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参加音乐野营,却让我重新认识了美国白人文化 | Power2Learn
文 | 旦丹
住在加州久了,每天打交道的,很多是亚裔、拉美裔,美国白人占一些比例,但是不算主流。在以前的高科技公司,我们部门印度同事占70%。参加圣诞节晚会,主题是“宝莱坞”,不是“好莱坞”。住在学区房的小区里,孩子们的高中,一半是亚裔。现在新生入加州大学,拉美裔、亚裔已经超过了白人。
这次放春假,我带儿子乐乐参加了一个“美国乡村音乐的野营”。
这是一个为期五天的野营,为各种年龄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音乐和交流的机会。费用,差不多每人100 美金一天: 包吃包住,包音乐课。由职业乐手来授课,包括:小提琴、吉他、贝斯、大提琴。营员们临时组成乐队,完成一场音乐会。
在美国,像这样的野营,其实不少。以各种活动为主, 小孩、大人都能参加,往往成为家庭休闲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华人或者亚裔家庭很少参加。因为亚裔家庭主要送孩子去夏令营,尤其是对于升学有帮助的学术夏令营。像这样全家参加的,以休闲为主且为期一周的活动,很少看到华人的身影。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踏入营地时好像回到了以白人为主的美国社会。在100多号人里,我是唯一一个第一代移民,是唯一说英文带口音的。我从学校里面毕业以后,好久没有跟那么多美国白人住在一起了。这五天给我一个机会去了解和思考美国白人的基本文化和教育理念。
1.美国宗教:从一个基督教为主的国家,走向多元的宗教信仰。
野营的地点离圣地亚哥开车一个半小时的深山老林里面,周围不时听到野狼的嚎叫。这个野营占地好大,里面有不少木头房子。房子里面有简单的卫生室设备,每个卧室里面六张床。这个野营设施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由基督教的一个分支(Methodist)建立的。当时用于教徒的聚会。也因此,营地有一个很小的教堂,每天可以去做礼拜。美国这样的活动设施很多,最流行的是YMCA, 也是基督建立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随着新移民的加入,美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带有宗教的活动场所,很多已经对非基督教形式的活动开放了。以我参加的这次野营为例,组织人是犹太人,这两天有犹太人的节日,我们晚餐有专门犹太人吃的面包。
许多中国人,谈起基督徒似乎就只联想到教堂。事实上,基督教对美国人的生活影响远远超过教堂,比如野营的活动设施,还有很多私立学校也是基督徒建立的。美国作为一个政教分开的国家,不允许公立学校在学校里宣传单一的宗教。
于是,很多教徒为了让孩子接受宗教教育和他们信仰的价值观,就送孩子们去私立学校,或者在家教孩子 (home schooling)。这次参加野营的孩子有十几个,除了我家孩子以外,其他孩子都是在家接受教育的。我们碰到一家三代人,爷爷开了一个网上私立学校,专门招收home schooling 的孩子,并提供基督教方面的课程。他们有600 多个学生。
当然很多当代的教会学校,把宗教教育作为基础课, 并不不强迫学生信教。
2.美国教育:以兴趣、合作为主。
再说说音乐教育。在加州很多亚裔家庭让孩子学习音乐。比如,我孩子乐乐的小提琴老师,现有的学生80%是亚裔。但是每次参加音乐野营,我发现上课的音乐老师都是白人,这次是100% 是白人。两年前我参加了另外一个野营,50多位音乐老师,只有一位是亚裔。
亚裔家庭特别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但并不鼓励孩子把音乐作为职业。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么以音乐为职业是什么体验呢? 第一天晚餐,我和乐乐恰好和许多音乐老师坐一桌。他们大部分30岁左右,从小开始拉琴。这些老师是专业音乐人,参加乐队,到处巡回演出。很多老师会拉多种乐器。谈起音乐来,他们眉飞色舞。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似乎比金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多多了。
