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合肥的强势出击,武汉如何保住中部王座?

荆楚连线 2023-12-21


今年以来,合肥做出的“肯定让你们(卡车司机)吃饱”、“开通绿色通道安排急救车闭环转运产妇”、“诚邀产业链合伙人”等暖人心显担当善作为的举动,引发国人广泛关注。

 

基于上述举动,还有这十余年间在产业等方面不断跃升态势,“合肥极有可能赶越武汉”的认知开始从部分人的观察,大有演变成为业内乃至更大范围共识的趋势。

合肥极有可能赶超武汉,在业界已有开始形成共识之势,这是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虽然,这种认知或观点仅是部分人不乏基于呈现形成的印象而不见得能成为事实,但合肥强势出击且对武汉形成冲击的状况已是确定无疑。

 

在这样的境况中,特别是人口红利消失和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等因素叠加的背景中,如何正确看待合肥强势出击态势及与之的关系,无疑是武汉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重大课题。

 

对决或将发生

客观的说,合肥这十余年的发展虽气势如虹锐不可挡,但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产业布局抑或科教文卫等资源积累,都尚与武汉存有差距。

 

可是,若把双方状况置于新中国成立至今70余年,特别是自2008年合肥押注京东方后蜕变历程中的话,武汉的优势或许已不显著且并不牢靠。


据记载,合肥在成为安徽省会的1952年时仅是个尚无产业基础的八十八线小镇,与上世纪20年代已与上海比肩且有“大汉口”之誉的武汉可谓有天壤之别。

 

之后,历经数十年励精图治和不断积累,合肥于2005年左右在家电领域初步形成了全国性产业积累与影响,基本具备了成为大城市的产业基础与要素功能,但依然与武汉相距遥远。

 

再之后,随着2008年押注京东方完成“原始积累”及随之发生的系列蜕变,合肥实现了从产业积累与干部特质及城市精神的全方位突破,成功跻身与武汉共竞风流的行列。

今天,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自许的合肥,俨然已有几分中心城市的气象;图源网络


某种程度上,合肥已基本摆脱对包括干吏主政在内的特定驱动要素依赖,而“想干事,勤进取,善作为,敢担当”的理念与氛围已成为公职人员的普遍共识与自觉。

 

因而,在今年这样颇具考验的年份中合肥能接连适时做出,包括“诚邀产业链合伙人”在内的系列暖人心显担当善作为的举动,并广被外界所知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这种良好效果的达成,既依托于相关部门在具体事务上诚心实意的付出,更有包括宣传部门和媒体的紧密配合与巧妙作为,而背后的支撑与驱动则是当地良好的相关氛围。

 

相反,得益于历史积累与国家布局等先天优势形成的红利,武汉这数十年的发展态势总体还是非常平稳且不乏后劲,可同样总让人觉得危机意识不够并缺少锐气和干劲。

 

于是,在双方已同属相同梯队且总体实力呈不断接近态势,而暂时弱势方已在决定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上已有大成之际,彼此间对决乃至易势的可能或正在形成。

 
武汉的应对之道

当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与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叠加,中国发展已从新常态进入存量角逐阶段,而人才乃至人口与优质的产业资源对于任何城市都将是异常宝贵的财富。

 

从这个意义上讲,合肥今年以来做出的系列暖人心显担当善作为的举动,不乏是因应特定状况和瞄准特定城市实施的有针对性举措,其意无非借机“抢人”和“抢钱”。

 

基于当前发展阶段,还有与合肥间的对决正在开启的态势,对于特定城市令人伤痛表现形成的相关效应,武汉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绝不能无动于衷以致坐失良机。

 

况且,无论是产业基础和区位交通优势与科教资源,还是上述诸多方面汇合后形成的总体状态,武汉都是全国少有无突出短板且综合实力罕有匹敌的城市,在“抢人”等方面优势显著。

坐拥天元位置,产业和科教等要素齐备的武汉,综合性优势全国罕见!


