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例脑出血患者术后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观察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危及生命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虽然大脑内存在神经干细胞,但由于含量极少,因此人类一旦发生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等疾病后,损伤的神经功能难以自我修复,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研究者们成功地培养出干细胞,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于2007年7月~2010年3月为2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做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术,经术后6~24个月随访,发现移植后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2010年3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60岁。病程:脑出血患者1~3个月,按2005年国务院《医院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对患者的治疗及风险进行如实告知,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语言不利15例,一侧肢体肌力0~2级伴肌张力增高18例,昏迷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 取正常剖宫产脐带(患者HIV、HBV、HCV及梅毒等血清反应呈阴性),患者知情同意。细胞培养由我院实验室完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44阳性、CD105阳性、HLA-DR阴性。移植前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量(5×107个)。
1.2.2手术方法 干细胞移植术前患者知情同意。对于基底节区或皮层下脑出血患者,行脑内血肿清除术。对术前已脑疝的患者,行去骨瓣减压。然后术中在血肿腔内预留置硅胶导管(选择用于脑室腹腔分流的硅胶管),颅外端固定于头皮下,1个月后,再从头皮下将导管的颅外端找出,自此将干细胞移植到出血部位;对于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则行病灶同侧侧脑室穿刺的方法做干细胞脑室内移植。患者病情稳定后(术后1个月)进行干细胞移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随访主要观察指标变化
经术后6~24个月的随访,发现移植后的患者在语言、肢体功能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同期手术的脑出血患者,其中以肌张力改善最为明显,原来明显增高的肌张力均有所下降。
有10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前吐字0~2个增加到5个字节以上,甚至说出整个完整句子,有16例偏瘫患者干细胞移植后肌力提高1~2级。1例术前植物生存的患者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意识状态无改善。(见表1)
2.2 术后反应
术后发热有2例,一般体温在38.0℃以下,持续1~2d,对症治疗可缓解。一过性的颅压增高有1例,表现为原来去骨减压的患者术前骨窗已塌陷,做干细胞移植术后骨窗膨隆,一般不超过5d,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3、 讨论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其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越来越多。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无免疫源性,同时大脑为免疫豁免区,因而无免疫排斥反应。
干细胞移植入大脑后,因神经损伤病灶局部微环境及干细胞自身及四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递质、激素、代谢产物等的影响,能使这些干细胞迁移至损伤部位,替代损伤的神经细胞修复组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子会逐渐减少,因此过晚的做干细胞移植会降低治疗效果,但过早移植可能会因为神经损伤后早期会出现局部组织的变性坏死水肿不利于移植物的定植生存。
因此建议脑出血在病后1~3个月,病情稳定后再接受干细胞移植。
目前,国内外只有少数一些研究机构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干细胞移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①立体定向靶点注射;②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植入;③颈内动脉内注入移植。
我们设计的移植方案是根据患者不同的出血或损伤部位采用了两种术式进行脑内移植。
将神经干细胞直接移植到病灶周围,或移植到病侧侧脑室内,让干细胞不需长途迁移直接在神经受损的部位进行神经的修复与重建,移植方法简便,移植物利用效率高。
尤其是我们独创的在血肿腔内留置硅胶导管,从导管直接给入,适合多次移植,手术损伤小,不会出现脑神经的再损伤情况,患者易于接受。
本组病例随访结果显示: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是有效的,以语言的改善和肌张力的降低最为明显,病人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明显。
脑内神经元种类繁多且功能极为复杂,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机制除了其分化潜能外,可能还有某些神经因子、黏附因子等的作用,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