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经验谈【87】| 被美国最好的建筑本科录取,只是学建筑的开始

点击关注☞ RAC设计课堂 2022-04-21

                



X

初识建筑时,它在我眼中像是一种试验用容器你可以加入任何你喜欢的元素,并且在设计推进中不断期待思想,素材与时间三者的反应。兴趣广泛的我很自然地陷入了这种循环。


经过一年的探索后,建筑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媒介,将我与众领域相连。海杜克也曾在讲演中提到:“必须为建筑引入来自其他学科的新的智力刺激,他们会帮助建筑学实现自身的良性转换,建筑学的边界因此将得以不断的划定。”我认为这不仅是建筑学自身的再生,也是对建筑师理念观点的持续再重塑。学习建筑于我而言也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输入,更像是一种积极内化后的持续再输出,而在这种过程中锻炼出的“不畏惧新鲜事物的态度”将会是我最珍惜的品质。


本科:西部某高校建筑学大一

雅思:7.0

GPA:3.79/4.0( WES:3.92/4.0  )

均分:90.37/100


OFFER(截止发稿前)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B.Arch(全美专业第一)

建筑联盟学院AA Experimental Program(BA(Hon))
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 B.Arch

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 (waitlist)

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 B.Arch $19,000/per year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 B.Arch $23,439/per year

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 B.Arch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BA

伦斯勒理工大学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B.Arch






01.作品集


▍主线&特质


我的作品集没有明确的主线,四个主要项目相对独立,otherwork也是五花八门:有从恐怖袭击事件角度切入的城市雕塑设计,也有从纯平面形式出发,对于我理想中的“无限之家”进行空间探讨。

关键词:“原始”“发散性”

整个过程基本是手绘出图,并且辅以水彩,墨水,海绵,陶泥各种材料为制作媒介。算是一本比较“原始”的作品集,也是一本契合我个人特质的“发散性”作品集。


▍项目简介


URBAN TATTOO


The view.Urban Tattoo. from Banta


选题:“重大事件”

我和多多老师探讨的出发点是“重大事件”,而作为一名生活稀疏平常的学生,我实在想不出与我相关的大事,直到我想起2015年的巴黎恐怖袭击:我高一参加了学校的中法交换生项目,而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交换的2个月前。我对这起事件一直有着奇特的认知:我们相隔千里,又似乎在某一时刻紧密相连。正是这份模糊的情感,成为了我选题的契机。


调研与设计:数字背后,访谈、纪录片中,捕获细节

我开始翻阅自己那年拍的照片,尝试着与法国的朋友们重启联系,想从记忆中找到些能用于设计的蛛丝马迹; 网络上的报道大多关于数据,我便想着通过访谈,通过纪录片,去尽量了解数字背后的细节。最后,一篇关于幸存者的访谈打动了我:“2015年的巴黎恐袭所带来的伤痕,远远不止镌刻在130名遇难者的悼词里,还在生还者的骨血之中。而数十名巴黎袭击的幸存者则不约而同地用纹身这种方式,去帮助自己克服这段‘内心的伤痕’。”


“Bataclan survivors channel pain of traumatic experience into defiant tattoos”


这篇文章也因此成为了我的设计出发点: 纹身能够帮助个体克服内心的恐惧,我们又能通过什么帮助城市越过那层苦难?以Richard Serra的Verb list为行为参考,我设计了六个代表不同行为与情感的城市雕塑,并将它们放置回城市场景中。如果从城市的角度观望,那一个个纯白的形体就像是城市肌理上的纹身,帮助人们“追忆发生的过往,缅怀逝去的人们,纪念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情感。”


Event-emotion-tattoo.Urban Tattoo.from Banta


Richard Serra. Verb List. 1967–68.



02.关于留学


▍留学动机


高中时期决定学习建筑学,也持续地从多方面了解这门学科。入读大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体会,认为自己想学习的建筑学与学院的教育方向不是很吻合,于是便选择了转学。


▍时间规划



学校期末考试:认真对待GPA

由于大一科目总数少,每一科成绩基本都会对总GPA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期末周我暂缓了其他方面的申请准备,专心准备结课考试。此外,设计课作为大学分的核心课程,同样也应全程认真对待


