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涵
本科: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学专业
托福:109
GPA:3.76/4
获奖经历:
多次校级专业奖学金
创新创业奖学金
2018-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
2019年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
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大赛二等奖
2020年Alternative-realities Competition荣誉奖
吉林省建构大赛优秀奖
国家BIM二级建模师
宾西法尼亚大学Upenn MSDAAD (最终去向)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MSAUD Entertainment Studio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 March2 15000$/年 OFFER 展示
(录取哈佛大学/GSD、宾法尼亚大学/宾大Upenn)对于整个阶段的申请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摸着石头走路的,身边的资源相对比较有限,很多时候需要自己主动的去花时间试错,去收集信息。最初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前景其实抱着很不确定的态度,我的时间规划是从19年的11月开始的,真正的开始作品集是从20年的4月份开始第一个项目的制作,英语的学习战线拉的很长,大三下学期开始接触托福学习,做集子的时候有段时间3周3次考试,语言时间安排的不妥当就造成之后的安排很阴间,好在最后还是成功上岸了。我的选校主要还是按托福分数按梯队选下来的,全部都是美国的学校,对先锋的设计方式不是特别感冒,还是希望在硕士期间结束对传统建筑学的进一步学习,给本科的一些疑惑画上一个句号,之后能加上一些学科跨界的知识作为辅助,即使第一个硕士阶段的学习结束还是希望能够有其他方向的选择来进一步学习,觉得美国是最适合的一个选择了,还有就是一直很盲目喜欢科比哈哈哈,加上2020年1月老大出事后更坚定了一定要去美国读书的想法。2019.08-2019.11学习英语,学校课设和备考托福同时进行,11月1号的第一次考试在赶图周的最后一天去考试,最后出分71分直接昏厥想去见上帝。。。
2019.12-2020.03假期里准备托福备考,每天坚持背一篇范文,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主题,比如科技类,教育类,生活类,社会类进行全文背诵,同时提炼每篇范围的提纲,疫情原因还是没能考上试,不过还是每天坚持练耳朵,背诵不同学课的语料,事实证明机械记忆对我这种木鱼脑袋是很管用的。
2020.04-2020.06,第一个项目的制作,并且同时兼顾学校死亡的3个课程设计。
2020.07-2020.08进行第二个项目的制作,同时兼顾第二次托福的考试,完成第二个项目的初版后,回家复习考试,并在8月末出分82分,比上次有些进步但还是不够的
2020.08-2020.09,进行第三个项目的制作,并在studio的中期不得不狠心放下队友,回家脱产准备语言考试,9月8号出分93分,终于有个能看的分数了但还是不够。
2020.09-2020.11,9月第二周进行第四次托福考试96分,回线下重新补完第三个项目的图纸,报了语言的冲刺班全力以赴冲刺托福考试,从9月21日到10月15号之间一共进行了3次考试,最后一次出分109,出分的瞬间泪流满面。
2020.11-2020.12,在宋老板的调教下开始第四个项目的制作,啥啥都没记住可能就学了个口头禅做设计别整太多楞个里格楞。
2020.12-2021.01完成第五个设计的修改,针对不同的学校整理对应的版式,完成最后的投递,回家浪。
英语一定要越早准备越好,如果底子不行的话,死记硬背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效果的,多背语料,多开口说话,抓住点滴的时间训练自己的听力,甚至在准备集子的时间每天花半个小时温习一个专题的口语语料都是很有帮助的。准备写作的时候最好形成2分钟破题的习惯,看到一篇独立写作的题目,脑子里能够马上想到对应的2个甚至3个破题点。平时练写作的时候有意识的反复的过熟悉的语料,直到它刻在你的脑子里想忘掉它都忘不了。针对疫情期间考试被一直推迟的情况,保持一个好的答题状态和身体状态来应对的这种漫长的准备期的是很有必要的。📍文书-针对不同学校有针对性的修改,不要看起来像“海王”:文书主要针对不同的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我的文书的主题探讨建筑学在人与周边环境中所扮演的作用,建筑空间作为一个关系的缔造者,通过营造多种多样的复杂关系来构建出一个多元的城市文化。