在说到学生,这次参与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最小的6 岁,最大的82 岁。美国人都是直呼其名,不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伯大妈”。所以年纪大的,和孩子们上课,不会总是被人提醒他们是长辈,高龄。
小学生和老学生在一起和睦相处。大家平等,没有什么等级概念。不过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大人喜欢提问,小孩比较害羞。如果老师没有经验,他们很容易关注大人的问题,而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对老师来说,这样的授课方式是有挑战的。
好在美国老师上课,不太强调,某某人拉得好,某某人拉得不好。虽然乐乐对乡村音乐一窍不通,他在这里跟一帮高手学习,没有压力,也没有自卑的感觉。他的几个老师都在他们的音乐里面得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奖 (Fiddle competition )。
上完课,有些学生自组乐队练习 (JAM), 有时他们练到三更半夜,非常随意,而不是为了比赛和名次。
学生不仅有大把时间自组乐队练习,5 天里面有3天是音乐表演, 他们对当地老百姓开放,气氛非常热闹。不管你水平怎么样,总是有表演的机会。
乐乐对快节奏的乡村音乐不熟悉,他学的是古典音乐。他在这里认识一位小朋友,会弹吉他,给乐乐做伴奏,两人即兴表扬了一首巴赫。特别受欢迎。
3.美国人的教育重视兴趣:美国人很会说,但是不谈钱、房子和政治。
这次野营,我们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三餐食堂定点开放,8 个人一桌。每桌都有自愿者,分发、收拾餐具。我们这一桌吃饭,每次都是乐乐在帮忙打理。孩子们跑出来,特别是跟一帮成人在一起,他们表现会更成熟一些。
跟美国人一起吃饭聊天,和跟中国人聊天的场景完全不一样。虽然都是陌生人,美国人不喜欢沉默。大家坐在一起,互相不认识,一定会打招呼,然后开始东南西北得聊天。
我们中国人喜欢讨论的几个话题:钱、房子和政治,但美国人很少涉及。我如果在外面旅游,碰到大陆的同胞,他们知道我住在圣地亚哥,总是会问起圣地亚哥的房价。跟美国人聊天,一般是谈一些具体的活动和兴趣话题。很少人会问你的职业、年龄等个人的问题。 没有人会因为谈话的内容而判断一个人的经济能力和经济阶层。
这次是音乐野营,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音乐。即使谈的是音乐,他们也不太讲个人的事情,比如练了多少年的琴。而更多的是对一次音乐会的感受,对某位音乐达人的评论,或者对一个乐队的追随。
跟美国人聊天,想要插话,是挺难的。他们讲得很多,如果我要插话,必须很小心。我要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否则很容易打断别人的谈话,显得非常没有礼貌。
打断别人的谈话在美国文化中是大忌。这个对我们非英语母语的移民是有一定挑战的,除非你什么都不说,如果你想加入他们的谈话,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 你必须对这个话题有了解。我们对美国人谈的音乐和体育话题,懂得相对少一些,所以加入他们的讨论,从内容上来是有困难的。2. 你必须把握他们什么时候停顿。恰当的时机说话,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有困难,因为他们有时停顿,话其实没有说完,这时候进去,感觉打断了别人的谈话,需要道歉,有点尴尬。当然你如果要加入他们的讨论,必须非常认真得倾听他们的对话,即使你对这个话题没有任何兴趣。所以跟美国人聊天,你必须要有耐心。
这次野营,让我想起来在康奈尔大学念书的时候,跟宿舍里面的同学,每天吃饭聊天的情景。那时候我们也是定点开饭,每天七、八位同学围成一桌吃晚饭,总共五、六桌。那时候练习的倾听能力和沟通方式,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是很有帮助的。
4.美国人对残疾人的爱心。
残疾人在美国也是有挑战的。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待遇,要比在中国好多了。这次我们的室友是残疾人,女生27岁,有唐氏综合征,她的继母陪她来的。她自己的母亲在她21岁的时候去世了,她之后的生活起居,都是继母照顾的。他们是从芝加哥飞过来。女生拉一点点小提琴。她整体的智力水平比一般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要高一些。