语言考试:两个字,尽早

我的想法是尽早安排考试时间,考试前夕同样放下其他事务专心复习。早日过掉语言关对我的时间规划帮助很大。


文书和作品集:可相互促进

不同于以上两种测试,我认为文书和作品集可以作为相互促进的工作,不必分开完成我在写文书时整理的建筑观,绘画时的思考感悟都成为我不断优化作品集和文书的源泉。但落实到时间规划上,还是应该根据院校提交时间自行做好DDL规划 


申请提交:做好长线作战准备

各院校的转学申请DDL时间跨度很大,纵观我的申请季,从1.1日到3.25日,基本每隔半个月都会有一批院校申请需要提交。我认为在第一个DDL前应完成90%的准备,后续才能有空余时间调整作品集和文书。

学长建议:[准备本子/APP做时间规划]申请的时间线与材料错综复杂,需要不断规划调整。我当时在手机备忘录里建立了文书/笔记/语言/作品集等文件夹,把有用的信息和时间规划统统列入列表中。并且辅以笔记本记录总体时间线每天的to-do list, 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反思。当我看到日历上的月份一个个划去时,这无形中也是一种自我鼓励。


▍文书

前期准备:随笔库的妙用

我在手机备忘录里建立了一个“文书随笔”文档,把平常做作品集的感悟,读书观展的思考,甚至是一瞬间的想法都记录下来。现在翻翻笔记,里面大多数只是一些零散的短句和词语,但这样一个庞大的库存的确让我在选题时轻松许多。


动笔写作:充分利用学生就读分享、教授访谈

这里主要想分享准备小文书(why school类型)的一些心得。除了官网资讯以外,我认为多读学生的就读分享以及教授的访谈也能帮助我们更详尽地了解学校。我在写AA文书时翻阅了官网近几年的Experimental Programme Unit介绍,对其中一个unit产生了极大兴趣。而在搜索引擎输入该unit名称时,我也很幸运地搜到了几篇学生就读分享。从他们的文章中,我对于该unit调研的切入点,导师的辅导方式,项目的综合发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各类建筑公众号也经常刊登各类名校的教授访谈,他们也会从更专业的角度分享教学细节与教育理念,这些都是良好的院校资讯来源。

学长建议:转学申请不仅提交时间七零八碎,文书要求也都不尽相同。粗略计算,我申请季大概写了二十多篇文书。还是建议大家做好规划,给文书留够时间


▍语言

语言考试选择:全面查阅梦校要求

我是英美双申的选手,当时查阅时AA不接受托福,而美国院校基本清一色接受雅思,因此选择考雅思。想提醒大家的有两点:

1. 查阅一切可能申请院校的语言考试选项(我的悲剧是后来发现cooper union只收托福)。尤其是今年因为疫情各种语言考试层出不穷,请谨慎选择考试类型。

2.“美国不卡雅思小分”不一定是对的。大部分院校的确不卡,但总有例外,比如雪城大学就有“Wiriting6.0,  Speaking 6.5”的巨详细小分要求。所以一定要做好前期功课。


语言时间规划:复议同时准备考试

1月:开始学习,4月:首考: 7(S 5.5),7月:二战: 7(S 6.5)


整体战线还是太长了,我四月首考时小分不达标, 最后因复议无果六月才重启雅思学习。这里建议只差一点的同学在复议同时马上准备最近一场考试,既省时间又能充分利用储备知识。我最后因为撞上期末考没时间准备,总分没够到7.5,也是比较遗憾的事。

学长建议:学长学姐们已经分享过很多珍贵经验,我再补充一个关于口语准备的技巧:把当季题库全部扒下来,按照话题分类,一个话题写一个故事,最后只准备5-10个熟练的小故事来应对近百个话题。实测对时间紧张的同学是十分高效的备考办法


▍转学注意点


做好学业与作品集的平衡

作为转学申请者,我们的大部分时间仍需在学校内度过。且我的大一课业比较繁重,每学期都有10门左右的课,时间规划是逃不开的难题。在做出转学决定后,我利用上半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个项目和两次雅思考试。我在雅思初考后,深深体会到了学业,作品集与语言考试三线并行的艰难。因此在学期结束前,我暂缓了作品集的推进,把学习重心放在了校内学业与雅思学习上,目的是让下半年申请没有“后顾之忧”。而我也没有停下设计相关学习,我利用零碎时间进行了PS, Indesign等基础软件的学习与选题相关书目的研习,同样也是为后续作品集制作打好基础。我认为申请中的多线作战是常态,但关键时刻还是应心无旁骛。


