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经验谈14 | 我们都想做对这个世界有帮助的事情:佳妮

点击上方 RAC设计课堂 关注我们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



佳妮 


武汉工程大学 建筑学本科

GPA 81/100   IELTS 6.5


米兰理工大学POLIMI   ARCHITECTURE



大家好,我是佳妮。我还很年轻,也还很肤浅。所幸这一年遇见了很多人,长了不少见识,如果要我说些什么,以下这些可能就是我能拿出来最好的东西了。


今天想聊聊我对建筑学的阶段性认知。


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听到过很多种说法。


库伯联盟的杨老师在她的公开课上提出,建筑的本质是审美。构造有结构师做,图纸有绘图员画,那么建筑师就要对传统审美产生冲击。这是建筑师不能被其他任何职业取代的立足之本。


而审美的本质又是话语权,所谓的客观往往就是多数人的主观,古今的评论家、艺术家都在不断发声,寻求认可,建筑师也是如此。


杨老师还说,在经济适用(efficient)和风格独创(dignified)中选择,建筑师永远要高贵。


最初我很不认同这种说法。虽然我羡慕库伯联盟充满信仰的学术氛围,但还是无礼地想到了小波先生的调侃——中国的学者素来有卖大力丸的传统,喜欢作妙语以动天听。这就造成了一种气氛,除了大力丸式的学问,旁的都不是学问。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有时也想作几句惊人之语,但又痛感缺少想象力。(此前做方案提取概念的时候,我常常就有这种痛感)


当然,这种无礼来自于我浅薄的见识。还由于当时的我认为,作为建筑师,应该脚踏实地做设计,什么东西能让使用者舒适,我们就要去做这样的东西。建筑还是要实际一点,柯布本着纯粹主义美学造的萨伏伊别墅,建出来可能会漏水。


后来我又碰到了梁钊老师。


钊哥跟我聊到了上海外滩。六十年代的时候那是资本的狂欢之地,十里洋场,万国建筑。

图片来源 www.nipic.com


而我们今天的外滩是这样的——一样的繁华,最外侧靠江的一边做成了人行道。我一开始来上海,就很喜欢这条江堤,晚上要是有空就会遛去散步。


图片来源 www.nipic.com


钊哥这样说道:很多东西大家现在觉得理所应当,其实它不是理所应当的


曾经的外滩是银行、饭店和富人的豪华别墅,直到有一天,某个有识之士提出,这片地很好,应该给大家上去走,后来才有了今天的外滩。事实证明,大家也很愿意上去走。


所以,我们是需要人来提问的。


即使不能马上实现,甚至看起来胆大妄为。


密斯说,“当我们徘徊于古老传统时,我们将永远不能超出那古老的框子。”


也正因为有人不停地蹦跶,踩着现有的框子爱德华兹三级跳,人类有了帕特农神庙,有了巴黎圣母院,有了佛罗伦萨的穹顶;然后有了水晶宫,有了埃菲尔铁塔,有了包豪斯校舍...直至走到今天。


因此当我们提到那些“伟大的建筑”,“伟大”往往意味着开端。


当然,伟大也不止意味着开端。


在建筑这门学科下,我们能够探寻的维度还有很多。


举一个小例子。屈米在《红不只是一种颜色》序言中写道,建筑就本质而言是概念和思想的实体化。建筑既能反应思想,也能反过来影响思想,同时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龙霈老师讲过伊东丰雄的White U (中野本町之家)

图片来源 www.ettoday.net

图片来源 www.ettoday.net


这是伊东为他丧偶的姐姐设计的居所。没有对外开窗,整个建筑呈现一种隐没的姿态,房间内部的流线却非常简单,意图增加母亲和女儿的接触。


龙老师举这个例子是告诉我什么叫明确的议题(argument),我看到以后觉得,这也是一个空间对使用者产生某种价值或者行为上引导的例子。


我的作品集中有一个屠宰场的项目,来源于多多推荐的一部电影《自闭历程》


大家有去过养牛场的可能会知道,牛道是弯曲的,像这个样子

图片来源 www.cps.gov.on.ca

原因就来源自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坦普 • 葛兰汀(Temple Grandin)

她从小自闭却能和动物和平相处,在多次观察中她发现,牛喜欢顺着弯曲的道路行走,这使他们安静而温驯。后来她得到了屠宰场的设计机会,设计出了这样的牛道,使牛群能自发地前行。再后来,全世界的养牛场都学习了这种模式。


电影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促使我做了这个项目


Nature is cruel but we don't have to be.

