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儿童白血病如今治愈率高达70% 60年前却是不治之症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是最为常见的儿童癌症之一。
但你知道吗?60年前,患上这种病的孩子里,没有人能看到治愈的曙光。而芭芭拉,正是世界上第一批感受到“治愈”的儿童急淋患者之一……
校对 | 亚丽
患上急淋的芭芭拉
1968年的夏天,五岁的芭芭拉•鲍尔斯(Barbara Bowles)在跟小伙伴们玩耍后,感到特别的疲惫。她以前从来不会这样——一头棕发的芭芭拉是家里三个小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活脱脱是个假小子。她总是和周围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即便学了钢琴,也没法变成一个完全的“淑女”。
芭芭拉的父亲开始注意到女儿的异常:比起以前,芭芭拉显得特别的没精力,脸色苍白,经常抱怨关节痛,不时会流鼻血,连体重也开始下降。
父亲带芭芭拉去看了当地的儿科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告诉芭芭拉的父母一个坏消息:在芭芭拉的骨髓深处,白细胞正在不受控制地增殖。这些异常增殖的白细胞有着不成熟的结构,在芭芭拉身体内到处流动,挤占了健康血细胞的活动空间。
而且,这些异常的白细胞还在芭芭拉体内不断累积,并且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使她的血液变得苍白——芭芭拉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即便是现在,孩子患上白血病,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更何况是在半个世纪前的1968年!
图片来源互联网
在当时,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死亡率是100%,因为病变细胞处于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持续性地流动,医生无法完全消灭它们。芭芭拉的父母绝望不已:“这个消息就像一封死亡判决书。”芭芭拉的父亲说,“留给我们的只有恐惧。”
芭芭拉的家庭医生抱歉地告诉这对父母:对这个病,医生真的无能为力。当时美国有几家医院能够用药物延长芭芭拉的生命,但治标不治本——那些药物毒性很高,即使能延长芭芭拉的寿命,她也会在几个月之后因为复发或者免疫体系崩溃而去世。
事实上,从1827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发现以来,它的患者都离世了,无一例外。
所有人都以为,芭芭拉将会和其他患者一样,无法逃出病魔的掌心,但此时事情却出现了转机——芭芭拉的家庭医生听说,在美国孟菲斯市的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里,有一群医生正在研究如何治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倔强的平克尔医生
在他们的目的地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里,有一位医生正在雄心勃勃地推动儿童白血病疗法的研究。这位医生名叫唐纳德•平克尔(Donald Pinkel)。
唐纳德•平克尔医生
图片来自网络
在平克尔职业生涯的早期,他曾在波士顿儿童医院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和西德尼•法伯(Sidney Farber)
一起工作——后者后来建立了著名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
(Dana-Farber CancerInstitute),是全美最优秀的癌症研究所之一,这是后话。而在当时,在波士顿儿童医院,法伯正在研究一种能缓解儿童白血病的药物——氨基蝶呤。
尽管这离真正治愈儿童白血病还很遥远,但是法伯的研究在平克尔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并在日后帮助他找到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1956年,平克尔来到位于水牛城的罗斯威尔帕克癌症研究所(Roswell Park CancerInstitute),成为了该研究所的首席儿科医生。虽然平克尔非常热爱他的工作,但水牛城严酷的冬季使他的肺炎经常复发。就在这时,他听说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丹尼•托马斯(Danny Thomas)将在位于南方的孟菲斯市投资,建立一所儿童研究医院,他心动了。
当时,孟菲斯市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从来没有过前沿的医学研究。而且,一个由喜剧演员投资建立的医院?这可没法成为主流科研型医院。同时,当时美国南部种族问题相对紧张,种族偏见并不少有,而平克尔是坚定的种族平等主义者,因此他颇为顾虑。而他身边所有的人都不支持他去孟菲斯,认为他是在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冒险。
但平克尔还是和这所新医院的董事会成员见了面。董事会保证,医院对不同肤色的患儿都一视同仁。这让平克尔终于下定了决心。在1961年的夏天,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还在修建中的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成为了该院医疗部门的负责人。
平克尔有一个目标,他想要研究出治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法。那时候,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大家只说“缓解”,从不说“治愈”——“治愈”几乎成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禁语,因为没有人认为它可能实现。
唐纳德•平克尔医生
图片来自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网站
因此,平克尔的雄心壮志让他的同事们惊愕不已。有些人认为他这个想法非常不负责任,只会给家长们带来不切实际的幻想。可是平克尔依然坚持着这个目标。他在采访中说道:“我是个非常倔的人。一个教练曾告诉我:‘永远不要逃避战斗——你逃得越远,它就会反扑得越激烈。’”
“激进”的整体治疗
其实在1960年代早期,已经有好几种不同的高毒性药物研发成功,如巯嘌呤、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但是它们都只能作为缓解症状的药物,并不能根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当时的医生一次只给患者用一种药物。上述的每一种药物都能够在短期内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但是几个月内,患者的疾病就会复发,然后医生就会给患者使用另一种药物。而最终,在尝试过所有的药物后,大多数的患者还是再次复发,并因此离世了。