尽可能多投递院校

转学不同于有固定数额的first year录取,它的录取人数是不稳定的。美国有三年内只收了2名转学生的建筑系,也有一年能收到100+转学生的建筑系,这都取决于很多不可控因素(当年建筑系转出,当年新生录入等等)。所以转学的朋友可以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投递名单,做好多重保险。





申请总结



不同于高考和考研,大部分人的转学经历都是“一个人的旅程”,众多困难都需要自己不断克服。而我认为与其不断给自己“一个人向前”的消极心理暗示,不如把转学申请当做一个暂停键,一个空白期。得益于申请期,我有幸参与许多美术馆实习与公众艺术活动,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与物。无论是泡在模型与图纸中思考设计,还是与设计师和肄业者间隔交流想法,他们都帮助我完善了对设计与行业的认知,也让我逐渐明晰日后的道路。


对我而言,这次转学申请同样也是一场关于设计的冒险,一次面对新奇的挑战回望申请季,我认为这仍然是个愉悦多过苦涩的过程:我常因焦虑而陷入失眠,也曾因奇思妙想而奋笔到天明。而后者带来的快乐的确能扫去我那一周,甚至一整月的阴霾。



03.自我/LIFE Q&A


 Q  简单描述下自己吧

A:性格特质:我对于大部分人和事都很随和,是大家认证的相声达人兴趣爱好广泛到几乎和所有人都能找到共同话题,尽管有着“三分热度”的老毛病,这些兴趣探索过程还是给了我别样的乐趣。


而在面对物品上,我却是一个很难断舍离的人。小学的某页科学课笔记到设计课如山的草稿纸我都统统还留着。有关申请季的每一刻我也很珍惜,我的电脑里还有一个文件夹叫做Error,专门收集我在创作过程中舍不得一扔了之的模型和图纸。破碎的木板,错位的胶水痕,杂乱的线条,它们不也很有趣吗?这也算是一种让我坚持做设计的趣味吧。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我在自己坚持的事上也显得异常叛逆和坚定。回头想想,作为“无可救药的口嗨派”“西南区最强拖延症”,原来我也已经走到了这里。


 Q  最近在干什么

A:申请季结束后开始补票之前错过的游戏,近期最喜欢的是LIFE IS STRANGE 系列,它从剧情,美术,到场景设计细节都能处处触动到我,能做出类似这样打动人心的事物也会是我的目标(游戏设计梦未灭)。



为了进行英语复健,近期也开始学习GRE,阅读下学期的历史课本和之前堆着的书籍。总的来说还是不想再给自己太多的压力,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第二次“高考后的暑假”。


 Q  喜欢的设计师是?

A:John Hejduk,我最初是被他富有形式语言逻辑的图纸所吸引,而经过了解后,他对于建筑研究的态度和作为建筑教育者的责任感成为我最敬佩的特质。

胡恒;建筑师约翰·海杜克索引;建筑师;2004年03期


 Q  有哪些可以推荐的书籍

A:同样是John HejdukAN EDUCATION OF ARCHITECT: A POINT OF VIEW

它记录了Cooper Union师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教学实践。书中既有如九宫格住宅的正统空间探索,也能看到教授积极向建筑教育中引入心理学,文学与宗教学等领域,形成“学科大交叉”的尝试。这种教育环境与理念是我一直向往的。


John Hejduk.An Education of Architect: A Point of view.



04.感谢


先感谢主带我的林多多老师,在16个月的长跑里一直关心着我全部的项目,给出一针见血的建议。他雷厉风行的作风也加快了我的进度。感谢李丹老师和罗乐老师的辅导,李老师的温和与罗老师的严苛都是前行道路上必不可少的良药。说实话,我其实是看似大大咧咧却又极度缺乏自信的人,老师们的不经意间的夸赞会成为我回味好几天的那颗“糖”。

 

同样很感谢负责申请的kat老师,主管米老师与zz老师,转学申请是十分小众的领域,而老师们对我这条超长战线一直给予十足的耐心,随时与我一起研究各种申请上的生僻问题,非常感谢。

 

感谢我的朋友们,从决定转学开始就支持我的决定,陪我出国考试,做我的深夜树洞,我修改过无数次的文书边上贴满的都是你们的建议。我的一个人的旅程也因为你们而逐渐热闹起来。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从一开始无条件反对我放弃现有学位,到后来愿意听我的想法,最后默默支持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你们的支持,我永远实现不了这宝贵的第一步。


——by X



留学相关


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等相关内容可添加咨询RAC干货满满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