她的继母告诉我们,她参加的活动大部分都是和其他智力有问题的孩子在一起,对她的自信心很有打击。这次他们参加了一个正常人参加的活动,音乐课本身对他们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女生有机会跟正常人沟通。
我们住在一起,乐乐有一次问女生,在哪里上小提琴课,女生听懂了,非常高兴。她说话,乐乐听不懂,但是她还是尽量跟他沟通了,继母当翻译。继母事后告诉我,乐乐不把她当残疾人,女生非常高兴。
女生虽然小提琴是非常初级的水平,但在最后结束的时候, 她还是上台表演了。
她不仅有唐氏综合症,而且盆骨有严重问题,走路很困难。她的继母每天带她去游泳,女生居然是当地残疾人奥运会选拔赛的游泳亚军。这和她继母对她日夜的监护是分不开的。
我们一起吃饭,女生会摸着继母的头发,说“妈妈,我爱你”。我当时非常感动,眼泪都下来了。
我曾经跟同胞讨论过“领养孩子”的问题,因为我们家有5位孩子是领养的。但是大部分同胞很难接受不是亲生的孩子,更不用说是一位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残疾女孩。我们一起住了5 天,这5天,感觉是跟一位天使在一起。
美国总的来说,对残疾人是有生活补贴的,所以对有残疾孩子的家庭,经济压力有的,但没有像在中国那么大。而且很多学校设有特殊教育的项目,一路照顾残疾人。
5.美国社会的隐性歧视。
上面几点,都是我这次在野营观察到美国社会的正能量。当然,作为第一代移民,作为这里的少数民族,我也感到了美国社会的隐性歧视。有一次,跟一位老人聊天,她问我,怎么会从中国到美国念书的,学费是怎么负担的? 他们住在加州,但是在加州中部的农业小镇。她这种问法,马上让我感到了一点不舒服,好像我不应该拿了美国学校的奖学金。
那天晚上,乐乐偷偷跟我说,他们肯定是挺川的,因为她的女婿在某个谈话里流露出,他们家有枪。跟美国人不谈政治,但是我估计这位老人,还有不少支持特朗普的美国人一样,对我们这样的移民是有相似的看法的。他们觉得移民占了美国人的学校,占了美国人的工作。
这样的隐性歧视,不是都来自小地方,红州。我在加州住了很久。虽然加州的拉美裔和亚裔已经很多了,当你和某些白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有被冷落和认为你不属于这个国家的感觉。
当然大部分我认识的美国白人,尤其是经常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人,会比较开放。从我们的谈话里面,你能感觉到,哪些美国人是真正友好的,哪些人很勉强的。
在美国的大部分华人移民,虽然经济上比较独立、工作生活没有问题,但是在生活中跟白人接触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念书的时候,我们往往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面。在公司里面,跟中国同事话会多一些。周末和其他中国朋友聚在一起活动或者打牌。度假也是和其他中国家庭一起出去。回头看看,虽然我们很多人生活在美国多少年了, 基本都是泡在中国圈子里的。微信的出现,让我们亚裔每天沟通更加紧密,虽然生活在美国,除了上班,但是大部分时间是泡在微信里面,在各种群里面和同胞聊天。
很多中国人在考虑夏令营的时候,为了锻炼孩子的英语或者开拓孩子的国际视野,希望能够选择华人学生较少的活动。但是,当你以华人家庭的价值观和标准来选择夏令营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和其他族裔的人擦肩而过了。
如果想了解不同的文化,那么不妨试试这样的野营。不是为了升学,不是为了申请,只是为了享受夏日的清风和音乐。
http://www.familyfiddlecamp.com/
这个音乐营一年一次,都在四月份,位于圣地亚哥东部的一个深山老林里面。除了音乐课,还有一些活动: 射击、爬塔、爬上,里面有一个野狼保护所,每天可以听到野狼的嚎叫。大部分参加这个野营的都是成人音乐爱好者,老师比例是 1:5(大约)。老师和学生都从全国各地过来。我们这次小孩的学生(6岁到15岁)大概有十几个,他们晚上经常在一起玩台球和乒乓球。
这个场所的手机信号非常不好,Wifi只有食堂里有。所以陪孩子来的家长,最好自己也学习乐器,或者像我一样整天呆在有Wifi 的食堂里面上网和写作。
扫码关注Power2Learn
(如果您想加入“Power2Learn国际教育群”,请添加小助手,微信号:power2learn 。)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