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染色
图片来自网络
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白血病细胞能躲藏在体内深处,特别是脑膜的位置,没有任何一种单独的药物能够完全杀死所有的病变细胞,因此复发只是早晚的事情,已有的药物都无法治愈这种疾病。
而平克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这些药物组合起来,一起给患者使用;同时再加上头颅和脊髓放疗,从多个角度一起摧毁病变细胞。平克尔把这种方案称之为“整体治疗”(Total Therapy)。他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做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而不仅仅只是缓解病情。
在当时看来,这个方案是相当激进的。要知道,这些药物里每个的毒性都非常高,即便只用其中一种都非常危险。虽然风险极大,但是在平克尔看来,这个治疗方案可能会带来治愈的机会,总比不去尝试要好。
于是,在1962年至1967年间,平克尔带领团队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了4次整体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有7位病人得到了长期的病情缓解。这让平克尔看到了治愈疾病的曙光。
在多次的临床试验中,平克尔及其团队对治疗方案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调整。1968年,平克尔开始了第5次整体治疗的研究中。这一次,为了降低白血病在脑膜复发的可能性,平克尔在前4次研究的方案上入了新的元素——直接在脊髓中央管内注射甲氨蝶呤(这种方法称为鞘内注射)。
战胜不可治愈的神话
芭芭拉一家就在这时候来到了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加入了平克尔的第5次整体治疗临床试验。很快,芭芭拉的病情就得到了缓解,并在1968年秋天出院了。之后,芭芭拉继续进行化疗,并且每周进行一次复查。复查结果令人振奋——芭芭拉的白血病一直没有复发的迹象。
1980年,芭芭拉最后一次回到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复查。这次,医生正式宣布,她的白血病治愈了!
事实上,平克尔的第5次整体治疗临床研究非常成功,35位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中,有一半得到了治愈。从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
尽管平克尔的整体治疗方案一开始并不被所有医生所接受,但是由于它切切实实的治疗效果,这个治疗方案最终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一时之间,大量儿科医生专程赶到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来学习整体治疗方案。平克尔博士也受邀前往世界各地的儿科医院,讲授整体治疗方案,甚至还去前苏联与当地的儿科医生交流。
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如今已经是全美最优秀的儿童医院之一
图片来自圣述德儿童研究医院网站
在整体治疗方案研究成功以后,儿科医生们对它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调整,而且新药和新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面世。许许多多不幸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孩子,终于能够和芭芭拉一样,彻底战胜病魔。
如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已经高达70%,在某些医疗技术较为发达的医院,甚至高达90%。
如今的芭芭拉
芭芭拉现在已经是一位精神饱满的银发奶奶。当年,尽管出院后还要定期去医院化疗、复查,但芭芭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天天上学,没有落下一天的功课。她后来攻读了地质学硕士,成为了一名环境科学家,并且在自家院子里打理了一座美丽的花园。
遗憾的是,由于当年的药物和医疗手段都很有限,药物的毒性对芭芭拉的生育能力带来了损害,她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同时,药物的远期副作用也给她带来了一些健康问题。
但是,每次想起自己白血病的治疗过程,芭芭拉都依然觉得上天在眷顾着自己——她幸运地在对的时间去了对的地方,遇到了一位善良而有勇气的医生。
这就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整体治疗的故事。这个曾经被认为不可战胜的疾病,如今依然是最常见的儿童癌症之一,但大部分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已不必再面对死神的威胁。
这条通往治愈的路并不容易,但所幸,我们有许许多多像平克尔一样的医生和科学家,为我们铺平了这条通往健康和未来的路。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着。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请滑动查看):
1. Childhood Leukemia Was Practically UntreatableUntil Dr. Don Pinkel and St. Jude Hospital Found a Cure | Innovation |Smithsonian Magazine,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innovation/childhood-leukemia-untreatable-dr-don-pinkel-st-jude-180959501/], (accessed 18 December 2019).
2. Curing Pediatric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https://www.hematology.org/About/History/50-Years/1530.aspx], (accessed 18 December 2019).
3. J. V. Simone, History of the treatment ofchildhood ALL: A paradigm for cancer cure, Best Practice & ResearchClinical Haematology, 2006, 19, 353–359.
4. C.-H. Pui and W. E. Evans, A 50-Year Journey toCure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eminars in Hematology,2013, 50, 185–196.