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人文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相互关系

点击关注 音乐名师大讲堂 2022-05-02


人文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指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里所说的“人文社会科学”,也就是在我国特定语境下所说的“哲学社会科学”。


  有关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建设问题,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时代课题,也是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述的重要主题之一。在这篇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推进“三大体系”的建设与创新,需要对这“三大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阐释。


  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对于任何一门具体学科而言,其学科体系的建构在其整个知识体系建构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门学科知识体系中带有宏观性、全局性、总体性的层面。具体到某个学科来看,其学科的内部和外部是什么样的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它的内部应该有什么样的要素构成和层次结构关系?与其他相邻、相关学科,有什么关系?都需要有学理探讨,进行整体化、体制化、机制化研究,从而进行学科建设。因此,以学科体系作为思考的核心,从知识体系上进行学科化,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科体系具体体现在科研课题的规划、申报、评审、管理体制和机制,高校人才培养、学位授予体制机制,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它是二级学科、一级学科还是门类学科?还有教材体系的问题,等等,都是学科体系的问题。


  学术体系是“三大体系”中更为基础的部分,对于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建构而言,学术体系的建构往往更具实质性意义。学术体系是对一个学科内部逻辑关系和原理性问题的探讨,是围绕特定对象形成的学理性知识,按照一定的内在学理逻辑与叙述次序所形成的学术认知体系,主要体现为一系列学术命题、学术观点、理论学说所构成的体系。


  就学术体系与学科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它们常常是互有交叉、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体系的建设,要以学术体系的探讨作为依据和支撑;学术体系的建设,也不能完全避开学科建设问题。我们在理论的思维中,在学术的思辨中,有时也要认清学科的对象,明晰学科的界限,将学术的探讨置于一定的学科框架之中进行;有时,又要通过更加深入系统或与时俱进的学术探讨,为更加科学的学科关系调整、学科要素与结构的完善,为体制化的学科建设预先做一个学理的探索,进行理论上、学术上的构想、规划、设计。有了理论层面上学科结构、学科关系的探讨,学术上体系化、制度化、机制化的构想,才能进行实际的学科构建和建设。


  话语体系是一定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内在所指内涵的外在符号能指系统,一定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语言表达系统,在“三大体系”建设中也非常重要。谈到话语体系,我们首先要理解“话语”的内涵,“话语”是一种理论、一门学问的零部件,也就是它们的构建要素和呈现形式。从话语到话语体系之间有很多层级。一开始所说的话语,就是一些基础性的概念、术语和范畴,这是最基本的元素。话语由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命题,由命题构成学说,由话语要素构成比较完整的话语体系。


  “三大体系”建设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今日人文社科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中国当下的现实土壤,立足中国的人文社会实践;从中国的人文社会实践概括中国的理论、学术,从中国的现实需求进行中国的学科建设。


  从话语体系建设来说,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主要有两个层面:

1

  一是从传统的概念、术语、范畴中去寻找能够激活、实现现代转化的,能够阐释今天的人文社会现象,而且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些话语元素。实际上,这一工作100多年来学者不断在尝试,也有很多概念、术语、范畴是由传统理论、古典理论进行现代转化后,对其进行激活重新赋予一些新的内容,而成为基础性的概念。

1

  二是立足于近现代、现当代人文社会实践,在中国现实土壤里产生命题、学说等,这些都是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元素。以当代艺术理论为例,在当代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一系列的概念、命题,如艺术生产要遵守“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倡导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包括艺术的人民性、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等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话语,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话语在中国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理论话语体系。



  我注意到,近期在《文艺研究》上发表了由韩子勇、祝东力等人执笔完成的《关于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一文。“三大体系”建设将会成为艺术学学科的重大课题,也将是未来艺术理论的重要生发点。


作者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心峰 


更多精彩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