述项目落户与持续扩产直接奠定了光谷产业筋骨。

 

从最新情况看,因科学中心等资源分布而迁延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在2021年春节后便能启动并快速推进东湖科学城及配套设施动工,同样主要是源于省委主要领导的果断决策与定争止纷。

光谷科学岛规划效果图,图源“中国光谷”

光谷科学岛所在的东湖科学城规模范围100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全球光电信息科创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科创中心、全球碳中和工程科创中心、全球智造产业创新中心,已于2021年6月在省领导的见证中全面动工


某种程度上,光谷今天成就的取得与省际层面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直接呈强相关的关系。

 

最后,得益于上级赋予的“探路“使命与”先行先试“的相关优势和用人机制改革的直接推动,东湖高新区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同样是重要保障。


从我们的观察看,东湖高新区有相当规模干部特别是年轻中层干部,还是愿意在事业上有所贡献在专业上不断精进的。

 

虽然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东湖高新区整体干事创业状态与对应氛围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但难能可贵的是有相当数量的中层干部还是愿在职权范围内不断创新,而这其实是光谷持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改革攻坚任重

如今,肩负重任并沉淀三十余年之久的光谷,在进入内生性增长阶段之后理应从资源与路径等方面,对全市与全省发展承担更大责任。


如此,东湖高新区才能不负省市持续十余年的强有力支持,才能无愧于国家和省市赋予的相应使命。


因此,东湖高新区后续除要做好省委全域决策和相关布局外,还应在财税上对武汉及湖北省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而税收优惠和大型产业项目布局倾斜等政策扶持不应继续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构成,产业生态等软环境方面构建出全国领先的全新优势才是光谷应重点着力的。

网友在城市留言板所留文字,虽有个人情绪宣泄和不够客观等嫌疑,但同样说明民众对光谷是抱有期待的!


从实际情况看,东湖高新区应适时分类调整相关经济政策,降低政策性补贴(补贴不应成企业在意的营收源)的规模和范围并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尽可能的推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市场搏杀与管理变革不断壮大最终培育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本土性企业。

 

同时,东湖高新区要率先探索打造无门槛且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通过在发布时评价标准已清晰明确和申报全程无接触等组合方式,

尽可能的杜绝特定人员“暗箱“干预政策资源分配方式与流向的可能,打造清廉高效的区域生态底色。

 

当然,高新区当前推进的“人才积分制“政策实际上已呈现出,门槛低(自动配套资料,不需企业填太多)和申报前标准明确这个特质。


但目前,类似探索在光谷还没有大规模推行,政策申报公司(政策服务业态发达是政务环境的指向标)满天飞的情况依然存在。


总之,期待内生增长势能已成的东湖高新区,始终怀有勇攀高峰的决心、攻坚克难的信心、舍我其谁的用心、为民服务的诚心,

通过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不断营造干事创业和勇当标兵的氛围,以硬核实力与全方位提升打造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标标并对全市和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最终不负时代所托!


关联阅读:

融城光谷的鄂州进入“爆发”时代!

武汉新市委领导班子产生,原黄陂书记曾晟等3人新晋常委,东湖高新书记或将有调整!

市委书记亲自为企业负责人撑伞背后,宜昌冲刺5000亿经济总量的政经变局!

欢迎转发、点赞及点在看,入群及合作请按提示操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