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经典文献推介——《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基泽勒 著,杨立青 译)

基泽勒,杨立青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05-02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利可共而不可独”

(曾国藩)。

知识共享,

欢迎学习交流。

出版信息

书名: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

作者:基泽勒 著;杨立青 译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





作者简介






瓦尔特·基泽勒



德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1919年出生于汉诺威。早年在哥廷根及科隆大学学习音乐、日耳曼语言文学和哲学,后进入科隆国立高等音乐学校学习音乐教育、作曲及指挥。1949年在哥廷根大学获博士学位。自1936年起在该地师范大学任教,1970年就任科隆大学教授,1985年退休。瓦尔特?基泽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现当代音乐。重要著作有《二十世纪的作曲技法》《二十世纪音乐的配器法》《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等




译者简介






杨立青



杨立青(1942- 2013),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先后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1970年)、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硕士研究生,1980年)及联邦德国汉诺威高等音乐学校(钢琴硕士、作曲博士研究生,1983年)。曾任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客座教授(199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驻校访问教授(1995年)。

主要论著有《梅西安作曲技法初探》《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管弦乐配器法教程》《西方后现代主义音乐思潮简述》等。主要作品有声乐套曲《唐诗四首》《洛尔迦诗三首》,交响叙事曲《乌江恨》,管弦乐《》《节日序曲》,交响舞剧《无字碑》(与陆培合作),二胡与乐队《悲歌》《荒漠暮色》,电影《红樱桃》音乐,五重奏《思》等。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



本书作者瓦尔特·基泽勒为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暨音乐理论家,以其对当代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法的研究著称于世。在本书中,他从西方当代音乐各个创作流派不同的文化-人文背景及音乐传承关系出发,以历史的眼光和尽可能客观的态度,对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当代音乐中和声思维发展的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对20世纪上半叶和声领域的主要倾向(自由无调性、印象主义和扩展的调性)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介和总结,并通过大量摘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作曲家作品的实例,有所侧重地对20世纪下半叶60~90 年代以多元化为特征的创作思潮中反映出来的各类和声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其中,对当代音乐中若干新的和声观念(如音块、和声场、音响轴等)的解析以及新的和声技法(如频谱音乐、微分音程音乐以及各类模式化写法)的介绍,在国内同类专业文献中尚属罕见,具有较大的信息量。本书虽然不是一部系统的和声教科书,但是,它却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承载能力的基石,使之能够作进一步的思考并继续发展"(作者语)。



扫码加入“音乐论文写作交流群”

分享网络时代红利 与音乐名师“面对面”



   更多精彩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