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的房地产政策调整,确实已经不能再等了!

遗落钱塘客 荆楚连线 2023-12-21


种种迹象表明,基于稳定和重启发展动力源与赢得持续发展先机等需求的考虑,武汉房地产政策调整确实已经不能再等了!
 

房地产关乎者大

某种程度上,武汉的房地产市场受内外部压力叠加的影响已进入持续低迷状态,行业整体发展面临挑战。


从内部状况看,受资质和购买力还有信心等因素的影响,武汉房地产销售业绩走低态势日趋显著。


据悉,今年开年至今在部分楼盘主动降价的境况中,武汉房地产成交量依然同比降低超40%,可谓接近腰斩。

中国房地产报,关于今年前3个月武汉房地产成交量状况的相关描述,截图源于“中国房地产报”公众号


在这样的背景中,相关方面亟待出台强有力的房地产市场托底政策,通过资金等各类资源流入的有力支持以提振信心,并稳住不断滑落的态势。


需要声明的是,提出上述动议绝非个人利益驱使,更非为地产商等利益相关群体说话,而是根据当前实际基于对区域与国家发展负责的考虑。


毕竟,在其当前依然是直接拉动产业领域最广和力度最强劲的现实没有改变前,房地产市场状况与区域增长的动力源直接相关。


况且,在本地与下沉区域购买力不足和人口进入存量角逐阶段后,在房子与婚姻和家及子女教育等刚性需求强关联的特殊国情中房地产对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从外部看,周边及与之相若的郑州、长沙、南京、东莞等城市,当前都已不约而同的对房地产政策进行了调整,武汉若再不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必将在新的“抢人”和“抢钱”角逐中处于不利位置。


因而,无论是从增强增长动力源以稳定经济发展基本面着眼,还是从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优秀人才与资源以支撑区域持续发展考虑,武汉的房地产政策调整都已是不能再等了!


系统施治很重要

当然,每项政策调整与新举措出台都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必须要系统谋划并精准施治方可取得最大效果。


从实际情况看,武汉房地产政策调整首先必须围绕“房住不炒”国策,允许全国各地无房青年或家庭直接获得在汉购买1套商品房的资格,使之后续前来安家定居。

 

并且,武汉需要充分考虑部分年轻人高消费习惯与毕业初收入有限的矛盾形成的可能后果,对技术类及创业者等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且无房的人员,

在采取必要风控措施的基础上缩短征信考查时长或实施综合地征信评价,为之在汉购房与落户及定居提供相应便利。


同时,武汉要支持本地常住人员和家庭,基于改善性需求购置第2套乃至第3套住房,以保障人民群众对追求美好生活向往。


其次,武汉要从全局高度出发采用税费和利率等工具,对多子女家庭在购房时提供有力度的优惠与补贴等措施,使“多子(女)多福”的理念重新回归,以尽可能缓和人口规模收缩的节奏。


再者,武汉要根据国家住建部的部署与本地实际,把地产政策调整与城建资源投向相结合,通过限制中心城区开发和新建项目高度及容积率等举措,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江汉区等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已超过住建部规定标准,而武汉高楼特别是住宅层高情况超越了不少国际化大都市的状况,更是被业界与购房者侧目的问题


其中,武汉要在统筹好各部门力量,把优质公立基础教育与医疗资源重点配置在人口密度不高的副城区域,实现房地产调整与区域协同的完美结合。


最后,武汉要从防风险与营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良好口碑出发,在实施房地产调整时要重点推进”防烂尾,保交付,提质量“的专项整治,以增强各界对这个城市的信心。


当然,对在房地产交易中出现的各种规避政策举动,如提供空壳创业公司证明 、假离婚以获得直接购房资格等,武汉在后续执法中必须要保持高压态势。

担当作为促发展

应该说,当前无论是更高层面还是产业界对出台支持地产良性发展的举措已达成共识,武汉进行相应调整不存在任何外部障碍与风险。


虽然,有行业媒体透露武汉的房地产调整政策,早在3月份始便已启动相关的拟制等工作,有望在近期走完所有程序并公布。


但在市场已十分渴求的现状前,在兄弟城市已接连出台调整政策的境况中,无论武汉在政策制定上进行了多么周密的准备,没有及时推出相关拟制成果同样是事实。


而且,按常规在运作系统顺畅的状态中,对有全局思维和熟悉业务的部门与人员来说,具体领域政策调整虽所涉者众波及者广,可从拟制至出台1个月时间基本上还是够的。


当然,我们理解相关部门的审慎,更对相关方面谋定后动的风格深表肯定,但在更高层面有部署和现实有需要与兄弟城市接连行动面前,我们担心外界把之误会成不作为。

有地产新媒体人称,某环沪顶流城市的房地产调整政策将在5月9日实行,是否如此唯待数日后见分晓

况且,在地产量价齐跌造成的影响面前,与兄弟城市接连果断调整政策的效应中,无论是从保增长还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武汉房地产政策调整确实已经不能再等了!


需要提醒的是,当前形势可谓十分复杂且不乏严峻,而在经济增长进入深度调整与人口收缩的大背景中,眼下的选择与具体举措或将在未来成为历史的分野。


因而,我们期待相关方面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对城市和区域发展负责的责任心与进取意识,通过深入调研推出有力度的精准举措以保增长促发展。


这,不仅是中央相关部委提出的明确要求,还是历史和城市赋予对应人员与群体的责任,更是每个人在各自位置上必须书写的时代答卷!


关联阅读:

面对产业链安全风险,武汉如何应对和布局?

在湖北全域协同发展的布局中,武汉如何更好发挥“四大副城”功效?

湖北实现突破性发展,除了主要领导的强力推动,更需各界的担当作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