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图书期刊出版“三审三校”流程

点击关注→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05-0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入群学习交流。




“三审三校”责任制



1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初审应由出版社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注册责任编辑)。初审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要对书稿的社会效益、文化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审核,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并写出初审报告,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
复审应由出版社具有副编审以上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复审应审读全部稿件,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作出总体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
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终审根据初审、复审意见,主要负责对稿件的内容,包括出版导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方面作出评价;对涉及重大选题备案内容的选题,要按规定督促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对初审和复审意见不一致的,终审者应在通读稿件基础上,对稿件能否采用做出决定。
校对应由专业校对人员担任,校对人员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各校次的质量监督检查以及付印样的通读。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不低于三个校次,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出版社应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负责专业校对工作。终校工作必须由本社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

2

体现专业,兼顾特殊。


在三审工作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同时要体现专业性,初审一般应具有书稿涉及的相应或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对综合性较强或涉及边缘学科的书稿,要注重初审和复审的学科交叉。

3

注重导向,打造精品


在三审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把政治关和政策关,确保书稿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努力打造精品力作。
来源: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

三审三校 



“三审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由责编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形成的三级审稿制度,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出版社内部审稿制度;“三校制”是指从稿件编辑到最后签发,最少要经过专职校对人员进行三次校对。“三审三校”制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审稿方法,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完善编辑修改稿件时存在的失误、纰漏,从而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立体编审模式。“三审三校”制度既是学术作品的过滤器,也是学术出版的指南针。

1

三审 



一审是由具备中级职称以上资质的责任编辑负责,其需要对书稿进行通篇编辑加工,完成后写出审读意见,并将书稿交给二审;

二审是在一审的基础上进行,由具备高级职称或编辑部负责人承担,二审结束也要提交审读报告,之后将书稿交给三审;
三审一般由出版社正副总编辑或编辑部主任负责,由其结合一二审意见对书稿进行检查和宏观把握,并写出三审意见。
三审结束后才能进入校对程序。如果三审中提出的意见比较多,还需要请承编单位进一步核实修改,然后才能排出一校样。三审的目的是提供符合“齐、清、定”要求的书稿,交出版科发排。

2

三校 



书稿发排出样时,先由照排人员毛校,然后出初样,送校对室校对。校对人员对初样一般是一校、二校连校(由不同人)。初样经两校后,称为“一校样”。一校样经照排人员改样后出样,交校对室进行第三次校对。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校对人员第三次校对后,责任校对应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前的通读工作。除重点图书外,许多出版社第三次校对后的校样,实际上就成了终校样。终校样经照排人员“灭红纠错”后出的新样,就是清样。

3

一通读



这里说的通读,是指由责任编辑通读清样。它实际上是校对人员“三校一读”程序的变迁,以责任编辑的通读代替了责任校对的通读。责任编辑在通读中没有发现错误,就签字“付印”;若发现清样中仍存在一定错误,就签字“改后付印”。也有一些出版社让责任编辑直接通读终校样,交照排人员改样后,再由责任编辑在微机荧屏上逐一核对“灭红”情况,然后出付印软片或硫酸纸片样。从这种编校模式的流程可以看出,编校质量的控制线,最后终止于通读清样这个环节上。

三审三校流程



三审指的是责任编辑对书稿进行初审也就是一审,编辑室主任或由出版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复审也就是二审,社长或总编辑或者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终审也就是三审。

1

一审:责任编辑初级审核


  1.仔细阅读书稿作者稿件全文,了解全文书稿的基本情况,查看稿子是否符合国家出版范围,排除含有不符合出版法律法规的内容。  2.改正稿件中的错别字和病句等错误。  3.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稿件应及时修改和补充。  4.对外稿初审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应作退稿处理。  5.对内容基本符合要求的稿件填写基本的选题报表。

2

 二审:主编复审


  1.责任编辑将选定稿件,送交主编二审。  2.主编根据出版物宗旨、稿件质量和责编意见,对稿件作全面审查,并签署能否出版意见。  3.主编对样稿进行审核,并对样稿标题、副标题、图片说明、版式着重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审核后署名和日期交责任编辑修改。  4.主编对视觉总监、责任美编及责任编辑署名和日期的清样进行审核,无误后署名和日期交执行总编审核。


3

 三审:执行总编终审


  1.主编按栏目类别分批送执行总编终审。

  2.执行总编签署能否出版的定性意见,返回主编安排排版。

  3.主编将署名和日期的清样交执行总编终审,执行总编对标题、版式审核后提出修改意见或批清,署名和日期并返回主编进行修改。


  三校指的是先由照排人员毛校,然后出初样,送校对室校对。校对人员对初样一般是一校、二校连校。初样经两校后,称为“一校样”。一校样经照排人员改样后出样,交校对室进行第三次校对。校对人员第三次校对后,责任校对应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前的通读工作。


4

一校:

一校是在通过初校的基础上进行,责任编辑对撰写的原稿进行逐字逐句的校对。编辑必须在校对表上签上校对意见。经主编审核签发后由编辑进行排版。

5

二校:

责任美编出大样交责任编辑,署名和日期。撰稿作者及责任编辑对大样进行文字、标题、图片说明、版式的逐一校对,并与原稿对照对红。责任编辑根据二校样(大样)的版面情况,进行认真检查,调整版面,定下当期版面并清点校样,校稿人员和责任编辑署名和日期后交主编审核。

6

三校:

排版责任编辑与版面原稿对红,并进行改动,审定批清后返回责任编辑,并交责任美编逐字逐句修改,检查无误后,出PS文件。


三校的校对方式:


a

人工校对


  传统的校对方法完全依靠人工来校对手稿。

b

电脑校对


  目前,许多出版社使用校对软件进行三次校对。打印机返回的三份校样均为计算机校样,主要是校正后的误差。在打样上手工标注计算机打样的错误,并检查第二次打样的更正是否正确。


  三审三校制规定了各级审查的具体内容。它不仅可以实现对稿件的客观公正评价,而且可以避免由于编辑缺乏知识和疏忽而造成的错误,有助于严格控制稿件的质量。个人出书三审三校整个流程是针对出版社的,其实复不复杂和作者本人是没有关系的,作者只需要保证书稿质量即可。

扫码加入“音乐论文写作交流群”

分享网络时代红利 与音乐名师“面对面”

来源:编辑校对



更多精彩:

有你在看名师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