文书的大类主要还是分成中心主题作为第一段,加上我的三段经历来辅助论述我的建筑观念,最后加上总结并且针对不同的学校来进行修补(尽量看起来像是定制的),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海王”,最后申请的2周内我还是抽出了一些时间来阅读每个学校在2021fall的课程大纲,去了解不同的学校的风格,也找找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后来申请结果出来也觉得当时自己这样做很有必要,选择与被选是一个和学校互相成全的过程,适合或许才是最好的,去自己最想读的专业,不用太纠结一定要上最好的学府。19年的暑假,当时有一个学习的空窗期,我找了个固定的时间段背起书包去上海找了个实习的工位,开始1个月耳濡目染的学习。实习期间给到我更多的不是能力上的提高,而是用一个学生的视角来看这五年下来需要反复做的事情,以后可能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人,以及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可能需要调整的方向。18年的假期在网站上开课教授软件课挣外快,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次给我感觉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获得报酬,内心满满的富足感。我把这段经历也写在了文书里。本科期间如果说唯一一件感谢自己的事情就是,愿意去折腾,4年多的时间里参加了一些竞赛,有设计类有制图类的,都有了一些成果,竞赛的经历更多是磨合一些团队合作中的技能,专业能力是可以共同提高的,但是学会倾听是一个需要自己慢慢牺牲锐性不断内化的一个修炼过程。除了参加竞赛有刻意的训练自己之外,我还考了一些建模师的证书,一方面是为了之后无论是申请留学还是找工作能够有加分的效果,一方面也是希望给自己阶段性的学习做一个总结。(录取哈佛大学/GSD、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Upenn)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与人的关系
我的作品集的主题是关系,强调的正是建筑空间起到一个触媒的作用为处于城市环境中的人与周边环境提供产生不同关系的场所。
📍申请项目简介
项目1名称:四合院
设计者:黄子涵
指导老师:阿宋
项目解读:我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小尺度的住宅项目,也是一个单人studio的项目,宋老板的四合院,项目本身并不是去真的复原一个印象中的四合院,而是宣扬一种新的历史建筑保护的态度,如何保护属于我们本身民族的建筑文化,四合院作为一个强烈的中式的符号,一定有它独特的可以延续的设计机制和意义,项目的价值在于否定一种刻意仿旧造旧的修建态度,而是选择延续原有的设计方法论去设计一个新的现代建筑,虽然看起来不像四合院,但它其实是四合院。值得思考的不是局限于推敲原有的居住空间,而是将这套方法论嫁接于一切合适的建筑类型去,这是这个项目想要强调的价值观。
项目2名称:Pandemic Architecture
项目解读:第二个作品是在园园的pandemic studio上做的迷宫建筑,其实是一个相对实际的项目,但是加上了一个略显叙事的标签。通过人们在迷宫中的行走的心理变化来转译疫情期间人们对待这件事的情绪变化,从刚开始对于疫情的惊恐,茫然,到最后掌握一定信息量的释然,整个情绪放在一个迷宫建筑的路径里,每个人都在一个固定的社交距离的路径里,设置一些产生暧昧的条件,让你能感受到身边大家的存在,但是你却无和对方面对面的交流,因为有一层社交隔离的限制,这种限制是通过建筑学的墙,柱子这些元素实现的。因为最后慢慢对于整个事件的了解,大家开始按照之前形成的记忆走下去,所以整个迷宫采用的是一个对称的平面布局,最后的实体模型也是通过镜面反射来实现这种对称的。
项目解读:最后一个作品the Black Box是和阿哲还有小吴在言语老师的哲学原型与技术批判的studio上一起完成的。Black Box 是一个建筑叙事的项目,就是一种把建筑学作为一种反讽或者辐射现实的工具。我们构想了一个未来的世界,整个世界的建筑都是从一个巨构的3D打印机打出来的,并且由四通八达的履带送向不同的街区,马丁路德金作为叙事主角 ,曾经载入史册的那句我有一个梦想,在这里梦想是我要住上一个好房子。建筑作为一个语汇,不拘泥于本身的空间设计,而是通过算法作为一种讽刺遗存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一种工具,我把房屋当作是用来买卖的一个产品,通过算法来实现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这是一个由巨构3d打印机打印房子的世界,人们在享受技术带来的社会运行的便利,也交织着技术带来的结构上的弊端。