I touched the first cow that was being stunned.

In a few seconds it was going to be just another piece of beef,

but in that moment it was still an individual.

It was calm and then it was gone.


大自然已经足够残酷,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如此。

当我第一次触摸到牛的时候,我伸出手,感到震动。

这个生命将在几分钟之后变成牛肉。

可是在那个时刻,它还是一个独立有尊严的生命。

死去的时候,它依旧平静。


这是我希望营造出的氛围

from Jiani

from Jiani

from Jiani

from Jiani

方案本身还不成熟,只是尝试用非多米诺体系的结构和空间,达成某种行为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安抚。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希望能够继续对思维、知觉和社交空间作多维度的探究。



说起来是一篇经验谈,也没有讲什么具体的东西,我感到十分惭愧。最近看到艾森曼的访谈录,更觉得自己还没有入门。访谈录里有关“线”与“色”的内容给我的印象最深,原话是这样的:


“我认为区分“线”与“色”依旧对今天很有意义。线基本上代表了一种抽象;色则会更多地涉及情感,跟人的情绪有关,是物质性的。所以你看,色总是被填到两条线直接。这种东西时至今日依旧存在。有的建筑师是抽象建筑师,有点建筑师则喜欢玩材料。对我来说,材料既不重要,也没什么意义,我对它没太多兴趣。像斯卡帕和卒姆托会觉得材料好玩,像小孩玩泥沙似的。我的意思是,“线”与“色”的区分从文艺复兴开始到今天是一直存在的。”

摘自《专访彼得艾森曼》by 江嘉玮 | 光明城


看了之后我隐约觉得,艾森曼找到的研究方向似乎更逼近建筑的本质。然而什么是本质,似乎也很难定义。作为学生,我当然希望自己各方面都能多学一点,不过就长远的发展来讲,我看到过的建筑师们所关注的理论方向也都很有意思。


MurMurLab的李智和夏慕蓉老师今年带过一个专题,“走向自然叙事的空间”,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研究方向。李智老师在访谈中指出,空间叙事与自然发生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形态上的层面以及空间架构的层面。空间架构的层面更为本质。

我们走在路上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建筑做的特别象形,尤其是提到东方意趣,常常就增加一些雕梁画栋,仿佛给大楼加个歇山顶就变成了中国风。李智老师和夏慕容老师能够讨论人置身其中的体验,而非视觉形态,公众的审美一定是受益者,要是以后我再做东方意趣,可能就不至于做成东方幽默。


不过类似的事情我也做过,说起来可以当黑历史,还写进了我的个人陈述。

那是我想传达的一个观点。曾经一段时间,老年人跳广场舞占领篮球场的事件很火,总是出现在各路媒体的首页上,还有诸如“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之类的话传播甚广,恨不得把两个年龄段对立起来。


当时我总在想,家里的爹爹婆婆有时候就是节约惯了,就算愿意花钱,也没有那么多合适的集体活动给他们参加。大多数人都是会渴望集体归属感的。相比之下,广场舞可能就是最经济健康的选择了。


然后我就开始犯病了,看到什么方案改造都想改成社区活动中心,还洋洋得意地出过一张奇丑无比的老年迪斯科大平台。

from Jiani

我的这种想法应该没什么大错,只是着实幼稚了些。可惜直到看到Roy老师《IVC | 你的城市对年长者友善吗?以台中市为例,从空间看城市高龄友善度》这篇文章,我才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文末附链接)


摘一段前言:

台湾已进入高龄社会,政府长照2.0政策准备将医疗及社会福利资源整合,将各级照护据点、社区中心相互结合,让各据点间能相互支援并落实“在地安老 (Aging in Place) ”的理念。本文以地理空间的角度检视现有服务设施的分布现况,并设想可能提升城市高龄友善度的方式。


Aging in Place 的概念结合地理空间的视角,话一出口就显得靠谱多了,更靠谱的还在后面。这是台中市年龄层人口分布:

 From IVC


 这是养护机构就近服务失能人口数:

 From IVC


还有台中市高龄生活网络示意图等:

 From IVC

有了技术的支撑,得以对人口分布、养护机构分布、生活网络分布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能够从城市体系的角度思考高龄友善对策。


这样的思考角度不是一拍脑袋能想出来的,如果挨个实地调研,恐怕三年五载也做不完。这不禁让我想到小波先生的另外一句话,“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道德重要还是知识重要,这个问题无需探讨,但是显然,作为学者,能看到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可能才不枉自己学了这么一场。