并且,经历特殊事件痛定思痛之后武汉的相关方面,对城市和人民已有敬畏之心并做了不少实事,认识及意识上与2019年及之前相比已是脱胎换骨。

 

而且,武汉和上海产业体系高度重合且多涉产业源头,而花湖机场启用奠定了外贸和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人才的用武之地,积极因应相关变化进行“备份”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

 

所以,无论是因应特定城市相关表现效应机遇的“应急”,还是着眼于区域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谋远与担责”考虑,武汉都必须要以高度的使命感果断作为。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因应作为绝非幸灾乐祸,而繁荣昌盛的上海和香港对国家的意义更是巨大,但在令人失望和悲伤表现已形成的相关效应面前,武汉若不积极应对则“有违天道”。

 

故,武汉的决策者及各部门负责人首先要对形势有清醒认识,果断瞄准特定城市相关表现效应形成的机遇紧急行动,围绕着“抢人”“抢钱”系统发力并持续优化推进。

 

其次,武汉宣传系统要始终铭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以更大魄力与更开放的眼界与胸怀,通过务实有效的举措在“抢人”“抢钱”上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其实,武汉的宣传系统在2020年之后开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围绕着构建良好城市氛围与气质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总体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不知是否是错觉,总感觉今年宣传部门似乎有点放不开,对应举动感觉多集中在通过视频展示武汉美景的搞氛围组上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干货并不多。


当然,展示美景等氛围组动作不能说错,但武汉美景美食美女等印记恐怕早已名声在外,继续在这方面着力我们担心会形成“长城很伟大,但我们都是修长城的人啊”的效果。

武汉可谓物华天宝之地,而图中的梁子湖不仅环境优美,更有丰富的鱼、虾、蟹等水产资源


再次,武汉要强力推动招商引资与科技攻坚及对应服务,通过强大完善的产业链和充满活力的创新链融合,最终形成各类人员“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良性生态。

 

最后,武汉要以更开放的胸怀与有效的机制,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与思想讨论等举措,建立有利于各种观点充分表达与高效流通与积极互动的“赛马”模式,最终实现“近悦远来”。

 
角逐间的效应

从全局来看,武汉是先天综合优势全国罕有的城市,合肥是值得全国所有城市敬重的追梦人,双方间的角逐对国家整体发展和普通民众福祉都有积极意义。


同时,在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后与区域分化加速的背景,每个城市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都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否则必将被更努力的同类城市逆袭乃至超越。


显然,作为先天优势全国罕见并雄居中部王座百余年的全国性中心城市,在合肥和郑州各自成为彼此省域的主引擎后,若再使之成为与武汉比肩甚至超越则极其令人难堪。


这种担忧,在合肥通过抓住相关机遇实现全面飞跃后,在北上深厦等城市高企的定居成本与特定城市令人失望表现面前,还有安徽与上海等地联系密切的特殊关联中不是没有可能。

有网友认为安徽与上海联系紧密,若本次的特殊事件合肥运用得当,真有可能使之借机腾飞

应该说,武汉的志向素来颇为远大,对北上深等城市始终有孺慕之心并曾积极对标深圳,但从已有情况看或许老老实实的把合肥研究透,进而在担当作为上更多突破可能会更好。

充满活力的深圳是令人向往的城市,但其在发展中是受益于香港颇丰;图源网络


根据现有境况与合肥举动看,武汉要抓住当前特定城市相关表现效应后的机遇,持续围绕“抢人”和“抢钱”的各项要求积极担当果断作为,既要谋定后动更要善谋勤动!

 

其中,武汉在采取行动时要瞄准区域持续发展的需求,重点要围绕各类人员和不同市场主体的各项诉求,诚心实意踏踏实实地做好改革攻坚和各项服务。

 

与之相应,在踏实干事的基础上武汉更要高度重视传播的价值,根据不同场景与需要积极配置不同类型的相关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媒体力量“四两拔千斤”的效应,实干和巧干结合。

 

特别是,在区域品牌势能不具有张力的当前,面对当前特定城市相关表现形成的“应急”机遇,武汉更要充分依托各类媒体先把声势搞起来,以尽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唯有如此,武汉才有可能在合肥的强势出击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人才与产业主体的关注和青睐,通过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巩固中部王座,进而更好地担负国家使命!


关联阅读:

武汉的 “秘密”正在这场“袭击”中被看见!

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须尽快在关键领域攻坚上取得突破!

参选地区领导人的郭台铭与他的富士康,为什么没在武汉安上腾飞的翅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