比如,技术是没有感情的,不会自主的去选择分配的机制,这背后其实是一个上层阶段对中低层阶级人群的歧视。最后不合理的分配的机制被算法记录后,被反复迭代,打坏的房子永远给穷苦人群,特别是大部分收入低下的黑人,给他们贴上了不合理的低端收入人群的标签,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在构建世界观的同时,我希望把整个项目与实际的黑人运动相匹配,进而变成一个是对历史真实事件的层层转译。这个项目也是用来反思我们在强调人人平定,一视同仁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时候,问题不是出自技术本身,而是人心中本身难以去除的偏见与误判。 居住空间在这里成为了一种罪恶的象征,对于上层阶级来说可能是一个雕塑,对于中低端人群来说就是一个污名化的标签,技术在这么没有优化原有的分配结构,反而加深了人与原有社会结构的仇恨。digital+physical的结合以一个反乌托邦的角度去构建一个人与周边环境的不和谐的相互关系,算法在其中放大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偏见,来让讽刺的意味达到最大。比较创新的一点就是我们总结了一套错误的类型学,一共70套打错的房子的类型,这边特别感谢两位队友为了弄这几十个小房子花费了很多心力。
(录取哈佛大学/GSD、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Upenn)(录取哈佛大学/GSD、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Upenn)小的时候一直学习美术,一直到高中,学校也一直作为美术特色培养学生,这些经历一定程度上对之后学习建筑学也打下了基础,刚开始高考选志愿的时候填的所有的志愿都是建筑学。最后很有幸被一所学校的建筑学选中,也算圆了一个小小的阶段的梦想。
最初对于出国的想法是在大二的产生的,不过这个想法在大三的时候逐渐巩固了,因为有成功的学长学姐们做表率,所以内心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尝试去拓宽自己的舒适圈,尝试走出原有的接受专业知识的体系,去接受更多更大类的信息,来进行深入思考。经历了整个申请季之后也更加确信自己不后悔当初的决定。虽然现在疫情的局势还是很紧张,但我还是选择很头铁的坚定自己的申请,如果是真的很想去追求某件事情,给自己找一个答案的话,外界的条条框框真的很难左右你的选择。第一次接触RAC是帮助一位申请留学的学姐画图开始的哈哈哈,当时通过学姐认识了RAC,拿到了优惠卷,然后来上海这边实地考察,签合同,付款,洗白白带上全部家当来上海包宿了。每个打篮球的男孩都有一个深深的执念就是对于科比的崇拜,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者有消极的情绪的时候都会把手机里藏着的高清版的《亲爱的篮球》反复的看哈哈哈,为了守护内心仅有那份执念还有男孩的幻想我会尽量让自己找一个时间把自己封闭起来,让自己不受环境的改变而失去自己,每周找出一个固定的时间问问自己是不是对自己绝对忠诚,适当的自省也是申请期间很必要的呢,在自己彷徨失措的时候能从自身挖掘出可以继续前行的力量。印象比较深的一次还是pandemic architecture的studio那次终期结束之后,晚上2点带着篮球去球场打球,一个人的球场,只有重复的拍球声,没有其他的声音混进来,就只有自己,没有觉得很累,就觉得很富足。我觉得一定要找一个让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念,并且用自己的力量大胆的去守护这个信念,哪怕会有点点羞耻,只要是能给你带来动力的,都要去守护它。
19年在实习期间我绘制了一本小绘本,按建筑元素分成不同的小类型,每个类型都有几张图,主题按照心情来定主题,一方面来练手软件技能,一方面来训练对于颜色的敏感度。喜欢用一些温温暖暖的颜色让自己心情好一点哈哈哈。平时休息的时候有时间会做一些建筑动画,自己摸索一些镜头,加入一些小故事,不同人物的小羁绊,按照不同的类型做一个自己的情绪小记录,通过影片,建筑布景,来叙述自己内心的潮起潮落。不过上传到油管上至今为止没有人看哈哈哈哈。(录取哈佛大学/GSD、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Upenn)最后的感谢不知不觉就发现自己收不住笔了,在RAC的点点滴滴,每一串都可以拉成一份很长的故事。从2020年的7月来到RAC的线下一直到2021年的1月结束,最珍贵的就是遇到一些可爱的人,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园园老师的pandemic studio开始,和大家打成一片,互相鼓劲。很幸运在RAC的第一次熬夜是和张老师一起熬夜的,感谢张老师对我的鼓励还有对于专业的强烈热情也有感染到我,凌晨3点刷泰勒的fearless刷到早上真的太治愈了。还有楠哥、泽哥我们一起在早上6点,去曲阳公园的球场干大爷!还有晓升学长每周带我去洛克公园和他的教友们一起打球做礼拜。