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东西了。非常惭愧,我的方案并没有很成熟,也没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具体要走什么路我也还没有想好。


但是,像Roy老师说的,我们都想做对这个世界有帮助的事情。这样的事,只对着pinterest做不出来。我想学的扎实一点,想去看文艺复兴萌芽的地方,所以选择了欧洲,选择了米兰理工,有幸拿到了offer。我很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同时感恩有这样的机会。


最后借用小说里的一段话——


“费马大定理在17世纪被提出,一直到20世纪末才被证明,三百多年间无数学者终其一生都在论证费马的猜想。


三百多年才出了一个怀尔斯,也许我们毕其一生在某个领域都只能做那三百年间一个籍籍无名的学者,我不知道在这个领域谁的名字会被历史铭记,但是我愿意做推动人类知识边界的某个奇迹的下一个分母。”


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小方向,选了建筑这条路,也愿意先把初心立在这里。


干了这碗鸡汤。


谢谢你看到这里,祝好!




安利Roy老师的公众号 - IVC在看得见的城市

附上文章链接《IVC | 你的城市对年长者友善吗?以台中市为例,从空间看城市高龄友善度》

推荐两本书:《红不只是一种颜色》by屈米、《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by段义孚

结尾引用的小说作者公子优




谢谢多多不嫌弃我基础差,手把手带我到今天

谢谢Pey和Roy带我梳理逻辑,给男神老师比心

谢谢梁钊、李智、夏慕蓉等老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谢谢杨天民、勾斯维等老师的Lecture让我受益良多

谢谢Frank、邢相承、姜豪、Toni、Conan和晶中给我各种帮助救我狗命

谢谢Freda老母亲把直男帮帮主之位传给我

谢谢周老师季老师跟我说稳住别慌 当我后盾

谢谢心怡小天使帮我申请,还有超美味的早饭外加厨艺教学

谢谢欣倩、秋秋、一鸣、小虹哥、康康、柳烨给我支持

谢谢我的每一个小伙伴,虽然有点写不下,决定缩小字体写一下

感谢梁灵洁、名媛、坤哥、达哥、小元、楚姐、佳曼、璇姐、支源、若晨、瑭总、冏、佳倩

感谢耿锦鲤、桐桐、温欣、若曦、王涵、姚胤竹、刘昱坤

感谢紫洋、子航、紫涵、书格、赖六日、崔崔

还有张紫林、吴俊健、萌萌、刘哲瑀、杨喻斌

感谢那些通宵、烧烤、分享和拥抱

祝你们都好

要是有没写到的请私聊,我给你表演一个铁锅炖自己


最后感谢我的爹妈黄先生和陈女士

马上要开始新的旅程了,感觉很好,想上天




 


 扫码添加主页菌咨询号,获取更多涉及留学咨询

不定期有福利推送。

咨询微信号 RACstudio_

合作、咨询、课程详情及报名

有任何问题欢迎咨询主页菌



往期文章精选:

2018 Studio设计室重磅来袭! | 景观篇(上)

2018 Studio设计室重磅来袭! | 建筑  城设  室内篇

RAC留学展望会 | 五地巡展即将启航

2018 Lecture预告 | 通向未来的设计:MDes

RACstudio “我在海外学设计”系列公开课 | 重磅来袭

2018 线上Studio | ASLA获奖导师来辅导竞赛studio,还有比这更赞的事情吗?


RAC经验谈:

2018经验谈 | 去UCL实现变革的建筑:Sylvanas

2018经验谈 | 一路摇滚到UCL:姚天元

2018经验谈 | 去耶鲁变现建筑的白日梦:林思梦

2018经验谈 | Gapper的自我修养=哈佛|麻省|伯克利:弗兰克

2018经验谈 | 遵照内心活着,然后成为传奇:哈佛女孩张熹佳

2018经验谈 | 宾大亦或TUD,不过只是人生现阶段的小目标:陈闻怡

2018经验谈 | 不在场的设计者:哈佛GSD-钟思佳

2018经验谈 | 普林全奖的他却认为建筑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俞洲

2018经验谈 | 从ASLA到哈佛双offer的荣耀王者:余普

2018经验谈 | 佛系女孩变身offer锦鲤:耿逸昕

2018经验谈 | offer大满贯女孩:姚晨忆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acstudio好设计,造匠心设计课堂:留学申请 | 专业强化 | 设计入门设计理念:美学 | 观念 | 作品
官方邮箱:RACstudio@163.comQQ群:531421098联系电话:15900863241RAC官方网站:www.racstudio.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