感谢周大师的鼓励,美院风格的集子真的很震撼,让我学习到很多配色的知识。感谢许一、阿哲、东哥、小吴、佳霖、昊阳很幸运在RAC遇见志同道合的你们,感谢你们对我的点滴的鞭策和鼓励。感谢我的室友兼兄弟嘉文、冀总、那些天我们在凌晨4点半闯红灯骑车回家的日子。感谢晶姐、泽扬大哥每次熬夜对我的鼓励,感谢芋头和静涵和我进行的头脑风暴,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不同的对待设计的思考。感谢言语老师帮我算命,太感谢了!感谢多多,老季,园园,小虎,宋老板,闻昭,丹丹姐,君雪老师,齐老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还有陆霄老师帮我改了7到8遍的拼写错误,还有申请老师grace一年来的辛苦付出。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愿意支持我去追求我的想法,感谢手机里循环播放的周杰伦与五月天。感谢老大。最后,感谢自己一年来的无畏与不服输。申请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希望接下来申请的朋友们能够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折腾吧!(录取哈佛大学/GSD、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Upenn)
阿宋
哈佛大学
RAC Studio建筑辅导老师
美本5年制BArch, 实习经历丰富, 申请经验丰富;熟悉Comprehensive Design, Drawings, Physical model 建筑造型、建筑类型学、建筑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方法、叙事性设计等方向
寄语:首先祝贺子涵收获心仪的offer!子涵的求知欲很强,对待学习的态度极其认真。在课上我们经常会针对与项目有关的理论和案例进行拓展,与子涵畅谈建筑的过程非常过瘾。最后希望你能一直保持对建筑的热情,在宾大的求学之旅一切顺利,期待线下相聚!
陈诗园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RAC Studio建筑主管老师
硕士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tudio方案于2018年伯克利环境与设计学院的学生开放日中展出。具有欧洲,美国,新加坡多地的工作学习经验,视野开阔,擅长建筑本体的分析研究,以及中尺度的城市设计,同时对于建筑表现和模型制作有很多经验想法
寄语:能成为RAC预定助教黄老师的STUDIO老师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我眼里,黄子涵是非常少有的建模技术非常成熟的学生,可见在他在学校里一直是一个很努力的学生。无论是在RAC画图还是考英语,黄子涵都很有目标并且非常认真,对自己的设计有想法,有坚持也有反思。虽然错过了成为伯克利校友的机会,相信你在其他学校也会有很好的发展的。愿你做建筑做的尽兴。
言语
佐治亚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
Georgia Tech佐治亚理工建筑系城市分析学课程助教(2017)
Urban China城市中国杂志海外观察员(2017)
Urbanism & Architecture城市建筑杂志组稿人(2018)
Arch Position有方建筑青年作者(2019)
曾发表城市/建筑类核心期刊十余篇,包括:“社会复愈,数字再地——以大数据策略实现空间自组织”(景观设计学2017.03)、“数据赋权-网络社会批判与逆熵纪空间实践”(新建筑2019.03)、“智能政治/1984:原生性的伦理学奇点”(时代建筑2016.05)、“地块公共空间供应系数与效用研究”(时代建筑2016.05)、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模型评估模型评述(新建筑2016.01)、空间修复与公共空间更新的行动主义(风景园林2018.04)等。
寄语:学生的类型各有不同,有未入要灌输的,有已入要激发的。故自己在授课过程中一直注意分辨学生的潜力是什么,老师会不会反而给学生增加限制?黄同学在朋友口中一直是“激情建模牛人”、“黄大师”,并早早地就在一些机构中担任技术教员,实力可见一斑。与黄同学的交流一直是在鼓励他探索,同时又尽量给他一个先锋理论与建筑学的逻辑框架的状态,并尽力寻找平衡点。交流是愉快的,成果是斐然的。Upenn适合黄同学往技术精进,同时又拥有建筑学本体的传统氛围。祝贺在平衡与激情中求索的黄同学,也希望我们黄同学在海外进修中进一步找到新的自己!
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竞赛等相关内容可添加下方RAC干货图图微信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